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课_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文档属性

名称 第9课_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311.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其它版本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1-03-03 11:21: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第9课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学习目标】
简述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和近代民族工业兴起的史实;认识近代中国资本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
【重点难点】
重点:中国自然经济解体的原因和中国资本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难点:洋务运动的评价。
【基础掌握】
一、自然经济的逐渐解体
1、原因: 的入侵;国内市场的不断扩大。
2、表现: “纺”与“织”分离,“织”与“耕”分离;中国 日趋商品化。
3、影响:客观上促进了中国 的发展,也同时瓦解着中国社会的 。
二、洋务运动:
1.背景: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清政府面临内忧外患的窘境。
2. 概况
(1)时间:19世纪 年代。
(2)目的:利用西方先进科技,维护清朝统治。
(3)代表:在中央是 ,在地方是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和张之洞。这些人中李鸿章所办洋务最多,时间最长,是洋务派最重要的代表人物。
(4)旗号:前期打出“ ”旗号;后期打出“ ”旗号。
3.实践
(1)创办 。主要有曾国藩创办的 、李鸿章创办的江南制造总局、左宗棠创办的福州船政局、满洲贵族崇厚创办的天津机器制造局。
(2)创办民用工业。主要有 创办的轮船招商局和开平煤矿,张之洞创办的汉阳铁厂和湖北织布局。
(3)筹划海防,初步建成北洋、南洋、福建三支海军。
(4)创办新式学堂,选派留学生出国,开近代教育先河。
4.结果: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清军在 中惨败,宣告洋务运动最终失败。
5、评价
(1)洋务运动的破产,说明洋务运动不能使中国富强起来,洋务派想以此达到维护清王朝统治的目的也是不可能实现的。
(2)洋务运动引进了西方国家的近代生产方式,第一批近代企业在中国出现了;培养了一批近代科技人才;
(3)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本国封建经济的瓦解,刺激了本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4)民用工业的兴办,对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也起到一定的抵制作用。
三、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1.原因
(1)列强入侵逐步瓦解中国的自然经济;
(2)外商企业丰厚利润的刺激;
(3)洋务派引进西方先进生产技术的诱导;
(4)一些官僚、地主、商人投资办厂。
2.概况
(1)时间:19世纪 年代。
(2)来源:官僚、地主和商人。
(3)地区: 地区。
(4)代表:上海的 、广东南海的继昌隆缫丝厂、天津的 。
3.意义:它们的出现,说明在中国封建经济的解体过程中,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生了。
【合作探究】
阅读下列图片:
图一 男耕女织 图二破产的农民和手工业者
图三 江南制造总局 图四 上海洪盛机器碾米
请回答:结合四幅图片分析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结构发生了哪些变化?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课堂演练】
1.鸦片战争后,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开始逐步解体,这种“解体”主要是指
A.民族资本主义经济产生和发展。 B.外国资本主义经济控制了中国市场
C.自然经济被近代资本主义经济取代 D.传统农业和手工业逐渐分离并日益商品化
2.茅盾的小说《春蚕》中有这样一段描写:“洋鬼子怎样就骗了钱去,老通宝不很明白。但他很相信老陈老爷的话一定不错。并且他自己也明明看到自从镇上有了洋纱,洋布,洋油,——这一类洋货,而且河里更有了小火轮船以后,他自己田里生出来的东西就一天一天不值钱,而镇上的东西却一天一天贵起来。” 以下理解不正确的是
A.小农经济受到沉重打击 B.列强对中国进行商品倾销
C.中国的自然经济瓦解 D.列强的侵略客观上推动了中国交通运输业的发展
3.继昌隆缫丝厂等近代企业与洋务派兴办的近代军事工业的主要区别是
A.使用机器生产还是手工劳动 B.对外国资金是否有依赖性
C.工资高低是否由技术决定 D.产品是否与市场发生直接联系
4.洋务运动后期,洋务派打出“求富”的旗号.创办了许多民用工业,这表明洋务派
A.聚敛财富,搜刮人民的本性 B.增加税收,增强国力的愿望
C.认识深化,弥补军工的不足 D.目标转移,与洋人分利
5.郑观应曾批评洋务运动“中国遗其体而求其用,无论竭蹶趋步,常不相及。”这实际是指
A.中国失去了发展的机遇 B.洋务派没有学习西方资本主义制度
C.中国和西方差距太大 D.西方国家阻挠中国工业化
6.据记载,江南制造总局的工人1867年的收入,是同一地区农业劳动力或苦力收入的4~8倍,这一现象可以理解为
A.民用企业利润丰厚,工人福利待遇较好
B.官方重视军事工业,工人收入相对较高
C.招募的工人多来自西方国家,收入自然较高
D.民族资本家为笼络工人,提供相对丰厚的报酬
7.中国近代资本主义企业之所以称“近代”,其含义是:
A.产生和发展于近代历史时期 B。不是工场手工业而是机器生产
C.受外商企业的刺激和洋务民用企业的诱导 D。都由私人投资兴办
8.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中国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西方利器,欲学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师其法而不必尽用其人。
——李鸿章
材料二:购买外洋器物,尤属名正言顺。购成之后,访募覃思之士,智巧之匠。始而演习,继而试造,不过一二年,火轮船必为中外官民通行之物,可以剿发捻,可以勤远略。
——曾国藩
请回答:
(1) 根据两则材料分析洋务运动的背景及创办洋务的根本目的。
(2)根据以上材料分析两人认为应该如何解决危机?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洋务派是如何付诸实践的?
参考答案
【自主学习】
一、外国资本主义 农副土特产品 商品经济 自然经济
二、60~90 奕? 军事工业 安庆内军械所 李鸿章 甲午中日战争
三 、六七十 东南沿海 发昌机器厂 贻来牟机器磨坊
【合作探究】
(1)经济结构变化:
①鸦片战争后,随着外国商品的大量涌入,中国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②洋务运动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生产方式,中国近代企业诞生。
③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
(2)变化原因:
①鸦片战争后,中国被卷入世界资本主义经济体系之中,外国资本主义生产力的冲击是中国自然经济解体的主要原因。
②中国丝、茶等农副土特产品大量出口,客观上促进了中国商品经济的发展,同时也瓦解着中国社会的自然经济。
③在洋务运动中,中国出现的第一批近代企业,对本国封建经济的瓦解也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④19世纪六七十年代,在封建经济瓦解的过程中,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诞生,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中国出现。
【课堂演练】
1.D 2.C 3.D 4.C 5.B 6.B 7.B
8. ⑴背景:内忧外患;目的:利用西方先进技术,维护封建统治。
⑵解决: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创办近代军事工业。实践:曾国藩-安庆内军械所;李鸿章-江南制造总局;左宗棠-福州船政局; 崇厚-天津机器制造局。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