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下第2课《贞观之治》(含课件)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知道唐朝建立的时间、都城、建立者。
了解唐太宗李世民和武则天的基本史实,掌握唐太宗、武则天的治国方法,了解他们对唐朝的贡献。
知道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能初步掌握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对唐太宗和武则天进行简单的评价。
〔过程与方法〕
放映有关唐太宗、武则天的影视片断,或阅读与唐朝建立的相关文章。选读唐太宗、武则天的故事。引导学生用比较的方法,自主获得历史题材的文学艺术作品与真实的历史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认识。
组织班级展开读与唐太宗、武则天有关的历史故事、历史书报的活动,交流读书体会;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对唐太宗、武则天进行正确的评价。学生可利用他人的想法激发自己新的灵感,从而发挥自己的想像力和创造力。
引导学生搜集有关唐太宗和武则天的历史资料,作为课堂学习的补充,以便学生积极地参与课堂活动,主动获取知识,形成自己的价值判断。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正确评价唐太宗作为我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所发挥的作用,使学生从学习中感受到唐太宗这一历史人物的人格品质。
了解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认同武则天的政绩,以及她在唐朝“政启开元,治宏贞观”的作用。
了解“贞观之治”及武则天统治时期政治的稳定,离不开忠臣良将的辅佐和广大人民的勤劳,当然也离不开唐太宗、武则天的个人政治才干。
符合历史发展规律的进步性改良措施,将促进社会的发展;让学生体会,今天祖国繁荣发展的盛世景象离不开改革开放的实行,培养学生正确的情感体验和价值观。
教学重点和难点及其突破
本课的学习重点是“贞观之治”和“女皇武则天”。可采用课前搜集有关资料、观看影视片断、合作交流、小组讨论等方式,让学生在交流中完成重点内容的学习。
本课学习的难点是对唐太宗的评价。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可让学生先谈印象中唐太宗,然后再通过学习历史事实,了解历史上唐太宗,逐步达到对这一历史人物全面评价的目的。
课前导学
观看有关唐太宗、武则天的影视作品,如:《秦王李世民》、《大明宮词》;阅读唐太宗、武则天的历史故事和历史资料。
教学策略和方法
指导学生阅读教科书,从教科书提供的材料中,有针对性地提取有效信息。
采用合作交流、小组讨论的方法,让学生掌握“贞观之治”和“女皇武则天”等基本知识。采用自学互论的方式,让学生正确评价历史人物。
教学思路设计
本课是以“唐朝建立”“贞观之治”和“女皇武则天”等内容为线索来展开的,唐朝的建立可以让学生自学,从教科书中提取有效信息进行掌握。“贞观之治”和“女皇武则天”通过搜集和整理课外资料、合作交流、小组讨论等方式来完成。对历史人物的评价,要引导学生参加课堂活动,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提问题和发表不同的见解,培养学生知识迁移的能力和创新意识。
教学资源
多媒体教学设备,或VCD、电视机和小黑板。
有关唐太宗、武则天的影视作品片断。
简易含图片的演示文稿。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预期效果
教学引导
魏征逝世后,他的家人托人给唐太宗送去一个魏征未写完的奏章。上面写道:“天下的事情有好事坏事。人,有好人坏人,任用好人,则国家安泰,任用了坏人国家就要大乱;朝中大臣之间有爱有憎。往往对他爱的人,只看见长处,对他憎的人却只能看见短处,这是不正确的。应当是:能看见所爱的人的短处,看到所憎人的长处。如果这样,就能去掉真正的坏人,任用好人,天下就兴旺了。”唐太宗看了这段话以后,非常感动,他对大臣们说:“今后,我难免会遇到这样的事,你们把魏征的语言写在笏上,看到我有错时,随时给我提出来,帮助我改正。”
唐太宗为什么能虚心听取臣下的意见?他统治的时候,唐朝是一种怎样的局面呢?现在我们来学习本课内容。
(出示本课标题)
采用故事引入法导课。教师要用富有激情的语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迅速进入学习状态。
我先提出几个问题,同学们阅读课文第6页的内容,找出答案。
(出示问题)
①?????? 隋朝是怎样灭亡的?
