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七
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确立与发展
英国议会大厦
美国国会
法国议会大厦
德国议会大厦
世界近代史
1、以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爆发为标志,资本主义制度开始出现。
2、以15世纪新航路的开辟为标志,世界由隔绝走向整体。
英国代议制(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和完善
唐宁街10号
英国议会大厦
白金汉宫
什么是代议制?
含义:公民间接参政;议会是权力中心
资本主义代议制政体的主要形式
君主立宪制
民主共和制
议会制君主立宪制(英国)
二元制君主立宪制 (德国)
总统制民主共和制(美国)
议会制民主共和制 (法国)
性质:资产阶级民主
根本目的:维护资产阶级利益
经济基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英国代议制确立的过程
基础
确立
发展
完善
强化
——限制王权的法案
——小密室的演变
——议会选举规则的制定
——英国议会中的“第三院”
——光荣革命
分析革命的基本要素(思路)
新的经济基础
两个对立的阶级(势力)的出现
新旧势力间形成矛盾
革命的领导阶级
指导思想(革命的理论、政权建设的理论)
怎么样对待传统
1215年,英王签署《大宪章》,确立“法律至上”和“有限王权”的基本原则。国王的权力受到限制。
英国议会
上院
(贵族院)
下院
(众议院)
国王
(王权)
咨议会
(枢密院)
大法官庭
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大宪章》(1215年)
背景:国王与贵族矛盾尖锐
目的: 限制王权,维护贵族利益
影响:第一次明确国王必须服从法律,王权不能凌驾于法律之上,成为英国自由民主的奠基石(法律至上、有限王权);是人类历史上第一部宪法的雏形
13世纪,英国已经有议会(国王的议会)
上院
由贵族和高级教士组成,又称贵族院,由国王任命
下院
由骑士、市民和资产阶级化的贵族组成,又称平民院,议员由选民普遍直选产生
中世纪的英国政体属于有限君主制。(国王)权力虽然很充分,却受到三大宪政原则的限制:其一,不经议会同意不得立法。第二,不经议会同意不得征税。其三,他必须按国家法律来管理行政,如果他违背法律,某臣及代办官员应负责任
——18世纪英国历史学家马考莱
我的小屋风能进,雨能进,国王不能进
——17世纪英国民谣
国王通过议会统治(王在议会下,有限王权)
国王按法律统治(王在法下,法律至上)
新航路的开辟后,欧洲的主要航道从地中海区域转到了大西洋沿岸。英国处在了国际贸易航道的要冲,新兴的资产阶级借此有利条件,对外殖民扩张和海外贸易,对内圈地运动,迅速聚敛了大量资本并获得了广阔的海外市场。
随着英国资本主义的深入的发展,资产阶级队伍日益成长壮大,另外一部分资产阶级化了的“新贵族”。他们都要求自由发展资本主义。
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封建势力担心自己有一天会被资本主义所取代。此时,英国在詹姆士及其子查理一世统治期间,他们大肆鼓吹“君权神授”,任意征税,推行宗教专制,迫害新教徒。
许多其它沉重捐税仍继续违法征收,有些甚至不合理到这种程度,纳税的总数甚至超过货物的价值。
——1641年12月英国资产阶级给国王的抗议书
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英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要求获得市场、资金、工人等),资产阶级和新贵族要求限制王权,扩大政治权利
16-17世纪,欧洲进行了宗教改革
大多数国家改信新教,废除了天主教;
英国的宗教改革保留了大量的天主教残余,资产阶级兴起了清教运动。
17-18世纪的启蒙运动
提出了一系列反对君主专制发展资本主义的学说
历史:《大宪章》确立限制王权,法律至上的传统,英国是有限君主制
经济、阶级: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资产阶级、新贵族力量壮大,要求掌握政权
政治:斯图亚特王朝的封建专制阻碍资本主义发展,王权与议会矛盾激化
思想:启蒙运动(自由平等、天赋人权、主权在民等)提供思想武器
导火索:苏格兰人民起义
1、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背景:
根本原因:斯图亚特王朝的封建专制统治阻碍资本主义发展
2. 领导者:资产阶级和新贵族
3、时间:1640---1688
4、过程
4. 过程
1649-1660:建立共和国,克伦威尔实行军事独裁
1640年,查理一世为征税镇压苏格兰起义而重开议会,议会却提出进一步限制君权,革命爆发
1649年处死国王查理一世,推翻斯图亚特王朝
1660-1688:斯图亚特王朝复辟
1688年“光荣革命”
1629年 解散议会。
1638年,苏格兰人民起义,成为革命的导火线。
威廉三世和玛丽
光荣革命是英国历史的转折点。从表面上看似乎一切都没有变,只是换了国王,但实际上新国王是由议会创造出来的,没有议会就没有国王的王位……
--《英国通史》
光荣革命
材料一:17世纪初,英国处在斯图亚特王朝的统治之下,国王詹姆士一世和查理一世标榜“君权神授”,并宣称议会的权力来自国王。
材料二:光荣革命是英国历史的转折点,从表面上看似乎一切都没有变化,只是换了国王,但实质上新国王是议会创造出来的,没有议会就没有国王的王位,……既然创造了国王,主权当然在议会了。
—钱乘旦、许洁明《英国通史》
从材料一到材料二,国王的权力有何明显区别?
