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分析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习题
一、基础练习
1.不属于人类破坏生态环境的是( )
A.乱砍滥伐 B.垃圾围城 C.核污染 D.退耕还湖
2.自从地球上出 现了人类,生物界就深深地打上了受人类活动影响的烙印。下列关于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影响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所有的人类活动都会破坏环境
B.人类活动对环境造成的破坏都无法修复
C.资源和环境问题都是由人口增长过快造成的
D.为了人类的可持续发展,我们应控制人口的过度增长
3.近期,广州发现部分外地产的大 米镉含量严重超标,你认为镉含量超标的主要原因是( )
A.广州市本地空气 污染严重,导致大米中镉含量严重超标
B.大米原产地土壤和水等环境因素中镉含量严重超标,进而导致大米镉含量超标
C.不法分子在生产中故意添加
D.水稻在生长过程中自身产生的
4.下列哪些不属于砍伐森林造成的危害( )
A.水土流失 B.沙尘暴 C.水体富营养化 D.生物多样性破坏
5.苏州为减少雾霾天气,苏州市政府采取了许多措施。下列措施中,不能有效控制雾霾天气发生的是( )
A.增加绿化面积 B.禁止焚烧秸秆
C.大力发展火力发电 D.提高汽车尾气排放标准
6.下列行为都是人们为了解决某些环境问题采取的措施,哪一项措施最容易导致相反的效果( )
A.制造效力更大的杀虫剂和农药
B.寻求更好的控制人口的办法
C.利用秸秆生产沼气,解决农村燃料短缺问题
D.建设核电站,解决燃煤发电产生废气的问题
7.我国南方某些地区引入的水葫芦泛滥成灾,最主要的原因是( )
A.没有天敌 B.气温适宜 C.繁殖力强 D.阳光充足
8.我国的“三北”防护林是一项规模空前的生态建设工程,被誉为“绿色万里长城建设工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植树造林只是为了获取大 量的木材
B.植树造林能够防风固沙、保持水土
C.植树造林能维持大气中的碳一氧平衡
D.植树造林能够调节气候、净化空气
二、提升练习
9.(2018郴州)人类的活动,对自然界往往带来很大影响。请选出破坏生态环境的实例( )
A.低碳出行 B.建立自然保护区 C.放生外来物种 D.植树造林
10.(2018聊城)“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新时期中央政府推行的一系列措施中与环境保护无直接关系的是( )
A.植树造林、退耕还林
B.加大对环境污染事件的处罚力度
C.大力开发风能、太阳能等新能源项目
D.放开二孩政策,改善人口结构
11.(2017昆明)共创文明城市,争做文明市民,昆明人在行动。我们提倡的是( )
A.小草在呼吸,脚下要留情
B.家住盘龙江,污水直接排
C.公园鲜花美,采来嗅花香
D.徒步游西山,树干刻字迹
1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人类的活动一定会改善环境
B.人类的活动可能会破坏生态环境
C.人类的活动要以保护生态环境为前提
D.我们不需要关注人类的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13. 阅读下面资料,分析回答:
牙买加盛产甘蔗,但是鼠害非常 严重。当地人为了控制老鼠的繁殖,引进了老鼠的天敌——獴(měng)(一种肉食性的哺乳动物)。一段时间之后,由于没有天敌,檬大量繁殖。虽然老鼠数量得到了控制,但是檬也大量捕食鸟类,从而导致了甘蔗甲虫泛滥成灾,对甘蔗造成严重危害。
(1)从生态系统的组成分析,甘蔗属于____ ___________者,獴属于_______________者。
(2)写出该生态系统中的一条食物链: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依据上图,至少写出三个环节)。
(3)这个事 实说明,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_____能力是有限的。人类的生产必须要 遵循生态规律,否则生态 平衡将遭到破坏。
(4)如果浇灌甘蔗的水源被污染,那 么该生态系统中,体内含毒素最多的生物是_______________。
14.2015年12月8日至10日北京市启动空气重污染红色预警应对雾霾.红色预警期间:机动车单双号限行,中小学停课.而高浓度的PM2.5是形成雾霾天气的重要原因之一.为了探究空气中PM2.5的浓度与车流量是否相关,某中学的同学在城市广场周边对空气进行采样,采样时段与统计结果如表:
组别
PM2.5(微克/立方米)
清晨(车流量最小)
上班时段(车流量大)
中午(车流量小)
下班时间(车流量最大)
第1组
19
89
43
97
第2组
22
83
38
98
第3组
20
86
41
99
请分析并回答问题
(1)该探究实验中,同学们将“采样时段”设置为该实验的变量,而其它条件都相同,这样做的目的是 ______ .
