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检测 (45张PPT+Word版,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检测 (45张PPT+Word版,含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49.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9-04-29 10:38:19

文档简介

课件45张PPT。答案????A B.缉jī。C.“难”是多音字,此处读nàn。D.“稽”是多音 字,此处应读qí。················2.下列句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2分)(  )
A.各室均有灯,光甚昏暗,室外雷电交加,时有大风咆哮。
B.树下坐着位形如雕塑的老人。幕后传来带西北口音的童谣。
C.他辛辛苦苦把个要关张的福聚德拾掇得名噪京师。
D.别人说你是太阳神,你,你坐在那马上丝毫也不能弛骋。答案????D “弛骋”应为“驰骋”。3.下面句中加点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  )
A.对那些低级庸俗、哗众取宠的文学作品,稍有欣赏水平的人都会嗤之 以鼻。
B.针对那样的做法,我们曾经对他进行过多次劝告,但是他依旧恍然大 悟,结果落得了如此下场。
C.这里既有雕梁画栋、古色古香的古代建筑,又有雅俗共赏的园林盆 景,自然风光更是美不胜收。
D.远亲不如近邻,很多老人与邻里结成对子,互相帮助,自发形成了“互 助养老”的模式。答案????B “恍然大悟”形容一下子明白过来,褒义词,用于此句中不恰 当。句中“多次劝告”他不听,“结果落得了如此下场”,可见是贬 斥、否定了他的做法,应改为“执迷不悟”。·4.(2018浙江杭州中考)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  )
A.近年来杭州积极创造人才国际化进程,越来越多的国际人才来杭创 业,去年海外人才净流入率位居全国城市第一。
B.受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位置变化影响,导致未来几天我市将持续出 现高温天气,大部分区县最高气温可达38℃。
C.为纪念马克思诞生200周年,学校决定在5月份举行有关马克思的图片 展览、学术研讨、征文比赛等大型主题活动。
D.商务部发布《主要消费品供需状况统计调查分析报告》显示,消费者 对进口商品的需求旺盛,进口商品成为市场“新宠”。答案????C 本题考查辨析语病的能力。A.搭配不当,“创造”应该改为 “推进”。B.缺少主语,去掉“导致”一词。D.句式杂糅,在“发布” 后加上“的”。答案????B 通读各句,明确语段说的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和“音乐 创作”之间的关系。解答本题,注意语句中表明语句间关系的词语。比 如第⑤句中的“首先”,直接点出话题,引领后句,此句应为首句;又如第 ④句中的“也”,表明其应紧承第②句对一名家踏上大草原就唱京剧的 叙述;第①句中的“也”,表明其应紧承第③句西方音乐多建立在本土 文化基础上的表述,同时,第①句又为总结性的语句,照应第⑤句。综上 可判断出正确的顺序为:⑤②④③①。6.(2018四川巴中中考)下面情景中,表达准确、得体的一项是(2分)(???? )
学校将于5月5日在操场举办校园文化艺术节,班主任王老师让班长把这 件事转达给本班其他同学,并动员大家尽可能参加此次活动。班长回到 班上,对同学们说:
A.同学们,我校将要举办校园文化艺术节,请大家积极参加。
B.王老师让我告诉大家,我校将于5月5日举办校园文化艺术节。
C.同学们,我校将于5月5日在操场举办校园文化艺术节,请大家为了班 集体的荣誉,展示出自己的青春风采,一起参加吧!
D.王老师说,我校将于5月5日举办校园文化艺术节,请全班同学一起参 加,所以不能当“逃兵”,一个不许少!答案????C A.未表明艺术节举办的时间,作为班长,语言欠鼓动性。B.没 有将王老师“动员同学们积极参加活动”的要求表达出来,且语气较生 硬。D.采用命令口气,语气强硬,不易为同学们接受。7.(2018山东泰安中考)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做题。(3分)
中国皮影的表演方式繁多,一般都需要多人进行合作演出。但泰山皮影 的表演方式很是独特,一台戏最多需要两个人,即一人伴奏、一人操纵 影人表演,必要时一个人演出一台戏,这就是皮影界的古老绝活:“十不 闲”。所谓“十不闲”指在皮影戏表演时,同一时间内一个人脚上伴 奏,手里操作,口中歌唱,把全身都调动起来,一个人身兼数职,独自完成一 整台戏的演出,这就需要表演者有相当厚的表演功底。大汶口文化的流 风余韵、东夷殷商文化的交融,齐鲁文化的传承,在泰山演绎流变,形成 了泰山民俗的基因,形成了泰山民俗率真昌明的特点,天神、地祇、人 鬼的祭祀,使泰山民俗具有了神秘莫测的特点。从自然造化到灵气之 源,从地理大山到心灵神山,从灵石崇拜到石敢当信仰,从巡狩柴望到封禅大典,体现了礼俗杂糅的泰山山石崇拜民俗。所有这些,都为泰山皮 影的成长提供了肥沃的土壤。
请用简练的语言概括泰山皮影的主要特点(不超20字):      ????               ????答案 以表演者人少著称,多取材于泰山民俗文化。(意思对即可)解析????本题考查提取、概括信息的能力。通读材料,依据材料中的中心 句或概括性的语句来划分材料的层次结构,进而分条目简洁概括。“但 泰山皮影的表演方式很是独特,一台戏最多需要两个人……这就需要表 演者有相当厚的表演功底”是从表演方式方面介绍泰山皮影表演者少 的特点。“大汶口文化的流风余韵、东夷殷商文化的交融,……都为泰 山皮影的成长提供了肥沃的土壤”是从取材方面说明泰山皮影多从泰 山民俗文化中取材。综上,可以从“表演者”与“取材”两方面概括泰 山皮影的特点。此外还要注意不要超过20字的字数限制。8.(2018湖南怀化中考)“孝”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孝敬父母是 学校的育人目标之一。学校准备进行以“孝”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 动。(6分)
(1)你在生活中做了哪些孝敬父母的事情?请你写出三条。(3分)
答:????
????
????
