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名著阅读第八部《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全解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中考语文名著阅读第八部《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全解课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4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9-04-29 13:58:0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作者作品
人物形象
艺术特色(语言特色)
体验看法
模拟演练
作者作品
作者:奥斯特洛夫斯基(1904.7.30~1936.12.22),前苏联著名的无产阶级革命作家。出身于乌克兰一个贫困的工人家庭。由于家境贫寒,他只念过三年书。“十月革命”胜利后,他积极投身于保卫苏维埃政权的斗争,成为骑兵团的一名战士。后因身负重伤,转业到地方。不久,他在与洪水的搏斗中,得了伤寒和风湿症。
作者作品
22岁时全身瘫痪后,他以顽强的毅力,克服着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开始了文学创作。后来,他的健康进一步恶化,双目失明。但他依然克服种种困难,请人代笔,于1933年写成了第一部长篇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小说获得了巨大成功,受到同时代人的真诚而热烈的称赞。1934年,奥斯特洛夫斯基被吸收为苏联作家协会会员。
作者作品
1934年底,他着手创作一篇关于科托夫斯基师团的“历史抒情英雄故事”(即《暴风雨所诞生的》),但只创作完第一部,后人根据他的思路才把此书写完。1935年底,苏联政府授予他列宁勋章,以表彰他在文学方面的创造性劳动和卓越的贡献。1936年12月22日,由于重病复发,奥斯特洛夫斯基在莫斯科逝世。
作者作品
1927年初,22岁的奥斯特洛夫斯基完全瘫痪,卧病在床,并且双目失明。正是在这一人生的艰难时刻,奥斯特洛夫斯基决意通过文学作品,来展现当时的时代面貌和个人的生活体验。奥斯特洛夫斯基在与病魔作斗争的同时,创作了一篇关于科托夫骑兵旅成长壮大以及英勇征战的中篇小说。两个月后小说写完了,他把小说封好让妻子寄给敖德萨科托夫骑兵旅的战友们,征求他们的意见,
作者作品
战友们热情地评价了这部小说,可万万没想到,手稿在回寄途中被邮局弄丢了。这意外的打击对他来说,实在是太残酷了,但这并没有挫败他的坚强意志,在参加斯维尔德洛夫共产主义函授大学学习的同时,他开始构思《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当时作者已经双目失明,全身瘫痪。这部书是他强忍病痛,在病榻上历时三年完成的。故事就取材于他的亲身经历。
小说第一部主要以前苏联的国内战争为背景;第二部主要以经济恢复和社会主义建设为背景。
作者作品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部小说源于作者的亲身经历,读来真切感人。小说的全部描写都围绕着主人公的成长展开,结构紧密、自然、真实、贴切。无论艺术形式还是思想内容,《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在30年代苏联无产阶级革命文学中都展示了它崭新的一面。阅读时应注意把握好以下几点:
作者作品
1.注意把握小说的结构
小说分为两部,第一部写国内战争,第二部写和平建设,以主人公的命运为线索,把两个伟大的时代贯穿在一起,以极大的说服力揭示了小说教育新人的主题,这在苏联文学史上是首创。
2.关注保尔的成长历程
虽然这是一部无产阶级英雄小说,作者并没有把主人公写成“高大全”,而是多方面地描写了保尔的性格及其成长历程,使其更具真实性和可信性。
作者作品
3.体会主人公保尔这个光辉形象的意义
保尔这一形象之所以具有鼓舞人心的力量,首先在于他有鲜明的个性和坚忍的毅力,其次在于他对共产主义事业有坚定不移的信念。这是以往的文学作品中所没有的,即使在无产阶级文学中也是崭新的。
作者作品
4.品味革命者的爱情
全书最打动人心的,是保尔身残志坚的顽强意志;而最让人深思的,则是保尔和三个女性前前后后的“爱情”。他与冬妮亚、丽达、达雅的三段恋情,暗含了保尔逐渐远离肉体、远离奢华,向精神、原则、理念靠近的心灵历程。
作者作品
①这是一部闪烁着崇高的理想主义光芒的长篇小说。
②成功地塑造了保尔·柯察金这一无产阶级英雄形象。
③小说写人物以叙事和描写为主,同时穿插内心独白、书信和日记、格言警句等,使人物形象有血有肉。
作者作品
④小说的景物描写、心理描写、环境描写也都相当出色,语言简洁优美,富有表现力。保尔·柯察金当过童工,从小就在社会最低层饱受折磨和侮辱。后来在朱赫来的影响下,逐步走上革命道路。其后他经历了一系列的人生挑战,使自己越来越坚强。即使在伤病无情地夺走他的健康,使他不得不卧在病床上时,他仍不向命运屈服,而是以顽强的毅力进行写作,以另一种方式实践着自己的生命誓言。有着为理想而献身的精神、坚定不移的信念、钢铁般的意志和顽强奋斗的高贵品质。
作者作品
这本书在我的成长过程中有很大的影响,书中浓郁的英雄主义、理想主义、献身主义在相当长的时间里成为我精神生活最重要的支柱。
——张洁:摘自综合报道《一本书,两国事,三代人》,《北京青年报》,2000年2月16日
保尔与苏联文学中的许多红色战士的不同之处在于:保尔的精神中有一种人类性。同样是豪言壮语,语言体系却是不同的:另外一本书的英雄说人的生命是不值钱的;而保尔则说人的生命是最宝贵的。
作者作品
保尔是人类的英雄,不是阶级的英雄,他的精神形象可以追溯到普罗米修斯。而《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本书,比苏联任何一本“红色经典”都更有经典意味,也就是他的人类性。
——童道明:在《北京青年报》举办的“保尔与盖茨谁是英雄”座谈会上发言。原载《中国青年报》,2000年3月22日
作者作品

1.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属于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为人卑劣、生活庸俗而愧疚。这样,在临终的时候,他就能够说:“我已把自己整个的生命和全部的精力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奋斗。”
作者作品
2.钢是在烈火里燃烧、高度冷却中炼成的,因此它很坚固。我们这一代人也是在斗争中和艰苦考验中锻炼出来的,并且学会了在生活中从不灰心丧气。
内容全解
第九章 文学创作过程
【人物形象】保尔:顽强、执着、永不放弃的精神,坚定不移的信念,忘我的工作热情;顽强的生命力,钢铁般的坚强意志。
【体验看法】启示:①当我们遇到困难时不要退缩,上帝总会在给我们关上一扇门时,给我们打开一扇窗,成功是要靠自己去争取的。②要勇敢面对磨难,用钢铁般的意志迎接挑战。

人物形象
人物 相关情节 性格特点