(2)为减少实验误差,应对表中3个小组同学的数据做怎样的处理? ______ .
(3)根据如表统计结果,可以得出的结论是:空气中PM2.5的浓度(什么时间) ______ 最大.
(4)请你为我市空气质量的改善提一条合理化建议: ______ .
15.请阅读下面文章后,回答问题。
我国西辽河冲积平原上的科尔沁沙地,以前曾盛长森林和草原。20世纪以来,人们大面积毁林、垦草,使植被遭到了严重破坏:土质贫瘠,经过干旱风沙活动,草原急速退化成沙漠。有人把科尔沁沙地称作“人造沙漠”。沙漠是丧失了生产能力的土地,一旦形成,不仅恶化了气候,还破坏了许多动物栖息的场所,更为严重的是任其发展,就难以自行恢复为森林、草原生态系统。
(1)说“沙漠是丧失了生产能力的土地”,主要是因为这里的气候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生态系统的生产者________________难以自行恢复,赖以生存的消费者____________包括人也难以在此生息。
(2)科尔沁从一个“盛长森林和草原”的生态系统演变为沙地,造成原有的生态平衡遭到破坏的主要因素是______因素,即由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破坏了这里的植被,进而导致土质__________、气候________________,急速退化为沙漠。
(3)土地的沙漠化将严重地恶化人类的生存环境。科尔沁沙地演变的事实,警告人们应遵循法则,利用自然资源的同时,更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特别是要大规模地______________,这是保护人类生存环境,使人类与自然和谐以及可持续发展的根本性措施之一。
《分析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习题答案
1.【答案】D
【解析】选项中的乱砍滥伐、垃圾围城、核污染都是人类活动,这些活动都对生态系统带来一定的破坏,所以这些都是破坏生态环境的实例,而退耕还湖是改善环境的最佳做法,有利于保护水生生物.
2.【答案】D
【解析】人口的增长会对资源、环境和社会产生巨大的影响。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我们必须控制人口的过度增长。
3.【答案】B
【解析】重金属污染是指由重金属或其化合物造成的环境污染,主要由采矿、废气排放、污水灌溉和使用重金属制品等人为因素 所致。若当地土壤或水体镉污染较严重,被水稻吸收后, 会导致大米镉含量超标。人们食用这样的大米,大米中的镉会进入人体,危害人体健康。
4.【答案】C
【解析】砍伐森林导致水土流失、生物失去栖息地、生物多样性被破坏,没有了森林的保护,沙尘暴会经常光临。水体富营养化是由于水中污染,导致大量单细胞藻类繁殖,跟砍伐森林无关。
5.【答案】D
【解析】A森林具有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吸毒、除尘、杀菌、净化污水、降低噪音、防止风沙、调节气候以及对有毒物质的指示监测等作用。B秸秆在不充分燃烧时会产生烟尘和一氧化碳等会污染大气,故禁止焚烧秸秆能有效控制雾霾天气发生,
C大力发展火力发电,煤炭燃烧会产生CO、SO2和粉尘等有害气体,污染了空气,能引起大气中PM2.5增大,产生雾霾天气。D汽车尾气中含有燃料不充分燃烧产生的烟尘等,会产生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故能引起大气中PM2.5增大,严格执行汽车尾气排放标准,能有效减轻雾霾天气,D正确.
6.【答案】A
【解析】长期使用高效杀虫剂和农药不但会对环境造成污染,还容易使害虫形成强的抗药性.因此A措施易导致相反的效果.
