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五 欧洲宗教改革

文档属性

名称 专五 欧洲宗教改革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1010.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1-03-03 11:28: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37张PPT。第五单元 欧洲的宗教改革      课程标准:
了解中世纪天主教的地位,认识欧洲宗教改革的必要性。
知道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主张,理解欧洲宗教改革的实质。
简述欧洲宗教改革的主要内容,分析欧洲宗教改革的历史作用。
世界三大宗教1、佛教(前6C)
2、伊斯兰教(7C)
3、基督教(1C)①天主教(罗马)
②东正教(君士坦丁堡)
③新教(16C)⑴路德教
⑵加尔文教
⑶英国国教十一世纪宗教是装饰在锁链上虚幻的花朵。——马克思宗教改革的历史背景一:天主教的统治地位
问题一
基督教是怎样产生的?
又是怎样演变的?
主要教义是什么?基督教的发展演变知识填空:基督教(诞生于公元 世纪的罗马帝国)_____教(以罗马为中心)____教(君士坦丁堡为中心)_____教____教_____教①______教(宗)②________教③________教____ 年第一次分裂____年第二次分裂10541543天主东正天主新东正路德 加尔文 英国国 年定为罗马帝国的国教,后来罗马教皇又建立教皇国1392问题二(结合图片思考): 中世纪天主教进入全盛的原因与表现有哪些? (中世纪:史学上通常指封建时代,即介于古代奴隶社会与近代资本主义之间的时代。这一名词主要适用于欧洲。) 13世纪初基督教确立了对西欧的大一统神权统治。 出售赎罪券十字军东征1096-1291年九次天主教进入全盛的主要原因有:1、罗马教皇又建立教皇国,教会提出“双剑说”,后来又提出“太阳月亮说”。
2、中世纪天主教加强对教会的改革和整顿,建立了不受世俗控制的教皇选举制度,又获得对欧洲各地主教的任免权。
3、通过各种手段迫使各国统治者臣服于教会。
4、以征服“异教徒”为名,组织“十字军东征”。中世纪天主教的地位 (全盛表现)政治上,①天主教建立了等级森严的教阶制度:罗马教皇、红衣主教、大主教、主教、神父等。②教权凌驾于王权之上,干涉各国政治:任免主教、王权加冕等。
经济上,天主教会是西欧最大的封建主,占据欧洲1/3土地多,征收信徒“什一税”。
思想文化上,教会占据着意识形态统治地位。
社会生活上,中世纪西欧的天主教国家几乎人人是天主教徒,从生到死都离不开教会。 二、基督教的主要教义思想基础:信仰高于理性,信仰的主要内容是《圣经》
主要教义:
1、一神说和创世说
2、原罪说
3、末日审判说
4、禁欲说基督教的主要教义原罪救赎原罪 ----(Original sin)一词来自基督教的传说,它是指人类生而俱来的、洗脱不掉的“罪行”。圣经中讲:人有两种罪--原罪与本罪,原罪是始祖犯罪所遗留的罪性与恶根,本罪是各人今生所犯的罪。 人类因有原罪和本罪而无法自救,要靠上帝派遣其独生子耶稣基督降世为人做牺牲,成为「赎价」,作了人类偿还上帝的债项,从而拯救了全人类。中世纪教会是如何 专制与堕落的 呢?教会成为特殊利益群体,加紧思想控制;
教士生活腐化,道德败坏;
教会贪婪成性,疯狂敛财。中世纪天主教统治影响:思想、生活、政治、经济影响人的生、死(洗礼、婚礼、涂油礼、弥撒、忏悔);
加强思想信仰控制,设置宗教裁判所打击”异端“;
教会神职人员生活腐化、道德败坏;
教会贪婪掠夺,阻碍社会进步、资义发展。阅读课本思考:
中世纪的欧洲天主教为何会设置宗教裁判所?宗教裁判所最早设置在哪里?
