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出师表 课件(77张PPT)+练习(2份,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22 出师表 课件(77张PPT)+练习(2份,含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48.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9-04-29 10:31:19

文档简介

课件77张PPT。?作家作品
诸葛亮(181—234),字孔明,琅玡阳都(今山东沂水南)人。三国时期著名 的政治家、军事家。著有《前出师表》《后出师表》。
?中心意旨
本文是作者在出师北伐之前对朝廷内政所提出的建议。文章总结了 “亲贤臣,远小人”才能使蜀汉兴隆的历史经验,表明作者“北定中原, 兴复汉室”的决心,表现了他对蜀汉的忠贞不贰。??结构思路
表达技巧
1.议论中融以叙事和抒情。
由于本文是奏章,是作者出师前向后主刘禅陈述意见,提出修明政治、 兴复汉室的主张。因此,全文以议论为主,在议论中融入叙事和抒情,以
做到对刘禅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而达到劝谏的目的。论述切中要害,分 析透辟,针对性强;寓情于义,情理交融,言辞恳切,说服力强。寓情于事, 委婉动人,感情真挚。所叙之事,如推荐贤才、讲身世、谈经历,都是为 议论服务的,以使他对刘禅的建议与要求有理有据,更能使人信服。
由于诸葛亮深感先帝知遇之恩和托付国家大事之情,全篇便为他的“报 先帝”“忠陛下”之情所贯穿。在文中,他满怀深情念先帝,满腔热忱 谏后主,他对刘禅反复劝谏,谆谆叮咛,言辞恳切,语重心长,那忠义之理、殷切之情,处处洋溢,感人至深,充分表现了这位元老重臣对刘氏父子的忠诚。2.重点突出,逻辑严密。
全文着眼于“出师”二字。文章开始先谈治国大计,是为了解除出师的 后顾之忧;紧接着自述身世,是为了打动后主,使之支持“出师”;最后紧 扣上文,以己责、臣任、君职劝谏后主。重点突出,逻辑严密。?重点难点
1.文章陈述的重点是什么?
本文的重点是第一部分。第一部分又有三点内容,即广开言路、严明赏 罚和亲贤远佞,其中亲贤远佞这一点正是全文主旨所在,理由如下:
(1)表文中谈到前两点(即开张圣听和严明赏罚)时,都是从正反两面加以 阐述,可见是有针对性的。因为刘禅平日宠信宦官一类小人,如果任其 发展下去,在诸葛亮远离国都的情况下,“忠谏之路”很可能会被堵塞, “内外”也可能“异法”,也就很可能导致国内政局的混乱。因此,能 不能做到广开言路和严明赏罚,关键就在于刘禅是否能“亲贤远佞”这 一点上。
(2)表文中用了较多的篇幅谈选贤与能,在政事安排上又为刘禅创造了 “亲贤臣”的条件。其中指名提到的有四个人,即郭攸之、费祎、董允和向宠,提官职而未指名的有三个人,即陈震、张裔和蒋琬。尤其发人 深思的是,文中还插入一段对往事的追忆,说明“亲贤远佞”是关系到 国家存亡的大事,从而引出全文最重要的一个结论:亲近贤臣,则“汉室 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3)“亲贤远佞”的思想贯穿全篇。从文章的第三部分可以看出,诸葛 亮以“讨贼兴复”为己任,而把国内的事务完全交给了郭攸之、费祎、 董允等人;而郭攸之等人是否能尽到自己的责任,关键又在刘禅身上。 表文中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劝勉刘禅,就是希望刘禅亲近贤臣,听 取他们的“兴德之言”。
总而言之,这篇表文的主要用意是希望刘禅能够“亲贤远佞”。表文开 头说的“先帝遗德”、末尾说的“先帝遗诏”,也都是指此而言。“奉命于危难之间”:均属状语后置句,即“于败军之际受任”“于危 难之间奉命”。
[评析] 这一段先自叙身世、志趣,次叙先帝的知遇之恩,最后概述自己 跟随先帝患难与共的历史,说明了创业的艰难。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①臣以大事②也。
先帝知道我做事谨慎,所以临终时把国家大事托付给我。
受命以来,夙(sù)夜③忧叹④,恐托付不效⑤,
接受遗命以来,(我)日夜忧虑叹息,唯恐先帝的托付不能实现,
以伤先帝之明⑥,故五月渡泸⑦,深
以致损伤先帝的英明,所以(我在建兴三年)五月渡过泸水,深入
入不毛⑧。今南方已定⑨,兵甲⑩已足,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崩殂(cú)  性行(xínɡ)
臧否(fǒu) ????裨补阙漏(bì)
B.陛下(bì)  费祎(wěi)
咨诹(zōu) ????夙夜(sù)
C.菲薄(fěi) ????长史(zhǎnɡ)
陟罚(zhì) ????猥自枉屈(wěi)
D.驽钝(nú) ????攘除(rǎnɡ)
忠谏(jiàn)  以遗陛下(yí)答案????C A.否pǐ。B.祎yī。D.遗wèi。················2.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益州疲弊        (    )
(2)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    )
(3)以光先帝遗德  (    )
(4)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    )
(5)恐托付不效  (    )答案 (1)困苦贫乏 (2)时候 (3)发扬光大 (4)留给 (5)成功解析????可根据积累直接作答,也可根据句意推测词义。注意古今异义词 “秋”字在句中的意思。····3.翻译下列句子。
(1)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译文:????
(2)宜付有司论其刑赏。
译文:????
(3)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译文:????
(4)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
译文:????