7.【答案】A
【解析】生物入侵是指生物随着商品贸易和人员往来迁移到新的环境中并对环境造成严重危害的现象。水葫芦原产于南美洲,20 世纪初作为畜禽 饲料引入我国,并作为观赏 和净化水质的植物 推广种植。然而水葫芦繁殖速度极快,生长时会消耗水中大量的溶解氧,大量的水葫芦覆盖河面,容易造成水质恶化,影响水下生物的生存。由于繁殖迅速,又几乎没有竞争对手和天敌,水葫芦在我国南方江河湖泊中发展迅速,成为我国淡水水体中主要的外来入侵物种。
8.【答案】A
【解析】植树造林不只是为了获取大量的木材,树木也可以起到其他作用;树木根系发达.能保持水土、防风固沙;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释放氧气,不断消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维持了生物圈中的碳一氧平衡;植物能够吸收一定数量的有害气体,树木的枝叶可以阻隔放射性物质和辐射的传播,并且还有过滤和吸收作用,减少空气中的灰尘,因此植物能净化空气。所以,本题选A。
9.【答案】C
【解析】低碳出行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保护生态环境;建立自然保护区,保护生物的多样性;放生外来物种,有可能影响其他生物的生存,破坏生态环境;植树造林,保护生物的多样性,保护生态环境。
10.【答案】D
【解析】植树造林、退耕还林,改善生态环境;加大对环境污染事件的处罚力度,从思想上引起人们的注意,唤起人们的环保意识;大力开发风能、太阳能等新能源项目,有利于实现“低碳经济”,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同时解决当前能源危机;放开二孩政策,改善人口结构与环保无关。
11.【答案】A
【解析】经常踩踏小草,会造成土壤板结,影响小草的生长,严重时会导致小草死亡;生活污水直接排放可严重污染环境,与文明城市的要求不相符;爱护花草树木,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摘公园里的鲜花破坏了环境,不符合文明城市要求;在树干上刻字,是一种不文明的行为,还破坏树皮,影响树木的生长。
12.【答案】BC
【解析】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既有有利的一面也有有害的一面.从目前看,大多活动都是破坏性的.这种破坏又可分为两大类:一是直接破坏,如过度的砍伐、开垦、放牧、狩猎、捕捞等.二是间接地破坏,如:工业的排污、温室效应、臭氧层破坏、大气变暖、海平面上升等等,破坏了生物的生存环境.而地球上所有生物间又是以各自的生物圈相互串成一个共同的生态系统,人类要想更好的生存就要保护环境,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做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就要合理开发、利用资源,保护生态平衡.
13.【答案】(1)生产消费 (2)甘蔗→老 鼠→獴(或甘蔗→甲虫→鸟→獴)
(3)自动调节 (4)獴
14.【答案】控制单一变量;求平均值;下班时间;少开车
【解析】(1)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该探究实验中,同学们将“采样时段”设置为该实验的变量,而其它条件都相同,这样做的目的是控制单一变量.
(2)取数据的平均值可以减少实验误差.另外,减少实验误差的办法还可以设置重复组等.
(3)清晨时段,车流量最少,PM2.5的平均值为20.33微克/立方米;上班时段,车流量最大,PM2.5的平均值为86微克/立方米;中午时段,车流量少,PM2.5的平均值为40.67微克/立方米;下班时段,车流量最大,PM2.5的平均值为98微克/立方米;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下班时间,空气中PM2.5的浓度越大.
(5)根据实验结论可知,少开车可以改善空气质量.