(2)在“如何孝敬父母”的主题班会上,同学们进行了热烈的讨论。现 在轮到你发言了,你想说点什么呢?请用简明、连贯、得体的语言写下 你要说的话。(3分)
答:????答案 (1)给父母洗脚、帮助父母做家务、努力学习等,言之有理即 可。
(2)(示例)孝敬父母不需要做什么惊天动地的事情,要从一点一滴做起, 只要能表达对父母的爱,让父母感受到子女的温暖,这就是孝敬父母。 (言之有理即可)解析????题(1)考查孝顺的具体表达方式。生活中孝敬父母的事情很多, 事情可大可小,围绕这一主题写出三条即可。题(2)考查综合表达能 力。答题时注意围绕“孝敬父母”这一话题,将你平时是如何与父母相 处的叙述出来即可,同时做到简明、连贯、得体。二、阅读理解(37分)
(一)阅读下面的选文,完成9—13题。(17分)
屈原手足已戴刑具,颈上并系有长链,仍着其白日所着之玄衣,披发,在殿 中徘徊。因有脚镣行步甚有限制,时而伫立睥睨,目中含有怒火。手有 举动时,必两手同时举出。如无举动时,则拳曲于胸前。
屈 原:(向风及雷电)风!你咆哮吧!咆哮吧!尽力地咆哮吧!在这暗无天日 的时候,一切都睡着了,都沉在梦里,都死了的时候,正是应该你咆哮的时候,应该你尽力咆哮的时候!
尽管你是怎样的咆哮,你也不能把他们从梦中叫醒,不能把死了的吹活 转来,不能吹掉这比铁还沉重的眼前的黑暗,但你至少可以吹走一些灰 尘,吹走一些沙石,至少可以吹动一些花草树木。你可以使那洞庭湖,使 那长江,使那东海,为你翻波涌浪,和你一同地大声咆哮啊!
啊,我思念那洞庭湖,我思念那长江,我思念那东海,那浩浩荡荡的无边无 际的波澜呀!那浩浩荡荡的无边无际的伟大的力呀!那是自由,是跳舞,是 音乐,是诗!
啊,这宇宙中的伟大的诗!你们风,你们雷,你们电,你们在这黑暗中咆哮 着的,闪耀着的一切的一切,你们都是诗,都是音乐,都是跳舞。你们宇宙 中伟大的艺人们呀,尽量发挥你们的力量吧。发泄出无边无际的怒火,把这黑暗的宇宙,阴惨的宇宙,爆炸了吧!爆炸了吧!
雷!你那轰隆隆的,是你车轮子滚动的声音?你把我载着拖到洞庭湖的边 上去,拖到长江的边上去,拖到东海的边上去呀!我要看那滚滚的波涛,我 要听那镗镗鞳鞳的咆哮,我要漂流到那没有阴谋、没有污秽、没有自私 自利的没有人的小岛上去呀!我要和着你,和着你的声音,和着那茫茫的 大海,一同跳进那没有边际的没有限制的自由里去!
啊,电!你这宇宙中最犀利的剑呀!我的长剑是被人拔去了,但是你,你能 拔去我有形的长剑,你不能拔去我无形的长剑呀。电,你这宇宙中的剑, 也正是,我心中的剑。你劈吧,劈吧,劈吧!把这比铁还坚固的黑暗,劈开, 劈开,劈开!虽然你劈它如同劈水一样,你抽掉了,它又合拢了来,但至少 你能使那光明得到暂时的一瞬的显现,哦,那多么灿烂的、多么炫目的光明呀!
光明呀,我景仰你,我景仰你,我要向你拜手,我要向你稽首。我知道,你的 本身就是火,你,你这宇宙中的最伟大者呀,火!你在天边,你在眼前,你在 我的四面,我知道你就是宇宙的生命,你就是我的生命,你就是我呀!我这 熊熊地燃烧着的生命,我这快要使我全身炸裂的怒火,难道就不能迸射 出光明了吗?
炸裂呀,我的身体!炸裂呀,宇宙!让那赤条条的火滚动起来,像这风一样, 像那海一样,滚动起来,把一切的有形,一切的污秽,烧毁了吧,烧毁了吧! 把这包含着一切罪恶的黑暗烧毁了吧!9.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选文的主要内容。(3分)
答:????
????
????
????
????10.正文前那一小段文字在剧本中属于什么?它有什么作用?(4分)
答:????
????
????11.选文中画线的句子该如何理解?(3分)
答:????
????
????12.说说文中风、雷、电有什么象征意义,主人公呼唤风、雷、电,表达 了一种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答:????
????
????13.读选文,你认为屈原是一个怎样的人?(3分)
答:????
????
????(二)(2017浙江杭州中考)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16分)
回 家
徐 风
  已近年关,隐藏在大山褶皱里的小县城年味渐浓。火车的汽笛声频 繁地响起。一条悠长的巷道里藏着几户人家。一座陈旧的小四合院里 传来清脆的电话铃声。
  妈,再过一两个小时我们就到家了,晚饭回家吃,一年没吃到您做的 饭了,呵呵。
  你这孩子,咋突然就改主意了?不早讲,也好让妈提前高兴着,刚才还 和苗苗念叨呢,苗苗一直想去看你们呢。  不是想给您个惊喜吗,呵呵。
  好好好,妈这就准备去。苗苗奶奶放下电话,苗苗,你都听到了吧,你 爸妈一会就到家喽,自己好好玩,奶奶给你做好吃的。奶奶脸上的皱纹 一下全舒展开了。
  五岁的苗苗听说爸妈要回家了,高兴得手舞足蹈,冲向大门口。奶 奶扶起被门槛绊倒的孙子,轻拍了下孙子的小脑瓜,乐呵呵跑进了厨 房。
  就是,有钱没钱也得回家过年嘛。你们不记挂妈,不记挂苗苗,俺祖 孙俩可天天伸脖子盼呢。苗苗奶奶一边自言自语,一边恨不得手脚并用 地忙活。一切准备就绪,额头上竟沁出了一层细密的汗珠。瞅着还算丰 盛的菜肴,关键都是儿子媳妇爱吃的,喜滋滋地擦了擦汗,又捶了几下腰,却并不急着点火。天寒地冻的,等着儿子媳妇回家边炒边吃。也就在此 时她才忽然想起小孙子,好像老一会没听到动静了,心里不知咋的“咯 噔”一下,边喊边出了厨房,无人应答。
  苗苗奶奶翻遍了满屋满院,犄角旮旯,仍不见小孙子人影,便心慌慌 地跑出院子,挨家挨户寻找。邻居们都是一样的答案,她大声呼喊着追 出巷子,来到街上,四下里飞速扫了一遍,眼里满是失望和惊恐。
  这个节骨眼上孙子要是出点啥事,这个年还咋过?我咋向他爸妈交 代?老天爷啊!苗苗奶奶双腿如灌了铅,“扑通”瘫坐在地上。
天色渐晚,还飘起了雪花。
  咱这儿就巴掌大的地方,何况还报了警,他们很快就能把苗苗找到 的。  邻居们正在不住地安慰着精神几乎失控的苗苗奶奶,一阵急促的铃 声骤然响起。
  真悬哪!苗苗奶奶哆嗦着手听完电话,扯着电话线瘫倒在地。
  邻居们急忙把苗苗奶奶搀起来,问:咋了?到底说啥了?
