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提升2 人体的生命活动
1.饥饿的时候,我们有时会听到肚子咕咕叫;吃饱的时候,我们有时感觉很撑。形成饥饿或饱腹感的器官是( )
A. 大脑 B. 脊髓
C. 胃 D. 小肠
2.下列有关人体激素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人体内的激素含量很多,能有效地维持人体平衡
B. 胰岛素分泌过少可能使人患上糖尿病
C. 生长激素具有调节人体生长发育的作用
D. 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共同调节各项生命活动
3.流程图可用来表示连续发生的一系列生理活动,下列流程中,正确的是( )
A. 人在平静呼气时:膈肌舒张→膈顶部下降→胸腔容积减小→肺收缩→肺内气体压力增大→气体出肺
B. 淀粉在人体内被消化的过程:淀粉麦芽糖葡萄糖
C. 心脏各腔室工作的顺序是:心房收缩、心室舒张→心室收缩、心房舒张→心房、心室均舒张
D. 尿液形成的主要过程:血液→肾小球→出球小动脉→肾小管外毛细血管→尿液
4.如图是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的气体交换示意图,图中A、B是两种不同的气体,①②是两种不同的液体。据图分析,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第4题))
A. ①和②的成分完全相同
B. A是氧气,B是二氧化碳
C. 据图判断此血管为小动脉
D. 组织细胞中B浓度低于②处
5.如图能反映小亮同学参加1000米跑体能测试中,体温和耗氧量变化的曲线是( )
,(第5题))
A. a和c B. a和d
C. b和c D. b和d
6.根据生物体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心脏的心房和心室之间有房室瓣,防止血液倒流回心房
B. 肾小管壁薄且周围缠绕着大量的毛细血管,利于血液滤过形成原尿
C. 小肠内有胰液、肠液、胆汁等多种消化液,利于消化营养物质
D. 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利于进行气体交换
(第7题)
7.如图是正常情况下人体内的某种物质(或量)Y依次经过Ⅰ、Ⅱ、Ⅲ三种结构(或时间段)时含量(或速度)的变化曲线,下列对此曲线含义的理解,正确的是( )
A. 若Y表示血液中的氧气,则Ⅱ为肺部毛细血管
B. 若Y表示血液中的尿素,则Ⅲ为肾静脉
C. 若Y表示人的身高增长速度,则Ⅱ表示青春期
D. 若Y表示栽有大量植物的某温室内的氧气浓度,则Ⅱ表示从早上到晚上的时间
(第8题)
8.王师傅在修剪月季时不小心被针刺了一下,立刻缩手。如图所示为缩手反射的神经结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图中的①是效应器
b. 该图表示的神经结构叫反射弧
c. 该神经结构完成的反射属于非条件反射
d. 神经冲动传导的途径和方向是:⑤→④→③→②→①
A. ab B. ad
C. bc D. cd
9.如图是心脏结构示意图,如果取一完整的猪心,往血管里注水,那么注水和出水血管相对应的是( )
,(第9题)) 选项,注水血管,出水血管A,①,④
B,②,③
C,③,②
D,④,②
10.运动过程中蕴含着许多科学知识。如长跑测试中,同学们听到发令枪响迅速起跑,完成该反射活动的神经结构称为_____。长跑过程中骨骼肌剧烈收缩、舒张,呼吸加深。心跳加快,产热增加;同学们面红耳赤,大汗淋漓,散热增加,这是一个在_______________参与下的调节过程,说明人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11.胰岛素(成分是蛋白质)的发现和提取,凝聚了许多科学家的心血。
(1)1869年,朗格汉斯发现:胰腺分成两部分,除了分泌胰液的部分外,胰腺中还有能分泌胰岛素的胰岛细胞。胰岛细胞是由于细胞分裂、生长和分化形成的。
