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20课:人类迈入电气时代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20课:人类迈入电气时代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26.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1-03-04 10:31: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第20课 人类迈入“电气时代”
十六中 徐彩虹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通过对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历史上的第二次工业革命,包括电力的广泛应用、发明家爱迪生和他的发明成就,汽车和飞机的发明和使用等基本史实。
(2)通过引导学生分析、比较“电的发明前后社会生活的巨大变化”,培养学生关注生活,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3)通过引导学生对“汽车的大量使用是利大还是弊大?” 的思考与辩论,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全面辩证的、一分为二的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1)设计问题,让学生通过阅读课本内容,采取自学的形式寻找答案,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2)利用相关的图片、故事、文字、FLASH动画等资料,创设历史情境,充分展现历史,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3)通过辩论题的设置,调动学生在课外搜集、整理、归纳资料,学会综合运用多种信息思考和探究问题,并培养了团队合作精神。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科学技术对推动社会进步发挥的巨大作用,认识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从而培养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的品质。
(2)通过讲述科学家的刻苦钻研然后进行发明创造的事实,让学生认识到“只有耕耘,才会有收获”的道理,进而培养学生努力奋斗、积极探索的精神品质。
教学重点:电力的发明和广泛应用,汽车和飞机的问世。
教学难点:1.在教材内容比较简易的情况下,教师如何通过精心设计和引导,
使学生感知科技给人们生活带来了便利,推动了社会进步。
2.通过引导学生辩论,教会学生全面、准确地评价历史现象的能力。
教学方法:导学法、讲解法、讨论法、学科联系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一课时
板书设计: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复习提问)18世纪60年代,在英国开始了一场没有硝烟的革命,这次革命首先从棉纺织领域开始,大家知道是什么革命?第一次工业革命有哪些重大发明?(导入新课)100多年后,人类社会生产力发展又有一次重大飞跃。我们把这次变革叫做“第二次工业革命”。我们今天学习的课题是:第20课 人类迈入“电气时代”讲授新课:一、“电气时代”的到来(引导)同学们家中或周围都有哪些电器,它们分别有什么作用? 电器的大量发明和使用,把人类带入了“电气时代”。“电气时代”是怎么到来的呢?我们一起学习。(投影显示)组织学生学习和探究新课:1.谁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时间?2.谁研制出发电机?时间?3.电力在什么时候作为新能源进入生产领域?4.随后发明了哪些电器和电力交通工具?5.讨论:电力作为一种新能源,比蒸汽动力具有哪些优点?6.在电力技术的发展方面,哪些国家走在前面? (想一想)假如没有电,我们的生活会变成什么样子?在没有电灯之前,我们的先人在夜晚采用哪些方法照明?可能会出现什么问题?(小结)电的发明和使用,是人类在生产领域的一场巨大的变革,它给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过渡)电作为一种新能源投入使用后,大量电器被发明出来。在电器发明领域,有个人被称作“发明大王”,你知道他是谁吗?二、“发明大王”爱迪生 (讲故事)谁能讲讲有关爱迪生的故事?2-3则(课件)FLASH动画:爱迪生救妈妈(引导)爱迪生一生中有哪些发明呢? (投影)列举爱迪生的主要成就。(投影)图片介绍爱迪生的两项主要成就:留声机和电灯泡。(讲解)了解爱迪生发明灯泡的过程。(引导)人们都说爱迪生是个天才,可你知道他是怎样回答的吗?(投影)显示爱迪生的名言。(引导)你对这句话是怎样理解的?(过渡)第二次工业革命中除了有电器的发明,还有哪些交通运输工具发明?三、 汽车和飞机的问世(投影显示)组织学生学习和探究新课:1.汽车的动力机器是什么?2.这种动力机器何时发明?发明者是谁?3.第一辆汽车在什么时候、由谁试制成功?4.讨论:汽车的大量使用利大还是弊大?5、飞机在什么时候、由谁发明?(投影)第一辆汽车图片、发明者,汽车的发展和演变。(资料)世界汽车工业发展的数字。(投影)世界著名汽车图片,奔驰、宝马、劳斯莱斯等。(辩论)汽车的大量使用是利大还是弊大?(过渡)人类很早就有翱翔蓝天的梦想,是谁把这个梦想变为现实?(投影)引导学生观察图片 “莱特兄弟制造的飞机” 、“飞艇”。(提问)中国近代也有自己的飞机,你知道是谁设计制造的? (投影)展现中国现代航天领域的新发展。(小结)师生共同回顾本课内容,作全课小结。(练习)点击中考。(作业)比较两次工业革命的成果,想一想它们能够给我们哪些有益的启迪 通过复习第一次工业革命,把第二次工业革命自然提出,起到温故而知新、自然导入的目的。让学生学会关注生活,激发学生探求历史的欲望。培养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让学生知道电磁感应现象的发现,把人类引入了“电气时代”。通过讨论,了解“电力”取代“蒸汽”动力是科技在推动社会发展和进步。让学生意识到电的重要性,明确科技改善了人们的生活。让学生认识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从而树立爱科学、学科学的品质。培养学生搜集资料的能力和口语表述能力。正因为爱迪生从小就爱动脑筋,思考问题,长大后,他才会有这么多的发明。思想教育:让学生感受科学家勇于探索、百折不挠的科学精神。明确“只有耕耘,才会有收获”的道理。鼓励学生学习优秀的精神品质。了解汽车工业的迅猛发展引导学生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全面、辩证地分析问题:科技给我们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一些负面影响,我们怎样趋利避害。 增强直观认识。冯如在飞机研究方面的成就,培养学生民族自豪感。运用中考试题,检测本节课所学的知识。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