(5)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译文:????答案????(1)晋升、处罚,赞扬、批评,不应该因在宫中或在丞相府中而 异。(2)应该交给主管的官,判定他们受罚或受赏。(3)一定能够弥补缺 失,有所启发、帮助。(4)先帝不因我身份低微、见识短浅,(竟然不惜) 降低身份委屈自己。(5)在乱世中只求保全性命,并不想在诸侯那里扬 名显达。解析????关键词“陟”“罚”“臧”“否”“刑”“阙”“广”“卑 鄙”“苟全”“闻达”要翻译准确,注意文从字顺。4.《出师表》的作者是   ????(姓名)。“表”是古代     ????   ????的一种文体。本文是作者率师北上伐魏之前写给后主   ???? (姓名)的一篇表文。这篇表中写到的“先帝”,指的是   ????(姓 名)。答案 诸葛亮 向帝王上书陈情言事 刘禅 刘备解析????注意“禅”字的偏旁部首。1.下列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开张圣听(扩大) 由是感激(感奋激发)
临表涕零(眼泪)
B.陟罚臧否(赞扬和批评) 性行淑均(公正、公平)
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感到痛心、遗憾)
C.中道崩殂(死亡) 此皆良实(良好)????夙夜忧叹(日)
D.悉以咨之(询问) 以彰其咎(公布)
先帝不以臣卑鄙(社会地位低微,见识短浅)答案????C 良:善良的人。······答案????C A.痛恨:感到痛心、遗憾。B.光:发扬光大。D.第二个“以” 应为连词“来”。·······答案????A A.在。B.因为;把。C.成功;功效。D.用来……的;……的原 因。·····2.下列各项中的“以”与例句中的“以”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以塞忠谏之路也
A.以伤先帝之明
B.以告先帝之灵
C.愚以为宫中之事
D.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答案????A A项和例句中的“以”都是“以致”的意思。B.用来。C.与 “为”连用,认为。D.把。·····1.下列加点词语的古今意义没有发生变化的一项是?(  )
A.诚宜开张圣听
B.先帝不以臣卑鄙
C.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D.苟全性命于乱世答案????D A.“开张”,古义为“扩大”,今义为“商店等设立后开始营 业;经商的人指一天中第一次成交”。B.“卑鄙”,古义为“社会地位 低微,见识短浅”,今义为“(语言、行为)恶劣;不道德”。C.“痛恨”, 古义为“感到痛心、遗憾”,今义为“极端憎恨或悔恨”。D.“苟 全”,古今义均为“苟且保全(生命)”。2.下列句中的“亡”与“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中的“亡”意思相同 的一项是?(  )
A.亡羊补牢     B.河曲智叟亡以应
C.亡命天涯  D.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答案????D D项和例句中的“亡”都是“灭亡”。A项“亡”意为“丢 失”。B项“亡”通“无,没有”。C项“亡”是“逃亡”之意。····3.本文虽题为“出师表”,但很少谈出师,而是用大量篇幅规劝后主修明 政治,可谓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请以“报答”“启发”为首词写一组 不少于七言的对偶句,表达出诸葛亮的情辞恳切、忠心耿耿。
报答              ????;
启发              ????。答案 (报答)先帝知遇之恩,句句忠言 (启发)后主奋发图强,声声顺耳解析 对偶句要涵盖课文内容,注意符合对偶的特点。(2018安徽蚌埠禹会一模,14—17)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15分)
[甲]????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 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 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 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 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 待也。
(节选自诸葛亮《出师表》)
[乙]????齐侯问于晏子曰:“为政何患?”对曰:“患善恶之不分。”公曰: “何以察之?”对曰:“审择左右,左右善则百僚各获其所宜,而善恶分 矣。”孔子闻之曰:“此言信矣!善进则不善无由入矣,不善进则善亦无 由入矣。”
(节选自《说苑·政理》)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5分)
①危急存亡之秋(     )
②恢弘志士之气(     )
③陟罚臧否(     )
④宜付有司论其刑赏(     )
⑤此言信矣(     )···3.答案 亲贤臣 远小人解析 解答本题,要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找出甲乙两文的联系,根 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信息梳理内容,找出相关的语句,正确解答。尤其 要理解孔子的话的意思。“此言信矣!善进则不善无由入矣,不善进则 善亦无由入矣”的意思是:这话很正确。忠言能进,那么虚伪的话就不 会听到;不忠之言能进,那么忠言也就无法听到了。甲文中“亲贤臣,远 小人”与乙文中晏子和孔子的话意思相一致,但又有区别。4.答案 ①善恶不分,会听不到忠言,就会“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 也”;②善恶不分,就会不辨忠奸,“亲小人,远贤臣”,国家就会像后汉那 样走向“倾颓”。
解析????解答本题,要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把握文章主旨,根据题目 的要求和提示信息梳理内容。①善恶不分就听不到忠言,那样就会“引 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②善恶不分就会不辨忠奸,好人坏人分不清, 后汉就是因为“亲小人,远贤臣”而倾颓的。[参考译文]
[乙]????齐侯问晏子:“治理国家最担忧的是什么?”晏子答道:“最担忧 的是善恶不分。”齐侯又问:“怎样去明察?”(晏子)答道:“要谨慎地 去选择左右大臣,左右大臣都是好人,那么文武百官都能尽其所能,从而 善恶分明。”孔子听到这些话后说:“这话很正确。忠言能进,那么虚 伪的话就不会听到;不忠之言能进,那么忠言也就无法听到了。”1.(2018四川泸州泸县五中一模,1—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题 目。(11分)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 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 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 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 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 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 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 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 待也。
(1)(★★☆)对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此诚危急存亡之秋(时候)
B.以昭陛下平明之理(道理)
C.事无大小,悉以咨之(全、都)
D.此悉贞良死节之臣(坚贞)····(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
A.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
佣者笑而应曰
B.欲报之于陛下也
然足下卜之鬼乎
C.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
属予作文以记之
D.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3)(★★☆)对选文内容的理解分析,不准确的一项是(3分)(  )
A.诸葛亮分析蜀汉的危急形势,意在引起后主刘禅的高度重视。
B.诸葛亮指出,蜀汉的有利条件是一些忠臣志士因感念先帝之恩而愿报 效后主。
C.诸葛亮提议后主刘禅应和“有司”一起处理赏罚之事,以显示公正严 明。
D.诸葛亮向后主刘禅提出了广开言路、严明赏罚和亲贤远佞的建议。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的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①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译文:????
