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带电粒子在叠加场中的运动 突破训练 Word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三章 带电粒子在叠加场中的运动 突破训练 Word版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40.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教科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19-04-29 14:21:3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带电粒子在叠加场中的运动
1.如图所示,一个不计重力的带电粒子以初速度v0沿各图中虚线射入。A中I是两条垂直纸平面的长直导线中等大反向的电流,虚线是两条导线连线的中垂线;B中+Q是两个位置固定的等量同种点电荷的电荷量,虚线是两位置连线的中垂线;C中I是圆环线圈中的电流,虚线过圆心且垂直圆环平面;D中是正交的匀强电场和匀强磁场,虚线垂直于电场和磁场方向,磁场方向垂直纸面向外。其中,带电粒子不可能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是(  )
解析:选B 图A中两条垂直纸平面的长直导线中通有等大反向的电流,在中垂线上产生的合磁场方向水平向右,带电粒子将沿中垂线做匀速直线运动;图B中等量同种正点电荷在中垂线上的合场强在连线中点左侧水平向左,带电粒子射入后受力不为零,不可能做匀速直线运动;图C中粒子运动方向与所处位置磁感线平行,粒子做匀速直线运动;图D是速度选择器的原理图,只要满足射入速度v0=,粒子即可做匀速直线运动,故选B。
2.(多选)(2019·浙江三校模拟)如图所示,空间中存在正交的匀强电场E和匀强磁场B(匀强电场水平向右),在竖直平面内从a点沿ab、ac方向抛出两带电小球(不考虑两球的相互作用,两球电荷量始终不变)。关于小球的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两小球都可能做直线运动
B.只有沿ab方向抛出的小球才可能做直线运动
C.若有小球能做直线运动,则一定是匀速运动
D.两小球在运动过程中机械能均守恒
解析:选AC 沿ab方向抛出的带正电小球,或沿ac方向抛出的带负电的小球,在重力、电场力、洛伦兹力作用下,都可能受力平衡,做匀速直线运动,A正确,B错误;在重力、电场力、洛伦兹力三力都存在时的直线运动一定是匀速直线运动,C正确;两小球在运动过程中除重力做功外还有电场力做功,故机械能不守恒,D错误。
3.有一个带电荷量为+q、重为G的小球,从两竖直的带电平行板上方h处自由落下,两极板间另有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为B,方向如图所示。则带电小球通过两平行板间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一定做曲线运动
B.不可能做曲线运动
C.有可能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D.有可能做匀速直线运动
解析:选A 带电小球在没有进入两平行板间时做自由落体运动,进入两平行板间后,受竖直向下的重力G、水平向左的电场力F电场=qE、垂直速度方向的洛伦兹力F洛=qBv,重力与电场力大小和方向保持恒定,但因为带电小球的速度会发生变化,所以洛伦兹力大小和方向会发生变化,所以一定会做曲线运动,A正确,B、C、D错误。
4.(多选)如图所示,已知一带电小球在光滑绝缘的水平面上从静止开始经电压U加速后,水平进入互相垂直的匀强电场和匀强磁场区域(电场强度E和磁感应强度B已知),小球在此区域的竖直平面内做匀速圆周运动,则(  )
A.小球可能带正电
B.小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半径为r= 
C.小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周期为T=
D.若电压U增大,则小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周期增大
解析:选BC 小球在该区域的竖直平面内做匀速圆周运动,则小球受到的电场力和重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则小球带负电,A错误;因为小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力由洛伦兹力提供,由牛顿第二定律和动能定理可得Bqv=,Uq=mv2,又mg=qE,联立可得小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半径r= ,由T=可得T=,与电压U无关,B、C正确,D错误。
5.如图所示,质量为m、带电荷量为q的微粒,以与水平方向成45°角的速度v进入匀强电场和匀强磁场同时存在的空间,微粒在电场、磁场、重力场的共同作用下做匀速直线运动,求:
(1)电场强度的大小,该微粒带何种电荷;
(2)磁感应强度的大小。
解析:(1)微粒做匀速直线运动,所受合力必为零,微粒受重力mg、电场力qE、洛伦兹力qvB,受力如图所示,
qE=mg,则电场强度大小E=,
微粒所受电场力方向与电场方向相同,所以微粒带正电。
(2)由于合力为零,则qvB=mg,所以B=。
答案:(1) 正电 (2)
6.如图所示,质量m=0.1 g的小球,带有q=5×10-4 C的正电荷,套在一根与水平方向成θ=37°的绝缘杆上,小球可以沿杆滑动,与杆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0.4,装置处于磁感应强度B=0.5 T 的匀强磁场中,取g=10 m/s2,sin 37°=0.6。求小球无初速度释放后沿杆下滑的最大加速度和最大速度。
解析:开始阶段小球速度小,垂直于杆向上的洛伦兹力较小,杆对小球的支持力垂直于杆向上,且逐渐减小,当速度达到某值后,支持力减为零,杆对小球的摩擦力也减为零,此时小球的加速度最大,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
mam=mgsin θ
故最大加速度:am=6 m/s2
此后杆对小球的支持力垂直于杆向下,且随速度增大而增大,当摩擦力等于重力沿杆方向的分力时达到最大速度,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
qvmB=mgcos θ+FN
f=mgsin θ
且f=μFN
解得:vm=9.2 m/s。
答案:6 m/s2 9.2 m/s
7.(2019·岳阳模拟)如图所示,真空中的矩形abcd区域内存在竖直向下的匀强电场,半径为R的圆形区域内同时存在垂直于纸面向里的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为B,圆形边界分别相切于ad、bc边的中点e、f。一带电粒子以初速度v0沿着ef方向射入该区域后能做直线运动;当撤去磁场并保留电场时,粒子以相同的初速度沿着ef方向射入恰能从c点飞离该区域。已知ad=bc=R,忽略粒子的重力。求:
(1)带电粒子的电荷量q与质量m的比值;
(2)若撤去电场保留磁场,粒子离开矩形区域时的位置。
解析:(1)设匀强电场场强为E,当电场和磁场同时存在时,粒子沿ef方向做直线运动,有
qv0B=qE
当撤去磁场,保留电场时,带电粒子做类平抛运动,水平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竖直方向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由题知,粒子恰能从c点飞出,则水平方向有
2R=v0t
竖直方向有bc=at2
因为qE=ma
解得=。
(2)若撤去电场保留磁场,粒子将在洛伦兹力作用下做匀速圆周运动,轨迹如图所示,
设粒子离开矩形区域时在ab边上的位置g与b的距离为x,则由洛伦兹力提供向心力有
qv0B=m
得r==R
由图中几何关系得r=Rtan θ
得θ=60°,故粒子离开矩形区域时距离b的距离为
x=ab-bc·
解得x=。
答案:(1) (2)ab边上距b点处
8.如图甲所示,两平行金属板A、B长L=8 cm,两极板间距d=6 cm,两极板间的电势差UAB=100 V。一比荷为=1×106 C/kg的带正电粒子(不计重力),从O点沿电场中心线OO′垂直电场线以初速度v0=2×104 m/s飞入电场,粒子飞出平行板电场后经过分界线MN、PS间的无电场区域,已知两分界线MN、PS间的距离为s=8 cm。粒子从PS上的C点进入PS右侧的区域,当粒子到达C点开始计时,PS右侧区域有磁感应强度按图乙所示规律变化的匀强磁场(垂直纸面向里为正方向)。求:
(1)PS上的C点与中心线OO′的距离y;
(2)粒子进入磁场区域后第二次经过中心线OO′时与PS的距离x。
解析:(1)粒子在电场中的加速度a=
粒子在电场中运动的时间t1=
粒子离开电场时竖直方向分速度vy=at1
粒子在MN与PS间运动时间t2=
粒子在电场中偏转位移y1=at12== cm
出电场后y2=vyt2
联立解得y2= cm
所以C点与中心线OO′的距离y=y1+y2=4 cm。
(2)粒子运动轨迹如图所示,
设粒子进入磁场时速度与水平方向夹角为θ,
tan θ==
所以θ=30°
粒子进入磁场时的速度v==×104 m/s
设粒子在磁场中运动的轨迹半径为R
则qvB=
所以R=4 cm
粒子在磁场中运动的周期T==2π×10-6 s
在0~×10-6 s内粒子的偏转角α=t=120°
粒子在0~×10-6 s时间内从C点竖直向上偏移的距离为CD=Rcos θ=2 cm
在×10-6 s~π×10-6 s内通过OO′,由对称性可知,这段时间内粒子竖直向上偏移的距离为
DE=CD=2 cm
因为CD+DE=y=4 cm
则粒子在t=×10-6 s时刚好第二次到达OO′
此时,粒子距PS距离x=2(R+Rsin θ)=12 cm。
答案:(1)4 cm (2)12 c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