  孩子在车站警务室呢!苗苗奶奶带着哭腔说。
  咱咋就没想到呢?车站离这里不是很远。
  敢情这孩子是去接站了,等不及了。
  哎哟喂,你说这么点小孩,幸亏被警察发现了。
  麻烦你们帮我再守会家,我去把孩子弄回来。苗苗奶奶边说边往外 走。
  让老刘守着,我们几个陪你一块去吧,天黑路滑的。几个热心的邻居前后撵了上去。
  工夫不大,一行人来到警务室。还未进门,苗苗奶奶就发现小孙子 坐在沙发上伸着长长的舌头,正“吧唧吧唧”地舔着棒棒糖。
  苗苗奶奶气不打一处来,紧走几步,推门闯了进去,也忘了跟警察道 谢,一把将苗苗从沙发上拖下来,抬手屁股上就一巴掌:你个小冤家,差点 把奶奶吓死!
  奶奶不讲理,我又没做错事。反应过来的苗苗咧着嘴委屈地辩解。
  还没错呢?奶奶又举起巴掌。
  孩子毕竟小嘛,没丢就万幸了。邻居劝住苗苗奶奶。
  警察抱起苗苗,笑说:大娘,消消气,您往别处想想看,孩子今天这个举 动是不是挺招人疼?他跟我们讲他爸爸电话里说给您一个惊喜,他也要给他爸妈一个惊喜呢。多乖,多懂事。
  苗苗奶奶瞅着警察怀里噘着嘴巴、抽抽噎噎的小孙子,忍不住老泪 直流。
此时,“呜——呜——”似是火车进站的汽笛响起,雪花也越发欢快起 来。
(选自《羊城晚报》,有改动)14.小说中哪些内容暗示了苗苗会去车站接爸妈?请简要回答。(3分)
答:????
????
????15.分析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所反映的人物心理。(4分)
①苗苗奶奶双腿如灌了铅,“扑通”瘫坐在地上。
②苗苗奶奶哆嗦着手听完电话,扯着电话线瘫倒在地。
答:????
????16.小说两处写雪花,各有什么作用?(4分)
答:????
????
????
????17.关于小说主题,有以下三种说法。你同意哪一种?请简述理由。(5分)
第一种:表现苗苗一家感人至深的亲情。
第二种:体现邻里之间相互关爱的人间温情。
第三种:反映留守家庭的生存现状,引发人们的关注与思考。
答:????
????
????
????
????14.答案 时常念叨,一直想去看望爸妈;听到电话里爸妈要给奶奶惊喜 的话;听说爸妈回家,他冲到了大门口;天天伸长脖子盼爸妈回家;奶奶到 处找不到苗苗。解析 回答该题,首先要找出与苗苗有关的情节,再加以整合。根据第3段“刚才还和苗苗念叨呢,苗苗一直想去看你们呢”,可以概括出“时常念叨,一直想去看望爸妈”;根据第3—5段苗苗奶奶与苗苗爸妈的对话,以及第26段警察说的话“他跟我们讲他爸爸电话里说给您一个惊喜,他也要给他爸妈一个惊喜呢”,可以概括出“听到电话里爸妈要给奶奶惊喜的话”;根据第6段“五岁的苗苗听说爸妈要回家了,高兴得手舞足蹈,冲向大门口”,可以概括出“听说爸妈回家,他冲到了大门口”;根据第7段“俺祖孙俩可天天伸脖子盼呢”,可以概括出“天天伸长脖子盼爸妈回家”;根据第8段“苗苗奶奶翻遍了满屋满院,犄角旮旯,仍不见小孙子人影,便心慌慌地跑出院子,挨家挨户寻找”,可以概括出“奶奶到处找不到苗苗”。15.答案 ①因找不到孙子而惊恐害怕、万分自责的心理。
②得知孙子下落时如释重负而又后怕的心理。解析 ①“瘫坐”的意思是“瘫软无力地坐下”,联系前文“这个节骨 眼上孙子要是出点啥事,这个年还咋过?我咋向他爸妈交代?老天爷 啊!”可知苗苗奶奶寻找孙子而不得,因而感到惊恐害怕,万分自责。② “瘫倒”的意思是“倒下难以动弹”,联系前后文“真悬哪!苗苗奶奶 哆嗦着手听完电话”“孩子在车站警务室呢!苗苗奶奶带着哭腔说” 可知苗苗奶奶得知孙子的下落后既如释重负又感到后怕。16.答案 第一处,交代了当时的天气状况,加深了奶奶的焦虑和恐慌。
第二处,渲染了轻松、欢快的气氛,衬托出找到苗苗、一家人即将团聚 的愉悦心情。解析 第一处为“天色渐晚,还飘起了雪花”,前后文的情节是奶奶到 处找苗苗却找不到。这一处环境描写交代了天气情况比较恶劣。正因 为天气恶劣,寻找苗苗的难度就更大,因而更加深了奶奶的焦虑和恐 慌。第二处为“雪花也越发欢快起来”,前文的情节是苗苗找到了,苗 苗爸妈乘坐的火车进站了。这一处描写渲染了轻松、欢乐的气氛,既衬 托了找到苗苗的欣喜,也表现出了一家人马上就要相聚的愉悦。解析 小说的主题往往并不唯一,可以有多重解读,但无论同意哪一种 观点,都需要根据文章中的具体内容来陈述理由。关于第一种“表现苗 苗一家感人至深的亲情”,需要联系苗苗奶奶、苗苗父母、苗苗做的具 体事情来陈述。关于第二种“体现邻里之间相互关爱的人间温情”,需 要联系邻居们帮助寻找苗苗、警察悉心照顾苗苗的内容来陈述。关于 第三种“反映留守家庭的生存现状,引发人们的关注与思考”,需要联 系苗苗爸妈常年在外工作不能回家的故事背景以及我们日常生活中对 留守老人和孩子的了解来陈述。三、写作(40分)
18.(2018山东聊城中考)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40分)
两个徒弟向师傅求教:“师傅,我们工作太痛苦,求您指点迷津。”师傅 冥思半天,在纸上画了一碗米饭。两人看完画后,若有所悟,一个辞职回 家种田,一个仍待在公司。
十年后,种田的以现代方法经营,成了农业专家;待在公司的任劳任怨,成 了经理。两人相遇,农业专家说:“师傅画的不过一碗饭吗,识时务者为 俊杰。”经理说:“不过一碗饭吗,何必见异思迁。”
这个故事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以“适时转身”或“守望花开”为 话题,联系生活,写一篇文章。
要求:
①任选一个话题,题目自拟。②文体自选,可以记叙、抒情和议论。
③不少于600字。若写诗歌,不少于15行。
[写作指导] 本题是话题作文题。题目中的材料,由一位师傅和两个徒 弟的故事引出了本题的两个话题:“适时转身”或“守望花开”。针对 两个话题,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拟题。同样的一幅画,俩徒弟却悟出 了不同的道理:一个选择明智地放弃,另谋职业,最终取得了成功;另一个 选择坚守,脚踏实地,最终也取得了成功。