(2)因为胰岛素会在胰液中胰蛋白酶的作用下分解,所以很难从胰腺中提取胰岛素。1920年,班廷提出了一个巧妙的想法:如果将狗的胰管结扎,一段时间后,狗的胰腺就会萎缩,胰腺中不再产生胰液,再设法从未萎缩的胰岛中分离出胰岛素,班廷的想法巧妙之处体现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1921年,在麦克劳德的生理实验室里,班廷先在狗的身上提取出了胰岛素,很快又研究出在酸性和冷冻环境下从牛胰腺中提取出胰岛素的新方法,产量明显提升。他在该环境下提取胰岛素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用提取出的胰岛素在患糖尿病的狗及志愿者身上多次试验,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胰岛素能够治疗糖尿病,是因为它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功能。1923年,班廷和麦克劳德分享了当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12.如图是人体部分生理活动示意图。
(第12题)
(1)食物中的淀粉在[A]______系统中最终被分解为葡萄糖。葡萄糖被吸收进入B系统后,首先到达心脏的______。
(2)人体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重要场所是______。空气中的氧气进入血液后,与红细胞中的______结合,血液变成含氧丰富的______。
(3)D系统形成尿液的器官是肾脏。尿液中的尿素浓度比原尿高,这是因为______重新吸收了大部分的______。
(4)葡萄糖和氧在组织细胞中进行氧化分解,释放______,供生命活动需要。
13.人工肾是治疗尿毒症的机器,通过将病人的血液引入透析器,利用透析膜将血液中的废物滤过后排出,再将净化后的血液送回病人的静脉中,透析过程如图所示。
,(第13题))
(1)若发现④中有红细胞,则说明透析膜损坏,这相当于肾脏中的______出现了病变。
(2)比较②中与①中血液的成分,______等废物减少了。
(3)人工肾相当于生物体结构层次中的______。
(4)为什么医生常常建议肾衰竭病人减少进食蛋白质含量高的食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在透析仪中,血液的流动方向与溶液流动方向相反,这有什么好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如图是人体体温调节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第14题))
(1)图中T→E→N→F→A途径表示_________(填“激素调节”或“神经调节”)过程,体温调节中枢位于_________中。
(2)人体在安静状态下主要由_________产生热量。
(3)经测量,某人体温在24小时内都处于39.5 ℃,若A、B、C、D都表示热量,则此人的A+B=(填“>”“<”或“=”)C+D;经过诊断,医生决定给病人注射退烧药,通过肌肉注射的药液首先进入病人心脏的部位是_________;经过用药,此病人体温逐渐恢复正常,则在恢复过程中A+B<(填“>”“<”或“=”)C+D。
15.小明家周末中午要举行家庭聚餐,妈妈早早就购买了大量食材,用以制作菜肴。
(1)小明在妈妈购买的食材中,发现一种不认识的固体食物。他从家里带了少量这种食材到学校,打算与同学在实验室探究其主要营养成分。其实验方案、步骤和结果如表:
试管编号
食物小块(克)
淀粉酶溶液(毫升)
蛋白酶溶液(毫升)
振荡摇匀
37 ℃恒温(分钟)
食物小块的变化
1
0.1
4
b
是
30
无明显变化
2
a
0
c
是
30
食物块变小
(注:淀粉酶可分解淀粉,但不能分解蛋白质;蛋白酶可分解蛋白质,但不能分解淀粉)
①根据实验目的,补充实验方案:其中a为_________,b为_________,c为_________。
②根据实验结果,可以初步判断所研究的固体食物中,主要成分是_________。
(2)小明平日缺乏体育锻炼,一次和同学长跑,中途出汗、感到热,然后感到头晕乏力、饥饿感,双腿酸胀。在喝了一杯糖水后,头晕乏力的症状很快缓解。
①双腿酸胀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请根据人体营养有关知识解释小明喝完糖水后头晕乏力的很快得到缓解这一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处于青少年时期的小明日常饮食中应多吃鱼、肉、蛋奶类食物,因为这些食物中含有丰富的________,人体生长发育及受损细胞的修复和更新,都离不开它。此外,饮食中还应注意摄入足量的谷薯类食物,其主要包含的营养物质是________,该物质在人体消化系统最开始被消化的部位是________。
