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课社会生活的变化(学案式)

文档属性

名称 20课社会生活的变化(学案式)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55.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1-03-02 11:09: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学案式教学)第20课 社会生活的变化
课标要求:知道轮船、火车、电报、照相和电影等在中国出现的史实。以《申报》、商务印书馆等为例,了解大众传播媒体对近代社会生活的影响。了解民国以来剪发辫、易服饰、改称呼等社会习俗方面的变化。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掌握轮船、火车、电报、照相和电影等在中国出现的史实,提高获取有效历史信息的能力,多角度分析历史资料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探究社会生活变迁背后的历史因素,开展本课学习活动。
【情感态度价值观】联系时代背景,感受中国近代文明的演进历程。
教学重点 掌握交通、通讯、社会习俗、文化生活变化的史实
教学难点 分析近代社会生活变化的特点;感悟社会生活变化之中历史的进步
教学方法 情境讨论式教学法、启发式谈话法
设计思路
依据课标,立足学情,整合教材,既从社会生活变化的角度感受文明的演进,又置身于历史之中思考其变化的内涵。师生从感知、探究、感悟三个角度:由点到面,融入情境,感受变化;由表及里,联系时代,感悟历史的进步。
导入:
(教师提问)鸦片战争后,中国的社会发生了哪些变化?
政治上:中国人开始学习西方政治制度,例如,戊戌变法、辛亥革命
经济上:近代化开始
思想上:中国人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新思潮萌发,例如:新文化运动。
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除了在政治、经济、思想方面发生了巨大变化,在社会生活方面也发生了巨大变化,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近代以来中国在社会生活方面发生了哪些巨大变化。
第20课 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
教学过程:
今天我们的学习分为五步:
第一步,感知变化:请大家认真阅读教材,完成下表。
名称 古代 近代 优点
交通工具 人力、马车、轿子
通讯工具 烽火、飞鸽传书
文化生活 画像、看戏、听书
古代传媒 人工送信
社会习俗 装束:长袍、男人留长辫子 服装:
礼仪:跪拜 礼仪:
称呼;老爷、太太 称呼;
第二步,探究变化:
请大家用15分钟的时间,通过讨论完成下列任务。
1、中国社会生活变化具有什么样的特点?
2、导致中国社会生活变化的原因有哪些?
3、中国社会生活变化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有哪些?
特点:
①殖民化色彩:随列强侵略传入,由沿海到内陆;
②现代化色彩:随中国近现代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现代化的不断演进而变迁;由闭关自守转到面向世界,由封建传统到现代文明;
③地域发展不平衡:在通商口岸和大城市的人们社会生活近代化进程明显,农村和内地变化不大;
④新旧并存,中西合璧,始终保持着民族特色。
⑤建国后受意识形态支配,社会生活重新趋于封闭化和独立化;改革开放后逐渐与国际潮流接轨。
原因:
1、西方的工业文明对近代中国的传统文化形成冲击;
2、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发展;
3、资产阶级政治、文化运动推动;
4、清政府和民国政府推动。
影响:
①中国社会生活发生显著变化,增添了新内容,客观上促进了近代社会的文明与进步。
②具有明显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烙印,加重了中国社会半殖民化的色彩。
第三步,感悟变化:
通过对本课的学习,你对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有哪些感受?
同学们畅所欲言,言之有理即可。
第四步,小结:
随着中国闭关自守大门的打破和西方资本主义势力的闯入,近代文明也传入中国。轮船、火车等新式交通工具的使用,电报、电话等通讯工具的引进,照相、看电影、看报纸等娱乐方式、精神消费的传入,猛烈的冲击着中国古老的传统,悄然改变着中国人的衣食住行、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推动着中国社会近代化的缓慢前进。中国社会生活的这些变化顺应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潮流,是一种历史的进步。
第五步,巩固练习:
1.2008年9月27日,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行(右图),中国实现了首次太空行走。19世纪后期,中国人行走借助的最先进的交通工具是( C )
①轮船 ②火车 ③飞机 ④马车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 D.③④
2.19世纪70年代以后,一位京城的官员要与在上海的亲友取得及时联系可以选择的最便捷的手段是( B )
A.写封书信 B.拍电报 C.打长途电话
3下面哪一剧照反映了中国第一部在国际电影节上获奖的影片( B )

4.右图是中国人自己拍摄的第一部影片的剧照。该影片是( C )
A.《歌女红牡丹》 B.《渔光曲》
C.《定军山》 D.《难夫难妻》
5.他是中国民主主义革命的先行者,是剪掉辫子与清廷彻底决裂的第一人。他是( A )
A.孙中山 B.魏源 C.林则徐 D.严复
6.在近代中国,剪发辫、易服饰、改称呼,不仅是社会变迁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突出反映,同时更因其时代背景而具有了象征性意义。这里的“时代背景”主要是指( C )
A.洋务运动 B.鸦片战争 C.辛亥革命 D.新中国成立
7. 《申报》是我国早期的报纸。通过当时这份报纸,我们可能看到的内容有( A ) ①谭嗣同英勇就义 ②《马关条约》的评论 ③詹天佑修建京张铁路 ④某照相馆刊登一则广告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8.1932年,上海一位女仆人给北京的男主人通话。下列通话符合该时期时代特点的是( D)
①“大人”,你何时回来②“先生,你家小姐生病了”③“老爷,北京的学生缠足的一定很多吧” ④“先生,太太请您换一件中山装”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9.民国初年,中国社会生活面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出现了不少新事物、新气象。其中最有特色的服装是什么呢?(B )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