“适时转身”意味着要根据实际形势做出合理的判断,做出最有利的选 择,据此,可以拟题为“做事要灵活”“做事不可固守陈规”“要懂得 变通”“条条大路通罗马”“因地制宜,走向成功”等。“守望花开” 则表达了脚踏实地,不轻言放弃,以一颗执着的心迎接成功的到来。据此,可以拟题为“是金子总会发光的”“要发扬愚公精神”“脚踏实 地,走向成功”“不言放弃”“心中的明灯”等。
根据自己的选择,在确定话题后,经过审题、立意并拟题后,就要进行选 材了,比如“做事不可固守陈规”,可选取发明创新的故事,讲明只有不 循规蹈矩,才能有新的突破,取得新成就。如鲁班发明锯的故事、白石 老人五易画风的故事、瓦特发明蒸汽机的故事、贝尔发明电话的故事 等。当然,经典的事例很有说服力,时新的写作素材更有说服力,所以最 好搭配选取古今中外的故事。
[例文]
心中的明灯
我曾是一个自认为生活在黑暗中的人。我暴躁冲动,常常因理解力的低下被人嘲笑。我期望在所谓的励志书中寻找安慰。可那些美丽、自 信、阳光从未降临在我身上。
那天,考试又没有及格的我抵抗不了负面情绪的侵袭,在外面漫无目的 地遛了很久。我不想回家,想到父母那充满关切的面庞,我就会感到深 深的内疚。街灯迷离,灯光洒在公园的小道上。远处,高楼上的霓虹灯 不停闪烁,散发出独特的迷人的光。时下流行的歌曲把公园围绕,而此 时这悠扬的乐声在我心中就好似噪音一般,让我的心越加烦躁。
我特地选了一个没有太多光线的角落,横躺在公园的长椅上,嘴中叼着 一根牙签,看着天空。天,总是没有太多星星,被城市的灯光渲染成一片 黑色,仿佛没有生机。我迷茫着,想这广阔的天地有没有自己的一处角 落。算了,还是回家吧。到家时已是夜晚,门口的灯光吸引了一只小飞蛾,我 举起身旁的书包便打。它“啪”的一声跌落在地,纤细的触须上下不停 地摆动着,用了九牛二虎之力却翻不过身来,只能望“灯”兴叹。我对 它吹了口气,谁知它竟凭这股力量“站”了起来。我一惊,只见它抖了 抖翅膀,却还是飞不起来。我以为它会放弃。出乎意料的是,它仍坚持 不懈地向着灯光的方向爬着,爬着……我怔怔地看着它,似乎明白了些 什么。如此渺小的生命尚且能如此坚毅、如此顽强,更何况我呢?它的 梦想是寻找灯,于是它便不畏炽热,不畏生死。我的理想却似漫漫西天 取经之路,我畏惧了困难,我变得迷茫,以为整个世界都要与我作对。于 是我进亦忧、退亦忧,无可奈何,只能脱下盔甲,怨天尤人。
但此刻我恍然大悟,飞蛾因为有了希望与信念,便将炽热看作温泉。一直以来,我便是缺了一盏灯——希望与信念。我开始明白,只要有了这 盏灯,我便不会迷失方向,因为“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即 使路途中长满了荆棘,那又有何畏惧?再多的汗水和抱怨,终会被成功的 喜悦冲散……我多么庆幸自己看到了那只小飞蛾,我的心中,仿佛找到 了一盏永不熄灭的灯,恒久地亮着,消灭一切迷茫。我坚定地打开了书。
时至今日,我依旧握着那盏迷茫时觅见的灯,它散发着坚定的光芒,正在 前路闪耀。未来的日子,它依然会闪烁着希望的光芒,伴我走过每段迷 失的夜路,走向每座鲜花盛开的苗圃。
[点评] 本文借“飞蛾”被“我”扑打却依旧顽强“站起”并“爬 向”灯光的小事,写自己受到的启发和鼓励,也提醒人们:迷茫时应该寻找那盏“希望与信念”的灯,心中要永存坚毅顽强的意志。文章所描述 的事情很小,道理也并不深奥,但作者的笔法高人一等。二、三段的景 物烘托、心理描写,突出迷茫的状态;第四段的细节描写,可以看出作者 平时观察细微。有的语言化用教材,有的引用古诗名句,有的使用比喻, 有的饱含意蕴,为文章增色不少。综合运用了记叙、描写、议论、抒情 等多种描写方法。结尾两段的抒情议论画龙点睛。单元检测
满分:100分,限时:60分钟
一、积累与运用(23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囫囵(hú)     鼎盛(dǐnɡ)
瘦削(xiāo) 国殇(shānɡ)
B.侦缉(jí) 幌子(huǎnɡ)
凝视(nínɡ) 商於(yú)
C.收揽(lǎn) 非难(nán)
鞠躬(jū) 伫立(zhù)
D.犀利(xī) 睥睨(pì)
诡谲(jué) 稽首(jī)
1.答案 A B.缉jī。C.“难”是多音字,此处读nàn。D.“稽”是多音字,此处应读qí。
2.下列句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2分)(  )
A.各室均有灯,光甚昏暗,室外雷电交加,时有大风咆哮。
B.树下坐着位形如雕塑的老人。幕后传来带西北口音的童谣。
C.他辛辛苦苦把个要关张的福聚德拾掇得名噪京师。
D.别人说你是太阳神,你,你坐在那马上丝毫也不能弛骋。
2.答案 D “弛骋”应为“驰骋”。
3.下面句中加点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  )
A.对那些低级庸俗、哗众取宠的文学作品,稍有欣赏水平的人都会嗤之以鼻。
B.针对那样的做法,我们曾经对他进行过多次劝告,但是他依旧恍然大悟,结果落得了如此下场。
C.这里既有雕梁画栋、古色古香的古代建筑,又有雅俗共赏的园林盆景,自然风光更是美不胜收。
D.远亲不如近邻,很多老人与邻里结成对子,互相帮助,自发形成了“互助养老”的模式。
3.答案 B “恍然大悟”形容一下子明白过来,褒义词,用于此句中不恰当。句中“多次劝告”他不听,“结果落得了如此下场”,可见是贬斥、否定了他的做法,应改为“执迷不悟”。
4.(2018浙江杭州中考)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  )
A.近年来杭州积极创造人才国际化进程,越来越多的国际人才来杭创业,去年海外人才净流入率位居全国城市第一。
B.受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位置变化影响,导致未来几天我市将持续出现高温天气,大部分区县最高气温可达38℃。