国王权力的来源已不再是神授而是议会。
政治权力从英王开始向议会转移。
? 光荣革命创造了一种适合英国历史和政治传统的新的社会进步方式,那就是:用和平变革的方式体现社会进步。这种模式,成为它为后世留下的最独特的遗产。从此以后,英国就是在议会制度的框架之内,进行和平和渐进的制度改革。光荣革命之后,英国出现了一个相对宽松、相对自由的社会环境
——《英国通史》
5、光荣革命的意义
意义:
(1)结束了封建君主专制,标志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结束。为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建立提供了政治前提。
(2)资产阶级、新贵族和封建势力相妥协的结果,使英国形成了君主制、贵族制和议会制相结合的政治模式。
含义:
①形式:没有流血的宫廷政变,以和平变革方式实现权力转移(国王—议会)和政治制度变革(封建制度--资本主义制度);②结果:资产阶级和新贵族掌握了政权。
英国的君主立宪制确立完善的过程
就是权力不断转移、不断下移的过程
……
二、限制王权的法案
1689年,议会通过了《权利法案》
(一)《权利法案》
凡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
凡未经议会准许,借口国王特权,为国王而征收,或供国王使用而征收金钱,超出议会准许之时限或方式者,皆为非法。
设立审理宗教事务之钦差法庭之指令,以及一切其他同类指令与法庭,皆为非法而有害。
除经议会同意外,平时在本王国内征募或维持常备军,皆属违法。
议会议员之选举应是自由的。
议会内之演说自由、辩论或议事之自由,不应在议会以外之任何法院或任何地方,受到弹劾或询问。
为申雪一切诉冤,并为修正,加强与维护法律起见,议会应时常集会。
——《权利法案》
1、 内容:
(1)从立法、财政、军事、司法等方面限制国王的权力
(2)确立议会在选举、言论、集会等方面的权力
2、 原则:
(1)法律至上
(2)议会至上
原则:
法律至上、议会至上
(二)《王位继承法》
英国王位的继承是根据长子继承权来决定的,即王位应先由现任君主的长子继承,然后才依次序轮到其他儿子,最后才轮到女儿。但是根据《王位继承法》,英国王位的继承不是自动的,1701年通过的《王位继承法》规定,王位的继承是由议会来决定的,而非君主本人。
目的:
限制王权,扩大议会的权力
内容:
王位继承、任命法官、宗教信仰等
(三)意义
①权力中心由国王转到议会。
②确立了议会权力高于王权,司法权独立于王权的原则。
③奠定了君主立宪制的法律基础,君主立宪制正式确立。
君主立宪制的本质,就是依法治国,也就是谁都不能高居法律之上,谁都不能为所欲为。
——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 陈晓律
限制王权法案颁布后,英国政府权力结构图:
英国
立法权
议会
国王
独立
司法权
行政权
议会大厦
首相官邸唐宁街10号
英国王宫白金汉宫
议会大厦
首相官邸唐宁街10号
英国王宫白金汉宫
特别提醒:
1.此时的英国国王并非虚君,握有行政权;
2. 《权利法案》不是宪法,属宪法性的法律文件:英国虽是最早确立君主立宪制的国家,但《权利法案》不是宪法,至今英国也没有成文宪法。
议 会
国王
法 治
人治
权力中心:
治国方式:
第一次转移: 立法权由国王转向议会
制 度 之 发 展
标志着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初步确立
1.形成:
①起源:光荣革命前国王最高咨询机构——枢密院
②出现: 17世纪末,《权利法案》颁布,议会享有立法权,国王仍掌握行政权。内阁取代枢密院成为国王直辖的最高行政机关。
③雏形:18世纪初,形成国王不参加内阁会议,下院多数党领袖任首相并主持内阁会议的惯例,国王的行政权逐渐移交到内阁。内阁对议会负责,形成“内阁遭下院反对,首相须辞职,或解散下院由新选出的下院决定去留”的惯例(第一任首相沃波尔)。
④形成:18世纪中叶,责任内阁制形成并完善。议会取得对行政权的监督,国王“统而不治”。
2.影响:英国成为典型的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国家
(三)责任内阁制的形成
P121自我测评
国王退出内阁
18世纪中责任内阁形成完善
制 度 之 发 展
责任内阁形成
首相掌握内阁权力
第二次转移:行政权由国王转向内阁
19世纪70年代后,内阁权力膨胀
议会(掌握立法权)和内阁(掌握行政权)及内阁首领首相是什么关系?
