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14课明朝的统治 课件(共43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14课明朝的统治 课件(共43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9-04-29 19:04:5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43张PPT。秦朝的君主专制
中央集权体制 郡县皇帝1)封建社会形成2)封建国家的分裂和民族融合时期3)封建社会的繁荣时期4)民族进一步融合和封建经济继续发展5)封建社会的衰落时期第14课 明朝的统治第三单元明清时期: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凤阳花鼓》
说凤阳,道凤阳,
凤阳是个好地方,
自从有了朱皇帝,
十年倒有九年荒。安徽民谣直接原因: 1351年,黄河下游地区爆发农民起义。刘福通、徐寿辉、郭子兴
(朱元璋) 一、明朝的建立1、元朝灭亡的原因:根本原因: 元朝末年,政治十分腐败,各级官吏竭力收刮民财,导致社会动荡,民不聊生。 一、明朝的建立人物:都城: 时间: 1368年应天府,改称南京朱元璋(明太祖)朱元璋(1328~1398) 朱元璋出身贫苦,17岁时父母双亡,他被迫到佛寺里当了和尚,到处化
缘维生。后来他参加
了反元起义,由于英
勇善战和足智多谋,
被推为领袖。他采取
“高筑墙,广积粮,缓
称王”的策略,逐步
发展壮大,最终统一
全国。 像朱元璋这样参加过农民起义的开国皇帝还有谁?汉高祖刘邦
汉光武帝刘秀动 脑 筋:后梁朱温wǎ làdá dá①地方:废行省,设三司⑤君主专制1,改革行政机构。 ①地方:废行省,设三司承宣布政使司(民政)提刑按察司(刑狱)都指挥使司(军政)中央思考:
(1)行省制度始于什么朝代?
(2)三司的职责是什么?①地方:废行省,设三司②中央:废丞相和中书省,权分六部
⑤君主专制 宰相胡惟庸,开国老臣,位高权重,因是百官之首,一人之下万人之上,而常与朱元璋发生“口角”,朱元璋以“谋反”之罪灭其九族,并借此上朝废除丞相,改革行政机构。“胡惟庸案”
立竿见影的行政机构改革思考:丞相制度创于何时?
朱元璋为什么杀胡惟庸?
改革行政机构后有什么作用?改革行政机构。②中央:废丞相和中书省,权分六部.皇帝吏户礼兵刑工 朱元璋立下这条“祖训”的目的何在? 以后子孙做皇帝时,“并不许立丞相。臣下敢有奏请设立者,文武群臣即时劾奏,处以重刑”。
——《明太祖实录》强化皇权。 丞相上朝仪式的变化坐站跪①地方:废行省,设三司②中央:废丞相和中书省,权分六部
⑤思想:③军事:把大都督府分为五军都督府君主专制把原来的大都督府分为中、左、右、前、后五军都督府,将军队调动和武官任命的权力统归兵部,这样皇帝就直接掌握了军事大权。③军事:把大都督府分为五军都督府①地方:废行省,设三司②中央:废丞相和中书省,权分六部
④特务:
太祖 锦衣卫成祖 东厂⑤③军事:把大都督府分为五军都督府君主专制明朝特产──锦衣卫
④司法:设立特务机构—锦衣卫 锦衣卫印 电影《锦衣卫》海报锦衣卫:陛下,这是昨天晚上宋学士家宴请宾客的情况。(把图交给宦官递给皇帝)
朱元璋:宋爱卿,听说你昨天晚上宴请贵宾,都请了那些人呢?
宋濂(惊讶的表情):皇上是不是知道了(轻声)。谢皇上关心,臣昨天和几个朋友聚了聚,有王学士,李尚书,还有张侍郎。
朱元璋:都吃了哪些好菜啊?