②?????? 唐太宗是唐朝的建立者吗?
学生阅读课文,然后 举手回答。
(学生可能回答玄武门之变)
学生能回答,但可能答得不完整,可让其他学生补充,教师注意纠正学生回答错的地方。
(根据学生回答的内容,教师出示课文的第一个标题以及相关内容)
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唐朝的建立者、建立时间和都城
同学们讲的很好,尤其是对唐太宗如何继承王位,讲的很精彩。下面我们一起看一个短片《玄武门之变》。
(放映短片)
学生认真观看短片。
看短片可增加课堂教学的
直观性。
唐太宗亲身经历了隋末的社会大动荡,亲眼目睹了隋朝的灭亡。所以,他继位以后,励精图治,使唐朝出现了“贞观之治“的局面。
(出示课文的第二个标题)
那么什么是“贞观之治”呢?
(教师首先讲述什么是“贞观之治”,并出示相关内容。)
学生看大屏幕并认真听讲。
出示标题及相关内容,让学生对“贞观之治”的概念有所了解。
形成“贞观之治”局面的原因是什么?请同学们分组讨论后发言。(出示问题)
学生前后桌四人一组,根据对教科书的阅读和搜集到的课外材料,进行讨论,各组代表竞相发言。
教师组织学生讨论时要走到学生中去,对学生进行指导,这样学生才能抓住重点。
教师到学生中去,对学生进行指导。
学生回答的内容有:
①唐太宗吸取隋亡的教训认识到皇帝要勤于政事,大臣要廉洁奉公,政府要轻徭薄赋,发展生产,统治才能巩固。
②唐太宗善于用人和重视纳谏,他重用富有才干的房玄龄,杜如晦以及敢于直言的魏征。
③唐朝沿用隋朝三省六部制,贞观时期,还增加了宰相
人数,这样既避免了宰相专权,又能集思广益。
④贞观时期,还增加了考试科目,以进士科最为重要,唐太宗还重视文化教育。
讨论问题一定要让学生围绕唐太宗开明治国的政策措施来谈,让学生在了解唐太宗及“贞观之治”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的价值观。讨论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归纳问题以及一分为二地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同学们说的很好,从同学们回答的内容来看,形成“贞观之治”局面的原因是:唐太宗吸取了隋亡的教训,任贤、纳谏、进一步调整统治政策,轻徭薄赋,发展生产,整顿吏治,大兴学校,发展科举。
(教师在大屏幕上显示学生回答的内容)
出示:小结的内容和唐太宗画像。
通过刚才的学习,同学们不仅知道了“贞观之治”的基本内容和形成的原因,还对唐太宗是怎样的一位皇帝,也有了正确的评价。通过他的功绩我们可以看出,他不愧为我国历史上最有作为的皇帝之一。
下面我们一起看一个电视片段,看谁能说出画面中表现的人物是谁?
(出示画面)
学生看画面,涌跃说出电视片段中的人物。
放映有武则天登基场面的电视剧片段。
对!武则天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同学们看过《大明宫词》吧,在这部电视剧里,武则天给你们的印象如何?