它是如何迫害人们的?你能举出例子吗?维护天主教特权地位。
最早设置在西班牙。
以“异端”名义迫害。
1500年布鲁诺被烧死在罗马火刑柱上。
火刑柱
——中世纪典型的刑罚,似中国炮烙之刑。 问题:14~16世纪的西欧生产方式有哪些进步?阶级结构发生了哪些变化?有何影响?中世纪的神学垄断地位是怎样开始被打破的? 14~16世纪西欧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资产阶级、新贵族出现需要自由劳动力、需要统一的市场、需要一个强大的民族国家作支撑 欧洲民族意识增强,民族国家形成(英、法、西)。天主教会的独裁(思想、生活、政治、经济)成为各国中央集权严重障碍,王权摆脱教权成为时代要求,宗教改革开始。 三、中世纪晚期天主教面临的挑战 归纳这是面临挑战原因天主教面临哪些挑战 ——①民族意识的增长和专制君主的兴起。
②经济上的特权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反对。
③ 思想上,早期基督教思想和文艺复兴人本主义思想开始挑战教会思想,更为重要的是天主教会的思想不再适应新兴的资产阶级的需要。课标回顾了解中世纪天主教的地位,认识欧洲宗教改革的必要性。天主教会在欧洲占据支配地位,对西欧实行大一统的神权统治。
经济上,是欧洲最大的封建主;
政治上,教权高于世俗王权,至高无上;
思想文化上,控制文化教育,禁锢人们思想;
社会生活上,天主教会影响无处不在,严重束缚人民。改革的必要性:
16C的天主教会是欧洲最大的封建主,是维护封建制度的重要力量,它是维护封建制度的中心;随着西欧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兴起,它严重阻碍经、政、文发展。(一)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改革的开端宗教改革思考一:16世纪初的欧洲为何会发生宗教改革运动?德国为何会成为宗教改革的发源地?宗教改革发生的原因:
①直接原因:在思想文化和经济政治上居于统治地位的教会贪婪腐败,其掠夺最终引发改革运动
②经济根源:欧洲资本主义的兴起和重商主义思想的流行,同教会的轻商思想产生冲突
③政治因素:民族观念的崛起。民族国家的形成要求打破中世纪天主教会“一统天下”的局面
④文化因素:文艺复兴倡导人文主义推动宗教改革根本原因:
分裂的德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主要原因:
 德国受罗马天主教会压榨最重 导火线:兜售“赎罪券”
开始的标志:《九十五条论纲》的发表《九十五条论纲》原名《关于赎罪券效能的辩论》,内容有95条而得名。??
德国美因兹大主教亚尔伯特是通过贿赂教皇的手段当上大主教的。贿赂使他欠下银行3万弗洛林的债,为了还债,他自愿充当教皇利奥十世的代理人,负责替教皇兜售“赎罪券”。
1517《论纲》痛斥出卖“赎罪券”,提出了“信仰耶稣即可得救”的原则,思想上否定了天主教神学和教皇的权威。序幕:
 公布《九十五条论纲》
内容:
 ①重新解释基督教教义:主张“因信称义”
② 翻译德文版《圣经》,方便普通教徒阅读
③ 简化圣礼仪式,主张神甫娶妻
④ 蔑视教皇权威,焚毁教皇敕令
影响:
 形成新教路德宗,影响德国和北欧问题:路德宗教改革序幕、主张、影响、实质?
问题:完整归纳路德教教义的内容,结合路德宗教改革的其他主张并联系必修3的相关内容,分析和理解欧洲宗教改革的实质是什么?(课标)路德新教教义:①“因信称义”:信仰上帝即可得救——意义:_____________
②全体信徒皆教士——意义:_______
③信仰的唯一根据是《圣经》
——意义:________________否定天主教会和教皇的作用追求地位的平等否定天主教会神学说教的垄断地位1、路德的宗教改革主张及教义体现了:新兴资产阶级惜时如金和建立“廉价教会”的经济观念及否定权威和追求地位平等的政治要求;
2、实质:资产阶级反封建的社会及思想改革运动 马丁·路德观点为什么得到很多人的支持?与人文主义思想有什么关系? 路德新教容许个人在教义解释上有更大的自由,蕴含着自由主义和个人主义因素,带有资产阶级倾向。马丁·路德改革对天主教会统治的冲击推动了广大民众的反封建斗争
路德教派取得合法地位 1555《奥格斯堡和约》:信仰路德教与信仰天主教享有同等权利,诸侯有权决定臣民信仰。
为欧洲宗教改革开辟了道路 1525~1526年,德国爆发了闵采尔领导的农民起义(二)瑞士宗教改革——改革的深入
问题一:主张有哪些?