宋濂:禀皇上,有糖醋鲤鱼、宫保鸡丁、四喜丸子、京酱肉丝、还有红烧茄子和拔丝地瓜。
朱元璋:很好,你没有欺骗朕,是朕的忠臣,由你们辅佐朕,我很放心(面露笑容)。来人,把这张图给宋大人看看。
宦官:是。(将图拿给宋濂)
宋濂(接过图,伸手抹了把汗,轻声):好险,锦衣卫真是无孔不入啊。 “宋濂请客”——恐怖的锦衣卫思考:锦衣卫的职能是什么?目的:
特点:由皇帝直接指挥,不受法律的约束。“时京官每旦入朝,必与妻子诀别,
及暮无事则相庆,以为又活一日。”
—《稗史汇编》安然朝中坐,
却知天下事。监视官民1.锦衣卫(明太祖)
2.东厂 (明成祖)
3.西厂 (明宪宗) 朱元璋独揽大权以后,每天都要处理很多公务,即使日理万机也难以应付。他曾下令设置四辅官,以辅佐皇帝,但不成功。后来,明成祖建立内阁,帮助皇帝批阅文件,处理政务。①地方:废行省,设三司②中央:废丞相和中书省,权分六部
④特务:
太祖 锦衣卫成祖 东厂⑤思想:③军事:把大都督府分为五军都督府君主专制(湖南岳阳中考)秦朝设丞相,唐朝增加宰相人数,明朝废丞相,清朝设军机处。这些变化反映的实质是( )
A.中央集权的加强 B.君主专制的强化
C .丞相制度的改革 D.地方权力的增大B 二、强化皇权 三、科举考试的变化①地方:废行省,设三司②中央:废丞相和中书省,权分六部
④特务:
太祖 锦衣卫成祖 东厂⑤思想:八股取士③军事:把大都督府分为五军都督府君主专制 雏 形隋文帝
分科考试隋炀帝
设进士科唐太宗
武则天
唐玄宗明清
八股取士僵化完善正式形成拓展归纳科举制殿试、武举⑤思想文化:采取八股取士命题范围:只能在四书五经的范围内
答题观点:根据朱熹《四书集注》答题
文 体:必须分为八个部分如何评价明朝八股取士的科举制度?材料研读 明代著名学者顾炎武曾抨击过八股文:“八股文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才有甚于咸阳之郊……”“八股文的毁灭文化,等于秦始皇的焚书!八股文的败坏人才却比秦始皇在咸阳外郊坑儒还要厉害。” 负面影响:抑制百姓的创造性思维。①地方:废行省,设三司②中央:废丞相和中书省,权分六部
④特务:
太祖 锦衣卫成祖 东厂⑤思想:八股取士③军事:把大都督府分为五军都督府君主专制手工业:引进原产南美洲的新品种作物商业:商贸城市:北京、南京商品经济活跃棉纺织业:从南方推向北方;棉纺织业基地、苏州丝织业中心制瓷业:景德镇的青花瓷出现商帮:晋商、徽商 四、经济的发展农业:甘薯,最初传入欧洲和东南亚(哥伦布)。明万历年间传入我国。马铃薯,明万历年间传入我国。欧洲直到18世纪末还将其当作观赏植物。花生,15、16世纪传入我国。其实我国种植花生的历史已有四百年的历史。向日葵,大约在17世纪传入我国。南美洲“特产”玉米,最初传入欧洲(哥伦布)。16世纪传入我国。1.棉纺织业从南方推向北方。
2.苏州是明代的丝织业中心。1.棉纺织业从南方推向北方。
2.苏州是明代的丝织业中心。
3.景德镇是制瓷中心。徽商的房舍1.棉纺织业从南方推向北方。
2.苏州是明代的丝织业中心。
3.景德镇是制瓷中心。
4.全国性城市:北京、南京。
5.山西晋商、安徽徽商。晋商豪宅乔家大院晋商豪宅王家大院 廷杖
明太祖时,为了提高皇帝的权威,采用“廷杖”惩处大臣。大臣的进谏如果触怒了皇帝,或是大臣有过失,就要在殿廷上或午门外受到廷杖的处罚,被锦衣卫用木棒打屁股。遭廷杖的大臣在众目睽睽之下受到羞辱,有的甚至被当场打死。明世宗时,有一次被廷杖的大臣达134人,其中有16人被打死。经济的发展农业:引进原产美洲的农作物手工业:棉纺织业;制瓷业商业:商帮出现(晋商、徽商)明朝的建立农民起义1368朱元璋称帝,建立明朝,定都应天府朱元璋强化皇权强化皇权的措施:①——⑤1.想一想:朱元璋废除丞相,强化皇权,这一举措有什么利弊得失? 明朝君权的加强,在一定时间和一定程度上,加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在一定程度上达到简化办事流程,提髙行政效率的作用。但同时它又是中国封建社会逐步走向衰落在政治上的表现。造成皇帝权力过大,一旦失误,无人敢问责的现象。 明朝设立特务机构锦衣卫、东厂的共同职责是( )?
A.协助皇帝处理政务
B.制定法律
C.监视、侦查臣民 
D.督查百官C 明初在地方废除行中书省,设立三司的目的是?
A.更改旧的机构名称
B.加强君主权力
C.扩大机构的管理权限
D.解除元朝的民族压迫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