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第一课时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期探索
【学习目标】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
【知识链接】
列宁曾讲过:“我们用'强攻办法,即用最简单、迅速、直接的办法实行社会主义的生产和分配原则的尝试已告失败”这里的“尝试”是指( )
A.十月革命 B.斯大林模式
C.新经济政策 D.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基础过关】
一、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施
1、背景:新生苏俄政权处于非常时期
(1)内忧:国内反动势力叛乱。(2)外患:协约国武装干涉。
(3)经济:粮食奇缺,经济极端困难。
2、目的:集中一切人力、物力战胜敌人,巩固新生政权
3、主要内容(非常政策)
(1)农业:实行 ,除口粮、种子粮以外的一切余粮收集到国家手中。
(2)工业:不论企业大小一律国有,实行高度集中管理。(3)产品分配:取消 ,一切生活必需品由国家统一分配,实行 。(4)实行成年人 ,“不劳动者不得食”。
4、评价:
(1)积极:保证战争的胜利,巩固了新生的苏维埃政权。(2)消极:但不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道路,其弊端引发了严重的经济和政治危机。
二、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1、背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已不适应战后国情
⑴经济危机:
a.原因:长期战争、自然灾害。b表现:生产下降、物品奇缺、饥饿死亡。
⑵政治危机:
a起因:强化余粮收集制。 b.表现:农民不满、工人罢工、水兵叛乱。
2、实施:
(1)标志:1921年俄共(布)十大的召开。
(2)内容:
a.农业:以固定的 代替 ,农民可自由支配纳税后剩余的粮食。 b.工业:改变国企高度集中管理办法,实行经济核算,实行 。 c.商业:允许商品买卖、 。 d.分配制度:实行 。
3、评价
⑴实质: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来扩大生产,巩固和改善工农联盟,逐步地、间接地过渡到社会主义
⑵作用:
a经济上,调动广大人民生产积极性,国民经济复苏,为工业化奠定基础。b政治上,巩固工农联盟,捍卫苏维埃政权。c是列宁根据俄国国情,找到的一条适合俄国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道路。
【自主探究】
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18年,连年的战争,已使俄国经济陷入严重的困境,其中最大的灾祸是饥荒,饥荒是一切灾难中最严重的困难,战争造成了饥荒,饥荒又造成整个国家经济生活的紊乱和破坏。 ——《新编苏联史》第47页
材料二:鉴于饥荒的出现和粮食状况的极端严重,1918年5月9日,全俄苏维埃中央执行委员会颁布法令,授予粮食人民委员特别职权,同隐藏存粮和投机贩卖存粮的农村资产阶级进行斗争,法令重申粮食垄断和粮食固定价格都是不可更改的,必须同粮食投机商进行无情的斗争,宣布所有拥有余粮而不送往收粮站的人以及浪费存粮酿造私酒的人是人民的敌人,要把他们交付革命法庭审判,处以10年以上徒刑,粮食全部没收。
-——《苏维埃政权法令汇编》第2卷第262~263页
材料三:苏俄在1918年~1919年度征购粮食为10790万普特,(1普特约为16.38公斤),1919~1920年度为21250万普特,粮食征构量的增加证明这是当时环境下的一种可行的粮食政策,既是红军粮食供应得到保障,也使城市居民能配给最低限度的口粮,但在取得显著成就的同时也蕴藏着危机。 ——《新编苏联史》第52页
材料四:1921年底,列宁说:“粮食税减轻了全体农民的负担,这是用不着证明的。问题不在于拿农民多少粮食,而是在于实行粮食税以后,农民觉得心里更有数了,经营的兴趣也提高了,实行了粮食税,勤劳的农民在提高生产力方面是大有可为的。”
——《列宁全集》第二版第2卷第340页[来源21世纪教育网21世纪教育网 K]
材料五:实行国家资本主义是列宁对马克思主义的新发展,利用国家资本主义来组织大生产,目的是为了加速生产力的发展,更有效地同小资产阶级作斗争。除了国家资本主义以外,还出现了私人资本主义工商业,有利于工农业的恢复和发展,沟通城乡经济,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消费品的需求。 ——《新编苏联史》第110~112页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苏俄当时实行了什么政策,当时的背景如何?
(2)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该项政策有何积极和消极影响?
(3)根据材料四,当时苏俄实行什么政策?该政策在农业方面有什么变化?
(4)根据材料五并结合所学知识,说说国家资本主义的具体形式,并解释当时苏俄实行这种政策是否改变了社会性质。
第一课时
【知识链接】:D
【基础过关】
一、余粮收集制、自由贸易、实物配给制、劳动义务制[21世纪教育网]
二、粮食税、余粮收集制、国家资本主义、实行自由贸易、按劳取酬的工资制
【自主探究】
1、(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背景:当时苏维埃政权经济被严重破坏,粮食短缺是最严重的难题,为粉碎剥削阶级的叛乱和外国武装干涉的严酷战争,苏维埃政府采取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应急措施和非常政策。
(2)积极影响:战时共产主义政策适应了战时需要,把全国有限的人力物力高度集中起来,为战胜国内外敌人提供了保证。消极影响:在实行政策的过程中,出现了许多的弊端和错误,一些做法不符合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触犯了农民阶级的切身利益。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不是无产阶级向社会主义经济过渡的正确途径。
(3)新经济政策。在农业上的变化是:以固定的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纳税后剩余的粮食农民可自由支配。
(4)国家资本主义的主要形式是租让制和租借制。不能改变社会主义的性质,因为国家掌握经济命脉,其目的是通过在一定限度内恢复资本主义,发展商品生产,从而恢复农业,恢复整个国民经济,以便在生产发展的基础上使社会主义成分战胜资本主义成分,建立起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