学生自由发言,说出印象中的武则天。
大多数学生讲的可能是电视剧的一些情节,很少有学生能涉及到武则天的政绩。
武则天是一个争议很多,众说纷纭的历史人物。她专断、刚烈、爱才、狠心、毒辣等,但她对历史的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武则天的政绩主要有哪些?请同学们阅读教材后归纳。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的内容出示武则天主要功绩)
学生阅读“女皇武则天”进行思考、归纳,然后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
①重视发展农业生产。
②破挌重用有才干的人。如:姚崇、宋璟。
③ 她还使唐朝盛世局面得以继续发展。
这种电视剧与历史教材的对比,让学生能发现历史题材的文学艺术作品与真实的历史之间的联系与区别,能解除学生由于受电视、电影等艺术形象的塑造而产生的对这一历史人物的片面认识。
同学们说得非常好!当代文人郭沫若对武则天有过这样的评价:“政启开元,治宏贞观”。这句话的意思是她为后来的开元盛世开辟了道路,弘扬了贞观之治。她不失为一位有作为的女皇帝,女政治家。
(在武则天图片旁出示“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同学们,上学期我们学习过秦汉的历史,结合这学期我们学的隋唐历史,大家动脑筋思考一下:秦亡汉兴,隋亡唐兴,有什么共同之处?
(出示思考题)
学生分小组讨论,发表自己的观点,广泛交流自己的看法,教师到学生中去,对学生
说对的地方加以肯定,不对的地方注意纠正。
鼓励学生的发散思维,将已学过的历史知识和现在学的历史知识进行比较、分析。学生可能会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对比,从中得出结论。
通过同学们的交流,大家都把自己小组的结论表述出来,非常好!下面大家看大屏幕
(教师边讲边出示结论)
学生讨论的结果:
秦隋都是在完成统一后很快灭亡的。秦隋后期都爆发了大规模的农民起义,灭亡的原 因都是统治者残暴道,政治黑暗,滥用民力,经济倒退,人民生活困苦,社会矛盾尖锐。
汉唐的兴起都是统治者吸取前朝的教训,都出现了繁荣的局面并且都成为影响当时世界的大国;汉唐两朝初的
统治者,都勤于政事,轻徭薄赋,发展生产,都整顿吏治,任用贤良。
教师引导学生通过比较、归纳秦亡汉兴,隋亡唐兴的相同点,能帮助学生深入、牢固地掌握知识,学会处理复杂的历史内容,增强获取知识的能力。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的能力,提高了合作学习的意识,能够听取他人意见和观点。
我们今天这堂课学习的主要内容是“贞观之治”和“女皇武则天”。这节课我们不仅客观地评价了唐太宗和武则天,我们还把秦亡汉兴,隋亡唐兴的相同点进行了对比,在对比中,我们对这些朝代的历史更加了解。学习要学会举一三。下面老师给你们布置一道课外探究的问题。
(出示问题)
设计一张表格,列出汉武帝与唐太宗的历史功绩。
这堂课我们就上到这。
下课!
师生互道再见!
七下第2课《贞观之治》(含课件)
新疆石河子市第五中学 李渭 832000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知道唐朝建立的时间、都城、建立者。
了解唐太宗李世民和武则天的基本史实,掌握唐太宗、武则天的治国方法,了解他们对唐朝的贡献。
知道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能初步掌握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对唐太宗和武则天进行简单的评价。
〔过程与方法〕
放映有关唐太宗、武则天的影视片断,或阅读与唐朝建立的相关文章。选读唐太宗、武则天的故事。引导学生用比较的方法,自主获得历史题材的文学艺术作品与真实的历史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认识。
组织班级展开读与唐太宗、武则天有关的历史故事、历史书报的活动,交流读书体会;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对唐太宗、武则天进行正确的评价。学生可利用他人的想法激发自己新的灵感,从而发挥自己的想像力和创造力。
