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二中2010学年第一学期高二年级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本试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Ⅰ卷 选择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请将答案涂写在答题卡上。
1.“秦以前,民皆以金玉为印,龙虎钮,唯其所好。秦以来,天子独以印称玺,又独以玉,群臣莫敢用”(《史记集解》)。这一材料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秦以前人们以金玉为印 B.皇权至上,皇帝独尊
C.秦朝时期玉玺为皇帝独有 D.皇权为民,与民共享
2.下列有关历史情景的表述不符合历史真实的是
A.公元前230年的某一天,一官员上朝见到嬴政后高呼大王
B.公元前230年,太仆张某奉秦始皇之命购买上等良马
C.公元前216年某月,李某被任命为某郡郡守,负责该郡的行政
D.公元前206年某月,身在咸阳的方某用小篆体给家人写了封平安信
3.下面是关于秦筑长城的诗句,你认为评价比较全面客观的是
A.“祖舜宗尧自太平,秦皇何事苦苍生。不知祸起萧墙内,虚筑防胡万里城。”
B.“秦筑长城比铁牢,蕃戎不敢过临洮。虽然万里连云际,争得尧阶三丈高。”
C.“秦皇筑长城,乃为万世利。连山绝谷势蜿蜒,雄图自足制中外。”
D.“当其兴大役,天下皆痍疮。以之召祸乱,不旋踵灭亡。岂知易代后,功及万世长”
4.在电影电视等文艺作品中,人们经常会看到臣民把皇帝称为“陛下”的情景。“陛下”本来是指宫殿的台阶,又特指皇帝座前的台阶。皇帝临朝时,“陛”的两侧要有近臣执兵刃站列,以防不测和显示威风。群臣常常不能直接对皇帝说话,而要由站在“陛下”的侍卫者转达。“陛下”称谓的由来从本质上反映了
A.封建等级制度的森严 B.皇帝安全是国家的政治大事
C.专制皇权的不容逾越 D.中央集权的不断加强
5. 羁縻府州是唐朝对民族地方的一种间接统治形式。下列关于这种制度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东突厥归附后,唐太宗在其部落原处设置的管理机构
B、羁縻府州的首领是由唐中央政权重新任命的,官位可以世袭
C、羁縻府州管理下的各部落,不编户籍,不上贡赋
D、所属州县通常由都督府节制,大者为府,小者为州
6.《步辇图》描绘松赞干布的使臣向唐太宗请求通婚的情景,其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凭借先进的经济文化形成对周边民族的巨大向心力
B.采用册封的方式迫使少数民族政权臣服唐政府
C.通过互派使者的方式维持与少数民族的友好关系
D.通过和亲的手段有效加强对边疆地区的管辖
7.据史载:当满洲入主中原时,明将郑芝龙降清;郑成功坚持抗清,并收复台湾;郑经经营台湾大有发展,后参与三藩之乱;郑克塽遣使诸军前请降,台陆统一。对以上四人所为的评述正确的是
①郑芝龙站在地主阶级立场,降清有勇有谋 ②郑成功维护了祖国主权和领土完整,是民族英雄
③郑经发展台湾,分裂祖国,有功有过 ④郑克塽毅然回归,顺应历史,有功于史
A.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8. 孔子思想中自相矛盾的一组是
①和而不同 ②因材施教 ③贵贱有序 ④有教无类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9. 亚里士多德曾对一位学生说:“我们希腊人有个很有趣的谚语:如果你的钱包在你的口袋
里,而你的钱又在你的钱包里,那么,你的钱肯定在你的口袋里。”他可能在向这位学生解释
A.伦理学 B.三段论 C.中庸之道 D.唯物论
10.下列史实属于华盛顿为美国的民主建设做出贡献的是
①主持召开第二届大陆会议 ②接受约克镇英军投降
③主持召开制宪会议 ④第二届总统任期结束决然引退
A. ②③④ B. 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