C.为纪念马克思诞生200周年,学校决定在5月份举行有关马克思的图片展览、学术研讨、征文比赛等大型主题活动。
D.商务部发布《主要消费品供需状况统计调查分析报告》显示,消费者对进口商品的需求旺盛,进口商品成为市场“新宠”。
4.答案 C 本题考查辨析语病的能力。A.搭配不当,“创造”应该改为“推进”。B.缺少主语,去掉“导致”一词。D.句式杂糅,在“发布”后加上“的”。
5.(2018四川巴中中考)下列句子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2分)(  )
①我们要想建立中国的音乐学派,也应当扎根在中国音乐、戏曲、诗词歌赋等优秀文化根基上。
②一次采风,刚踏上大草原,一位同行的京剧名家就开心往地上一坐,脚一盘,唱起了京剧。
③西方音乐学派众多,多是建立在本土音乐文化基础上的。
④我也喜欢京剧,但在那一刻,我第一次领悟到原来京剧这么美、这么雅致。
⑤要让世界了解我们的音乐,首先要解决好把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音乐创作的问题。
A.①③⑤②④     B.⑤②④③①
C.②④③⑤① D.⑤③①④②
5.答案 B 通读各句,明确语段说的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和“音乐创作”之间的关系。解答本题,注意语句中表明语句间关系的词语。比如第⑤句中的“首先”,直接点出话题,引领后句,此句应为首句;又如第④句中的“也”,表明其应紧承第②句对一名家踏上大草原就唱京剧的叙述;第①句中的“也”,表明其应紧承第③句西方音乐多建立在本土文化基础上的表述,同时,第①句又为总结性的语句,照应第⑤句。综上可判断出正确的顺序为:⑤②④③①。
6.(2018四川巴中中考)下面情景中,表达准确、得体的一项是(2分)(  )
学校将于5月5日在操场举办校园文化艺术节,班主任王老师让班长把这件事转达给本班其他同学,并动员大家尽可能参加此次活动。班长回到班上,对同学们说:
A.同学们,我校将要举办校园文化艺术节,请大家积极参加。
B.王老师让我告诉大家,我校将于5月5日举办校园文化艺术节。
C.同学们,我校将于5月5日在操场举办校园文化艺术节,请大家为了班集体的荣誉,展示出自己的青春风采,一起参加吧!
D.王老师说,我校将于5月5日举办校园文化艺术节,请全班同学一起参加,所以不能当“逃兵”,一个不许少!
6.答案 C A.未表明艺术节举办的时间,作为班长,语言欠鼓动性。B.没有将王老师“动员同学们积极参加活动”的要求表达出来,且语气较生硬。D.采用命令口气,语气强硬,不易为同学们接受。
7.(2018山东泰安中考)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做题。(3分)
中国皮影的表演方式繁多,一般都需要多人进行合作演出。但泰山皮影的表演方式很是独特,一台戏最多需要两个人,即一人伴奏、一人操纵影人表演,必要时一个人演出一台戏,这就是皮影界的古老绝活:“十不闲”。所谓“十不闲”指在皮影戏表演时,同一时间内一个人脚上伴奏,手里操作,口中歌唱,把全身都调动起来,一个人身兼数职,独自完成一整台戏的演出,这就需要表演者有相当厚的表演功底。大汶口文化的流风余韵、东夷殷商文化的交融,齐鲁文化的传承,在泰山演绎流变,形成了泰山民俗的基因,形成了泰山民俗率真昌明的特点,天神、地祇、人鬼的祭祀,使泰山民俗具有了神秘莫测的特点。从自然造化到灵气之源,从地理大山到心灵神山,从灵石崇拜到石敢当信仰,从巡狩柴望到封禅大典,体现了礼俗杂糅的泰山山石崇拜民俗。所有这些,都为泰山皮影的成长提供了肥沃的土壤。
请用简练的语言概括泰山皮影的主要特点(不超20字):            ?
7.答案 以表演者人少著称,多取材于泰山民俗文化。(意思对即可)
解析 本题考查提取、概括信息的能力。通读材料,依据材料中的中心句或概括性的语句来划分材料的层次结构,进而分条目简洁概括。“但泰山皮影的表演方式很是独特,一台戏最多需要两个人……这就需要表演者有相当厚的表演功底”是从表演方式方面介绍泰山皮影表演者少的特点。“大汶口文化的流风余韵、东夷殷商文化的交融,……都为泰山皮影的成长提供了肥沃的土壤”是从取材方面说明泰山皮影多从泰山民俗文化中取材。综上,可以从“表演者”与“取材”两方面概括泰山皮影的特点。此外还要注意不要超过20字的字数限制。
8.(2018湖南怀化中考)“孝”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孝敬父母是学校的育人目标之一。学校准备进行以“孝”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6分)
(1)你在生活中做了哪些孝敬父母的事情?请你写出三条。(3分)
答:?
?
?
(2)在“如何孝敬父母”的主题班会上,同学们进行了热烈的讨论。现在轮到你发言了,你想说点什么呢?请用简明、连贯、得体的语言写下你要说的话。(3分)
答:?
?
?
8.答案 (1)给父母洗脚、帮助父母做家务、努力学习等,言之有理即可。
(2)(示例)孝敬父母不需要做什么惊天动地的事情,要从一点一滴做起,只要能表达对父母的爱,让父母感受到子女的温暖,这就是孝敬父母。(言之有理即可)
解析 题(1)考查孝顺的具体表达方式。生活中孝敬父母的事情很多,事情可大可小,围绕这一主题写出三条即可。题(2)考查综合表达能力。答题时注意围绕“孝敬父母”这一话题,将你平时是如何与父母相处的叙述出来即可,同时做到简明、连贯、得体。
二、阅读理解(37分)
(一)阅读下面的选文,完成9—13题。(17分)
屈原手足已戴刑具,颈上并系有长链,仍着其白日所着之玄衣,披发,在殿中徘徊。因有脚镣行步甚有限制,时而伫立睥睨,目中含有怒火。手有举动时,必两手同时举出。如无举动时,则拳曲于胸前。
屈 原:(向风及雷电)风!你咆哮吧!咆哮吧!尽力地咆哮吧!在这暗无天日的时候,一切都睡着了,都沉在梦里,都死了的时候,正是应该你咆哮的时候,应该你尽力咆哮的时候!