15.【答案】(1)干旱和多风沙 森林和草原植被
各种动物
(2)人为 人们大面积毁林、垦草 贫瘠
干旱多风沙
(3)保护生态环境 植树种草
7.1分析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
分析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章
七
学科
生物
年级
七年
学习
目标
知识和技能
1.说出我国人口增长的趋势。
2.认同我国实行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
3.举例说明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4.关注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负面影响。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资料分析、视频观看和知识拓展方法,掌握人口增长和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
2.通过师生共同分析人类活动影响生态环境的事例,掌握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分析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认同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认识到每个人都有保护生物圈的责任。
重点
分析人类活动影响生态环境的事例。
难点
1.分析有关我国人口增长趋势的资料,收集和分析人类活动影响生态环境的资料。
2.我国人口增长的趋势及人类活动对环境造成的影响。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教材第102页“想一想,议一议”
把地球比作“太空船”,这一比喻有一定的合理性。在茫茫宇宙中,地球确实像是一艘巨型太空船。不过,和几乎全封闭、狭小的太空船不一样的是,地球可以源源不断地从太阳那里获得能量,以维持稳定;物质也可以在生物圈中循环往复。
地球这艘“太空船”不能靠岸缺掉垃圾;遭受污染的空气也不能通过和外界交换而更新;如果不对地球上的人口数量进行控制,地球这艘“太空船”上的乘客就会越来越多。
分析完成“想一想,议一议”
引入新课
讲授新课
一、探讨人口增长及其对环境的影响
人类出现后很长一段时期里,由于人口数量少,人类对环境的影响很有限。随着人类生存条件的改善和疾病得到有效的控制,人口数量的增长速度不断加快。
1.世界人口的增长趋势
19世纪初,世界人口总数达到10亿;到1930年时增加到20亿。从20世界中期开始至今,世界人口更是快速增长,到2005年时达到65亿,2011年已突破70亿。
2.我国人口的增长趋势
(1)我国人口数量变化
表格中列举了我国不同年份的人口数量。从表格中的数据可以看出,在很长一段时期里,人口增长一直是很缓慢的。到18世纪以后,人口的增长速度才明显加快。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随着社会主义建设的蓬勃发展,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医疗卫生条件不断改善,致使我国人口迅速增长,从1949年到1989年短短的四十年间,我国人口数量翻了一番。由于实行了计划生育政策,我国人口的增长速度才逐渐慢了下来。到1999年,我国人口总数达到了12.58亿,而且我国人口还在不断增加,到2009年,我国人口总数达到了13.35亿。我国人口增柱形图如图所示。
教材第103页“讨论”
①我国从1949年到1989年,人口数量增长明显加快。中华人民共和国是1949年10月成立的,随着社会主义建设的蓬勃发展,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医疗卫生条件不断改善,致使我国人口增长明显加快。
②我国的人口增长率在1979年以后基本稳定在一个较低的水平。这是因为我国实行了计划生育政策,鼓励晚婚晚育、少生优生。这一措施使我国的人口增长速度放缓,并能稳定在较低水平。
③提示:环境方面,人口数量过快增长导致资源匮乏,环境恶化。社会发展方面,引起社会负担加重、就业率下降等,严重阻碍了社会的发展。个人生活方面,人口的过快增长造成交通拥堵、住房紧张等,给个人的衣、食、住、行等造成诸多不便。
(2)人口的增长对资源、环境和社会产生巨大的影响
随着人口的迅速增长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类必然向环境索取越来越多的资源,而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为人类提供了各种资源的能力是有限的。这样,人类不断扩大的需求与有限的资源之间就产生了矛盾。随着人口的迅速增长和生产技术的不断进步,人类对环境的影响也越来越大。为了保护包括人类在内的所有生物的共同家园——生物圈,为了人类的可持续发展,人类必须控制人口的增长。