※保尔 苦难的童年:自幼丧父,当过童工,在社会最底层饱受折磨和侮辱。十二岁那年,保尔·柯察金离开了学校。因为补考的时候,他把烟末撒在了瓦西里神甫家做的复活节蛋糕的面团上了。 具有反抗性,饱受折磨和侮辱,但一直力求上进。
人物形象
人物 相关情节 性格特点
※保尔 三段恋情:保尔与冬妮亚:在一次钓鱼时与林务官的女儿冬妮亚结识,互生好感,但为了崇高的革命理想,他与他深爱的初恋情人冬妮亚产生了感情上的裂痕。最终,他不得不牺牲了与冬妮亚的爱情。 一个红色的苏联男人逐渐远离肉体、远离奢华,而向精神、原则、理念皈依靠拢的心灵历程。
人物形象
人物 相关情节 性格特点
※保尔 保尔与丽达:保尔在铁路工厂任团委书记时与团委委员丽达因为共同的追求产生了感情的萌芽,但又由于误会和保尔的固执而中断。保尔与达雅:保尔在疗养时认识了母亲的朋友的女儿达雅,并与她真诚地结为终身伴侣。
人物形象
人物 相关情节 性格特点
※保尔 战场上的搏杀:战场上冲锋在前,英勇作战,头部受伤,右眼失明。 刚毅坚强、英勇善战、为革命奋斗到底、不怕牺牲的精神。
人物形象
人物 相关情节 性格特点
※保尔 工地上的磨练:为了尽快修好铁路,保尔疯狂地工作着,忍受着泥泞、风雪、冻土等恶劣天气的折磨和武装匪徒的威胁,伤寒夺走许多战友的生活,保尔也染上了肺炎兼伤寒,被送回家乡治疗。 顽强的毅力,钢铁般的意志和永不屈服的精神,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
人物形象
人物 相关情节 性格特点
※保尔 四次死里逃生:第一次是在与波兰白军的战斗中保尔的腿受伤并得了伤寒;第二次是保尔在骑兵部队的战斗中,一颗炸弹在保尔身边炸响,头部受了重伤;第三次是繁重紧张的肃反工作击倒了有着伤病的保尔,不得不离开岗位,回家养病;第四次是在铁路快修完时,保尔得了伤寒和大叶性肺炎。 顽强的生命力,钢铁般的坚强意志。
人物形象
人物 相关情节 性格特点
※保尔 伤痛的折磨:战场上头部重伤,右眼失明;脊椎被炮弹炸开的石子击中,存在严重的隐患;患伤寒,死里逃生;得重感冒还坚持工作,高烧引发急性风湿病;双腿瘫痪,双目失明,只有右手能听使唤。 坚定不移的信念,忘我的工作热情,顽强奋斗的精神,自我献身的品质。
人物形象
人物 相关情节 性格特点
※保尔 自杀念头:原因:保尔全身瘫痪,双目失明,非常苦恼,不能自拔,于是产生自杀的念头;结果:为自己想自杀的念头感到羞愧与愤怒,更为自己在困难面前懦弱逃避的行为感到自责,于是打消了自杀的念头。 表现了一个革命战士钢铁般的意志所能达到的最高境界。
人物形象
人物 相关情节 性格特点
※保尔 文学创作过程:保尔忍受着身体和精神上的巨大痛苦,先自己写,后来口述请人代笔;在完成了三章后,寄稿的过程中,稿子被邮局遗失,心血白费;在母亲和达雅的帮助下,用生命写成的《暴风雨所诞生的》终于出版,保尔也开始了新的生活。 顽强、执着、永不放弃的精神,坚定不移的信念,忘我的工作热情;顽强的生命力,钢铁般的坚强意志。
人物形象
人物 相关情节 性格特点
冬妮亚 性格特点 天真、淳朴,但贪图安逸的生活。
相关情节 是保尔少年的伙伴,青年时的恋人,没有嘲弄和侮辱保尔,由于贪图安逸的生活,蜕变成时代的落伍者和寄生虫。
人物形象
人物 相关情节 性格特点
朱赫来 性格特点 ①保尔革命的引路人。
②无私奉献,关爱他人。
③坚定的革命信念。
④善于交际,勇于承认自己的错误,富有魅力。
⑤坚强、刚毅,有很强的组织领导才能。
人物形象
人物 相关情节 性格特点
朱赫来 相关情节 ①一个老布尔什维克,是保尔走上革命道路的引路人,启发吸引了保尔一样的青年参加革命。
②毫无保留地将自己的本领教给他人,对朋友能够雪中送炭,给予实际的帮助。
③他对自己所走的道路十分了解,对敌人有火一般的愤怒与憎恨,不屈不挠地坚决和剥削者作顽强的斗争。
人物形象