尽管你是怎样的咆哮,你也不能把他们从梦中叫醒,不能把死了的吹活转来,不能吹掉这比铁还沉重的眼前的黑暗,但你至少可以吹走一些灰尘,吹走一些沙石,至少可以吹动一些花草树木。你可以使那洞庭湖,使那长江,使那东海,为你翻波涌浪,和你一同地大声咆哮啊!
啊,我思念那洞庭湖,我思念那长江,我思念那东海,那浩浩荡荡的无边无际的波澜呀!那浩浩荡荡的无边无际的伟大的力呀!那是自由,是跳舞,是音乐,是诗!
啊,这宇宙中的伟大的诗!你们风,你们雷,你们电,你们在这黑暗中咆哮着的,闪耀着的一切的一切,你们都是诗,都是音乐,都是跳舞。你们宇宙中伟大的艺人们呀,尽量发挥你们的力量吧。发泄出无边无际的怒火,把这黑暗的宇宙,阴惨的宇宙,爆炸了吧!爆炸了吧!
雷!你那轰隆隆的,是你车轮子滚动的声音?你把我载着拖到洞庭湖的边上去,拖到长江的边上去,拖到东海的边上去呀!我要看那滚滚的波涛,我要听那镗镗鞳鞳的咆哮,我要漂流到那没有阴谋、没有污秽、没有自私自利的没有人的小岛上去呀!我要和着你,和着你的声音,和着那茫茫的大海,一同跳进那没有边际的没有限制的自由里去!
啊,电!你这宇宙中最犀利的剑呀!我的长剑是被人拔去了,但是你,你能拔去我有形的长剑,你不能拔去我无形的长剑呀。电,你这宇宙中的剑,也正是,我心中的剑。你劈吧,劈吧,劈吧!把这比铁还坚固的黑暗,劈开,劈开,劈开!虽然你劈它如同劈水一样,你抽掉了,它又合拢了来,但至少你能使那光明得到暂时的一瞬的显现,哦,那多么灿烂的、多么炫目的光明呀!
光明呀,我景仰你,我景仰你,我要向你拜手,我要向你稽首。我知道,你的本身就是火,你,你这宇宙中的最伟大者呀,火!你在天边,你在眼前,你在我的四面,我知道你就是宇宙的生命,你就是我的生命,你就是我呀!我这熊熊地燃烧着的生命,我这快要使我全身炸裂的怒火,难道就不能迸射出光明了吗?
炸裂呀,我的身体!炸裂呀,宇宙!让那赤条条的火滚动起来,像这风一样,像那海一样,滚动起来,把一切的有形,一切的污秽,烧毁了吧,烧毁了吧!把这包含着一切罪恶的黑暗烧毁了吧!
9.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选文的主要内容。(3分)
答:?
?
?
?
?
10.正文前那一小段文字在剧本中属于什么?它有什么作用?(4分)
答:?
?
?
11.选文中画线的句子该如何理解?(3分)
答:?
?
?
12.说说文中风、雷、电有什么象征意义,主人公呼唤风、雷、电,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答:?
?
?
13.读选文,你认为屈原是一个怎样的人?(3分)
答:?
?
?
9.答案 主要写诗人呼唤风、雷、电这些伟大的自然力来摧毁黑暗,表达了诗人对光明的渴盼。
解析 概括内容就是看主人公在干什么,抒发了什么情感。
10.答案 舞台说明。交代剧情发生的场景及人物的动作、神态等,以推动剧情的发展。
解析 根据对戏剧的了解确定正文前那一小段文字属于舞台说明。读舞台说明,根据其内容确定其作用,如写了人物的哪些方面,对情节发展有何作用。
11.答案 这句话的含意:虽然我被拘禁起来,我的佩剑被拔去,但我惩奸除恶、报效国家的心依旧,我们的志向不会改变。
解析 理解句子所运用的比喻的手法,理解“无形的长剑”是比喻信念与志向。
12.答案 风、雷、电象征了人世间追求正义、光明的变革力量。主人公呼唤风、雷、电,表现了他对黑暗世界的强烈愤懑和摧毁黑暗、追求光明的热切愿望,也表明了他对光明未来的热烈追求。
解析 结合人物处境和这些事物的特征来把握。
13.答案 屈原是正义的化身,他刚正不阿,痛恨黑暗,向往光明,为了捍卫真理而奋不顾身。
解析 结合人物处境和行为揣摩人物的性格特征。
(二)(2017浙江杭州中考)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16分)
回 家
徐 风
  已近年关,隐藏在大山褶皱里的小县城年味渐浓。火车的汽笛声频繁地响起。一条悠长的巷道里藏着几户人家。一座陈旧的小四合院里传来清脆的电话铃声。
  妈,再过一两个小时我们就到家了,晚饭回家吃,一年没吃到您做的饭了,呵呵。
  你这孩子,咋突然就改主意了?不早讲,也好让妈提前高兴着,刚才还和苗苗念叨呢,苗苗一直想去看你们呢。
  不是想给您个惊喜吗,呵呵。
  好好好,妈这就准备去。苗苗奶奶放下电话,苗苗,你都听到了吧,你爸妈一会就到家喽,自己好好玩,奶奶给你做好吃的。奶奶脸上的皱纹一下全舒展开了。
  五岁的苗苗听说爸妈要回家了,高兴得手舞足蹈,冲向大门口。奶奶扶起被门槛绊倒的孙子,轻拍了下孙子的小脑瓜,乐呵呵跑进了厨房。
  就是,有钱没钱也得回家过年嘛。你们不记挂妈,不记挂苗苗,俺祖孙俩可天天伸脖子盼呢。苗苗奶奶一边自言自语,一边恨不得手脚并用地忙活。一切准备就绪,额头上竟沁出了一层细密的汗珠。瞅着还算丰盛的菜肴,关键都是儿子媳妇爱吃的,喜滋滋地擦了擦汗,又捶了几下腰,却并不急着点火。天寒地冻的,等着儿子媳妇回家边炒边吃。也就在此时她才忽然想起小孙子,好像老一会没听到动静了,心里不知咋的“咯噔”一下,边喊边出了厨房,无人应答。
  苗苗奶奶翻遍了满屋满院,犄角旮旯,仍不见小孙子人影,便心慌慌地跑出院子,挨家挨户寻找。邻居们都是一样的答案,她大声呼喊着追出巷子,来到街上,四下里飞速扫了一遍,眼里满是失望和惊恐。
  这个节骨眼上孙子要是出点啥事,这个年还咋过?我咋向他爸妈交代?老天爷啊!苗苗奶奶双腿如灌了铅,“扑通”瘫坐在地上。
  天色渐晚,还飘起了雪花。
  咱这儿就巴掌大的地方,何况还报了警,他们很快就能把苗苗找到的。
  邻居们正在不住地安慰着精神几乎失控的苗苗奶奶,一阵急促的铃声骤然响起。
  真悬哪!苗苗奶奶哆嗦着手听完电话,扯着电话线瘫倒在地。
  邻居们急忙把苗苗奶奶搀起来,问:咋了?到底说啥了?