②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译文:????答案 (1)B (2)C (3)C (4)①因此先帝把他们选拔出来留给陛下。 ②希望陛下能亲近他们,信任他们,那么汉朝的兴隆,可计算着日子来等 待了。解析????(1)理:治理。
(2)C.都是目的连词“来”之意。A.前者表转折,后者表修饰。B.前者代 “先帝的恩德厚遇”,后者代“占卜的事”。D.前者意为“对”,后者 意为“从”。
(3)诸葛亮向后主刘禅提出“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应交给“有 司”判定他们受罚还是受赏,来显示公正严明。并非要“刘禅应和‘有 司’一起处理赏罚之事”。故选C。
(4)注意题中“是以”“简”“遗”“亲”“信”“汉室”等词语的翻 译;同时注意一些特殊的文言现象。还要注意翻译完之后一定要对句子 进行必要的整理,使句意通顺。2.(2018广东深圳实验中学预测一,9—1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 题目。(9分)
诸葛亮论赏罚
赏罚之政①,谓赏善罚恶也。赏以兴功,罚以禁奸,赏不可不平,罚不可不 均。赏赐知其所施,则勇士知其所死;刑罚知其所加则邪恶知其所畏故 赏不可虚施罚不可妄加,赏虚施则劳臣怨,罚妄加则直士恨。
(选自《诸葛亮集》)
[注] 政:政策。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3分)(  )
A.谓赏善罚恶也/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
B.赏赐知其所施/施八尺屏障
C.赏虚施则劳臣怨/劳其筋骨
D.罚妄加则直士恨/大王加惠········(2)(★★★)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3分)
刑 罚 知 其 所 加 则 邪 恶 知 其 所 畏 故 赏 不 可 虚 施 罚 不 可 妄 加
(3)(★★☆)从文中可以看出诸葛亮在治国方面有哪些特点呢?(3分)
答:????
????
????答案 (1)D
(2)刑罚知其所加/则邪恶知其所畏/故赏不可虚施/罚不可妄加
(3)诸葛亮非常重视赏罚的作用,强调赏罚不仅要分明,还要公平、公 正。解析????(1)D.两个“加”意思都是“施加,给予”。A.说的是/认为。B. 施加/设置,安放。C.有功劳的/使……劳累。
(2)一般来说,主谓之间应该有停顿,领起全句的语气词后应该有停顿,几 个连动的成分之间也应该有停顿。所以,划分句子节奏时,除了要考虑 句子的意思,还要考虑句子的结构。本题可根据句意来划分,句意为:惩 罚使他们知道所要被惩罚的原因,那么做坏事的人就知道有所畏惧了。 所以奖励不能无根据地实施,惩罚不能随便地乱用。
(3)首先明确信息筛选的方向,即挑选的范围和标准;然后对原文语句进 行加工概括,用凝练准确的语言来作答。
[参考译文]
奖赏和惩罚的政策,说的是奖励善的惩罚恶的。奖励用来鼓励立功,惩罚用来杜绝奸邪的行为。奖励不能不公平,惩罚也不能不同等。赏赐使 他们知道获得好处的原因,那么勇士就会为了正义而奋不顾身;惩罚使 他们知道所要被惩罚的原因,那么做坏事的人就知道有所畏惧了。所以 奖励不能无根据地实施,惩罚不能随便地乱用,如果没有根据地奖励,有 功劳的人就有怨言;如果随便地惩罚,那么正直的人就会忌恨。(2018北京中考,11—13)阅读《出师表》(节选),完成1—3题。(8分)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 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 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 为督。[甲]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乙]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 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 日而待也。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 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 以驱驰。[丙]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 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 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 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 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 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
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
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1.(★★☆)下列选项各有两组词语,每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意思都相同的 一项是(2分)(  )
A.有所广益/精益求精  ?计日而待/不计其数
B.不求闻达/知书达理  由是感激/实事求是
C.夙夜忧叹/忧心如焚  庶竭驽钝/尽心竭力