人物 相关情节 性格特点
丽达 评价:一个优秀的共产党员,是保尔真正深爱的对象。她漂亮、机智、干练、心地善良而坚定。她酷爱工作,善于出谋划策,能够积极应对突发事件,不让私人的感情影响工作大局。她爱憎分明,热爱自己所信仰的共产主义,与保尔志同道合,配合默契。
人物形象
人物 相关情节 性格特点
阿尔焦姆 评价:保尔的哥哥,一个火车司机,钳工,市苏维埃主席。他具有工人阶级的高贵品质,和敌人进行了不懈的斗争,他是朱赫来最好的助手。
艺术特色(语言特色)
答题要点 ①以叙事和描写为主,穿插内心独白、书信和日记、格言警句,使人物有血有肉。
②小说的景物描写、心理描写、环境描写也相当出色,语言简洁优美,富有表现力。
③现实与虚构相结合,既有强烈的自传性,又是小说。
艺术特色(语言特色)
理解记忆(结合原文) ①以叙事和描写为主,穿插内心独白、书信和日记、格言警句,使人物有血有肉。例如,借助团委书记丽达的日记描写保尔的英雄行为;借助医生的日记记述保尔在疗伤过程中的过人毅力;用保尔自己的书信来交代他的生活变化。小说中还穿插了大量的内心独白,这些内心独白为读者打开了通向主人公心灵深处的大门,挖掘了保尔美丽的精神世界。
艺术特色(语言特色)
理解记忆(结合原文) ②小说的景物描写、心理描写、环境描写也相当出色,语言简洁优美,富有表现力。文中有大量生动的景物描写、心理描写、环境描写,对渲染气氛和突出人物性格起到了良好的烘托作用。如:“古老的郊外公园里静悄悄的——杂草丛生的小径上”这句话描写了郊外的荒凉景象,渲染了一种凄凉的气氛,烘托出保尔被病魔折磨后的犹豫和绝望的心理。
艺术特色(语言特色)
理解记忆(结合原文) ③现实与虚构相结合,既有强烈的自传性,又是小说。在开始构思时,作者最初的设想是用回忆的形式,把自己的真实生活历程记录下来。但是,在写作过程中,改变了这一计划,小说的容量扩大了,作家从许多优秀的共青团员的生活中汲取素材,加以虚构、典型化,塑造了典型人物保尔的光辉形象,突破了自传的局限,增加了主人公的概括性和普遍意义。
体验看法
作品主题 作品通过写保尔从普通工人的子弟成长为无产阶级英雄的故事,展现了青年人在血与火的洗礼中大无畏的革命英雄主义和乐观精神,以及在和平建设时期的无私奉献精神和忘我的工作热情。
阅读启示 让我们懂得人生的意义,学会用正确的心态面对人生的磨难,用钢铁般的意志与顽强奋斗精神迎接生活的各种挑战。
体验看法
阅读启示 “保尔精神”:顽强、执着、刻苦、奉献、勇敢、奋进的人格操守应成为青少年永恒的人生精神坐标。从保尔身上体现出,他敢于向命运挑战,自强不息,奋发向上的精神;保尔崇高的革命理想,高尚的道德情操,忘我的献身精神,坚强的斗争意志,乐观的生活态度,以及明确的人生目标,都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模拟演练
(一)
(A)跟前大多是些庸俗乏味的男孩和土里土气、却又高傲自大的蠢女孩……如今,在这阴雨连绵、泥泞遍地的深秋季节,在这寂寞无聊的小城里,我对这个邋里邋遢的小火夫的突发之情竟充满了我的全部身心,装点着周围灰蒙蒙一片的生活……我熟悉的那些年轻人中,没有一个有他那样坚强的意志,那样明确无误而又别具一格的生活见解,没有一个。而我和他的友谊本身也是非同一般的。
模拟演练
正是因为追求夺目的光彩,也因为我异想天开地要“考验考验”他,有一次我差点没要了他的小命。这件事眼下回想起来,我都觉得十分惭愧。
(B)“……难道你不能在政府里搞到一个比挖土强一点的差事吗?我还以为你早就当上了委员一类的首长呢。你的生活怎么这样不顺心啊……”

模拟演练
保尔站住了,用惊奇的眼光打量着冬妮亚: “我也没想到你会变得这么……酸臭。”保尔想了想,才找到了这个比较温和的字眼。
冬妮亚的脸一下子红到了耳根:“你还是这么粗鲁!”