11.恩格斯说:“假如不曾有拿破仑这个人,那么他的角色会有另一个人扮演的,这点可由下面的事实来证明,即每当需要这样一个人的时候,他就会出现……”。在历史长河中,符合恩格斯这段话的历史人物还有
①华盛顿 ②孙中山 ③甘地 ④秦始皇 ⑤慈禧太后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④⑤ C.③④ D.①②④
12.1924年7月,国民党召开党员联欢会,孙中山看到衣衫不整、肤色黝黑的农民冒着烈日前来参加,异常兴奋地对身边的宋庆龄说,“这是革命成功的起点”。据此判断,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决定进行国共合作 B.为此他提出了民生主义
C.决定建立工农联盟政权 D.孙中山认识到了农民的伟大力量
13.下列关于甘地“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甘地先后领导了三次大规模不合作运动,沉重打击了英殖民统治
B.二战后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发展为全国性的抗英运动
C.甘地领导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一开始就提出了民族独立运动的目标
D.由于英国殖民当局的镇压,甘地被迫下令停止运动
14.163年前的那年2月,英国伦敦瓦伦街一家并不起眼的印刷所,印刷了一本字数不多却震撼世界、影响人类的小册子——《共产党宣言》。其诞生的最基本历史条件是
A.工业革命的深入开展使资本主义迅速发展,同时资本主义制度各种弊端也日益暴露
B.以三大工人运动为标志,无产阶级已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C.马、恩批判地继承了德意志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法国空想社会主义
D.马克思、恩格斯参加革命实践,同工人保持密切联系
15.分析历史现象的因果关系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下列有关马克思的史实中不能体现因果关系的一组是
A.法国启蒙思想---树立“为人类工作”的理想
B.《基督教的本质》---转向唯物主义思想
C.宣传革命理论---多次被法国政府驱逐出巴黎
D.生活习惯相同---与恩格斯结下毕生友谊
16.列宁曾说:“我们还不能实现从小生产到社会主义的直接过渡……所以我们应该利用资本主义作为小生产和社会主义的中间环节,作为提高生产力的手段、途径、方法和方式。”为此,苏维埃采取的措施是
A.实行余粮收集制 B.实行计划经济体制
C.实行工业国有化 D.允许私人创办和租赁工厂
17.从1978年到1992年,历经14年的探索和实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有了明确方向。这
里的“方向”指
A.对内进行改革同时对外开放 B.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C.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长期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8.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道,“毛泽东是一位杰出的共产党的领袖,他无视莫斯科的第三国际,制定出新的革命策略。他拒绝了只能依靠城市无产阶级进行革命这一传统的马克思主义原则……这对莫斯科来说纯属异端邪说,但毛自行其是,将农民组织起来,建立了独立的军队和政府。”对这段话理解正确的是 ①毛泽东脱离了第三国际的领导 ②新的革命策略指的是走农村包围城市道路,实行工农武装割据 ③新的革命策略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情的结合 ④新的革命策略没有遵守马克思主义优良传统
A.②④??? B.②③??? C.①②③ D.②③④
19. 下列中国现代化工业产品或者工程与李四光的研究成果有重大关联的是