专题提升2 人体的生命活动
1.饥饿的时候,我们有时会听到肚子咕咕叫;吃饱的时候,我们有时感觉很撑。形成饥饿或饱腹感的器官是(C)
A. 大脑 B. 脊髓
C. 胃 D. 小肠
2.下列有关人体激素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A)
A. 人体内的激素含量很多,能有效地维持人体平衡
B. 胰岛素分泌过少可能使人患上糖尿病
C. 生长激素具有调节人体生长发育的作用
D. 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共同调节各项生命活动
3.流程图可用来表示连续发生的一系列生理活动,下列流程中,正确的是(C)
A. 人在平静呼气时:膈肌舒张→膈顶部下降→胸腔容积减小→肺收缩→肺内气体压力增大→气体出肺
B. 淀粉在人体内被消化的过程:淀粉麦芽糖葡萄糖
C. 心脏各腔室工作的顺序是:心房收缩、心室舒张→心室收缩、心房舒张→心房、心室均舒张
D. 尿液形成的主要过程:血液→肾小球→出球小动脉→肾小管外毛细血管→尿液
【解析】 人在平静呼气时:肋间外肌、膈肌舒张→肋骨向下、向内移动(膈肌顶部上升)→胸廓减小、胸腔容积减小→肺收缩→肺内气压大于外界大气压→气体从肺排出,A错误;淀粉在人体内被消化的过程:淀粉麦芽糖葡萄糖,B错误;尿素排出体外的主要过程:血液→肾动脉→入球小动脉→肾小球→肾小囊→肾小管→肾盂→输尿管→膀胱→尿道→体外,D错误。
4.如图是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的气体交换示意图,图中A、B是两种不同的气体,①②是两种不同的液体。据图分析,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B)
,(第4题))
A. ①和②的成分完全相同
B. A是氧气,B是二氧化碳
C. 据图判断此血管为小动脉
D. 组织细胞中B浓度低于②处
【解析】 ①和②的成分有区别,①中蛋白质含量高;血液中的营养物质和氧气进入组织细胞,而组织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和废物进入血液,根据图示箭头方向可知A为氧气,B为二氧化碳;图中血管红细胞呈单行通过,故为毛细血管;组织细胞中B二氧化碳浓度高于②处。
5.如图能反映小亮同学参加1000米跑体能测试中,体温和耗氧量变化的曲线是(D)
,(第5题))
A. a和c B. a和d
C. b和c D. b和d
【解析】 人是恒温动物,通过体温调节将体温控制在一定范围内;人体运动时,耗氧量会随着运动量的增加而增加,但不会无限制地增加。
6.根据生物体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B)
A. 心脏的心房和心室之间有房室瓣,防止血液倒流回心房
B. 肾小管壁薄且周围缠绕着大量的毛细血管,利于血液滤过形成原尿
C. 小肠内有胰液、肠液、胆汁等多种消化液,利于消化营养物质
D. 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利于进行气体交换
【解析】 肾小管壁薄且周围缠绕着大量的毛细血管,有利于原尿重吸收形成尿液,血液滤过形成原尿是在肾小球处。
(第7题)
7.如图是正常情况下人体内的某种物质(或量)Y依次经过Ⅰ、Ⅱ、Ⅲ三种结构(或时间段)时含量(或速度)的变化曲线,下列对此曲线含义的理解,正确的是(B)
A. 若Y表示血液中的氧气,则Ⅱ为肺部毛细血管
B. 若Y表示血液中的尿素,则Ⅲ为肾静脉
C. 若Y表示人的身高增长速度,则Ⅱ表示青春期
D. 若Y表示栽有大量植物的某温室内的氧气浓度,则Ⅱ表示从早上到晚上的时间导学号:77667014
【解析】 若Y表示血液中的氧气,图中显示氧气减少,则Ⅱ为组织细胞周围的毛细血管,A错误;若Y表示血液中的尿素,图中显示尿素含量减少,则Ⅲ为肾静脉,B正确;若Y表示人的身高增长速度,图中显示身高增长速度最快的是Ⅰ,则Ⅰ为青春期,C错误;若Y表示栽有大量植物的某温室内的氧气浓度,图中显示氧气浓度减少,则Ⅱ表示从傍晚到早上的时间,D错误。
(第8题)
8.王师傅在修剪月季时不小心被针刺了一下,立刻缩手。如图所示为缩手反射的神经结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
a. 图中的①是效应器
b. 该图表示的神经结构叫反射弧
c. 该神经结构完成的反射属于非条件反射
d. 神经冲动传导的途径和方向是:⑤→④→③→②→①
A. ab B. ad
C. bc D. cd