D.察纳雅言/温文尔雅  临表涕零/涕泪交流················2.(★★☆)翻译文中三处画线语句,并依据上下文对其作出进一步理解, 全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  )
[甲]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翻译:我认为军营中的事情,都要征询他的意见,就一定能使军队上下团 结和睦,品行高低不同的人各有合适的安排。
理解:诸葛亮之所以推荐向宠是因为向宠人品好,军事才干突出,深得刘 备赞誉。
[乙]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翻译:先帝在世的时候,每次跟我谈论起这些事情,都会为桓帝、灵帝二 位君主深深叹息,并对他们感到痛心和遗憾。
理解:刘备痛心和遗憾的原因是桓、灵二帝亲近小人,疏远贤臣,造成了东汉的衰败灭亡。
[丙]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翻译:后来遇到兵败,在战事失败的时候我接受了重任,在危难关头我受 到委任,至今已有二十一年了。
理解:诸葛亮于“倾覆”时接受任务,是为了报答刘备三顾茅庐和临终 托付大事的恩情。3.(★★☆)为国尽忠是中华传统美德。请你根据上文和下面的两则[链 接材料],概括说明为国尽忠在诸葛亮、魏征、岳飞身上分别是如何体 现的。(4分)
[链接材料一]
太宗①新即位,励精政道,数引征②入卧内,访以得失。征雅③有经国之才, 性又抗直,无所屈挠。太宗与之言,未尝不欣然纳受。征亦喜逢知己之 主,思竭其用,知无不言。太宗尝劳④之曰:“卿所陈谏,前后二百余事,非 卿至诚奉国,何能若是?”其年,迁尚书左丞。
(节选自《旧唐书·魏征传》)
[链接材料二]
嗣⑤当激厉士卒,北逾沙漠,尽屠夷种。迎二圣⑥归京阙,取故地上版图,朝
廷无虞⑦,主上奠枕⑧,余⑨之愿也。
(节选自岳飞《五岳祠盟记》)[注]????①[太宗]李世民,唐代皇帝。②[征]魏征,唐初政治家。③[雅]平 日,向来。④[劳]慰劳。⑤[嗣]随后,接下来。⑥[二圣]指被金兵俘虏北 去的宋徽宗和宋钦宗。⑦[虞]忧虑,忧患。⑧[奠枕]安枕。⑨[余]指岳 飞。
答:????
????1.答案????C 本题考查辨析词义的能力。A项,好处/更加;都是“计算” 的意思。B项,显达/通达(事理);代词,这件事/对,正确。C项,都是“忧 愁”的意思;都是“尽”的意思。D项,正确/高尚、不粗俗;眼泪/鼻涕。2.答案 乙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句意和文本内容的能力。[甲]项,“品行高低不同 的人各有合适的安排”错。“优劣得所”意为好的差的各得其所,在文 中指德才高低的人各有合适的安排。[丙]项,从事件发生先后顺序看, “倾覆”是指新野之战中刘备失败,而不是刘备临终托孤之事。3.答案 (示例)为国尽忠,在诸葛亮身上体现为报刘备知遇之恩、为国 家鞠躬尽瘁,在魏征身上体现为向唐太宗直言进谏,在岳飞身上体现为 立志收复失地、迎回君主。
解析 解答本题,首先明确“为国”的体现,其次明确“尽忠”的体 现。“为国”:诸葛亮体现为“恢复汉朝基业”;魏征体现为“进谏治 国之道”;岳飞体现为“平定动乱局势”。“尽忠”:诸葛亮体现为奉 先帝遗愿,劝勉至情至理;魏征体现为“谏言200余则”;岳飞体现为 “以安君主”。然后归纳概括作答即可。[参考译文]
[链接材料一]
唐太宗刚开始继位,励精图治,改革治国之道。多次引魏征进入寝室内, 询问他自己在政治上的得失。魏征向来有治理国家的才能,性格又耿 直,没有什么可以让他屈服的。唐太宗和他谈论,没有一次不是高兴地 采纳建议的。魏征也为能遇到像知己一样的君主而高兴,尽力地出谋划策,知道的没有不说的。唐太宗曾慰劳辛苦的他,说:“爱卿的奏折,前后 有二百多条,如果不是爱卿对国家有赤诚之心,如何能做到呢?”就在这 年,魏征升为尚书左丞。
[链接材料二]
接下来,应该激励士兵,向北越过沙漠,把夷人全部消灭。迎接两位皇帝 (指宋徽宗和宋钦宗)回京,取回以前被侵占的土地,使朝廷没有忧虑,使 君主能够安稳地睡觉(指局势稳定),这就是我的愿望了。····1.(★★☆)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3分)?(  )
A.敦之举兵也/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B.直入不顾/直截了当
C.?不与言/客从外来,与坐谈
D.南北之望/望尘莫及········2.(★★☆)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句子断句。(3分)
既 见 帝 言 导 忠 诚 申 救 甚 至 帝 纳 其 言3.(★★☆)结合选文,说说王导为什么“悲不自胜”。(3分)
答:????
????
????1.答案????C 本题考查对文言文一词多义的掌握情况。C.两个“与” 都是连词,和。A.第一个“举”是“兴起、发动”的意思;第二个 “举”是“选拔、任用”的意思,在这里是被动用法。B.第一个“直” 是“径直”;第二个“直”是“简单爽快”。D.第一个“望”是名词, 有名望的人;第二个“望”是动词,看。2.答案 既见帝/言导忠诚/申救甚至/帝纳其言解析 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解答文言断句题,可根据句子结构与 句意断句。就本题而言,可先找出句中可充当谓语的动词,如“见” “言”“救”“纳”等。再推断动词的宾语或主语,“见”的宾语是 “帝”,可在“帝”后断开;“言”的宾语是“导忠诚”,属主谓短语充 当宾语,可在“忠诚”后断开;“纳”的主语为“帝”,可在“帝”前断 开。  读下面的诗句,请从任意一个方面谈一下你读《出师表》以后的感 受,或简单评价一下《出师表》。
或为《出师表》,鬼神泣壮烈。——文天祥
出师一表通今古,夜半挑灯更细看。——陆游
凛然《出师表》,一字不可删。——陆游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陆游
答:????
