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耕时代的商业与城市

文档属性

名称 农耕时代的商业与城市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2.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岳麓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1-03-03 10:24: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17张PPT。农耕时代的商业与城市第五课郓城一中 杨崇伟 1、概述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情况,了解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特点。 2、了解“重农抑商”政策及其影响。“商人”名称的由来 中国人很早就会经商。周武王灭商后,商朝的遗民为了维持生计,东奔西跑从事商业活动,从而形成了固定的职业。周人称他们为“商人”,这个职业被称为“商业”,一直沿用到今天。出现职业商人和最早的货币“工商食官”出现私商并逐渐成为商人的主体;黄金白银成为货币;形成著名都会商业活动蓬勃发展(对外交往频繁)出现世界最早的纸币;集镇、夜市兴盛广泛流通纸币;商业发展步入新高峰呈现新特点(思考)一、中国古代商业的发展1、商业市镇的兴起。6、形成许多区域性大商帮。5、贵金属货币白银广泛使用。4、副业产品商品化。3、农产品大量进入市场。2、货币经济占据主要地位。明清时期商业发展的新特点 诗歌反映了什么样的历史现象?引发这些历史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特点:出现大都会,中原与少数民族、外商经商频繁,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空前繁荣,商业发展步入新的高峰期。
原因:从政治、交通、对外关系、民族关系等方面思考。阅读教材22页,通过比较唐朝和北宋都城,指出宋朝与宋朝以前的城市的不同。二、中国古代城市的繁荣打破时间限制,出现夜市、晓市在城中特定地点,坊市分开商业活动不再受官府的监控政治、军事职能为主
分析宋代前后城市功能变化的原因? 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的提高;农业、手工业的发展,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商品经济的发展;统治阶级的重视。 对比唐代长安城,想一想,北宋汴京有哪些不同?导致这种变化的原因是什么?反映出的我国城市发展趋势是什么?东市西市夜市 商品经济的发展;政府放松了对商业的限制。 不同: (1)唐代:整齐划一的坊市制;
(2)宋代:坊市界限不复存在,商业活动不再受官府的直接监视且突破了时间、空间的限制,城市的经济功能大大增强,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繁荣景象。原因:趋势:由政治中心向经济中心转变;城市商品经济不断发展。三、重农抑商政策时期商业政策原因影响战国时期重农抑商思想崛起商业的特点,与强调耕战、加强中央集权的思想发生了矛盾。平衡商业与农业的利益加强中央集权。汉代全面控制工商业民生凋弊,商人囤积牟利。私营工商业者受到沉重打击,时期政策原因影响中唐以来松动重农抑商政策商人地位得以提高明清强化重农抑商政策维持专制统治,固守农本思想。阻碍了新经济因素的成长对重农抑商政策的评价 2、在封建社会初期,它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巩固了新兴地主阶级政权。 3、这种政策违背了经济发展规律,阻碍了社会经济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在封建社会后期,尤其到明清时期,遏制了商品经济的发展,阻碍了新的经济因素的成长,导致中国的落后。 1、是自然经济的反映,是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下的必然产物;其实质是为了维护封建经济基础。合作探究四 :根据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我国古代商业发展的特点
材料一:商业作为经济的一个重要部门,与农业、手工业生产的发展息息相关,既是农业、手工业生产领域的延伸,同时对当时的农业、手工业的发展,乃至社会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材料二:(明朝)陆二从苏州贩了一船灯草运往南京,灯草总共只值八两银子,可过了几个税关,商税就缴了四两,还没到南京,又遇上了税关,陆二无奈之下只好一把火烧了灯草。
材料三1、与农业手工业的发展紧密相连,相辅相成;
2、受重农抑商政策的束缚,发展道路曲折;
3、商业起源早,商业市场形式多样;
4、是农耕经济有益补充,一直处于从属地位
5、货币种类不断丰富;
6、商人群体活跃;
7、对外贸易发达,但政治目的大于经济目的;古代商业的发展商业发展的阶段①初步发展时期:商周时期
② 曲折和发展高峰:两汉至宋元
③ 新的发展阶段:明清时期商业发展中的
城市经济化重农抑商政策谢谢合作,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