14.小挂饰 教学设计 (2)

文档属性

名称 14.小挂饰 教学设计 (2)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冀美版
科目 美术
更新时间 2019-04-28 22:38:1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4.小挂饰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通过学习初步了解小挂饰的制作方法。 技能目标:较熟练安全地使用工具并对各种废旧材料进行简单的组合和装饰。 情感目标:增强学生与他人的感情纽带关系,培养尊敬他人的思想情感并感受装饰物的美。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根据学习任务收集相应的工具材料,并将收集加工后的材料有序地串起来,制作1—2串挂饰。 教学难点:寻找与众不同的材料来制作挂饰,熟练并安全地使用工具进行制作,并说一说自己的设计思路。
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观察导入
一、组织教学 教师:稳定学生情绪 学生:摆放好工具材料 二、视频欣赏导入 教师:播放一段原始部落的人们日常生活或节日庆典时的影片,请学生注意观察这些人的服饰有什么特点。引导学生观察他们身上的饰品都是由什么材料制作而成的。 学生:欣赏影片,观察原始部落中的人们在服饰穿作方面的特点,初步了解挂饰可以运用的材料和制作方法。
活动2【讲授】认识材料
三、认识材料 1、教师:原始部落的人们虽然生活条件不佳,但他们用平时收集到的动物骨骼、石头、植物等做出了很多漂亮的项链、手链、耳环等饰品,那么同学们都收集到了哪些材料呢?组织学生交流、观察各种材料。 学生:了解原始部落的人们制作挂饰的材料。观察自己和同学们带来的材料,和同学互相交流收集的成果,拓宽对材料的认识。 设计意图:在认识原始部落的挂饰之后观察自己带来的材料,开始在脑海中初步想象如何对自己的材料进行制作。 2、教师:引导学生看自己身上的项链,并放置在投影仪上,请学生观察这串项链使用了哪些材料。组织学生讨论:为什么要把这些材料用在一起?这些材料分别让人感觉到什么样的感受?穿在一起又怎么样? 学生:观察、认识材料,找出木珠、石子、贝壳、皮线、麻绳、金属环等材料。讨论材料的特点、性质及组合之后的效果。 设计意图:实例分析,让学生了解各种材料在制作中应怎样搭配、组合。
活动3【活动】教学活动
四、尝试、摆放 教师:请各组的学生拿出材料一起试着把材料摆放成一串,注意各种材质的材料的配合。 组织学生展示自己的组合成果,介绍自己的思路,请学生互相评价,给予建议、集体总结搭配组合的方法。 学生:学生将材料摆放、尝试,将各种材料组成一串挂饰,在制作过程中注意总结自己的感受、经验及对材料的认识。 展示作品,介绍自己的经验感受,对学生的作品欣赏、评述,提出建议,集体总结: 1、将有联系的物品串在一起会更好看。 2、有的材料需要加工,如剪、绘画、折叠等,以美化效果。 设计意图:初步尝试,通过摆放和组合,欣赏和评价了解应如何将材料进行加工、制作和搭配。
活动4【活动】活动练习
五、欣赏、拓展 教师:课件展示挂饰作品,由项链、手链、到腰带、耳坠、包饰、手机饰品、钥匙坠、风铃,信插……引导学生认识了解更多的搭配方法,同时也知道挂饰的含义和更多的挂饰的种类。 学生:欣赏各种挂饰,了解更多搭配方式。从各式各样的挂饰中找到自己喜欢的风格,帮助学生了解挂饰,形成自己独特的审美风格。 设计意图:通过欣赏拓展视野和思路,逐步培养具有自己个性的审美风格。
活动5【测试】实践作业
六、实践、做作 1、教师:组织学生讨论: A:打算制作什么挂饰 B:需要用上哪些材料 C:组内分工 学生:讨论如何制作挂饰,建立设计思路,为制作挂饰做好准备。 设计意图:初步构思,培养做事前先计划的习惯。 2、教师:实践、制作 组织学生合作完成1—2件作品,并在做作过程中发现问题,一起解决问题。 学生:组内合作制作作品,在制作过程中注意总结制作过程中发现的问题与积累的经验。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此文转于斐斐课件园FFKJ.Net]的实践探索能力和学习能力。 七、展示 教师:组织各组代表展示介绍作品,并说一说本组在制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如何解决问题。 学生:每组代表展示介绍本组的作品和学到的经验,共同分享经验、成果。 设计意图:通过展示分享成果,体验成功的乐趣。交流学习。
活动6【作业】小结
八、小结 教师:请学生谈学习感想,提示学生生活中每一件事物都有它的价值,无论是一片落叶还是一粒石子,我们应用细心的观察去了解我们生活中点点滴滴的美,用我们的双手去创造美的生活。 学生:说一说今天学习的感受,觉得以后应怎样运用今天学到的知识,应怎样去认识我们生活中的点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