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1张PPT。专题一
民主与专制的思想渊源一、欧洲君主专制理论的构建 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比中国进入封建社会要晚近1000年.) 5— 11世纪是西欧封建经济的形成时期,11—15世纪是封建制度确立和发展时期,15—18世纪是封建制度的鼎盛和衰落,向
资本主义制度过渡时期.1、欧洲封建社会的时间西欧封建社会经历了三个阶段:一、中世纪的封建制度中世纪(约公元476年~公元1453年),是欧洲历史上的一个时代(主要是西欧),由西罗马帝国灭亡(公元476年)数百年后,在世界范围内,封建制度占统治地位的时期,直到文艺复兴时期(公元1453年)之后,资本主义抬头的时期为止。“中世纪”一词是从15世纪后期的人文主义者开始使用的。这个时期的欧洲没有一个强有力的政权来统治。封建割据带来频繁的战争,造成科技和生产力发展停滞,人民生活在毫无希望的痛苦中,所以中世纪或者中世纪的早期在欧美普遍称作“黑暗时代”,传统上认为这是欧洲文明史上发展比较缓慢的时期。
西欧封建社会从5世纪到15世纪延续1000多年,史称“中世纪”。中世纪时期,西欧存在严格的封建等级制度,西欧封建社会处于长期分裂状态。基督教发展和兴盛,成为维护封建统治的工具。神学观念占主宰地位。基督教发展很快,后被罗马统治者立为国教,成为统治人民的精神鸦片。中世纪神权压倒一切,世俗权力服从于教权,教权高于王权,教会高于国家。教权和王权的斗争形成了独特的王权与教权二元化的权力体系,对中世纪的政治思想产生了重要影响。西方政治思想则从古代自然政治观发展转变为神学政治观。教会与国家的关系是中世纪西欧政治思想的中心内容。一、中世纪的封建制度4(1) 经济上:土地所有权分散(2) 政治上:权力分散2、中世纪封建制度的特点:(1) 经济上:土地所有权分散
2、中世纪封建制度的特点:中世纪早期的国王为了得到臣民的支持,不得不采取分封制,把自己拥有的土地分给教会、贵族,这就使得当时的土地所有权分散。土地所有权分散就导致欧洲政治权力的分散。 “如果政治经济权利都分散在一些人手里,那么国王作为一国之君的地位如何?”①中世纪欧洲的土地制度——采邑制②封建庄园是主要的经营方式(处处要受人限制,没有至高无上的地位和权力)1、中世纪的政治状况政治权力分散,教会拥有精神权力和世俗权力;国王拥有最高的世俗权力,但王权受教皇的制约;双方存在斗争征税,司法,干预人们的日常生活,对世俗君主的控制权2、具体说教会有哪些权力?7《课程标准》:
1)了解托马斯?阿奎那君权神圣和詹姆斯一世 君权神授等君主专制思想的主要内容。
2)认识君主专制统治的理论基础和历史背景。 重要概念:
君权神圣、君权神授 探究的主要问题:君权神圣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君权神授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欧洲君主专制理论的构建阿奎那的“君权神圣”詹姆士一世的“君权神授” 君权神圣与君权神授的关系背景“教权至上论”的盛行协调教权与君权之间的矛盾 主要理论及作用背景主要理论影响你知道该图反映出中世纪欧洲的政治状况有什么特点?