引导学生搜集有关唐太宗和武则天的历史资料,作为课堂学习的补充,以便学生积极地参与课堂活动,主动获取知识,形成自己的价值判断。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正确评价唐太宗作为我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所发挥的作用,使学生从学习中感受到唐太宗这一历史人物的人格品质。
了解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认同武则天的政绩,以及她在唐朝“政启开元,治宏贞观”的作用。
了解“贞观之治”及武则天统治时期政治的稳定,离不开忠臣良将的辅佐和广大人民的勤劳,当然也离不开唐太宗、武则天的个人政治才干。
符合历史发展规律的进步性改良措施,将促进社会的发展;让学生体会,今天祖国繁荣发展的盛世景象离不开改革开放的实行,培养学生正确的情感体验和价值观。
教学重点和难点及其突破
本课的学习重点是“贞观之治”和“女皇武则天”。可采用课前搜集有关资料、观看影视片断、合作交流、小组讨论等方式,让学生在交流中完成重点内容的学习。
本课学习的难点是对唐太宗的评价。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可让学生先谈印象中唐太宗,然后再通过学习历史事实,了解历史上唐太宗,逐步达到对这一历史人物全面评价的目的。
课前导学
观看有关唐太宗、武则天的影视作品,如:《秦王李世民》、《大明宮词》;阅读唐太宗、武则天的历史故事和历史资料。
教学策略和方法
指导学生阅读教科书,从教科书提供的材料中,有针对性地提取有效信息。
采用合作交流、小组讨论的方法,让学生掌握“贞观之治”和“女皇武则天”等基本知识。采用自学互论的方式,让学生正确评价历史人物。
教学思路设计
本课是以“唐朝建立”“贞观之治”和“女皇武则天”等内容为线索来展开的,唐朝的建立可以让学生自学,从教科书中提取有效信息进行掌握。“贞观之治”和“女皇武则天”通过搜集和整理课外资料、合作交流、小组讨论等方式来完成。对历史人物的评价,要引导学生参加课堂活动,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提问题和发表不同的见解,培养学生知识迁移的能力和创新意识。
教学资源
多媒体教学设备,或VCD、电视机和小黑板。
有关唐太宗、武则天的影视作品片断。
简易含图片的演示文稿。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预期效果
教学引导
魏征逝世后,他的家人托人给唐太宗送去一个魏征未写完的奏章。上面写道:“天下的事情有好事坏事。人,有好人坏人,任用好人,则国家安泰,任用了坏人国家就要大乱;朝中大臣之间有爱有憎。往往对他爱的人,只看见长处,对他憎的人却只能看见短处,这是不正确的。应当是:能看见所爱的人的短处,看到所憎人的长处。如果这样,就能去掉真正的坏人,任用好人,天下就兴旺了。”唐太宗看了这段话以后,非常感动,他对大臣们说:“今后,我难免会遇到这样的事,你们把魏征的语言写在笏上,看到我有错时,随时给我提出来,帮助我改正。”
唐太宗为什么能虚心听取臣下的意见?他统治的时候,唐朝是一种怎样的局面呢?现在我们来学习本课内容。
(出示本课标题)
采用故事引入法导课。教师要用富有激情的语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迅速进入学习状态。
我先提出几个问题,同学们阅读课文第6页的内容,找出答案。
(出示问题)
①?????? 隋朝是怎样灭亡的?
②?????? 唐太宗是唐朝的建立者吗?
学生阅读课文,然后 举手回答。
(学生可能回答玄武门之变)
学生能回答,但可能答得不完整,可让其他学生补充,教师注意纠正学生回答错的地方。
(根据学生回答的内容,教师出示课文的第一个标题以及相关内容)
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唐朝的建立者、建立时间和都城
同学们讲的很好,尤其是对唐太宗如何继承王位,讲的很精彩。下面我们一起看一个短片《玄武门之变》。
(放映短片)
学生认真观看短片。
看短片可增加课堂教学的
直观性。
唐太宗亲身经历了隋末的社会大动荡,亲眼目睹了隋朝的灭亡。所以,他继位以后,励精图治,使唐朝出现了“贞观之治“的局面。
(出示课文的第二个标题)
那么什么是“贞观之治”呢?