3.计划生育
我国是世界第一人口大国,人口问题非常突出。为了控制人口数量和提高人口素质,我国实行了计划生育政策。
二、分析人类活动影响生态环境的事例
1.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
人类出现以后,其生存和发展一直依赖于生物圈,人类不断地进化和发展,逐渐变成了强者,现在人类已经强大到能影响生物圈的面貌。人类的出现给生物圈带来了生机,带来了文明,同时也给生物圈带来了危害,人类的活动使生态环境日益恶化。
2.人类活动影响生态环境的几个事例
(1)森林遭到严重砍伐后,当地居民的生存环境将会受到严重的影响。森林涵养水源的功能丧失,会使气候变得更加恶劣,导致洪涝和干旱灾害时常发生。生长在森林底层的灌木丛和地被植物由于失去了高大乔木的保护,将会死亡。遇到洪水时,会发生水土流失,而水土流失又会使土壤中的营养物质减少,使其不适于植物生长。由于植物被破坏,动物赖以生存的环境遭到破坏,将迁居或死亡。
(2)工厂排放的烟雾中含有大量的二氧化硫、二氧化碳等气体,这些烟雾被直接排放到大气中,会危害人体健康,引发呼吸系统疾病;会危害植物的生长,造成作物产量下降,品质变差;会导致酸雨频繁发生,加剧温室效应,导致全球气候异常等。
(3)造成湖泊严重污染的原因主要是工业有机废水、生活污水以及农田含化肥和农药的废水等排放到湖泊中,使湖水富营养化,导致蓝藻等大量繁殖,覆盖湖面;蓝藻和水生动物死亡后,其遗体被分解时会消耗大量溶解在水中的氧气,致使水底缺氧,形成臭水。要改变这一现状,需加大对周边排污治理的力度,同时对湖中的蓝藻、垃圾等进行清理。
拓展:
①富营养化是指水中的营养物质过多,特别是含氮、含磷的无机盐大量增多。富营养化发生在淡水中会导致水华,发生在海水中会导致赤潮。
②水华是湖泊、池塘等淡水水体中某些蓝藻过度生长的水污染现象。水华的发生,主要是由水体中氮、磷等植物生长所需营养元素过多导致的。
③赤潮是因海水的富营养化,某些微小的浮游生物突然大量繁殖和高度密集而使海水变色的现象。
(4)受经济利益驱使,一些不法分子使用多种手段(如捕网、铁夹、猎枪、毒药等)对鸟类等动物大肆捕杀。鸟类的日益减少,会导致农作物以及森林中虫害大面积发生,对农作物和森林造成严重危害,甚至使生态平衡遭到破坏,最终殃及人类的生存。
(5)植树造林不仅可以使人们获得大量的木材,而且能减少噪音、美化环境、保持生态平衡、保持水土、涵养水源、降低环境中的大气污染物含量、维持生物圈的碳——氧平衡、为动物提供栖息环境等。近几十年来,我国政府高度重视植树造林等绿化工作,始终将其作为加强生态建设的一项重要战略措施来抓,并取得了巨大成效,如我国的“三北”防护林工程建设。
(6)对受伤的野鸟进行救治和喂养,待鸟康复后,将它放归大自然,对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具有重要作用。鸟类可以捕捉大量的农林害虫,有利于农林业的发展,同时也有利于保护生物的多样性等。
(7)为保护我国特有的哺乳动物大熊猫建立了四川卧龙自然保护区,为保护完整的温带森林生态系统建立了长白山自然保护区。建立这些自然保护区的目的是保护濒危动植物的生活环境,保护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拓展:
自然保护区是指为了保护生物的多样性,人们把包含保护对象在内的一定面积的陆地或水体划分出来,进行保护和管理。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
3.正确认识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
人类活动既有可能破坏环境,也可以改善环境。教材第104页图4-61中事例(1)~(4)都是人类活动对环境的破坏,严重影响了其他生物的生存,也影响到了人类自身的生存和发展;事例(5)~(7)则是人类活动对环境的改善作用。当前人类的活动使环境恶化的问题特别需要我们关注。不少地方的森林被砍伐,那里的环境正在恶化;不少河流、湖泊发生水华,水质恶化变臭;许多地区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和有害气体在增加,还不时降落酸雨;“垃圾围城”正在不少城市上演。
三、生物入侵
1.概念
科学家把生物随着商品贸易和人员往来迁移到新的环境中并对环境造成严重危害的现象,叫作生物入侵。
点拨:
一般来说,外来生物入侵后,由于缺少天敌,外来生物会迅速繁殖,与当地生物争夺养料和生存空间,破坏当地的生物多样性。
2.特点
生物入侵不受时间和国界的限制,并且随着全球贸易的迅速发展和世界各地人们的频繁交往而迅速传播开来。
3.生物入侵造成危害的实例
