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务星球版八年级地理《第九章 活动课 区际联系对经济发展的影响》(课件+教案+练习)

文档属性

名称 商务星球版八年级地理《第九章 活动课 区际联系对经济发展的影响》(课件+教案+练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商务星球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9-04-29 16:03:01

文档简介

第九章 活动课 区际联系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课程标准
举例说出区际联系对区域发展的意义。
学习目标
1.举例说出区际联系的主要形式、内容和意义。
2.了解西气东输工程的概况,探究实施西气东输的原因,说明西气东输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
3.归纳案例分析的思维方法和一般流程。
4.尝试运用案例分析法,选取其他体现区域联系的重大工程,收集资料,自主探究。
人口流动对经济的影响
改革开放30年,珠江三角洲经济迅速发展,大量外来人口涌入珠三角主要是受到经济因素的影响。根据数据显示,迁入男性人口55万,迁入女性人口53万,男性人口多于女性人口;青壮年人口多于中年人口;老年人口比重较小。
南北方水资源配置的意义
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2019年2月最新监测数据显示,丹江口水库累计向北方调水量突破200亿立方米,相当于黄河一年三分之一的水量。河南、河北、北京、天津共有5300多万人喝上南水。南水从设计之初的补充水源,正逐渐转变为沿线受水城市的主力水源。同时,中线一期工程连续两年向受水区30条河流实施生态补水,黄淮海平原地下水位回升明显。
案例分析法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区际联系也越来越密切,例如人口的流动、资源的运输、信息的传播等,这既有利于区域之间的优势互补和协调发展,也保证了我国经济社会的有效运行。
下面我们用案例分析法,来探究区际联系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
一、选取案例,提出问题
1.我国有哪些跨区域调配资源的大型工程?
(1)西气东输
(2)南水北调
(3)西电东送
(4)北煤南运
2.今天我们选取什么工程来探究学习?
西气东输
3.针对“西气东输”这一案例,我们提出什么问题?

(1)我国为什么要实施西气东输?

(2)西气东输对我国经济发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1.西气东输的工程概况
(1)建设时间:一线工程始建于2002年7月4日,2004年10月1日全线贯通并送气;二线工程2011年6月30日全线贯通并送气。
(2)运输方式:管道。
(3)天然气来源:一线工程天然气来源是塔里木盆地天然气;二线工程天然气来源是中亚国家。
(4)工程规模:形成横贯我国西部、中部、东部三个经济带的天然气输送及供气系统。
(5)发展前景:后续还将向东部其他地区拓展。
二、收集资料,整理归纳
2.西气东输线路
3.整理资料
轮南
霍尔果斯
上海、杭州
广州
新疆、甘肃、宁夏、陕西、山西、
河南、安徽、江苏、上海、浙江等
新疆、甘肃、宁夏、陕西、河南、
湖北、江西、广东等
中卫
河西走廊―黄土高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
河西走廊—银川平原—江淮地区—太湖平原
线路 起点 终点 经过的省区
一线工程
二线工程
两线交汇点
经过地形区
经过产粮区
1.我国为什么要实施西气东输?
(1)有利于促进我国能源结构和产业结构调整,带动东、西部地区经济共同发展;
(2)改善长江三角洲及管道沿线地区人民生活质量,有效治理大气污染。
(3)为西部大开发、将西部地区的资源优势变为经济优势创造了条件,对推动和加快新疆及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三、分析原因,探讨影响
2.数据分析:我国为什么要实施西气东输?
天然气资源丰富,产量大于消费量,需要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天然气产量小而消费量大,迫切需要清洁能源改善环境质量。
3.西气东输对我国经济发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1)对西部:增加财政收入;扩大就业机会;带动了当地相关产业的发展;发挥了西部地区的资源优势。
(2)对东部:缓解能源紧缺状况;减少生活开支;改善了东部地区日益严重的大气环境状况;优化了东部地区的能源结构。


四、概括总结,形成结论
西气东输,实现我国东、西部区域间的优势互补、合作共赢,从而实现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
分析西气东输案例的思维方法
案例分析法的一般流程
举一反三
请你运用案例分析的方法,选取我国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其他一项重大工程进行自主探究。
在中国区域内,各区域要加强联系;在全球范围,各区域也要加强合作,共同发展,如参与“一带一路”建设。
拓展视野
《第九章 活动课 区际联系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巩固练习题

1.读下列西气东输示意图,回答问题:

(1)一线工程的起点是 ,终点是 ;一二线工程的起点是 ,终点是 。
(2)一线工程和二线工程在 交汇。
(3)一线工程向杭州延伸,原因不正确的是( )
A、工业发展需要 B、人民生活需要 C、出口需要 D、改善环境需要
(4)目前,二线工程没有经过的地形区是( )
A、河西走廊 B、黄土高原 C、长江中下游平原 D、四川盆地

2.读下列西电东送示意图,回答问题:

(1)下列不是西电东送目的地的是(  )
A、辽中南 B、京津塘 C、沪宁杭 D、珠江三角洲
(2)西电东送主要输送的是( )
A、核电 B、潮汐电 C、水电 D、风电
(3)坑口电站输送的是( )
A、核电 B、煤电 C、水电 D、风电




参考答案:
1.读下列西气东输示意图,回答问题:
(1)轮南 上海
(2)霍尔果斯 广州
(3)C
(4)D
2. 读下列西电东送示意图,回答问题:
(1)A
(2)C
(3)B










《第九章 活动课 区际联系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教学设计
课程标准:
举例说出区际联系对区域发展的意义。
教学目标:
1.举例说出区际联系的主要形式、内容和意义。
2.了解西气东输工程的概况,探究实施西气东输的原因,说明西气东输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
3.归纳案例分析的思维方法和一般流程。
4.尝试运用案例分析法,选取其他体现区域联系的重大工程,收集资料,自主探究。
教学重点:
1.了解西气东输工程的概况,探究实施西气东输的原因,说明西气东输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
2.归纳案例分析的思维方法和一般流程。
教学难点:
运用案例分析法的思维方法和一般流程。
教学时数: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人口流动对经济的影响:改革开放30年,珠江三角洲经济迅速发展,大量外来人口涌入珠三角主要是受到经济因素的影响。根据数据显示,迁入男性人口55万,迁入女性人口53万,男性人口多于女性人口;青壮年人口多于中年人口;老年人口比重较小。
2.南北方水资源配置的意义: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2019年2月最新监测数据显示,丹江口水库累计向北方调水量突破200亿立方米,相当于黄河一年三分之一的水量。河南、河北、北京、天津共有5300多万人喝上南水。南水从设计之初的补充水源,正逐渐转变为沿线受水城市的主力水源。同时,中线一期工程连续两年向受水区30条河流实施生态补水,黄淮海平原地下水位回升明显。
二、选取案例,提出问题
1.我国有哪些跨区域调配资源的大型工程?
(1)西气东输
(2)南水北调
(3)西电东送
(4)北煤南运(在生态环境建设大背景下,此项工程正在淘汰中)
2.今天我们选取什么工程来探究学习?
西气东输
3.针对“西气东输”这一案例,我们提出什么问题?
(1)我国为什么要实施西气东输?
(2)西气东输对我国经济发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三、收集资料,整理归纳
(相关资料很多,要加以筛选,选择重要的、主要的、与提出的问题相对应的资料,教师注意补充资料)
1.西气东输的工程概况
(1)建设时间:一线工程始建于2002年7月4日,2004年10月1日全线贯通并送气;二线工程2011年6月30日全线贯通并送气。
(2)运输方式:管道。
(3)天然气来源:一线工程天然气来源是塔里木盆地天然气;二线工程天然气来源是中亚国家。
(4)工程规模:形成横贯我国西部、中部、东部三个经济带的天然气输送及供气系统。
(5)发展前景:后续还将向东部其他地区拓展。比如西气东输二线西段和陕京二线的靖边联络站向北京等地输送来自中亚的天然气;西气东输二线工程从新疆霍尔果斯到广州、香港,包括支线全程8600公里。
2.西气东输线路,整理资料
(1)一线工程:起点-轮南,终点-上海、杭州;途经新疆、甘肃、宁夏、陕西、山西、
河南、安徽、江苏、上海、浙江等省区。
(2)二线工程:起点-霍尔果斯,终点-广州;途经新疆、甘肃、宁夏、陕西、河南、
湖北、江西、广东等省区。
(3)两线交汇点:中卫。
(4)途经地形区:河西走廊―黄土高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
(5)途经商品粮基地:河西走廊—银川平原—江淮地区—太湖平原。
四、分析原因,探讨影响
1.我国为什么要实施西气东输?
(1)有利于促进我国能源结构和产业结构调整,带动东、西部地区经济共同发展;
(2)改善长江三角洲及管道沿线地区人民生活质量,有效治理大气污染。
(3)为西部大开发、将西部地区的资源优势变为经济优势创造了条件,对推动和加快新疆及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2. 归纳实施西气东输的地理背景
(1)天然气资源丰富,产量大于消费量,需要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2)天然气产量小而消费量大,迫切需要清洁能源改善环境质量。
3.西气东输对我国经济发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1)对西部:增加财政收入;扩大就业机会;带动了当地相关产业的发展;发挥了西部地区的资源优势。
(2)对东部:缓解能源紧缺状况;减少生活开支;改善了东部地区日益严重的大气环境状况;优化了东部地区的能源结构。
五、概括总结,形成结论
1.西气东输,实现我国东、西部区域间的优势互补、合作共赢,从而实现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
2.分析西气东输案例的思维方法:原因-地理事件-结果。
3.案例分析法的一般流程:确定案例-提出问题-收集资料-分析探究-总结归纳。
4.学会举一反三。
六、拓展视野:在中国区域内,各区域要加强联系;在全球范围,各区域也要加强合作,共同发展,如参与“一带一路”建设。
七、巩固练习。
八、布置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