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第二课时 交通、通信工具的进步
【学习目标】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
近代以来铁路公路以及交通工具的发展;通讯工具的变革。
【知识链接】
1、据记载,1888年清朝政府在北京西苑修建了一条铁路,慈禧太后因火车司机坐在自己前面开车,弃用了德国引进的蒸汽机车而改用太监牵拉。这说明
A.顽固势力拒绝引进西方科技 B.封建等级制度阻碍社会发展
C.清廷天朝大国思想根深深蒂固 D.封建迷信阻碍近代科技传播
2、认真阅读上海外白渡桥通行交通工具变化表(引自《上海研究资料》)
年份 人力车 马车 轿子 马 自行车 摩托车 汽车 公共汽车 有轨电车
1889 6984 544 9 11 0 0 0 0 0
1926 14600 0 0 0 3459 194 3764 172 922
注:1889年数字系3天平均所得,1926年数字则是2天平均所得。该表反映了近代上海
①汽车制造业有所发展 ②交通工具的种类增加
③交通工具日益近代化 ④公共交通有一定的发展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基础过关】
1、轿子、马车逐渐被____(又叫洋车)、三轮车、____(又叫脚踏车)、____(机械动力牵引)、____(机械动力牵引)、____(机械动力牵引)、____(1865年中国首次建造成自行设计的)、____(20世纪20年代初开始)。由于中国地区____发展不平衡,同时受具体环境的影响,各种层次的交通工具在中国都得到广泛的应用。
2、19世纪中叶中国依靠____和____来通信,1866年海关开始试办____,辛亥革命后大清邮政改称为____,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____成立,开创了邮政和电信合一的新时代。1877年丁日昌在台湾架设____,1882年____传入中国,1906年创设了____,2003年中国的____用户总数居世界第一位。
【自主探究】
1、世界工业革命的巨大变革对整个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中国社会步入近代后,中国人民也感受到工业革命给人类带来的文明气息。假如你生活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上海,你要出门经商,你可能享受哪些交通和通讯方面的服务,请你设想一下
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有事之际,军情瞬息变更,倘如西国办法有电线通报,径达各处海边,可以一刻千里,有内地火车铁路,屯兵于旁,闻警驰援,可以一日千数百里,则统帅尚不至于误事,而中国固急切办不到者也。今年台湾之役,臣与沈葆桢函商调兵月余而始定,及调轮船分起装送,又三月而始竣,而倭事业经定议矣。设有紧急,诚恐缓不犀事。故臣尝谓办洋务、制洋兵,若不变法而徒骛空文,绝无实济,臣不敢明知而不言也。
——张之洞《筹设炼铁厂折》,选自《张之洞全集·奏议》,卷27
材料二 公用电话亭
材料三 据信息产业部负责人介绍,全国电话普及率由1997年的8.11%提高到去年(2002年)年末的33.74%,通电话行政村比重由55.6%提高到85.3%。去年全国信息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由1997年的2.3%提高到5.7%,电话用户总数跃居世界第一位。目前,我国互联网国际出口带宽已扩大到10 G以上,国内中文站点达到29.3万个,联网计算机达到2 083万台,互联网上网人数跃居世界第二位。(新华网)
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张之洞的什么思想主张 结合所学知识,概述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通讯事业发展的重要史实。
(2)依据材料二、三,说出近代以来通讯工具的发展对人们的社会生活有什么影响。
(3)结合上述所有材料和相关知识,如果你现在要与远方的朋友进行交流,那么信息交流方法有哪些
第二课
BB 1、人力车。自行车。火车。电车。汽车。轮船。飞机。经济。
2、驿站。民信局。邮政。中华邮政。邮电部。电报线。电话。无线电报。电话。
【自主探究】
1、①有机会坐汽车; ②乘轮船外出;③用电报了解商业信息等等
2、(1)张之洞出于国防、军事方面考虑要求架设电报,开办洋务。19世纪70年代,福建巡抚在台湾主持架设中国第一条有线电报线。19世纪80年代,外国在上海建立电话公司,到20世纪初才在南京开办了电话局。 (2)加快了人民生活的节奏;提高了生活的质量;加快了信息的传递;提高了效率。 (3)写信、发电报、打电话、发电子邮件等。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