(教师首先讲述什么是“贞观之治”,并出示相关内容。)
学生看大屏幕并认真听讲。
出示标题及相关内容,让学生对“贞观之治”的概念有所了解。
形成“贞观之治”局面的原因是什么?请同学们分组讨论后发言。(出示问题)
学生前后桌四人一组,根据对教科书的阅读和搜集到的课外材料,进行讨论,各组代表竞相发言。
教师组织学生讨论时要走到学生中去,对学生进行指导,这样学生才能抓住重点。
教师到学生中去,对学生进行指导。
学生回答的内容有:
①唐太宗吸取隋亡的教训认识到皇帝要勤于政事,大臣要廉洁奉公,政府要轻徭薄赋,发展生产,统治才能巩固。
②唐太宗善于用人和重视纳谏,他重用富有才干的房玄龄,杜如晦以及敢于直言的魏征。
③唐朝沿用隋朝三省六部制,贞观时期,还增加了宰相
人数,这样既避免了宰相专权,又能集思广益。
④贞观时期,还增加了考试科目,以进士科最为重要,唐太宗还重视文化教育。
讨论问题一定要让学生围绕唐太宗开明治国的政策措施来谈,让学生在了解唐太宗及“贞观之治”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的价值观。讨论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归纳问题以及一分为二地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同学们说的很好,从同学们回答的内容来看,形成“贞观之治”局面的原因是:唐太宗吸取了隋亡的教训,任贤、纳谏、进一步调整统治政策,轻徭薄赋,发展生产,整顿吏治,大兴学校,发展科举。
(教师在大屏幕上显示学生回答的内容)
出示:小结的内容和唐太宗画像。
通过刚才的学习,同学们不仅知道了“贞观之治”的基本内容和形成的原因,还对唐太宗是怎样的一位皇帝,也有了正确的评价。通过他的功绩我们可以看出,他不愧为我国历史上最有作为的皇帝之一。
下面我们一起看一个电视片段,看谁能说出画面中表现的人物是谁?
(出示画面)
学生看画面,涌跃说出电视片段中的人物。
放映有武则天登基场面的电视剧片段。
对!武则天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同学们看过《大明宫词》吧,在这部电视剧里,武则天给你们的印象如何?
学生自由发言,说出印象中的武则天。
大多数学生讲的可能是电视剧的一些情节,很少有学生能涉及到武则天的政绩。
武则天是一个争议很多,众说纷纭的历史人物。她专断、刚烈、爱才、狠心、毒辣等,但她对历史的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武则天的政绩主要有哪些?请同学们阅读教材后归纳。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的内容出示武则天主要功绩)
学生阅读“女皇武则天”进行思考、归纳,然后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
①重视发展农业生产。
②破挌重用有才干的人。如:姚崇、宋璟。
③ 她还使唐朝盛世局面得以继续发展。
这种电视剧与历史教材的对比,让学生能发现历史题材的文学艺术作品与真实的历史之间的联系与区别,能解除学生由于受电视、电影等艺术形象的塑造而产生的对这一历史人物的片面认识。
同学们说得非常好!当代文人郭沫若对武则天有过这样的评价:“政启开元,治宏贞观”。这句话的意思是她为后来的开元盛世开辟了道路,弘扬了贞观之治。她不失为一位有作为的女皇帝,女政治家。
(在武则天图片旁出示“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同学们,上学期我们学习过秦汉的历史,结合这学期我们学的隋唐历史,大家动脑筋思考一下:秦亡汉兴,隋亡唐兴,有什么共同之处?