【解析】 如图所示的神经结构就是反射弧,包括:①感受器、②传入神经、③神经中枢、④传出神经和⑤效应器。由于缩手反射的神经中枢位于脊髓,属于低级的反射活动,故该反射弧完成的反射属非条件反射。
9.如图是心脏结构示意图,如果取一完整的猪心,往血管里注水,那么注水和出水血管相对应的是(D)
,(第9题)) 选项,注水血管,出水血管A,①,④
B,②,③
C,③,②
D,④,②
【解析】 图中①是上腔静脉, ②是主动脉,③是肺动脉,④是肺静脉。心脏内有保证血液按一定方向流动的瓣膜,在心房与心室之间有房室瓣,只能朝向心室打开,保证血液只能从心房流向心室;在心室与动脉之间有动脉瓣,动脉瓣只能朝向动脉打开,保证血液只能从心室流向动脉。
10.运动过程中蕴含着许多科学知识。如长跑测试中,同学们听到发令枪响迅速起跑,完成该反射活动的神经结构称为_反射弧。长跑过程中骨骼肌剧烈收缩、舒张,呼吸加深。心跳加快,产热增加;同学们面红耳赤,大汗淋漓,散热增加,这是一个在神经系统和激素参与下的调节过程,说明人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解析】 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在神经系统的调节控制下,激素通过血液循环的运输,也参与调节人体的生命活动,长跑过程中骨骼肌剧烈收缩、舒张、呼吸加深,心跳加快,产热增加;同学们面红耳赤,大汗淋漓,散热增加是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的共同作用。
11.胰岛素(成分是蛋白质)的发现和提取,凝聚了许多科学家的心血。
(1)1869年,朗格汉斯发现:胰腺分成两部分,除了分泌胰液的部分外,胰腺中还有能分泌胰岛素的胰岛细胞。胰岛细胞是由于细胞分裂、生长和分化形成的。
(2)因为胰岛素会在胰液中胰蛋白酶的作用下分解,所以很难从胰腺中提取胰岛素。1920年,班廷提出了一个巧妙的想法:如果将狗的胰管结扎,一段时间后,狗的胰腺就会萎缩,胰腺中不再产生胰液,再设法从未萎缩的胰岛中分离出胰岛素,班廷的想法巧妙之处体现在可以很好地避免胰腺分泌的胰蛋白酶分解胰岛素。
(3)1921年,在麦克劳德的生理实验室里,班廷先在狗的身上提取出了胰岛素,很快又研究出在酸性和冷冻环境下从牛胰腺中提取出胰岛素的新方法,产量明显提升。他在该环境下提取胰岛素的理由是酸性和低温的环境能抑制胰蛋白酶的活性。
(4)用提取出的胰岛素在患糖尿病的狗及志愿者身上多次试验,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胰岛素能够治疗糖尿病,是因为它具有调节血糖浓度的功能。1923年,班廷和麦克劳德分享了当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解析】 (1)胰岛细胞是由于细胞分裂、生长和分化形成的。
(2)因为胰岛素会在胰液中胰蛋白酶的作用下分解,所以很难从胰腺中提取胰岛素。班廷的想法巧妙之处体现在可以很好地避免胰腺分泌的胰蛋白酶分解胰岛素。
(3)依据实验结果,在酸性和冷冻环境下提取胰岛素的产量可明显提升,说明酸性和低温的环境能抑制胰蛋白酶的活性。
(4)胰岛素具有调节血糖浓度的功能。
12.如图是人体部分生理活动示意图。
(第12题)
(1)食物中的淀粉在[A]消化系统中最终被分解为葡萄糖。葡萄糖被吸收进入B系统后,首先到达心脏的右心房。
(2)人体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重要场所是肺。空气中的氧气进入血液后,与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结合,血液变成含氧丰富的动脉血。
(3)D系统形成尿液的器官是肾脏。尿液中的尿素浓度比原尿高,这是因为肾小管重新吸收了大部分的水。
(4)葡萄糖和氧在组织细胞中进行氧化分解,释放能量,供生命活动需要。
【解析】 (1)淀粉在消化系统(A系统)中被消化为葡萄糖。葡萄糖被消化系统吸收进入血液,由毛细血管进入静脉,再经下腔静脉进入心脏的右心房。
(2)肺是气体交换的主要器官,氧气在血液中与血红蛋白结合成氧合血红蛋白,含氧丰富的血液称为动脉血。
13.人工肾是治疗尿毒症的机器,通过将病人的血液引入透析器,利用透析膜将血液中的废物滤过后排出,再将净化后的血液送回病人的静脉中,透析过程如图所示。
,(第13题))
(1)若发现④中有红细胞,则说明透析膜损坏,这相当于肾脏中的肾小球出现了病变。
(2)比较②中与①中血液的成分,尿素等废物减少了。
(3)人工肾相当于生物体结构层次中的器官。