A B C D
20.牛顿被称为“近代科学之父”。下列与牛顿相关的名句是
A.“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B.“不要希图成为一个成功的人,而要努力成为一个有价值的人。”
C.“如果说我比别人看得远些,那是因为站在巨人肩上的缘故。”
D. 成功=艰苦的劳动+正确的方法+少谈空话。
21.爱因斯坦发展了牛顿的理论主要表现在
A.揭示了时间、空间并非绝对不变的属性 B.否定了牛顿的力学原理
C.修正了能量、质量相对转化的理论 D.揭示了新的研究方法
22.19世纪60—90年代中期,英国在欧洲大陆奉行“光荣孤立”的外交政策。英国海军大
臣戈申对此解释道:“它是一种故意选择的孤立。”此话表明英国
A.力图保持欧洲大国之间势力平衡 B.关注世界霸权,无意卷入欧洲事务
C.力图使欧美大国之间相互牵制 D.势力开始衰落,无力插手欧洲事务
23.第三帝国《装甲兵之歌》“如果我们为命运女神所抛弃,如果我们从此不能回到故乡,如果子弹结束了我们的生命,如果我们在劫难逃,那至少我们忠实的坦克,会给我们一个金属的坟墓” 诗中所提到的坦克首先出现在下列哪个战役中
A.凡尔登战役 B.库尔斯克会战 C.索姆河战役 D.马恩河战役
24.一战后,德国外长西蒙说:“必须对敌人的策略有所估计。敌人当中,一些人想挤牛的奶,另一些人想割牛的头,那些想挤牛奶的人会同我们达成协议的。”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想挤牛奶”的敌人指美国,美德矛盾是战前帝国主义诸多矛盾中最主要的一对矛盾
B.“想挤牛奶”的敌人指俄国,俄德是世仇,战前围绕东欧势力范围的矛盾尖锐
C.“想割牛头”的敌人指英国,一战前英国的霸主地位受到德国的强烈挑战
D.“想割牛头”的敌人指法国,法德在历史问题以及欧洲大陆霸权问题上有矛盾
25.法国驻印度支那总督于1926年写道:“这场用鲜血覆盖了整个欧洲的战争……在距我们遥远的国度里唤起了一种独立的意识。……在过去几年中……一切都发生了变化。”上述材料反映了战争的影响是
A.引发了十月革命 B.促进了殖民地国家和民族的觉醒
C.和平主义思潮兴起 D.欧洲各国发生了无产阶级革命运动
26.有人说,第一次世界大战标志着“西方衰落”的开始,刺激了西半球和远东的世界权力中心的成
长。这里的“世界权力中心”是指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
A.美国和中国 B.苏俄和日本 C.美国和日本 D.苏俄和中国
27.下列对一战以后形势的判断不正确的是
A.华盛顿会议以前帝国主义国家在中东和欧洲的统治秩序是稳定的
B.美国倡议建立国联并没有加入国联,国联为英法控制
C.《凡尔赛和约》标志着一战后的帝国主义国际体系开始建立
D.国联的“全体一致”原则不可能制止侵略、制止战争
28.美国是华盛顿会议的胜利者,主要是指
A.重新确立了美国倡导的“门户开放,机会均等”的对华原则
B.美国攫取了日本在中国的特权
C.美国海军力量与英国等同,并抑制了日本在远东、太平洋地区的膨胀势力
D.挽回了美国在巴黎和会上丢掉的面子,与欧洲列强、日本并驾齐驱
29.慕尼黑协定签订后不久,丘吉尔在英国下院演讲说:“这无疑是西方民主国家向纳粹武力威胁的彻底投降。这种失败不会给英国和法国带来和平和安全,恰恰相反,这将使这两个国家的处境更为软弱和更加危险。”这表明丘吉尔①斥责张伯伦的绥靖政策 ②主张制止法西斯侵略 ③反对把战争祸水东引 ④认为绥靖政策是在怂恿侵略
A.①④ B.①② C ②③④ D.①②④
30.德国法西斯上台的原因与日本的不同之处在于:
A、遭受经济危机的打击 B、国内群众运动高涨,阶级矛盾尖锐
C、法西斯势力得到军队与统治阶级的支持 D、利用民族主义的情绪
第Ⅱ卷 非选择题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有3小题,共40分。
31. 阅读下列材料:(12分)
台湾作家高阳在《清朝的皇帝》一书末尾,对清朝的九位皇帝作了很有趣的打分评价(见下表)。
资质
本性
体格
教育
责任感
统驭
应变
私生活
机遇
得分
名次
顺治
上
中
中
中
中
中
下
下
中
83
8
康熙
上
上
上
中
上
上
上
上
上
?