  孩子在车站警务室呢!苗苗奶奶带着哭腔说。
  咱咋就没想到呢?车站离这里不是很远。
  敢情这孩子是去接站了,等不及了。
  哎哟喂,你说这么点小孩,幸亏被警察发现了。
  麻烦你们帮我再守会家,我去把孩子弄回来。苗苗奶奶边说边往外走。
  让老刘守着,我们几个陪你一块去吧,天黑路滑的。几个热心的邻居前后撵了上去。
  工夫不大,一行人来到警务室。还未进门,苗苗奶奶就发现小孙子坐在沙发上伸着长长的舌头,正“吧唧吧唧”地舔着棒棒糖。
  苗苗奶奶气不打一处来,紧走几步,推门闯了进去,也忘了跟警察道谢,一把将苗苗从沙发上拖下来,抬手屁股上就一巴掌:你个小冤家,差点把奶奶吓死!
  奶奶不讲理,我又没做错事。反应过来的苗苗咧着嘴委屈地辩解。
  还没错呢?奶奶又举起巴掌。
  孩子毕竟小嘛,没丢就万幸了。邻居劝住苗苗奶奶。
  警察抱起苗苗,笑说:大娘,消消气,您往别处想想看,孩子今天这个举动是不是挺招人疼?他跟我们讲他爸爸电话里说给您一个惊喜,他也要给他爸妈一个惊喜呢。多乖,多懂事。
  苗苗奶奶瞅着警察怀里噘着嘴巴、抽抽噎噎的小孙子,忍不住老泪直流。
此时,“呜——呜——”似是火车进站的汽笛响起,雪花也越发欢快起来。
(选自《羊城晚报》,有改动)
14.小说中哪些内容暗示了苗苗会去车站接爸妈?请简要回答。(3分)
答:?
?
?
15.分析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所反映的人物心理。(4分)
①苗苗奶奶双腿如灌了铅,“扑通”瘫坐在地上。
②苗苗奶奶哆嗦着手听完电话,扯着电话线瘫倒在地。
答:?
?
16.小说两处写雪花,各有什么作用?(4分)
答:?
?
?
?
17.关于小说主题,有以下三种说法。你同意哪一种?请简述理由。(5分)
第一种:表现苗苗一家感人至深的亲情。
第二种:体现邻里之间相互关爱的人间温情。
第三种:反映留守家庭的生存现状,引发人们的关注与思考。
答:?
?
?
?
?
14.答案 时常念叨,一直想去看望爸妈;听到电话里爸妈要给奶奶惊喜的话;听说爸妈回家,他冲到了大门口;天天伸长脖子盼爸妈回家;奶奶到处找不到苗苗。
解析 回答该题,首先要找出与苗苗有关的情节,再加以整合。根据第3段“刚才还和苗苗念叨呢,苗苗一直想去看你们呢”,可以概括出“时常念叨,一直想去看望爸妈”;根据第3—5段苗苗奶奶与苗苗爸妈的对话,以及第26段警察说的话“他跟我们讲他爸爸电话里说给您一个惊喜,他也要给他爸妈一个惊喜呢”,可以概括出“听到电话里爸妈要给奶奶惊喜的话”;根据第6段“五岁的苗苗听说爸妈要回家了,高兴得手舞足蹈,冲向大门口”,可以概括出“听说爸妈回家,他冲到了大门口”;根据第7段“俺祖孙俩可天天伸脖子盼呢”,可以概括出“天天伸长脖子盼爸妈回家”;根据第8段“苗苗奶奶翻遍了满屋满院,犄角旮旯,仍不见小孙子人影,便心慌慌地跑出院子,挨家挨户寻找”,可以概括出“奶奶到处找不到苗苗”。
15.答案 ①因找不到孙子而惊恐害怕、万分自责的心理。
②得知孙子下落时如释重负而又后怕的心理。
解析 ①“瘫坐”的意思是“瘫软无力地坐下”,联系前文“这个节骨眼上孙子要是出点啥事,这个年还咋过?我咋向他爸妈交代?老天爷啊!”可知苗苗奶奶寻找孙子而不得,因而感到惊恐害怕,万分自责。②“瘫倒”的意思是“倒下难以动弹”,联系前后文“真悬哪!苗苗奶奶哆嗦着手听完电话”“孩子在车站警务室呢!苗苗奶奶带着哭腔说”可知苗苗奶奶得知孙子的下落后既如释重负又感到后怕。
16.答案 第一处,交代了当时的天气状况,加深了奶奶的焦虑和恐慌。
第二处,渲染了轻松、欢快的气氛,衬托出找到苗苗、一家人即将团聚的愉悦心情。
解析 第一处为“天色渐晚,还飘起了雪花”,前后文的情节是奶奶到处找苗苗却找不到。这一处环境描写交代了天气情况比较恶劣。正因为天气恶劣,寻找苗苗的难度就更大,因而更加深了奶奶的焦虑和恐慌。第二处为“雪花也越发欢快起来”,前文的情节是苗苗找到了,苗苗爸妈乘坐的火车进站了。这一处描写渲染了轻松、欢乐的气氛,既衬托了找到苗苗的欣喜,也表现出了一家人马上就要相聚的愉悦。
17.答案 (示例1)同意第一种说法。理由是小说多处描写了感人至深的亲情:苗苗奶奶精心准备儿子儿媳爱吃的菜肴;苗苗爸妈、苗苗都想给亲人惊喜;苗苗奶奶寻找孙子时焦虑、恐惧、自责、欣慰的心理变化。这些内容既有细腻的关爱,也有对家人的责任和承担,还有久别后急于见到亲人的心情。
(示例2)同意第二种说法。理由是文中有不少文字写邻居们在寻找苗苗过程中的热心表现,以及警察对苗苗的悉心照顾,这些都体现了人间处处有温情。
(示例3)同意第三种说法。理由是小说通过写苗苗爸妈即将回家时家里发生的故事,反映了留守家庭的生活现状:青壮年外出打工,家人聚少离多;老人小孩得不到充分的关爱和照顾;留守家庭成员对亲情的渴望。留守家庭的生活现状令人担忧,需要社会关注和思考。
解析 小说的主题往往并不唯一,可以有多重解读,但无论同意哪一种观点,都需要根据文章中的具体内容来陈述理由。关于第一种“表现苗苗一家感人至深的亲情”,需要联系苗苗奶奶、苗苗父母、苗苗做的具体事情来陈述。关于第二种“体现邻里之间相互关爱的人间温情”,需要联系邻居们帮助寻找苗苗、警察悉心照顾苗苗的内容来陈述。关于第三种“反映留守家庭的生存现状,引发人们的关注与思考”,需要联系苗苗爸妈常年在外工作不能回家的故事背景以及我们日常生活中对留守老人和孩子的了解来陈述。