????答案 (示例1)诸葛亮输给了曹魏,却赢得了后代所有人的心。
(示例2)《出师表》告诉我们要实现自己的治国理想,践行自己的做人
准则,试着把聪明才智发挥到极限。
(示例3)《出师表》实际上是父辈临行前对子女的声声叮咛。解析 答案是开放性的,只要能结合《出师表》的内容谈出自己的感受 即可。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章武三年春,先主于永安病笃,召亮于成都,属以后事,谓亮曰:“君才十倍 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亮 涕泣曰:“臣敢不竭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先主又为诏敕后 主曰:“汝与丞相从事,事之如父。”
1.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译文:????2.你认为选文中哪些话最能体现刘备对诸葛亮的信任?有人认为,诸葛 亮的“忠”相当狭隘,是一种愚忠,并不值得盲目推崇,你如何看待这一 问题?
答:????
????
????第六单元
22 出师表
测试时间:40分钟
一、积累运用
                                         
1.请将下面的句子用楷体准确规范地抄写在格内。
兼听则明,偏信则暗。
答案 略。
解析 要使用楷体,且书写准确、规范。
2.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崩殂(cú) 性行(xíng) 臧否(fǒu) 裨补阙漏(bì)
B.陛下(bì) 咨诹(zhōu) 夙夜(sù) 以彰其咎(jiù)
C.菲薄(fěi) 陟罚(zhì) 行阵(háng) 猥自枉屈(wěi)
D.驽钝(nǔ) 攘除(rǎng) 忠谏(jiàn) 以遗陛下(yí)
答案 C A.否pǐ。B.诹zōu。D.驽nú,遗wèi。
3.解释下面各句中加点的词语。
(1)盖追先帝之殊遇(     )
(2)引喻失义(     )
(3)以咨诹善道(     )
(4)察纳雅言(     )
(5)攘除奸凶(     )
(6)以彰其咎(     )
答案 (1)厚遇 (2)称引、譬喻 (3)方法 (4)指正确合理的言论 (5)排除,铲除 (6)公布
解析 本题考查解释文言实词的能力。可根据积累直接作答,也可根据句意推测词义。
4.下面的加点词属于古今异义词,请解释其古义。
(1)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
(2)先帝不以臣卑鄙(     )
(3)临表涕零(     )
(4)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
答案 (1)时候 (2)社会地位低微,见识短浅 (3)眼泪 (4)感到痛心、遗憾
解析 要结合句意推测词义,切不可望文生义。
5.与“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一句中“以”字含义相同的一项是(  )
A.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
B.先帝不以臣卑鄙
C.故临崩寄臣以大事
D.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
答案 C C项和题干中的“以”均为“把”的意思。A项中的“以”表目的,连词,解释为“来”。B项中的“以”解释为“因为”。D项中的“以”解释为“以致”。
6.下列语句朗读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以塞/忠谏之路也
B.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
C.臣/不胜受恩感激
D.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答案 D D项正确的停顿应为: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7.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译文:?
(2)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译文:?
(3)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译文:?
答案 (1)这实在是万分危急、(关系到我们国家)生死存亡的时候啊。(2)亲近贤臣,疏远小人,这是西汉兴旺发达的原因。(3)在兵败之时我接受了委任,在危难之中我奉命出使,自那时以来已经有二十一个年头了。
解析 逐一落实对关键词的解释,如(1)中的“秋”,(2)中的“所以”,(3)中的“际”“尔来”,等等。还要适当补充成分,使句子完整、流畅。
8.根据提示填空。
(1)诸葛亮向后主刘禅提出的三条建议是      、      、      。(分别用四字短语概括)?
(2)表示后汉倾颓的原因的句子是“          ”。?
(3)《出师表》中表明诸葛亮无意于功名的句子是“                ”。?
答案 (1)广开言路 赏罚分明 亲贤远佞 (2)亲小人,远贤臣 (3)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解析 根据提示语中的关键信息确定要填的内容,还要注意“佞”“诸侯”等的正确写法。
9.成语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精华,下列成语全部和诸葛亮有关的一项是(  )
A.三顾茅庐 闻鸡起舞      B.作奸犯科 悬梁刺股
C.毛遂自荐 如鱼得水      D.妄自菲薄 亲贤远佞
答案 D “三顾茅庐”“作奸犯科”“如鱼得水”“妄自菲薄”“亲贤远佞”都与诸葛亮有关。“闻鸡起舞”与祖逖有关。“悬梁刺股”的主人公是汉朝的孙敬和战国时期的苏秦。“毛遂自荐”与毛遂有关。
10.成都武侯祠有一副对联歌颂诸葛亮,上联是“两表酬三顾”,请找出下联(  )
A.千古仰威仪          B.功定属元勋
C.宁静而致远          D.一对足千秋
答案 D 根据对联上下联词性相对的特点,“两表”“三顾”是“数词+名词”,符合此要求的只有D项“一对”“千秋”。“一对”指“隆中对”。
二、阅读理解
(一)(2017广东中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出师表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
1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1)躬耕于南阳(  )
(2)夙夜忧叹(  )
(3)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  )
答案 (1)亲自 (2)早晨 (3)怠慢
解析 本题中加点词都是课本要求掌握的实词,直接根据语境和识记作答即可。
1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译文:?
(2)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译文:?