保尔把木锨往肩上一扛,迈开大步向前走去。走了几步,他才回答说:“说句不客气的话,图曼诺娃同志,我的粗鲁比起您的彬彬有礼来,要好得多。
模拟演练
我的生活用不着担心,一切都正常。但是您的生活,却比我原来想象的还要糟。两年前你还好一些,还敢跟一个工人握手。可现在呢,你浑身都是臭樟脑丸味。说实在的,我跟你已经没什么可谈的了。”
模拟演练
1.请结合原著概述(A)段中冬妮亚“差点没要了他的小命”与(B)段中让冬妮亚觉得保尔“生活怎么这样不顺心”这两个情节的内容。(3分)
(A)段:冬妮亚为了考验保尔对自己的感情,让他从五丈高的悬崖上跳进湖里,保尔毫不犹豫地照办。
(B)段:为了保证城市的燃料供给,保尔带领队友们冒着严寒,衣衫褴褛地修筑简易铁路。
模拟演练
2.结合选段谈谈原著的一个艺术特点。(3分)
(言之成理即可。)示例一:原著在叙事和描写中穿插书信和内心独白,使人物形象有血有肉。如(A)段是冬妮亚给伙伴的信,真实地表现她对少年保尔的爱慕和赞许,侧面表现少年保尔的勇敢、无畏的个性特点。
示例二:原著通过精彩的语言、动作描写展示人物丰富的个性。如(B)段中通过保尔和冬妮亚针锋相对的语言交锋,展现出两人因思想变化而产生的严重隔阂和不同特点。
模拟演练
3.保尔和冬妮亚这两个曾经亲密无间的恋人为什么会“已经没什么可谈的”?从(B)段内容可见保尔怎样的个性特点?(4分)
从(B)段可见,保尔已经成长为一个平凡而刚强的革命战士,但冬妮亚却变成一个只顾个人利益、瞧不起劳动人民的小资产阶级分子,因而,保尔跟她“已经没什么可谈的”,坚决地同她决裂。从(B)段内容看,保尔具有爱憎分明的阶级立场、崇高的道德风貌、高昂的革命激情、冷静坚决的革命态度。
模拟演练
(二)
既然他已失去了最宝贵的东西——战斗的能力,那活着还有什么意义?在今天,在凄凉的明天,他用什么来证明自己不是在虚度光阴呢?用什么来充实自己的生活呢?光是吃、喝和呼吸吗?仅仅作为一名无能为力的旁观者,看着同志们战斗前进吗?就这样成为这个队伍的累赘?该不该毁掉这个已经背叛了他的肉体?只是朝心口打一枪,一切难题都解决了!过去能够生活得不错,现在就应当能够及时结束这个生命。……
模拟演练
……他慢慢地掏出了手枪来,大声对自己说:
“谁能想到,你会有这么一天?”
枪口轻蔑地直视着他的眼睛。他把手枪放到膝上,恶狠狠地骂着说:“这算什么英雄,纯粹是冒牌货,老弟!任何一个笨蛋,随便什么时候,都会对自己开一枪。这样摆脱困境,是最怯懦、最省事的办法。生活不下去,就一死了之。你试过去战胜这种生活吗?
模拟演练
你尽一切努力冲破这铁环了吗?你忘了在沃伦斯基新城附近,是怎样一天发起十七次冲锋,终于排除万难,攻克了那座城市吗?把枪收起来吧,即使生活到了已经无法忍受的地步,也要善于生活,要竭尽全力,使生命变得有益于人民。”
模拟演练
1.联系原著填空。(2分)
保尔失去战斗的能力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而使他想“毁掉这个已经背叛了他的肉体”;保尔后来从事的工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而实现了“使生命变得有益于人民”的想法。
疾病缠身
文学创作
模拟演练
2. 回答下列问题。(4分)
(1)选文刻画人物形象的主要方法是什么?