三、写作(40分)
18.(2018山东聊城中考)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40分)
两个徒弟向师傅求教:“师傅,我们工作太痛苦,求您指点迷津。”师傅冥思半天,在纸上画了一碗米饭。两人看完画后,若有所悟,一个辞职回家种田,一个仍待在公司。
十年后,种田的以现代方法经营,成了农业专家;待在公司的任劳任怨,成了经理。两人相遇,农业专家说:“师傅画的不过一碗饭吗,识时务者为俊杰。”经理说:“不过一碗饭吗,何必见异思迁。”
这个故事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以“适时转身”或“守望花开”为话题,联系生活,写一篇文章。
要求:
①任选一个话题,题目自拟。
②文体自选,可以记叙、抒情和议论。
③不少于600字。若写诗歌,不少于15行。
18.[写作指导] 本题是话题作文题。题目中的材料,由一位师傅和两个徒弟的故事引出了本题的两个话题:“适时转身”或“守望花开”。针对两个话题,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拟题。同样的一幅画,俩徒弟却悟出了不同的道理:一个选择明智地放弃,另谋职业,最终取得了成功;另一个选择坚守,脚踏实地,最终也取得了成功。
“适时转身”意味着要根据实际形势做出合理的判断,做出最有利的选择,据此,可以拟题为“做事要灵活”“做事不可固守陈规”“要懂得变通”“条条大路通罗马”“因地制宜,走向成功”等。“守望花开”则表达了脚踏实地,不轻言放弃,以一颗执着的心迎接成功的到来。据此,可以拟题为“是金子总会发光的”“要发扬愚公精神”“脚踏实地,走向成功”“不言放弃”“心中的明灯”等。
根据自己的选择,在确定话题后,经过审题、立意并拟题后,就要进行选材了,比如“做事不可固守陈规”,可选取发明创新的故事,讲明只有不循规蹈矩,才能有新的突破,取得新成就。如鲁班发明锯的故事、白石老人五易画风的故事、瓦特发明蒸汽机的故事、贝尔发明电话的故事等。当然,经典的事例很有说服力,时新的写作素材更有说服力,所以最好搭配选取古今中外的故事。
[例文]
心中的明灯
  我曾是一个自认为生活在黑暗中的人。我暴躁冲动,常常因理解力的低下被人嘲笑。我期望在所谓的励志书中寻找安慰。可那些美丽、自信、阳光从未降临在我身上。
那天,考试又没有及格的我抵抗不了负面情绪的侵袭,在外面漫无目的地遛了很久。我不想回家,想到父母那充满关切的面庞,我就会感到深深的内疚。街灯迷离,灯光洒在公园的小道上。远处,高楼上的霓虹灯不停闪烁,散发出独特的迷人的光。时下流行的歌曲把公园围绕,而此时这悠扬的乐声在我心中就好似噪音一般,让我的心越加烦躁。
我特地选了一个没有太多光线的角落,横躺在公园的长椅上,嘴中叼着一根牙签,看着天空。天,总是没有太多星星,被城市的灯光渲染成一片黑色,仿佛没有生机。我迷茫着,想这广阔的天地有没有自己的一处角落。
算了,还是回家吧。到家时已是夜晚,门口的灯光吸引了一只小飞蛾,我举起身旁的书包便打。它“啪”的一声跌落在地,纤细的触须上下不停地摆动着,用了九牛二虎之力却翻不过身来,只能望“灯”兴叹。我对它吹了口气,谁知它竟凭这股力量“站”了起来。我一惊,只见它抖了抖翅膀,却还是飞不起来。我以为它会放弃。出乎意料的是,它仍坚持不懈地向着灯光的方向爬着,爬着……我怔怔地看着它,似乎明白了些什么。如此渺小的生命尚且能如此坚毅、如此顽强,更何况我呢?它的梦想是寻找灯,于是它便不畏炽热,不畏生死。我的理想却似漫漫西天取经之路,我畏惧了困难,我变得迷茫,以为整个世界都要与我作对。于是我进亦忧、退亦忧,无可奈何,只能脱下盔甲,怨天尤人。
但此刻我恍然大悟,飞蛾因为有了希望与信念,便将炽热看作温泉。一直以来,我便是缺了一盏灯——希望与信念。我开始明白,只要有了这盏灯,我便不会迷失方向,因为“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即使路途中长满了荆棘,那又有何畏惧?再多的汗水和抱怨,终会被成功的喜悦冲散……我多么庆幸自己看到了那只小飞蛾,我的心中,仿佛找到了一盏永不熄灭的灯,恒久地亮着,消灭一切迷茫。我坚定地打开了书。
时至今日,我依旧握着那盏迷茫时觅见的灯,它散发着坚定的光芒,正在前路闪耀。未来的日子,它依然会闪烁着希望的光芒,伴我走过每段迷失的夜路,走向每座鲜花盛开的苗圃。
[点评] 本文借“飞蛾”被“我”扑打却依旧顽强“站起”并“爬向”灯光的小事,写自己受到的启发和鼓励,也提醒人们:迷茫时应该寻找那盏“希望与信念”的灯,心中要永存坚毅顽强的意志。文章所描述的事情很小,道理也并不深奥,但作者的笔法高人一等。二、三段的景物烘托、心理描写,突出迷茫的状态;第四段的细节描写,可以看出作者平时观察细微。有的语言化用教材,有的引用古诗名句,有的使用比喻,有的饱含意蕴,为文章增色不少。综合运用了记叙、描写、议论、抒情等多种描写方法。结尾两段的抒情议论画龙点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