新闻一:英国当地时间2016年7月13日下午,特丽莎·梅觐见英国女王后与前首相卡梅伦正式交接,特丽莎·梅成为新任英国首相,她是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在位期间的第13任首相,同时也是继撒切尔夫人后的第二位女首相。此前卡梅伦在英国脱欧公投以脱欧派胜出后随即宣布辞职 ,继而7月11日,特蕾莎梅成为新任保守党领袖。
特蕾莎梅能够成为英国首相,说明当时议会多数党是哪一个政党?
新闻二:(英国)2016年7月15日电:原外交大臣哈蒙德被任命为财政大臣,伦敦前市长、脱欧公投中脱欧派领袖之一约翰逊接替哈蒙德出任外交大臣,原能源与气候变化大臣拉德被任命为内政大臣,国防大臣法伦留任
这些内阁核心成员由谁实质上任命?
保守党
首相特蕾莎梅
新闻三:2017年12月08日英国首相特雷莎?梅与欧盟委员会主席容克举行记者会,宣布达成“脱欧”第一阶段谈判协议。
对于分手费” ,协议确认2019年3月英国“脱欧”后,将在2019年和2020年过渡期继续为欧盟预算出资,即支付“分手费”。协议未公布“分手费”具体金额,目前外界估算在400亿至600亿欧元之间。你认为:
1、最终决定这个计划的是-------
2、女王如果反对,首相会不会为此改变策略,为什么?
不会。首相掌握行政大权,不对国王负责。
3、内阁成员大体上是赞成还是反对?为什么?
赞同。集体负责,共同进退。
4、如果议会中大多数都极力反对,结果又会如何?
议会可以通过对政府的不信任案,要求内阁下台;内阁要么下台,要么宣布解散议会,重新选举,由新议会决定内阁的去留。
英国议会下议院
首相
下院大选中获胜的多数党领袖
提出名单组成内阁
内阁与首相在政治上共进退
会
下院
内阁
政府
对议会集体负责
监督内阁,从而控制行政
对议会负责
议
上院
国王
任命世袭
贵族和宗教人士组成
形式上任命
政府首脑
国家元首,统而不制
权力中心,立法权
行政权
当今除英国外,哪些国家实行君主立宪制?
目前世界上的君主立宪制国家一般认为有:
欧洲:英国、挪威、瑞典、丹麦、荷兰、卢森堡、西班牙
亚洲:日本、柬埔寨、泰国、马来西亚、尼泊尔
你知道吗?
18世纪英国内阁与同时期中国的内阁有什么区别?
明朝殿阁大学士
英国首任首相华尔波尔
英国内阁:掌握最高行政权,
对议会负责,君主统而不治
是政治民主化的产物
中国内阁:帮助皇帝处理日常行政事务
绝对服从皇帝
是皇权专制的产物
1.(2017·海南高考·16)1689年,英国议会决定拥戴威廉和玛丽为英国国王和女王,同时选派代表将王冠连同《权利宣言》(《权利法案》的初稿)一起呈献给二人,并当面宣读,威廉和玛丽心照不宣地全部接受。这一事件所体现的政治理念是( ) A.天赋人权 B.民主共和 C.君主立宪 D.权力制衡
2.(2016·新课标全国Ⅰ卷高考·33)1702年英国国王威廉三世去世,安妮女王即位。当时议会内部存在两个党派,安妮厌恶占多数席位的辉格党,于是解除了辉格党人的行政要职,代之以托利党人。这说明在当时英国( ) A.议会无权制约国王 B.君主立宪制尚未完善 C.内阁制已基本确立 D.《权利法案》遭到破坏
3.(2015·新课标全国Ⅰ卷高考·33)18世纪中叶,一位英国内阁成员在议会发言中说:“诸位都知道,媾和与开战的权力是由国王掌握的……我们的宪法始终表明,国王在决定和平与战争时有权利让议会参与,也有权利不让议会参与。没有哪位明智的国王真的会冒险不让议会参与。”这表明在当时的英国( ) A.光荣革命成果受到侵蚀 B.立宪政体未能阻止国王专权 C.内阁依旧为国王所控制 D.国王仍旧保留某些名义权力
4.(2012·海南高考卷·11)1841年,英国辉格党政府首相墨尔本在一次内阁会议上就阁员之间的意见分歧表态说:“我实际上不在乎哪一个好,我在乎的是,不管我们对外说什么,我们要说同样的话。”后因托利党在议会选举中获得多数,墨尔本内阁辞职。这反映出,当时英国( )
A.内部意见一致是内阁制主要原则
B.首相与普通阁员享有平等权力 C.内阁集体责任制基本成形
D.政党之间的斗争决定内阁政策
四、议会选举规则的制定
——君主立宪制的完善
议会选举权扩大:1832年议会改革
(1)原因
①原有选举制度的弊端:不合理的选区划分、议席分配
、高额的财产限制
②群众及工业资产阶级的斗争
③工业革命深入发展,工业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根本原因)
(2)内容:
(3)评价
选举资格:
选区划分:
议席分配:
降低________限制
取消______选区
新兴________城市
财产资格
“衰败”
工业
…获得参政权和选举权,…的权力受到限制
时间 变化
1832 工业资产阶级议席增加
1867 工人获得选举权;选民总数增到225万
1918 年满30岁的妇女获得选举权
1969 凡满18岁的男女都获普选权;
制 度 之 发 展
改革完善:议会改革
议会改革的趋势是什么?有什么积极影响?
