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课件:专题2第4节《近代中国创建民主制度的斗争》(2)(人民版选修2)

文档属性

名称 历史课件:专题2第4节《近代中国创建民主制度的斗争》(2)(人民版选修2)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862.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民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1-03-04 20:08: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1张PPT。专题三走向民主的历史步伐四 近代中国创建民主制度的斗争一、师夷长技以制夷——开眼看世界(19世纪40、50年代)
二、中体西用——洋务运动(19世纪60-90年代)
三、维新变法——戊戌变法(19世纪90年代——19世纪末)
四、民主共和——辛亥革命(19世纪90年代——20世纪初)
五、民主科学——新文化运动(20世纪初1915年) 你知道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的演进吗?——对西方民主政治的真正实践是从资产阶级维新派开始的(1)简述康有为、梁启超和孙中山关于民主的主要论述,比较其观点的异同。
(2)说出辛亥革命前后反对专制斗争的史实,认识中国近代史上民主力量与专制势力斗争的历史进步性和艰巨性。课标要求四 近代中国创建民主制度的斗争知识结构维新派:维新变法运动革命派推翻帝制(辛亥革命)革命派捍卫共和的斗争四 近代中国创建民主制度的斗争背景序幕 “公车上书”高潮“百日维新”1.背景 四万万人齐下泪
天涯何处是神州国际大势:发展资本主义成时代潮流
国内局势:
①社会背景:民族危机日益加深;甲午战败,不仅摧毁了洋务派的强国之梦,也把维新派推到了政治制度变革的最前沿。
②经济和阶级基础: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发展壮大
③思想基础:
西学东渐之潮使一些具有远见卓识的知识分子开始主张学习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资产阶级维新派:维新变法运动资产阶级维新派:维新变法运动2、序幕:公车上书①直接原因:1995年四月《马关条约》的签订近期全国各阶层人士的愤怒②主要内容康有为提出拒和、迁都、练兵、变法思想主张。康有为指出变法才是立国自强的根本。变法涉及到的问题首先是治国之法,仿行近似于西方君主立宪的制度;其次是强国之法,推行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各项政策;其三是教民之法,改革教育制度、科举制度等。③意义它冲破了清政府“士人不得干政”的禁令,是近代中国知识分子以一种社会政治力量表现群众性爱国行动的开始,它将资产阶级维新派要求走资本主义道路的愿望、及挽救国家和民族危亡的各种问题和盘托出,把资产阶级维新运动由思想传播推进到了政治运动阶段2、序幕:公车上书你怎样看待康有为为代表的“公车上书”?标志着维新思潮发展成为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1)背景:
①维新运动逐步推向高潮。
②民族危机严重。
1897年德国强占胶州湾,中国面临被瓜分的危险。
③ 康有为上《应诏统筹全局折》 2、开始:1898年,光绪帝下《定国是诏》。3.高潮:“百日维新”3.主要内容4.结果及评价在康有为的号召下,各地维新派人士纷纷行动起来,通过创立报纸、政治学会、开办学堂等方式宣传维新变法、救亡图存,把维新运动逐步推向高潮。破格召见新人,询问变法事宜,并酌受官职,令参与变法许天下士民上书言事;改革上谕及各部行政命令的传达方式;裁撤闲散结构、裁汰冗员澄清吏治,提倡节俭设立国家银行;设立农工商总局;提倡土地开垦和私人兴办实业;改革财政,编制国家预算、决算等等裁撤驿站改科举,改试策论,设经济特科;提倡西学创办京师大学堂;派人出国留学、游历等等精练陆军,改习洋操;添造兵船,增设海军;力行保甲,实行团练等等裁撤绿营废八股取士新政内容4.“百日维新”的失败原因①维新派由于自身的软弱与局限,完全脱离了广大人民群众,甚至把变法维新当做抵制人民革命运动的手段;
②他们反对引起社会巨大变动的革命,认为只要依靠封建皇帝自上而下地进行改革,就可以使中国变成资本主义强国;
③他们也幻想以学习西方资本主义来消弭帝国主义的侵略阴谋,并试图从列强那里寻求对变法的支持。这些注定维新运动的必然失败。4.“百日维新”的评价1.积极意义2.局限性没有触动封建体制,没有触及帝国主义的在华特权,也没有实行维新派所倡导的定宪法、设议院和实行君主立宪制等主张。①在政治上,给予了资产阶级一定的言论、出版、结社等自由;在经济上,承认、鼓励发展民族资本主义;在文化上,提倡兴西学、废八股。这些都有利于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参政议政,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有利于资产阶级文化思想的传播。