答案 (1)在乱世中苟且保全性命,不希求在诸侯中显身扬名。
(2)这就是我用来报答先帝、效忠陛下所应尽的分内之事。
解析 本题考查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根据语境和识记,直接翻译即可。注意关键词语“苟、求、闻达、所以、职分”等要翻译到位。
13.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出师表》是诸葛亮北伐前写的奏章,劝勉刘禅广开言路,赏罚分明,亲贤远佞,表现了他对蜀汉的忠诚。
B.诸葛亮追述三顾草庐的往事,既表达了对先帝知遇之恩的由衷感激,也希望后主能够效法先帝,知人善任。
C.“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中的“大事”,指“五月渡泸”“北定中原”“庶竭驽钝”“兴复汉室”和“还于旧都”等。
D.选文结尾,作者先表明伐魏兴汉的决心,然后交代出师后的朝政事宜,谆谆告诫后主要善纳雅言。
答案 C 本题考查理解文言文内容的能力。“大事”指北定中原、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回答问题。
[甲]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选自诸葛亮《出师表》)
[乙] 公①无事,带一书一役,挨村讲乡约,参以时事,民皆乐听,浅直易从,无窒碍②难行者。遇孝慈节义之人,立即表扬,且为之叹赏曰:“我所不及。”凡获小偷到案,则曰:“汝亦有人心者也,何至为此?”偷曰:“小人为贫所迫耳。”公曰:“是不难。为利之最厚者,莫如纺织,且人人能为之。”随命仆市棉花斤余,使偷在堂右,教以纺花之法。曰:“能,即释汝;不能,即惰也,罪加倍。”偷愿速释,无不留心学习,数日间,即能为矣。公曰:“此赀③本不过数百钱耳,今数日内,已赢余若干,除汝饭食外,尚剩有数百钱,汝回去执业。倘再犯,不恕汝也。”偷泣而去,改过迁善者多。间有犯,则杖而后教之,在堂上纺花一月。三犯,则曰:“是不能改矣。”使二役挟之急行千步,以热醋灌之,一碗饮至半,使一人突拍其背,则嗽终身不愈,不能作贼矣,仍纺花以没世④。
(选自清朝吴炽昌《客窗闲话》,有删改)
[注] ①公:陆稼书,清朝康熙年间曾任嘉定、灵寿两县知县。②窒碍:阻碍。③赀:同“资”。④没(mò)世:死。
14.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①以昭陛下平明之理     ?
②随命仆市棉花斤余     ?
③间有犯,则杖而后教之     ?
④是不能改矣     ?
答案 ①“显示”或“表明” ②买 ③偶尔 ④“这”或“这种人”“这人”
解析 要结合句意推测词义。
15.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两个句子的意思。
①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译文:?
②偷泣而去,改过迁善者多。
译文:?
答案 ①晋升、处罚,赞扬、批评,不应该(因在宫中或在丞相府中而)不同。②小偷哭着离开,改掉偷盗的毛病变好的人很多。
解析 注意重点字词的翻译要落实到位,第②句注意“去”的意思和“者”的用法。
16.请用自己的话说说 [乙]文中陆知县改造小偷的方法有哪些独到之处。
答:?
?
答案 重视感化教育;教以谋生之法;断其做贼后路,致其终生无法偷盗。
解析 可从文中“教以纺花之法”“尚剩有数百钱,汝回去执业”“则嗽终身不愈,不能作贼矣”得出答案,独到之处十分明显。
17.[甲][乙]两文都表达了无论为君还是为官都应做到       的观点,在此基础上,[甲]文还委婉地批评后主有“   ”(用文中一词)的行为错误。?
答案 赏罚得当(赏罚分明、有奖有罚、赏罚公平等意思都对) 偏私
解析 紧扣“观点”,联系陆知县的做法不难看出为官要赏罚分明。而批评后主的行为由“不宜偏私”可判断出来。
[参考译文]
[乙] 陆知县空闲时,(常常)带一本书和一名差役,一村接一村结合时事讲解乡规民约,百姓都很喜欢听,(他讲的)浅显直白、通俗易懂,容易(让人)遵从,没有阻碍和难以做到的。(陆知县)遇到孝顺仁慈有节操讲道德的人,立即表彰宣扬,并且为他感叹赞赏说:“我比不上啊。”凡是抓到小偷,就(会对他)说:“你也是有人心的人啊,何至于做这种事?”小偷回答:“小人(这是)被贫穷逼迫罢了。”陆知县说:“这不难(解决)。获得利益最丰厚的事,没有什么比得上纺棉织布,而且人人能做这事。”随即命令仆人买一斤多棉花,在公堂的右侧,把纺棉的方法教给小偷。说:“学会了,就放了你;学不会,就是你懒惰,加倍惩处。”小偷希望尽快被释放,没有不专心学习的,几天时间,就学会纺棉了。陆知县说:“这本钱只不过几百钱罢了,现在几天之内,已经赚取了许多,除去你的伙食钱外,还剩余几百钱,你回家就从事这个职业。如果再犯,是不会饶恕你的。”小偷哭着离开,(像这样)改掉偷盗的毛病变好的人很多。偶尔又犯的,就先打(一顿)然后再教导他,(并罚他)在公堂上纺一个月棉花。屡教不改的,就说:“这种人不能改变了。”(然后)派两个差役用胳膊夹住他,急速走上一千步,用热醋(从他口中)灌入,当一碗醋喝到一半的时候,让一人突然拍他的背部,(小偷)就会咳嗽不止,一辈子治不好,再也不能做小偷了,(只好)仍旧纺棉,一直到死。
22 出师表
基础闯关全练
拓展训练
1.下列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开张圣听(扩大) 由是感激(感奋激发)
临表涕零(眼泪)
B.陟罚臧否(赞扬和批评) 性行淑均(公正、公平)
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感到痛心、遗憾)
C.中道崩殂(死亡) 此皆良实(良好) 夙夜忧叹(日)
D.悉以咨之(询问) 以彰其咎(公布)
先帝不以臣卑鄙(社会地位低微,见识短浅)
答案 C 良:善良的人。
2.下列加点词的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时候)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恒、灵也(憎恨)