趋势: 逐步取消了财产、年龄和性别的限制
影响: 英国选举权逐渐扩大,民主政治逐渐发展
第三次政治权利下移:从贵族到工业资产阶级再到公民
“工业革命改变了英国的社会结构,经济的持续增长造成中等阶级与工人阶级力量的壮大,贵族、大地主的地位与经济实力都大为下降了,但他们仍把持政治权力,造成权力分配与社会力量对比高度脱节的状态。”为了解决这种“状态”,英国在政治上
A.发动光荣革命,与新贵族阶层妥协 B.颁布《权利法案》,确立了议会主权
C.建立内阁机构,限制国王的行政权 D.改革议会制度,中等阶级更多参政
下表反映了英国部分年份经济主要部门的收入变化(单位:万英镑),这一变化带来的影响是
A.工业革命完成,阶级矛盾趋于缓和
B.地主阶级消亡,王权开始受到削弱
C.社会结构变动,议会改革势在必行
D.资产阶级壮大,责任内阁制度出现
五、英国议会中的第三院
——君主立宪制的强化
1、19世纪70年代后,内阁和议会的发展趋势?
2、内阁权力膨胀的具体表现。
3、什么是议会的“第三院”?
议会权力和作用开始缩小
内阁权力膨胀,逐步凌驾于议会之上
①几乎垄断立法提案权
②控制部分立法权
③掌控议会的财政权
④加强对议会下院的控制
英国代议
制的特点
虚君(国王是国家元首,但统而不
治,只是国家的象征)
议会是权力中心,是最高权力机构。
实行责任内阁制,内阁对议会负责,首相是政府首脑,掌握政府实权。
司法权独立
君主制、贵族制和(议会制)
民主制三者结合
确立了资产阶级代议制度,使英国走上了民主化道路,避免专制独裁。
有利于社会的稳定,不同政党和阶层通过议会斗争来实现自己的政治主张,政治斗争相对有序。
为英国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提供了制度保障 。
2、经济方面:
1、政治方面:
3、世界影响:
为世界上很多国家树立了君主立宪制的政体模式。
一、 英国民主政治制度的发展特征?
1、连续性。
近现代英国的主要国家机构和政治制度几乎无一不是从中世纪继承下来的历史遗产。从《大宪章》到《权利法案》,从英王的内阁到责任制内阁。
2、渐进性。
英国制度的发展变化都是渐进式的,英国君主立宪制在17世纪末形成,以后逐渐发展完善。
3、创新性。
内阁从国王的咨询机构变为独立行事的现代意义上的责任制内阁;议会选举制度不断完善
启示:
政治制度的确立应符合本国国情;
不断创新才有活力。
知识拓展
中 国 英 国
国 体
政 体
政党制度
立法机关
行政机关
国家元首
人民民主专政
君主立宪制
人民代表大会制
资产阶级专政
中共领导下的多党合
作与政治协商制度
两党制
全国人大及常务委员会
议 会
国务院(总理)
国家主席
内阁(首相)
国 王
三、当今中英两国政治制度比较
本课必须记忆的时间点
1.1640-1688: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2、1689:《权利法案》颁布,君主立宪制建立。
3.1721:责任内阁制形成
4、1832:议会改革,工业资产阶级获得了更多的权利。
5、18世纪中期责任内阁制逐渐完善,19世纪70年代以后内阁权力膨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