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精品学案:3.3《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阶段》(人民版必修2)

文档属性

名称 历史精品学案:3.3《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阶段》(人民版必修2)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44.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民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1-03-04 20:08: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第三课 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阶段
【学习目标】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邓小平的南方谈话 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决策及其意义
【知识链接】
1、1973年3月15日,中央电视台首次播出外商广告“西铁城——星辰表”。这反映出
A .中国人走向世界的愿望 B 国外普遍赞赏中国开放政策
C 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D 中国全面推行改革开放政策
2、分析右图可知,导致中美贸易变化的主要因素有
①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对美贸易额持续增长
②中国实施改革开放战略,经济迅速发展
③中美正式建交,促进了两国间贸易的发展
④中国加入亚太经合组织,区域经济合作得以加强
A.①④ B.②③ C.①②③ D.②③④高考
【基础过关】
1992年春,邓小平南方谈话指出 和 不是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社会主义的本质是 。1992年10月,中共十四大召开,明确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____ 。1993年, 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确立了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 。1997年,中共 大进一步完善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提出以公有制为主、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这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到21世纪初,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基本建立。
【自主探究】
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我们即将迎来改革开放三十周年。……从那时以来,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以一往无前的进取精神和波澜壮阔的创新实践,谱写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顽强奋进新的壮丽史诗,……社会主义中国的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从农村到城市、从经济领域到其他各个领域,全面改革的进程势不可挡地展开了;从沿海到沿江沿边,从东部到中西部,对外开放的大门毅然决然地打开了。 ——中共十七大报告
材料二 1998—2002年国民生产总值变化示意图
一一摘编自国家统计局网站
材料三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的挂牌仪式
材料四 2007年,我国社会事业加快发展,人民群众在教育、医疗、住房、就业、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等六大民主领域得到的实惠越来越多。其中,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扣除物价因素之后,城镇居民实际增长约13%,超过GDP增长速度;农民增长约8%。
——国家统计局网站
请回答:
(1)材料一中 “历史性变化”的伟大起点指的是什么?依据材料一、二,概述“社会主义中国的面貌”发生了哪些变化?
(2)从管理体制和所有制改革两方面,比较农村与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相同之处。中国90年代对外开放的重要标志是什么?
(3)中共十四大以后,国有企业改革加快了步伐。材料三表明国企改革的主要内容发生了什么新的变化?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什么?
(4)从材料四中,你能获取什么历史信息?简要分析其成因。
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东北地区幅员辽阔,物产丰富。到20世纪40年代末,大约有人口3000余万,东、北、西三面与朝鲜、苏联、蒙古相邻,交通便利,重工业较为发达,钢铁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90%以上。“一五”计划中,苏联援建的156项大中型建设项目(实际施工的为150项)主要集中在东北地区,例如鞍山钢铁公司、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沈阳机床厂、飞机制造厂、富拉尔基重型机械厂等。
材料二 1957~1961年我国农业主要农产品产量(单位:万吨)
年份 粮食产量 棉花产量 油料产量 糖料产量
1957 19505 164.0 419.6 1189.3
1958 20000 196.0 477.0 1563.1
1959 17000 170.9 410.4 1214.7
1960 14350 106.3 194.1 985.5
1961 14750 80.0 181.4 506.5
——引自人民版教材《历史必修第二册》
材料三 从粮票到股票的转变
全国通用粮票(1966年发行) 当代中国第一张股票(1989年发行)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说明“一五”计划把东北地区作为我国重点建设地区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指出1957~1961年我国农业主要农产品产量变化趋势
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导致上述变化趋势的主要原因。
(3)材料三中“从粮票到股票的转变”反映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逐步实现了什么样的
根本性转变?这种根本性转变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有何重要意义?
【知识建构】
【达标检测】 见《世纪金榜·专题质量评估(十二)》
【学习反思】
第三课
AB
计划 市场 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市场经济体制。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 基本框架 十五大
1、(1)①起点: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②变化:改革开放全面展开;经济(或国民生产总值、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利润)持续稳定高速增长。
(2)①相同:管理体制方面,国家实行宏观调控、间接管理的体制(或都把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允许产品进入市场、自由买卖。)所有制方面,都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②标志:浦东开发(开放)。
(3)①新变化:以产权制度改革为主要内容;实行以股份制为主要形式的现代企业制度建设。(2分)②目标: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4)①信息:社会事业加快发展或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②原因:改革开放解放发展了社会生产力(或政府重视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2、(1) 原因:东北地区幅员辽阔,资源物产丰富,重工业比较发达,基础较好;
“一五”计划中有苏联援建的项目,东北地区与苏联等国为邻,地理位置优越。
(2) 变化趋势:1957年至1958年我国农业主要农产品产量处于上升趋势;
1958年至1961年我国农业主要农产品产量处于较快下降趋势。
主要原因:“一五”计划和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产量上升原因);
“大跃进”和农村人民公社化运动等“左”倾错误泛滥(产量下降原因)。根本性转变:逐步从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
重要意义:有利于发展我国的生产力,有利于增强综合国力,有利于改善民生。
教学资源网
www.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