(出示思考题)
学生分小组讨论,发表自己的观点,广泛交流自己的看法,教师到学生中去,对学生
说对的地方加以肯定,不对的地方注意纠正。
鼓励学生的发散思维,将已学过的历史知识和现在学的历史知识进行比较、分析。学生可能会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对比,从中得出结论。
通过同学们的交流,大家都把自己小组的结论表述出来,非常好!下面大家看大屏幕
(教师边讲边出示结论)
学生讨论的结果:
秦隋都是在完成统一后很快灭亡的。秦隋后期都爆发了大规模的农民起义,灭亡的原 因都是统治者残暴道,政治黑暗,滥用民力,经济倒退,人民生活困苦,社会矛盾尖锐。
汉唐的兴起都是统治者吸取前朝的教训,都出现了繁荣的局面并且都成为影响当时世界的大国;汉唐两朝初的
统治者,都勤于政事,轻徭薄赋,发展生产,都整顿吏治,任用贤良。
教师引导学生通过比较、归纳秦亡汉兴,隋亡唐兴的相同点,能帮助学生深入、牢固地掌握知识,学会处理复杂的历史内容,增强获取知识的能力。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的能力,提高了合作学习的意识,能够听取他人意见和观点。
我们今天这堂课学习的主要内容是“贞观之治”和“女皇武则天”。这节课我们不仅客观地评价了唐太宗和武则天,我们还把秦亡汉兴,隋亡唐兴的相同点进行了对比,在对比中,我们对这些朝代的历史更加了解。学习要学会举一三。下面老师给你们布置一道课外探究的问题。
(出示问题)
设计一张表格,列出汉武帝与唐太宗的历史功绩。
这堂课我们就上到这。
下课!
师生互道再见!
2006-02-09??(原创作品)
第2课?? “贞观之治”
【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唐朝建立、贞观之治和武则天的统治等基本史实,为进一步学习和掌握唐朝的历史奠定基础。
通过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贞观之治局面形成的原因”,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通过引导学生对唐太宗和武则天进行简单的评价,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正确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唐太宗、武则天二帝的开明思想及其开明政策,促进了唐朝的繁荣,从中体会到杰出人物对历史发展所起的一定推动作用。
【教材分析】
本课的主题是唐朝第一个盛世——“贞观之治”。
本课的重点是“贞观之治”。唐朝是我国历史上少有的封建盛世。唐太宗居安思危,以史为鉴的开明思想和政治远见,在中国封建帝王中是罕见的。唐太宗采取一系列改革措施,有利于社会的发展,符合历史发展的趋势,促成了“贞观之治”的出现。贞观之治为唐朝进入鼎盛时期——“开元盛世”奠定了基础。
本课的难点是:如何帮助学生对唐太宗、武则天等历史人物做出恰当的评价。对于初中学,他们评价一个人物,往往会带有感彩,从“好”或“坏”出发,而不能客观地分析,这就需要教师加以引导,使学生能够掌握评价历史人物的基本方法,即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看他对历史发展,尤其是经济发展所起的作用。
【教学过程】
导入:引导学生回忆隋朝的繁盛,然后思考“为什么如此繁盛的隋朝很快就灭亡了”,使学生理解隋炀帝的残暴统治,激化了社会各种矛盾,导致农民起义的爆发。在农民起义过程中,618年,隋炀帝在江都被部将杀死,隋朝灭亡。
一、唐朝的建立(略讲)
隋朝太原留守李渊在太原起兵,618年攻占长安,建立唐朝。
时间:618年???? 开国皇帝:唐高祖???? 李渊都城:长安
出示《唐朝疆域图》,强调唐朝长安城的位置。
二、贞观之治
出示材料:
[贞观十八年(644年),太宗]又谓曰:“汝(指太子李治)知舟乎?”对曰:“不知。”曰:“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贞观政要·教戒太子诸王》
学生讨论这段话的含义及从中可以得到的结论:由于唐太宗对君民关系认识较为深刻(认识到人民群众的力量),贞观年间,他的治国政策和措施就是依据这一思想而制定的。
从政治、经济两方面归纳唐太宗采取的主要措施(突出房玄龄、杜如晦、魏征三个人物,也可以让学生讲述有关魏征的小故事,加深印象,增强趣味性。)
1、注重总结历史经验教训,重视人民群众的力量;
2、注重发展生产,减轻人民负担;
3、崇尚节俭;
4、任用贤才、虚心纳谏。
唐太宗时期,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发展较快,出现繁荣景象,国力逐步强盛。历史上称当时的统治为“贞观之治”。