B.以光先帝遗德(光亮)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给予)
C.亲贤臣,远小人(亲近)事无大小,悉以咨之(代郭攸之、费祎、董允等人)
D.以塞忠谏之路也(以致)以昭陛下平明之理(所以)
答案 C A.痛恨:感到痛心、遗憾。B.光:发扬光大。D.第二个“以”应为连词“来”。
能力提升全练
拓展训练
1.下列加点词语的古今意义没有发生变化的一项是(  )
A.诚宜开张圣听
B.先帝不以臣卑鄙
C.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D.苟全性命于乱世
答案 D A.“开张”,古义为“扩大”,今义为“商店等设立后开始营业;经商的人指一天中第一次成交”。B.“卑鄙”,古义为“社会地位低微,见识短浅”,今义为“(语言、行为)恶劣;不道德”。C.“痛恨”,古义为“感到痛心、遗憾”,今义为“极端憎恨或悔恨”。D.“苟全”,古今义均为“苟且保全(生命)”。
2.下列句中的“亡”与“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中的“亡”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亡羊补牢     B.河曲智叟亡以应
C.亡命天涯 D.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答案 D D项和例句中的“亡”都是“灭亡”。A项“亡”意为“丢失”。B项“亡”通“无,没有”。C项“亡”是“逃亡”之意。
3.本文虽题为“出师表”,但很少谈出师,而是用大量篇幅规劝后主修明政治,可谓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请以“报答”“启发”为首词写一组不少于七言的对偶句,表达出诸葛亮的情辞恳切、忠心耿耿。
报答               ;?
启发               。?
答案 (报答)先帝知遇之恩,句句忠言 (启发)后主奋发图强,声声顺耳
解析 对偶句要涵盖课文内容,注意符合对偶的特点。
拓展训练
1.(2018四川泸州泸县五中一模,1—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题目。(11分)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1)(★★☆)对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此诚危急存亡之秋(时候)
B.以昭陛下平明之理(道理)
C.事无大小,悉以咨之(全、都)
D.此悉贞良死节之臣(坚贞)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
A.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
佣者笑而应曰
B.欲报之于陛下也
然足下卜之鬼乎
C.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
属予作文以记之
D.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
(3)(★★☆)对选文内容的理解分析,不准确的一项是(3分)(  )
A.诸葛亮分析蜀汉的危急形势,意在引起后主刘禅的高度重视。
B.诸葛亮指出,蜀汉的有利条件是一些忠臣志士因感念先帝之恩而愿报效后主。
C.诸葛亮提议后主刘禅应和“有司”一起处理赏罚之事,以显示公正严明。
D.诸葛亮向后主刘禅提出了广开言路、严明赏罚和亲贤远佞的建议。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的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①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译文:?
②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译文:?
答案 (1)B (2)C (3)C (4)①因此先帝把他们选拔出来留给陛下。②希望陛下能亲近他们,信任他们,那么汉朝的兴隆,可计算着日子来等待了。
解析 (1)理:治理。
(2)C.都是目的连词“来”之意。A.前者表转折,后者表修饰。B.前者代“先帝的恩德厚遇”,后者代“占卜的事”。D.前者意为“对”,后者意为“从”。
(3)诸葛亮向后主刘禅提出“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应交给“有司”判定他们受罚还是受赏,来显示公正严明。并非要“刘禅应和‘有司’一起处理赏罚之事”。故选C。
(4)注意题中“是以”“简”“遗”“亲”“信”“汉室”等词语的翻译;同时注意一些特殊的文言现象。还要注意翻译完之后一定要对句子进行必要的整理,使句意通顺。
2.(2018广东深圳实验中学预测一,9—1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题目。(9分)
诸葛亮论赏罚
赏罚之政①,谓赏善罚恶也。赏以兴功,罚以禁奸,赏不可不平,罚不可不均。赏赐知其所施,则勇士知其所死;刑罚知其所加则邪恶知其所畏故赏不可虚施罚不可妄加,赏虚施则劳臣怨,罚妄加则直士恨。
(选自《诸葛亮集》)
[注] 政:政策。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3分)(  )
A.谓赏善罚恶也/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
B.赏赐知其所施/施八尺屏障
C.赏虚施则劳臣怨/劳其筋骨
D.罚妄加则直士恨/大王加惠
(2)(★★★)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3分)
刑 罚 知 其 所 加 则 邪 恶 知 其 所 畏 故 赏 不 可 虚 施 罚 不 可 妄 加
(3)(★★☆)从文中可以看出诸葛亮在治国方面有哪些特点呢?(3分)
答:?
?
?