心理描写、语言描写。
模拟演练
(2)结合选文,分析保尔这一人物形象。
(答对任一点得1分)①软弱、冲动:失去战斗能力后想到以自杀来解决问题。②善于思考:反思自杀是最怯懦的行为,想到了要“战胜这种生活”,想到了打仗时的勇敢,从而打消了自杀的念头。③一心为公:担心自己成为队伍的累赘,要“使生命有益于人民”。④英勇顽强:“一天发起十七次冲锋”,攻克沃伦斯基新城。
模拟演练
3. 选文写保尔有了自杀的念头,但这并没有影响保尔的英雄形象,请说说理由。(4分)
(提炼选文内容1分,阐述理由3分)保尔有了自杀的念头后,随即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很快抑制了这种极端的情绪。其实,英雄也是人,不可能有人一生都精力充沛昂扬向上,正所谓人无完人。选文这样写,使保尔的英雄形象显得有血有肉,贴近生活,深入人心。
模拟演练
(三)
一间四四方方的小屋里,陆军医院的见习医生尼娜·弗拉基米罗夫娜正坐在小桌子后边,翻看她那本厚厚的淡紫色封面的笔记本。里面是她用纤巧的斜体字写的日记:
1920年8月26日
今天从救护列车上给我们送来一批重伤员。一个头部受重伤的红军战士被安置在病室角上靠窗的病床上。他只有十七岁。我收到一个口袋,里面除了病历,
模拟演练
还有从他衣袋里找出来的几份证件。他叫保尔·安德列耶维奇·柯察金。
……此外,还有一张看来是他亲笔写的条子:
如果我牺牲了,请同志们通知我的家属:谢佩托夫卡市铁路机车库钳工阿尔焦姆·柯察金。
这个伤员从八月十九日被弹片打伤以后,一直处于昏迷状态。明天阿纳托利·斯捷潘诺维奇要给他做检查。
模拟演练
9月10日
今天我替柯察金写了第一封家信。他说他受了点轻伤,很快就会治好,然后一定回家去看看。实际上他流了很多血,脸色像纸一样苍白,身体还很虚弱。
9月14日
柯察金第一次微笑了。他笑得很动人。平时他很严肃,这和他的年龄很不相称。他的身体在复原,速度快得惊人。他和弗罗霞是老朋友。我常常看见她坐在他的病床旁边。
模拟演练
看来,她把我的情况都讲给他听了,不用说,是过分地夸奖了我,所以我每次进屋,他总是对我微微一笑。昨天他问我:“大夫,您手上怎么紫一块青一块的?”
我没有告诉他,这是他在昏迷中狠命攥住我的手留下的伤痕。
9月17日
柯察金额上的伤口看样子好多了。换药的时候,他那种非凡的毅力真叫我们这些医生吃惊。
模拟演练
一般人在这种情况下总要不断地呻吟,发脾气,可是他却一声不吭。给他伤口上碘酒的时候,他把身子挺得像根绷紧了的弦。他常常疼得失去知觉,但是从来没有哼过一声。
现在大家都知道:要是柯察金也呻吟起来,那就是说他昏迷了。他这种顽强精神是从哪里来的呢?我真不明白。
模拟演练
9月21日
今天柯察金坐着轮椅,第一次被推到医院宽敞的阳台上。
在他看着花园、贪婪地呼吸着新鲜空气的时候,他是一副什么样的神情啊!他的脸上缠着绷带,只露出一只眼睛。这只眼睛闪闪发亮,不停地转动着,观察着周围的一切,就像是第一次看到这个世界似的。
模拟演练
1.这是保尔第几次死里逃生?概括他这一次死里逃生造成了怎样的后果。(3分)
这是保尔第二次死里逃生。这一次使保尔右眼失明,退出了布琼尼的骑兵队伍。保尔出院回到了家乡,与冬妮亚的感情关系破裂。
模拟演练
2.请结合见习医生尼娜·弗拉基米罗夫娜日记的描写,概括保尔的性格特点。(3分)
从8月26日日记中对保尔嘉奖证和遗书的描写,可见保尔是一位英勇无畏、视死如归的战士;从9月10日日记中保尔给家里回信隐瞒病情,可见保尔性格坚强独立,不让亲人担心;从9月14日的日记写保尔微笑和询问医生手受伤的细节,可见保尔的乐观和关爱
模拟演练
他人的性格;从9月17日写保尔换药时从来都是一声不吭,可见他非凡的毅力和顽强的精神;从9月21日的日记中描写他贪婪地呼吸空气,眼光闪闪发亮的样子,写出了保尔对生命以及回到革命岗位的渴望。(写出其中两条即可)
模拟演练
3.小说采用“日记体”的写法有什么好处?(4分)
其一,可以增强小说的真实性,通过日记的形式,让故事可信度增加;其二,通过实习医生的日记表现保尔坚毅的品质和顽强的意志,更加有力度,通过别人的眼睛侧面表现,这种强化作用十分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