1
雍正
中
下
中
中
上
上
上
上
中
107
3
乾隆
上
中
上
上
上
上
上
中
上
110
2
嘉庆
中
上
中
中
中
中
中
中
中
95
4
道光
下
中
中
中
上
下
下
上
下
85
7
咸丰
上
中
下
上
中
上
中
下
下
93
5
同治
中
中
中
下
中
下
下
下
中
68
9
光绪
中
中
下
中
中
中
下
上
下
87
6
孙中山
/
/
/
/
/
/
/
/
/
/
注:以上各项,上等为15分,中等为10分,下等为5分。
(其中,私生活及机遇两项另有加减分——私生活上等加2分,下等减2分;机遇上等减15分,下等加5分。)
“本性”指仁厚,“机遇”指国运及个人得位之机会。
请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请根据注中各项得分的解说,算出康熙皇帝的得分。(2分)
(2)康熙帝“本性”的打分是“上等”,而尊重各民族文化是其表现之一。请举三例,说明康熙帝对汉、蒙、藏民族文化的尊重。(6分)
(3)请结合所学知识写出孙中山在当时“应变”一项所指的史实。(4分)
32.(14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933年,爱因斯坦在为英国一刊物撰稿时写道:“科学是一种强有力的工具,如何使用
它,它是给人赐福还是给人降祸,取决于人本身,而不是取决于工具。刀子对人生活是有用的,但是它能够用来杀人。……我们的唯一希望在于,拒绝任何有助于战争准备或战争意图的行为。”
材料二:……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这是马克思主义历来的观点。早在一百多年以前,马克思就
说过:机器生产的发展要求自觉地应用自然科学,并且指出“生产力中也包括科学”。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使科学与生产的关系越来越密切了,科学技术作为生产力,越来越显示出巨大的作用现代科学技术正在经历着一场伟大的革命。近30年来,现代科学技术不只是在个别的科学理论上、个别的生产技术上获得了发展,也不只是有了一般意义上的进步和改革,而是几乎各门科学技术领域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出现了新的飞跃,产生了并且正在继续产生一系列新兴科学技术。……特别是由于电子计算机、控制论和自动化技术的发展,正在迅速提高生产自动化的程度。同样数量的劳动力,在同样的劳动时间里,可以生产出比过去多几十倍甚至几百倍的产品。社会生产力有这样巨大的发展,劳动生产率有这样大幅度的提高,靠的是什么,最主要的是靠科学的力量、技术的力量。
——邓小平《在全国科学大会开幕式上的讲话》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爱因斯坦对科学发展的重大贡献。(2分)
(2)据上述材料,概括指出爱因斯坦和邓小平关于科学技术的主要观点。(4分)
(3)爱因斯坦和邓小平在论述科学作用时的侧重点分别是什么?(2分)简要分析其成因。(4分)
(4)爱因斯坦作为伟大的科学家,邓小平作为伟大的政治家,两人在论述科学作用时的共同价
值取向是什么? (2分)
33.(14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张伯伦曾几度向威廉二世做出结盟的姿态。1898年,张伯伦曾向德国表示:“我们应该向俄国说,你要的东西都得到了,我们准备承认这一点,但是你不要走得太远了。中国的其他地方应当由我们联合保护。”威廉二世斩钉截铁地说:“张伯伦不应该忘记,在东普鲁士,我有一个德国师团在抵御着三个俄国军团和九个师团,那儿可没有中国的万里长城,也不是英国的装甲舰能到的地方。
材料二 1901年,英国维多利亚女王去世。欧洲各国显要云集伦敦。在一个公众场合,甘本(法国驻英大使)被威廉二世截住了。威廉二世对甘本说:“你应该知道,我对你的国家的感情。我认为对欧洲的和平来说,法国是不可缺少的因素。我希望法国强大,如果你们有什么困难,就请告诉我,我会给你们帮助的。”甘本说:“对陛下的关心我非常感动,我会向巴黎报告的。但是法国希望生活在和平的环境里。我希望而且也相信法国永远不会需要陛下的帮助。”