答案 (1)D
(2)刑罚知其所加/则邪恶知其所畏/故赏不可虚施/罚不可妄加
(3)诸葛亮非常重视赏罚的作用,强调赏罚不仅要分明,还要公平、公正。
解析 (1)D.两个“加”意思都是“施加,给予”。A.说的是/认为。B.施加/设置,安放。C.有功劳的/使……劳累。
(2)一般来说,主谓之间应该有停顿,领起全句的语气词后应该有停顿,几个连动的成分之间也应该有停顿。所以,划分句子节奏时,除了要考虑句子的意思,还要考虑句子的结构。本题可根据句意来划分,句意为:惩罚使他们知道所要被惩罚的原因,那么做坏事的人就知道有所畏惧了。所以奖励不能无根据地实施,惩罚不能随便地乱用。
(3)首先明确信息筛选的方向,即挑选的范围和标准;然后对原文语句进行加工概括,用凝练准确的语言来作答。
[参考译文]
奖赏和惩罚的政策,说的是奖励善的惩罚恶的。奖励用来鼓励立功,惩罚用来杜绝奸邪的行为。奖励不能不公平,惩罚也不能不同等。赏赐使他们知道获得好处的原因,那么勇士就会为了正义而奋不顾身;惩罚使他们知道所要被惩罚的原因,那么做坏事的人就知道有所畏惧了。所以奖励不能无根据地实施,惩罚不能随便地乱用,如果没有根据地奖励,有功劳的人就有怨言;如果随便地惩罚,那么正直的人就会忌恨。
拓展训练
(2018广东中考,9—1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9分)
初,敦①之举兵也,刘隗劝帝尽除诸王,王导率群从诣阙请罪,值②将入,导呼谓曰:“伯仁,以百口累卿!”直入不顾。既见帝言导忠诚申救甚至帝纳其言。及出,导犹在门,又呼。不与言。既出,又上表明导,言甚切至。敦既得志,问导曰:“周、戴若思南北之望,当登三司,无所疑也。”导不答。敦曰:“若不尔,正当诛尔。”导又无言。导后料检中书故事,见表救己,殷勤款至。导执表流涕,悲不自胜。
(节选自《晋书》;有删改)
[注] ①敦:王敦,王导的堂兄。②(yǐ):周,字伯仁。曾投奔王敦,与王导交好。
1.(★★☆)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3分)(  )
A.敦之举兵也/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B.直入不顾/直截了当
C.不与言/客从外来,与坐谈
D.南北之望/望尘莫及
2.(★★☆)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句子断句。(3分)
既 见 帝 言 导 忠 诚 申 救 甚 至 帝 纳 其 言
3.(★★☆)结合选文,说说王导为什么“悲不自胜”。(3分)
答:?
?
1.答案 C 本题考查对文言文一词多义的掌握情况。C.两个“与”都是连词,和。A.第一个“举”是“兴起、发动”的意思;第二个“举”是“选拔、任用”的意思,在这里是被动用法。B.第一个“直”是“径直”;第二个“直”是“简单爽快”。D.第一个“望”是名词,有名望的人;第二个“望”是动词,看。
2.答案 既见帝/言导忠诚/申救甚至/帝纳其言
解析 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解答文言断句题,可根据句子结构与句意断句。就本题而言,可先找出句中可充当谓语的动词,如“见”“言”“救”“纳”等。再推断动词的宾语或主语,“见”的宾语是“帝”,可在“帝”后断开;“言”的宾语是“导忠诚”,属主谓短语充当宾语,可在“忠诚”后断开;“纳”的主语为“帝”,可在“帝”前断开。
3.答案 王导因为当年误以为周见死不救,在王敦要诛杀周时没有开口相救,后来才得知周尽力相救的真相,强烈的负罪感使他悲不自胜。
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在读懂文章的基础上,从“敦既得志,问导曰……导不答。敦曰:‘若不尔,正当诛尔。’导又无言。导后料检中书故事,见表救己,殷勤款至。导执表流涕,悲不自胜”这些语句中归纳出答案。
[参考译文]
起初,王敦叛乱,刘隗劝晋元帝将王氏一族全部杀掉,王导带着家人到皇宫前请罪,恰好周将要进宫,王导对周大声说:“伯仁,我把全家人的性命托付给你了!”周径直走进宫去没有回头。(周)见了晋元帝后,陈述王导对朝廷的忠诚,竭力援救他们,晋元帝采纳了他的意见。等到周出来,王导仍在门口,又大声喊他,周还是不理睬。(周)出了皇宫,又给皇帝上书,表明王导的忠心,言辞非常恳切。王敦叛乱得逞,问王导说:“周、戴若思分别在南北极具名望,应当担任三公,毋庸置疑。”王导不回答。王敦说:“你不同意,那就杀了他。”王导又默不作声。王导后来整理中书省的旧文书时,发现周极力为其辩白的奏章,言辞恳切。王导拿着奏章痛哭流涕,极度悲伤。
核心素养全练
拓展训练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章武三年春,先主于永安病笃,召亮于成都,属以后事,谓亮曰:“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亮涕泣曰:“臣敢不竭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先主又为诏敕后主曰:“汝与丞相从事,事之如父。”
1.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译文:?
2.你认为选文中哪些话最能体现刘备对诸葛亮的信任?有人认为,诸葛亮的“忠”相当狭隘,是一种愚忠,并不值得盲目推崇,你如何看待这一问题?
答:?
?
?
1.答案 你和丞相一起处理政务,要像对待父亲一样侍奉他。
解析 第二个“事”在此是侍奉的意思。
2.答案 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
(示例)不同意:评价一个人不能离开当时的社会背景,在诸葛亮生活的封建时代,忠君是社会的正统思想,这是诸葛亮个人不能左右的,否则他会受到社会的谴责。
解析 第一问,从刘备对诸葛亮、刘禅的嘱咐看,很容易找到答案。第二问,同意或不同意,言之有理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