三、女皇帝武则天
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强调)
展示武则天画像,边引导学生看图,边简介武则天经历。
重点介绍武则天的统治,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重视发展农业生产,二是破格提拔有才能的人。最后,引用郭沫若对其统治评价的话:“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讨论:谈谈对唐太宗和武则天统治的看法。
小结:唐太宗、武则天都推行了比较开明的政治经济措施,促进唐朝的繁荣强盛,对他们的统治应给予肯定
课题:第2课“贞观之治”序号:2
主备人:王淑芳 审核人:王秀芳田光征于淑焕
课时: 1 授课时间:2010.3.5——8
学习目标:
1、了解唐朝建立、贞观之治和武则天的统治等基本史实,
2、思考和探究 “贞观之治”局面形成的原因
3、通过本课的学习认识唐太宗、武则天二帝的开明思想及其开明政策,促进了唐朝的繁荣,从中体会杰出人物对历史发展所起的一定推动作用。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贞观之治”和女皇武则天。
教学难点:如何客观地评价唐太宗、武则天等历史人物。
自主学习内容
(一)唐朝的建立
通过阅读教材第七页完成下列问题
1、隋末农民起义的原因。
2、唐朝建立的时间、都城、开国皇帝。
3、历史以长安为都城的朝代有哪些?
(二)贞观之治
阅读教材8—9页完成以下问题
1、唐太宗为什么实行开明的政策?
2、唐太宗实行了哪些开明的政策和措施?
3、贞观之治的表现是什么?
4、为什么说唐太宗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
(三)女皇武则天
阅读教材9—10页完成以下问题
1、武则天采取怎样的措施使国家进一步强盛?
2、了解武则天称帝、改国号为周的史实。
3、怎样评价武则天?
当堂达标
一、选择题:1——5必做题,6——10选做题
1、下列不属于唐太宗的政治主张的有 ( )
A、皇帝要勤于政事 B、大臣要廉洁奉公
C、政府要轻徭薄赋 D、君臣要讲气派
2、我们今天肯定武则天,主要是因为 ( )
A、她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B、她临朝处政,开创殿试
C、她重用人才,奖励农业生产
D、她在“贞观之治”与“开元盛世”之间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
3、“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说出此话的皇帝是 ( )
A、汉高祖 B、汉光武帝 C、唐高祖 D、唐太宗
4、前后向唐太宗进谏二百多次的著名谏臣是 ( )
A、房玄龄 B、杜如晦 C、魏征 D、姚崇
5、你可知道隋炀帝是在何时被部将所杀死的吗? ( )
A、589年 B、618年 C、907年 D、1840年
6、唐太宗与汉文帝有哪些共同之处 ( )
①提倡节俭,节制欲望 ②轻徭薄赋
③曾经免除田租 ④励精图治,出现盛世局面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7、被称为“政启开元,治宏贞观”的统治者是 ( )
A、李渊 B、李世民 C、武则天 D、李隆基
8、以下著名大臣中,是武则天提拔起来的是 ( )
A、长孙无忌 B、魏 征 C、房玄龄 D、姚 崇
9、《沁园春·雪》中提到了“唐宗宋祖”,这里的“唐宗”指的是( )
A、唐高宜 B、唐太宗 C、武则天 D、唐玄宗
10、唐太宗革除“民少吏多”弊政的直接目的是 ( )
A、加强对全国的统治 B、减轻人民的负担
C、改善君民关系 D、促进农业生产发展
二、改错题(共5处错误,先在错误处画上横线,再将正确答案写在横线上)(必做题)
618年,隋文帝在江都被部将杀死,隋朝灭亡。同年,在方原起兵的李世民进入长安,建立唐朝。唐太宗统治时期称为“开元盛世”,他重用敢于直言的姚崇,还任命房玄龄和魏征为宰相。
三、材料分析题:
材料一: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材料二: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联独爱如一。
材料三: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
①这几句话出自哪一位皇帝之口?
②材料一是什么意思?说明他认识到什么问题?
