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册16.中外的交往与冲突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七年级下册16.中外的交往与冲突教案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33.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1-03-03 11:06: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第16课 中外的交往与冲突徐彩虹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①了解并掌握郑和下西洋的条件、目的、时间和盛况,分析理解郑和下西洋的历
史意义。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观察和分析图片及史料的能力。
②了解戚继光抗倭的事迹,正确认识戚继光抗倭在中华民族反侵略斗争中的重要
地位引导学生综合评价戚继光为民族英雄,以提高学生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③知道葡萄牙攫取在澳门的居住权,欧洲殖民者对我国沿海地区进行的侵略活动。
2.过程与方法:
①分组讨论通过在地图上指、描或演示郑和下西洋的路线,形成历史的时空概念,
观察能力、识图能力和历史想象能力。
②收集与郑和、戚继光有关相关资料,使学生学会从教科书或教科书以外获取信
息,学会搜集和运用有效信息思考和能自主探究学习,学会正确分析和评价历史人物。
③通过歌曲《七子之歌》引出澳门问题,结合现实讲述澳门问题的由来及解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郑和是我国也是世界历史上的伟大航海家,郑和下西洋与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
举,他的远航增进了我国同亚非各国的交流这些史实,增加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②学习戚继光抗倭的事迹,初步树立对国家、民族的历史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培养爱国主义情感,感受中国人民反抗侵略的英勇斗争精神。
●教学思路
重点:重点是郑和下西洋的史实和戚继光抗倭的事迹。通过材料、教师制作的
媒体课件演示、学生讲故事,通过分析、归纳、比较的方法,由浅入深掌握重点。
难点:郑和能成功地实现远航西洋的条件。通过教师制作的多媒体课件,课前学
生收集的资料,情景假设,展开合理的想象,学生讨论得出结论,突破难点。
●课前导学
学生分组查找与郑和、戚继光有关的资料,并进行分类整理。了解郑和下西洋所
到国家的自然条件、物产、风土人情等情况。查找澳门的历史沿革情况。
●教学渗透点
学习《郑和下西洋路线》图,了解古今地名的变化,提高识读地图的能力。写想
象作文“我随郑和船队下西洋”,提高文字表达能力。
●板书设计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预期效果
导入新课(讲述)他是一个伟大的航海家,他引领了一个时代的航路,这部片子就是为了纪念他航海600周年由中央电视台拍摄的大型纪录片。下面请同学们观看“郑和下西洋” 片段打出课题“第16课 中外的交往与冲突”知识框讲授新课一、郑和下西洋1. 郑和下西洋的原因提问:西洋指的是今天的那些地方?郑和为什么要下西洋? 提问:你知道郑和的航海路线吗? 多媒体演示《郑和西洋下路线图》练习:旧名新说教师用多媒体投影片演示介绍邮票《郑和西洋下纪念邮票》。2.郑和下西洋的盛况。让学生自学,完成下列表格:时间1405—1433年次数先后7次规模最大的海船44丈,宽18丈。每次航行船只200多艘。人数每次出海2.7—2.8万人到达范围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岸。教师设问:假如你是郑和船队的船员,你所乘坐的宝船可能会运载哪些货物?你可能会遇到哪些困难?你能帮郑和出谋划策解决这些难题吗? 3.郑和下西洋的条件:教师设问:郑和为什么能够成功地实现远航?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动脑筋思考问题。 课件播放:东南亚及中国纪念郑和的一些图片 ,和郑和带去的一些至今保存的物品。 4. 郑和下西洋的特点、历史意义教师出示对媒体投影片演示郑和与哥伦布、达伽马远洋航行对照表人物郑和哥伦布达·伽马范围西洋到达美洲绕过好望角,到达印度时间1405~1433年1492~1504年1497~1498年次数7次4次1次人数27 800人1 000~1 500人160人船数大号宝船63艘(共百余艘)17艘4艘(一说3艘)船只大小宝船长44.4丈,宽18丈(长151.8米,宽61.6米旗舰,长24.5米,宽6米,100吨其他二舰50吨、40吨120吨、100吨50吨设问:郑和下西洋有什么历史意义?郑和下西洋给我们什么启示? 材料:2005年7月11日,我国涉海行业在隆重纪念郑和下西洋600周年的高潮中,纷纷举行了庆祝我国首届“航海日”的活动。在我国设立“航海节”或“航海日”,一直是我国有关行业和社会各界的强烈愿望。在郑和下西洋600周年的世纪性纪念活动中,国务院批准自2005年起,每年7月11日为“航海日”,同时也作为“世界海事日”。 (过渡)郑和下西洋是我国明朝与世界友好交往的典范。