材料三 1896年,威廉二世在给大臣的一份电报中说:“我们现在背上了大量的殖民地……因为这些殖民地使我们与英国继续不断发生或大或小的纠纷,我们的贸易正在和英国作生死的斗争,我们的报纸在天天宣传这种斗争。”
材料四 1904年的英法协约给了德国沉重的打击,德国决策者们从来没有想到英法这两个殖民地利益上势不两立的国家会走到一起。在俾斯麦之后担任德国外交枢密顾问的霍尔斯泰做了完全错误的估计,他始终认为不可能英法接近。
请回答:
(1)材料一中,英国为什么要主动与德国结盟?威廉二世拒绝同英国结盟的理由是什么?依据材料三,指出根本原因是什么?(4分)
(2)材料二中,甘本拒绝威廉二世“帮助”的理由是什么?你认为实际原因是什么?(2分)
(3)威廉二世对英法的态度有什么不同?他对法态度的目的是什么?(2分)
(4)“势不两立的国家”走到一起的原因是什么?(2分)
(5)材料反映了这些国家之间存在什么关系?说明的实质问题是什么?(4分)
杭州二中2010学年第一学期高二年级期末考试历史答题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请答案涂写答题卡上。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有3小题,共40分。
31.(1)
(2)
(3)
32.(1)
(2)
(3)
(4)
33.(1)
(2)
(3)
(4)
(5)
杭州二中2010学年第一学期高二年级历史期末考试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请做在答题卡上)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B
B
D
C
B
A
B
D
B
B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A
D
A
A
D
D
C
B
D
C
题号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A
A
C
D
B
C
A
C
D
D
二、非选择题部分(本大题有3小题,共40分)
31.(12分)(1)计算:15[上]×6+10[中]×1+(15+2)[私生活]+(15-15)[机遇]=117(2分)
(2)举例:汉族:向孔庙行三跪九叩之礼,并亲书“万世师表”悬于大成殿上(或恢复开科取士,延揽汉族文士);蒙古族:多伦会盟,接受全体喀尔喀蒙古贵族和喇嘛的臣服;藏族:特封四大活佛并直辖于清廷,保护佛教,尊崇活佛等。(6分)
(3)应变:应君主立宪之败, 提出三民主义,倡民主共和;为保卫民国胜利果实,反对袁世凯专制和独裁;捍卫共和失利,成“新三民主义”,孙中山先生与时俱进,一生奋斗。(写出任一史实给2分,结论2分,共4分)
32.(14分)(1)创立了相对论;发展了量子论,推动了现代物理学的发展。(2分,答出任意一点即可给满分)
(2)爱因斯坦:科学可以制造战争,也可以制止战争,关键取决于人类本身。邓小平:科学技术是生产力。(4分)
(3)爱因斯坦侧重于科学与战争的关系(或科学对战争的影响),邓小平侧重于科学与生产之间的关系。(2分)成因:20世纪30年代人类面临战争的威胁;两极格局解体后,和平与发展成为世界主题。(4分)
(4)科学应造福于人类的和平发展事业。(2分)
33.(14分)(1)利用德国对付俄国。(1分)德国在东线的军事实力与俄国相差太大,与英国结盟会激化德俄矛盾,对德国不利。(2分)德国与英国在争夺殖民地上的矛盾已经成为列强间的主要矛盾。(1分)
(2)法国需要和平。法国力图报普法战争失败之仇。(2分)
(3)拒绝英国的结盟建议,主动与法国接近。利用法国对付英国。(2分)
(4)德国成为英法的共同敌人。(2分)
(5)相互利用、相互勾结的关系。资本主义国家的外交政策,以维护本国资产阶级的利益为出发点。(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