(4)为什么医生常常建议肾衰竭病人减少进食蛋白质含量高的食物?因为摄入蛋白质越多,分解产生的尿素就越多,对病人的危害就越大。
(5)在透析仪中,血液的流动方向与溶液流动方向相反,这有什么好处?逆流有利于保持血液与透析液较高的浓度差,有利于尿素等废物扩散至透析液。
导学号:77667015
【解析】 (1)血液透析的过程实际上是模拟了尿的形成过程中肾小球的滤过作用,透析膜相当于肾小球,起到了滤过作用。
(2)经过人工肾的透析,血液中对人体有害的物质,特别是尿素,会扩散到透析液中。
14.如图是人体体温调节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第14题))
(1)图中T→E→N→F→A途径表示神经调节(填“激素调节”或“神经调节”)过程,体温调节中枢位于脑干中。
(2)人体在安静状态下主要由内脏产生热量。
(3)经测量,某人体温在24小时内都处于39.5 ℃,若A、B、C、D都表示热量,则此人的A+B=(填“>”“<”或“=”)C+D;经过诊断,医生决定给病人注射退烧药,通过肌肉注射的药液首先进入病人心脏的部位是右心房;经过用药,此病人体温逐渐恢复正常,则在恢复过程中A+B<(填“>”“<”或“=”)C+D。
【解析】 (3)某人体温在24小时内都处于39.5 ℃,此时机体的产热与散热达到动态平衡,即A+B=C+D;当此人体温逐渐恢复正常,即降为37 ℃这一过程中散热一定大于产热,即A+B<C+D。肌肉注射退烧药,药物通过血液循环到达全身各处,依次经过:注射部位→上、下腔静脉→右心房→右心室→肺动脉→肺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左心室→主动脉→身体各处的毛细管网。
15.小明家周末中午要举行家庭聚餐,妈妈早早就购买了大量食材,用以制作菜肴。
(1)小明在妈妈购买的食材中,发现一种不认识的固体食物。他从家里带了少量这种食材到学校,打算与同学在实验室探究其主要营养成分。其实验方案、步骤和结果如表:
试管编号
食物小块(克)
淀粉酶溶液(毫升)
蛋白酶溶液(毫升)
振荡摇匀
37 ℃恒温(分钟)
食物小块的变化
1
0.1
4
b
是
30
无明显变化
2
a
0
c
是
30
食物块变小
(注:淀粉酶可分解淀粉,但不能分解蛋白质;蛋白酶可分解蛋白质,但不能分解淀粉)
①根据实验目的,补充实验方案:其中a为0.1,b为0,c为4。
②根据实验结果,可以初步判断所研究的固体食物中,主要成分是蛋白质。
(2)小明平日缺乏体育锻炼,一次和同学长跑,中途出汗、感到热,然后感到头晕乏力、饥饿感,双腿酸胀。在喝了一杯糖水后,头晕乏力的症状很快缓解。
①双腿酸胀的原因是肌细胞无氧呼吸产生乳酸。
②请根据人体营养有关知识解释小明喝完糖水后头晕乏力的很快得到缓解这一现象:糖类是人体最主要的供能物质。
(3)处于青少年时期的小明日常饮食中应多吃鱼、肉、蛋奶类食物,因为这些食物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人体生长发育及受损细胞的修复和更新,都离不开它。此外,饮食中还应注意摄入足量的谷薯类食物,其主要包含的营养物质是糖类,该物质在人体消化系统最开始被消化的部位是口腔。
【解析】 (1)①小明采用向食物小块中分别加入淀粉酶溶液和蛋白酶溶液,一段时间后比较食物小块的变化来判断该食材的主要成分,应设置对照实验,一组加入淀粉酶溶液,另一组加入等量的蛋白酶溶液,其他条件(食物小块、温度、时间等)均控制相同,所以表中a是0.1,b是0,c是4。②加入淀粉酶溶液的食物小块无明显变化,而加入蛋白酶溶液的食物小块明显变小,因此可推测该食材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
(2)①动物细胞无氧呼吸的产物是乳酸,积累在体内,所以会感觉酸痛。②人体最主要的供能物质是糖类,小明长跑中途感到头晕乏力、饥饿感,是因为低血糖导致脑部能量供应不足所致,因此在喝了一杯糖水后,头晕乏力的症状很快得到缓解。
(3)鱼、肉、蛋、奶类食物含丰富的蛋白质,蛋白质是构成人体细胞的基本物质,人体的生长发育、组织的更新等都离不开蛋白质,青少年正处于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对蛋白质的需求量较大,因此青少年应多吃鱼、肉、蛋、奶类食物。谷薯类食物主要提供淀粉等糖类,糖类是人体最主要的供能物质,因此还应摄入足量的谷薯类食物。淀粉的消化始于口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