 ①重新解释基督教教义:
A、反对盲从,《圣经》权威至高无上;
B、主张信仰得救,即先定论
②简化教会组织和宗教仪式,选举神职人员
③制定严格的道德标准,过节俭生活
④教会监督国家、社会和家庭
⑤将日内瓦改造成政教合一的神权共和国
⑥迫害异己(判处塞尔维特火刑)
影响:
 形成新教加尔文宗,影响法、英等国问题二:比较加尔文与路德两大新教教义的异同。为何说加尔文教义更符合新兴资产阶级的利益?加尔文 加尔文 (1509—1564),法国宗教改革家,基督教新教加尔文宗(在法国称“胡格诺派”)创始人。1536年出版《基督教原理》。该书对新教教义作了系统的阐述,是一部影响很大的新教百科全书。 加尔文提出“先定论”,认为人是否得救皆由上帝事先决定,与本人努力无关;上帝的选民注定能得救,上帝的弃民一定要遭殃。他主张允许经营致富、借贷取利;反对教阶制,主张民主选举教职人员,建立民主的廉俭教会,适应了新兴资产阶级激进派的要求。 问题二:比较加尔文教与路德教义的异同。为何说加尔文教义更符合新兴资产阶级的利益?相同:①强调《圣经》的地位②主张信仰得救
不同:加尔文把信仰得救解释为先定论,即人的得救与否完全由上帝预定,人的意志无法改变;人在现世的成功与失败就是得救与否的标志。
这种主张彻底否定了天主教会和罗马教皇的作用,鼓舞了新兴资产阶级的进取精神,掩盖了资产阶级发财致富的原因,所以该教义更符合资产阶级利益、更激进。(恩格斯:加尔文的信条正适合当时资产阶级中最果敢大胆的分子的要求。)(三)英国宗教改革
问题三:英国宗教改革方式与前面改革有何不同?
英国借助王权建立起附属于王权的民族教会(自上而下)
⑴原因:
①英国较早形成统一的民族国家
②婚姻继承问题导致亨利八世与教皇决裂 ⑵形成:亨利八世时
①1534《至尊法案》:英王为教会首脑,教皇无权干涉;保留天主教基本教义和仪式
②英语为礼拜语言等(3)局限:改革很不彻底,随即出现了倾向于卡尔文教的更激进的
迎合资产阶级需要的——清教(清除天主教残余简化仪式)。问题四:英国的宗教改革运动有何特色?①方式:是依靠王权自上而下进行的
②内容:保留了较多的天主教成份
●英国新教:英国国教(安立甘教、圣公会)(四)尼德兰宗教改革
背景:
尼德兰资本主义萌芽发展;
卡尔文教的影响,
西班牙殖民统治阻碍。
性质:
资产阶级革命和民族独立性质的宗教改革运动。
过程:
1566年爱国贵族请愿活动 、破坏圣像、信仰自由、争取民族独立。
结果:
建立荷兰共和国,成为“海上马车夫”。
信徒比例
天主教:50%
新 教:40%
东正教:10%问题五:指出西欧一共形成了哪几个新教派别?
各自传播到哪些地区?
问题五:按图指出西欧有哪些新教派、教区? 路德教德意志北部和东北部 北欧(瑞、丹、挪)美英(封建教会) 加尔文宗 英国国教
(安立甘宗或圣公会) 瑞士 法、英、美 问题六:概括欧洲宗教改革异、同、实质。 异:
具体原因、方式、目的。
同:
但都把矛头指向天主教会或罗马教廷的权威。
实质:
资产阶级在意识形态领域反封建统治的政治斗争。 天主教改革: 问题七:天主教为何改革、内容、效果? 原因:
欧洲各国宗教改革,罗马天主教受威胁
内容:
一、清除内部积弊,重新审定教义、教规;
二、继续强化异端裁判所;
三、网罗狂热信徒,组建反新教团体,破坏宗教改革。
效果:
暂时摆脱了危机。问题八:欧洲宗教改革的历史作用?P68思政经1、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思想解放运动; 4、促进了民族语言的发展,激发民族意识、民族独立;3、为资产阶级革命提供了思想武器。5、导致天主教会无力维持其精神垄断。2、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
欧洲宗教改革核心知识概阅时间:16C
地点:发源于德意志,发展到整个西欧。
领域:宗教和政治。
形式:宗教改革和政治革命。
性质: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思想解放和政治运动。
主体:资产阶级及接受资产阶级思想意识的基督教徒,封建领主,农民群众等。课堂训练题:
1.德意志等国宗教改革运动的实质是:
A.天主教会的派系斗争 B.农民的反封建斗争
C.资产阶级的反封建斗争 D.天主教规和仪式改革
2.对加尔文宗教改革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为德国宗教改革拉开了序幕
B.其先定论在宗教改革时期具有积极的意义
C.其学说为资产阶级革命提供了意识形态依据
D.加尔文被称为“欧洲宗教改革的第二位伟大人物”
3.加尔文的先定论的实质是:
A.发展了“因信称义”学说 B.秉承了基督教教义
C.为资产阶级发财致富辩护 D.创立新宗教的手段
4.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分别兴起于哪两个国家?CAC意大利、德意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