(1)100多年前,有人将20多只英国的家兔带到澳大利亚饲养。在一次火灾中兔舍被毁,幸存的兔流窜到了荒野。由于澳大利亚的气候适于兔的生存,再加上那里缺少兔的天敌,这些幸存者以惊人的速度繁殖起来,成了野兔。它们与绵羊争夺食物,破坏草原植被,给畜牧业造成很大损失。
(2)20世纪90年代,在我国南方某沿海地区,一种原产南美洲的叫作薇甘菊的“植物杀手”悄悄地登陆了,在气候温暖、雨量充沛的条件下迅速蔓延开来。没过多久,荔枝树、香蕉园,以及花木扶疏的美丽丘陵和原野,很快就长满了薇甘菊。薇甘菊茂密的藤蔓缠绕或覆盖住当地植物,夺走本应属于当地植物的阳光和养料,使当地植被受到严重破坏。
(3)目前,松材线虫、湿地松粉蚧、美国白蛾等森林害虫的入侵,每年危害我国森林的面积达150多万公顷。豚草、紫茎泽兰、飞机草、大米草、水葫芦等已在我国部分地区大肆蔓延,对我国的生物多样性和农业生产造成严重破坏。
4.我国对生物入侵所采取的措施
(1)要谨慎引种,必须加强对引进外来物种工作的管理。
(2)查清我国现有外来物种的种类和危害情况。
(3)要加强对已知主要有害外来物种的防治和综合治理。
(4)加强教育,提高我国公民对生物入侵危害的认识以及加强生态安全的意识。
读图分析世界人口的增长趋势
分析表格,了解我国人口数量变化
完成讨论内容
根据生活经验分析人口的增长对资源、环境和社会产生巨大的影响
了解计划生育政策
了解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
分析回答森林严重砍伐问题
分析回答工厂烟雾问题
分析回答湖泊严重污染问题
了解拓展内容富营养化、水华、赤潮
分析回答盗猎问题
分析植树造林回答问题
分析救治动物回答问题
分析回答自然保护区问题
根据事例能正确认识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
了解科学技术社会:生物入侵
了解几个生物入侵危害的事例
图文分析世界人口的增长趋势
表格分析图文分析我国人口数量变化
指导完成讨论内容
指导根据生活经验分析人口的增长对资源、环境和社会产生巨大的影响
视频了解计划生育政策
图文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
图文分析森林严重砍伐问题
图文介绍回答工厂烟雾问题
图文分析湖泊严重污染问题
拓展内容富营养化、水华、赤潮
图文分析盗猎问题
图文分析植树造林问题
图文分析救治动物问题
图文分析自然保护区问题
指导根据事例能正确认识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
指导自学了解科学技术社会:生物入侵
图文介绍几个生物入侵危害的事例
课堂练习
1.近年来,我国人口急剧增长,遭受破坏最严重的是( C )
A.农业生产 B.工业生产
C.生态环境 D.城市环境
2.造成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是( A )
A.“三废”造成的环境污染
B.卫生和城市建设的布局不合理
C.大量农药、化肥的使用
D.自然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和作用
3.近几年,由于我市大力推广植树造林,不断扩大绿化面积,前几年近乎销声匿迹的雉鸡、喜鹊等多种鸟类又重返家园,这种现象主要体现了( A )
A.环境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B.生物因素对环境的影响
C.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D.生物对非生物因素的影响
4.下列关于人口增长的说法,错误的是? ( D )
A.近年来,我国及世界的人口增长速度越来越快
B.人口倍增期越短,说明人口增长的速度越快
C.降低出生率是控制人口的唯一选择
D.我国属于低生育率国家,所以可以放弃计划生育政策
5.以下关于计划生育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D )
A.计划生育史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国情的基本国策
B.实行计划生育是我国目前条件下解决人口问题的唯一正确选择
C.我国计划生育政策的基本内容是提倡晚婚晚育、少生优生,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D.贯彻计划生育法,是各级政府的职责,也是每一个公民的权利
习题训练
知识应用与理解
课堂小结
1.为控制人口增长,我国实行计划生育政策,鼓励晚婚晚育,少生优生。
2.人类活动破坏生态环境的事例
(一)负面影响
(1)滥砍乱伐 (2)乱捕滥杀 (3)大气污染 (4)水污染
(二)正面影响
(1)植树造林 (2)救治野生动物 (3)建立自然保护区
知识小结
总结概括
板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