③材料二反映了什么样的民族政策?这种政策具体体现是什么?
④材料三中的镜子是谁?它重用的人才还有哪些?
课件32张PPT。贞观之治2001年上海APEC会议上各国领导人身穿:唐服悉尼唐人街街景 问:现在世界上有很多中国人聚居的地方,被称作“唐人街”,为什么?提示:(1)唐太宗是唐朝的建立者 吗?
(2)“贞观之治”指的是什么?
(3)为什么出现“贞观之治”?一、唐朝的建立:
历史剧表演:这个历史剧说明唐太宗的治国思想是怎样的?唐太宗 年号贞观618年 李渊 唐高祖 长安二、贞观之治 启示:居安思危,以史为鉴。治国思想:吸取隋亡教训,统治者不可过分压榨农民;政府要轻徭薄赋,发展生产;皇帝要勤于政事,善于听正确意见;大臣要廉洁奉公,统治才能巩固。
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唐太宗统治措施:1、发展农业生产
2、注意“戒奢从简”
3、合并州县,革除弊政
4、任用贤才,虚心纳谏
房玄龄杜如晦魏征
房谋杜断敢于直言贞观之治:
经济-----发展较快国力------逐步加强政治-----比较清明动脑筋“贞观之治”局面出现的原因是什么?原因:1.吸取隋亡的教训2.任贤纳谏 整顿吏治3.轻徭薄赋 发展生产4.大兴学校 发展科举三、女皇武则天1、这位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留给你们的印象如何?2、武则天的统治期间,社会出现一种什么景象?2.武则天的统治
①发展生产
②重用人才
③其他重要政事
3.对武则天的评价三、女皇武则天
1.从皇后到皇帝 武则天重用人才采取了哪些措施? 为什么历史上称武则天的统治有“贞观遗风”? 贞观遗风武则天 武则天(624——705年),并州文水人,唐初工部尚书武士huo的女儿,唐高宗李治的皇后,唐代女政治家。性巧慧,多权术。
690 年,废李旦自立为则天皇帝,改国号为周,改元天授,史称“武周”。 武则天称帝后,大开科举,破格用人;奖励农桑,发展经济;知人善任,容人纳谏。在她掌理朝政近半个世纪,社会稳定,经济发展,为后来“开元盛世”打下基础。 史称有“贞观遗风”.
治宏贞观
政启开元重用酷吏你知道“请君入瓮”的故事吗?大修佛寺龙门石窟乾陵——武则天与唐高宗的合葬墓阅读思考阅读思考阅读思考武则天的主要政绩有哪些?1、重视发展农业生产2、破格重用有才能的人3、使唐朝国力不断增强 小结武则天:
客观地讲武则天是一个政绩相当突出的帝王,她在统治期间,抓住了农业生产、人才使用这两大问题,使唐朝社会进一步走向辉煌,人称她的统治是“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小 结
618年唐朝建,
高祖登基是李渊, 太宗之治号贞观。
唯一女皇武则天。
留给后人大功绩。
唐太宗时,任用善断大事的宰相是( )
A.房玄龄? B.杜如晦?
C.魏 征? D.姚 崇
B 后人基本上对武则天的统治给予肯定,主要是因为( )
A.她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B.她帮助有病的唐高宗处理国政
C.她善于重用一些有才能的人
D.她统治期间,社会经济继续发展
D动脑筋秦亡汉兴、隋亡唐兴有什么共同之处?秦隋:都是完成统一后很块灭亡
都是统治者残暴无道 政治黑暗
都爆发了大规模的农民起义汉唐统治者都吸取前朝的教训出现了繁荣的局面
都轻徭薄赋,整顿吏治,任用贤良
都成为影响当时世界的大国
唐朝的建立贞观之治起因 内容女皇武则天主要功绩和对历史的影响评价唐太宗 武则天 秦亡汉兴隋亡唐兴的共同之处探究 链接拓 展谢谢合作!
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