但是,这一时期不仅有中外间的友好交往,也有中国军民抵抗外来侵略的英雄事迹。二、戚继光抗倭1. 倭寇对我国沿海地区骚扰的危害性提问:什么是“倭寇”?倭寇对我国东南沿海造成怎样的骚扰?2. 戚继光与戚家军的抗倭 3.评价—民族英雄戚继光设问:为什么说戚继光是我国古代的民族英雄?戚继光有什么高尚品质值得我们学习吗?结合戚继光的诗句“封候非我意,但愿海波平”分析。 教师小结:民族英雄戚继光在人民的支持下,肃清侵扰我国东南沿海的倭寇,这是历史上我国人民抵御外侮的第一次胜利,捍卫了中国的主权,保障了我国沿海地区人民的生命和财产的安全。 (过渡)明朝中后期不仅受到倭寇的骚扰,还受到西方殖民者的入侵。三、葡萄牙攫取在澳门的居住权播放:闻一多的《七子之歌·澳门》歌曲。提问:1.你知道葡萄牙殖民者是如何攫取在我国澳门居住权的?2.“攫取”能不能换成“夺取”?为什么说明朝拥有澳门的主权?提问:中国收回澳门的主权证明什么? 教师小结:明朝的对外关系有友好的交往也有激烈的冲突。明朝前期的中国,是综合国力位居世界前列的强国。我国也是世界历史上的伟大航海家郑和七下西洋,宏大的船队,磅礴的气势。明朝中期以后,明朝军民抗击倭寇和葡萄牙殖民者的入侵,明朝的对外交往冲突迭起。在中国逐渐走向衰落的时候,西方国家进行了资产阶级革命,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中国在制度上落后于西方,在科技文化上落后于西方,在军事上也落后于西方,落后就要挨打,因此近代中国遭到了列强的欺凌,中国在世界逐渐落伍了。练习:略作业 :略 学生观看影片 各组推选的历史小专家提供本组收集的资料,介绍郑和的生平事迹,本组同学及时作补充。 对照地图让学生边描边看郑和下西洋所到地区的古今地名变化 学生在邮票上找出郑和船队所到过的国家和地区。选几个学生来介绍郑和下西洋所到地区的风土人情、所见所闻等。 学生各抒己见,展开合理的想象。 根据教师的提示,学生从主观、客观、根本原因、其它因素方面分组讨论郑和下西洋成功的原因。 学生根据教师补充的材料来全面分析得出结论。郑和下西洋的特点:时间早、规模大、人数多。在世界航海史上都是空前的。 郑和下西洋的意义:郑和下西洋促进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经济文化交流,加强了我国同亚非各国的友好关系。 郑和下西洋给我们的启示:①国力强盛,经济发达才能在外交中占据主动权。②科技发达,有杰出的人才,有富于团结协作精神的团队③对外开放,促进中国与世界各国之间友好关系,促进中国与世界各国之间经济往来。④学好外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增强自信心,为将来参与国际竞争作好准备⑤敞开国门,不断地吸纳各国先进的文化,国家富强了才能永远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等。 通过教师的介绍,了解抗击倭寇的必要性。 介绍戚继光与戚家军的抗倭事迹等。学生通过讨论得出戚继光抗倭取得胜利的原因。①戚继光的抗倭斗争抗击了外来侵略,捍卫了祖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戚继光和他领导的戚家军同倭寇进行了英勇的战斗并取得胜利,使我国沿海地区的倭寇得以全部肃清。②戚继光能在国家危难之时立下远大志向,挺身而出,时刻以国家和民族安危为己任的高尚品质,值得我们学习。戚继光为驱逐倭寇、保卫海防,拯救百姓于水火,而并非追求个人功名的崇高品质。 从现实联系到历史,了解现实与历史之间的紧密联系。 学生对历史的认识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知性认识,升华为理性认识,产生强烈的危机感、责任感和使命感。 通过影片将历史与现实紧密地结合起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了解本课知识结构。 在图中指出“西洋”地名,培养读图能力。 培养学生读图,找出历史信息的能力。强化历史古今地名对照.激发历史学习的趣味。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大多数都能很快完成,让他们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能力、想象力。 培养系统地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让学生了解郑和下西洋确实是一项伟大壮举。并由此得出郑和下西洋的意义。 培养分析材料能力。引导学生多角度比较分析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思维,并由此调动学生的情感,从而形成正确的价值判断。 关于郑和下西洋的意义、启示答案不强求统一。只要言之有理,教师均给与鼓励。通过学生的讨论集思广益突破本课难点。 进一步了解郑和在我国及世界航海史上的地位。 教师适时引导激发学生的情感,使学生形成一种积极向上的情绪,增强民族自豪感。 结合民间纪念戚继光生动形象的故事、童谣、民间传说等,使戚继光这个人物形象更加丰满,使学生进一步悟出一些做人的道理。 学生学会评价历史人物,明确“民族英雄”的概念。 通过比较学生能比较理智的学习历史,对待历史。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可以让学生更加热爱中华民族,更加热爱祖国,对祖国的发展充满信心,可是培养学生紧迫的使命感和凝重的责任感。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