教权高于王权“教权至上论”的盛行
(神权与王权的长期斗争)①最早提出:教皇尼古拉一世。
②发展:教皇格里高利七世(日月论)
“万王之王,万主之主”
③推崇到极点:教皇英诺森三世。
④正式规定:教皇卜尼法斯八世(“一圣通谕”)
教会权力高于一切世俗权力
1076年,神圣罗马帝国皇帝亨利四世坚持自己拥有本国境内的“神职授任权”,与罗马教皇格列高利七世发生争执,结果,格列高利七世开除了亨利四世的教籍。亨利四世只得登上阿尔卑斯山,在坚固的古堡卡诺莎城门前,冒着严寒站了三天,求得饶恕。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卡诺莎事件”。 读一读格列高利七世“卡诺莎事件”2、神学家对教权至上的诠释
——阿奎那的“君权神圣”调和教权与王权的矛盾,维护神权统治教会与国家的关系:国家是上帝的产物,教会高于王权。
君主权力来源:一切世俗权力来源于上帝的授予;王权是上帝通过教皇授予的。
王权与教权关系:君主应当服从教会和教皇。
王权性质:国王是上帝的仆人,肩负着使世俗之人在社会生活中实现基督教的最高目标(灵魂得救)的使命,因此王权也是神圣的。“君权神圣”理论(托马斯.阿奎那)
作用
对教会:维护教会权威与至高无上地位。
对君主:在基督教统治世界,确立世俗政治一定的地位,成为君主专制的理论基础。三、 “基督教世界中最聪明的大傻瓜”
——詹姆士一世与“君权神授”1、背景(1)都铎王朝至斯图亚特王朝君主专制统治的加强。(王权已经合并教权)
(2)英国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力量壮大。
(3)专制王权与资产阶级、新贵族矛盾日益加深君主专制的加强 亨利八世的宗教改革背景
措施教会具有比国家更高的地位,
对世俗君主的权力构成强大威胁1)对教士课以重税;
2)令英国主教和教会将各种收入上缴国王
3)宣布英王有权任命英国主教而无须请示教皇
4)1543年,议会通过《至尊法案》,
宣布“英国国教”的最高首领是英王他狂热鼓吹 ,
大肆宣扬 、
的专制主义理论.“君权神授”“王权至上”君主专制2、 主要内容(理论)
触犯了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利益,引起议会与国王之间的尖锐对立 ,最终导致资产阶级革命的爆发。3、产生影响基督教的神学权威受到严峻挑战维护教
会的神
权统治君权神圣(教权大于王权,同时也为君权披上神圣外衣)资产阶级、新贵族与封建统治者之间的矛盾日益加深稳固自己的王权专制统治君权神授
(王权至上)都属于专制主义理论,君主专制思想的典型代表,实质是维护君主专制制度的工具。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国王是法律的创造者,而非法律创造国王……假如臣民认为国王滥用权力,他们只能祈求上帝开导国王,把他引到正确的道路上去。……正像争论上帝能做什么是无神论和渎神一样,作为一个臣民去争论国王能做什么,或者国王不能做这做那,也是僭越和高度的侮辱。
——[英]詹姆士·斯图亚特《神权》(1603年)
材料二 人们参加社会的理由在于保护他们的财产,他们选择一个立法机关并赋予其权力的目的,是希望由此可以制定法律,树立准则,以保卫一切社会成员的财产……当立法者们图谋破坏人民的财产或贬低他们的地位,使其处于专断权力下的奴役状态时,立法者就使自己和人民处于战争状态,人民因此就无须再予以服从,而只能寻求上帝给予人们抵抗强暴的共同庇护。
——[英]约翰·洛克《政府论》请回答:
(1)根据材料内容,分析以上两则材料思想倾向的不同。结合史实说明这两种思想在其所处时代的影响。
(2)两则材料都提到“上帝”,试分析其各自的意图。
(3)材料一到材料二的思想变化,说明了什么?(1)不同:材料一认为国王凌驾于法律之上,人民无权议论国王的行为,国王的权力是上帝赋予的;材料二认为立法权是人民赋予的,法律应体现人民的利益,保护一切社会成员的财产,如果立法者违背人民的利益,人民有权反抗。
影响:材料一的思想是力图维护君主的专制权力,结果导致资产阶级、人民群众与封建统治者的矛盾激化,是引起革命的原因之一;材料二为资产阶级和人民群众反对君主专制和建立资产阶级的政治法律制度提供了理论依据。(2)材料一要说明“君权神授”;材料二要说明“天赋人权”。 3)说明人们的认识不断提高,民主进程不断深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