②近代中国人民政治的实践由此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③百日维新的失败暴露出清朝统治阶级的腐朽与顽固,血的教训使人们警醒,也促使一部分人放弃改良,开始向革命转化。资产阶级革命派:推翻帝制(辛亥革命)背景戊戌变法起了比较广泛的思想启蒙运动孙中山为首的革命派对中国出路的探索
(兴中会与中国同盟会的成立)爆发1911年10月,武昌起义爆发成就1912年元旦,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在南京宣告成立1912年3月,孙中山颁布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民主宪法—《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意义埋葬了清王朝的统治,推翻了封建帝制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宪法,这部宪法在什么背景下制定出来的?它的制定有什么目的?其主要内容是什么,体现了哪些原则?该如何评价?阅读思考(1)南京临时政府的建立
(2)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 1、背景理论来源:法国的启蒙思想现实依据:美国1787年宪法2、目的限制袁世凯独裁,维护共和制度 时代背景:中华民国临时约法3、主要内容:①规定国家主权属于人民,规定了人民的基本权利(平等与自由)和义务。
②确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的国家体制和三权分立的政治制度
③改总统制为责任内阁制,扩大议院的权利和严格修宪程序
④确认了保护私有财产和保障人民民主权利的原则体现了主权在民最初是仿效美国总统共和制防止袁世凯擅权4、历史地位:是近代中国民主政治发展史上的一座______;是中国近代第一部具有________性质的宪法。里程碑资产阶级
毛泽东在评价《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时讲到:“民国元年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在那个时期是一个比较好的东西;当然,是不完全的,有缺点的,是资产阶级的,但它带有革命性,民主性。”请结合所学知识对毛泽东的评价进行分析深化探究:1、历史进步性:(1)废除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确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的国体和政体。 (2)第一次以宪法的形式提出主权在民的思想,一度被视为民国的象征,成为资产阶级革命派反对专制的法律武器。(3)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为捍卫民主共和制提供了思想武器和法律依据。5、评价2、历史局限性:对外没有明确规定反对帝国主义,对内则没有规定平均地权。 说明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的观念已深入人心,任何逆历史潮流的行为都注定要失败。 袁世凯只做了83天的皇帝便忧惧而死,说明了什么问题? 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党人为维护民主共和进行了哪些斗争?袁世凯专权刺杀宋教仁袁世凯复辟帝制 段祺瑞拒绝恢复《临时约法》和国会 为了恢复《临时约法》和国会 1913年,孙中山发动“兴师讨袁” 孙中山两次发表《讨袁宣言》 孙中山于1917年在广州成立护法军政府 1920年底,孙中山在广州重组军政府,1922年北伐 袁世凯镇压,失败 袁世凯被迫取消帝制遭到滇、桂军阀的排挤而失败 因陈炯明发动叛乱而失败 孙中山捍卫民主共和的斗争 辛亥革命后,资产阶革命派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但革命果实被袁世凯窃取,从此开始了民主共和与封建专制的斗争:
袁世凯实行专权,刺杀宋教仁,孙中山领导反袁的“二次革命”?
袁世凯一步步走上复辟帝制”的道路,广大人民和革命党人坚决反对,进行了护国运动,袁世凯帝制梦破灭。?
段祺瑞掌权后,拒绝恢复《临时约法》和国会,孙中山发起护法运动,但最终失败。? 课堂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