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中考浙教版科学 专题提升训练3 力学综合(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2019年中考浙教版科学 专题提升训练3 力学综合(含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68.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19-04-29 18:23:49

文档简介

专题提升3 力学综合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猎豹的速度为1.8千米/分,雨燕的速度为50米/秒,猎豹运动更快
B. 受油机在空中加油时,必须和加油机保持相对静止
C. 箭离开弓弦后,能飞行相当远的距离,是因为箭还受到向前的动力
D. 卫星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是因为卫星受到平衡力的作用
2.如图是台球比赛中球杆击球后两球相撞后分离的运动情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第2题))
A. A球在桌面滚动过程中,球杆对A球做功
B. A球遇到B球相撞后两球运动状态改变,说明力是物体运动状态改变的原因
C. A球撞击静止的B球,使B球运动,说明力是物体运动的原因
D. B球在桌面上滚动是由于惯性力的缘故
3.某市街边出现的公共自行车,便于出行,深受市民欢迎。下列有关骑行中涉及的科学知识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车座制成弧面,是为了增大与人体接触面积,减小压强
B. 车闸属于费力杠杆,可以省距离
C. 骑行时,看到树木后退是以自行车为参照物
D. 轮胎表面的花纹是为了增大摩擦
(第4题)
4.如图所示,A,B,C三个石块叠在一起处于静止状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石块B所受力不平衡
B. 石块B受到石块A的重力和压力的作用
C. 石块B受到的重力和石块C对石块B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D. 石块B对石块C的压力和石块C对石块B的支持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5.某运动员做蹦极运动,如图甲,从高处O点开始下落,A点是弹性绳的自由长度,在B点运动员所受的弹力恰好等于重力,C点是第一次下落到达的最低点,运动员所受弹性绳弹力F的大小随时间t变化的情况如图乙(蹦极过程视为竖直方向的运动)。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第5题)
A. 从A点到B点过程中运动员加速下落
B. 从B点到C点过程中运动员的重力势能增大
C. t0时刻运动员的动能最大
D. 运动员的重力大小等于F0
6.小明经常与同学进行爬杆比赛,如图甲,在某次比赛中,小明向上爬的速度—时间图像如图乙,但他所受摩擦力—时间图像漏画了一部分(如图丙),若将其补充完整,应是下列选项中的( )
,(第6题))
7.在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小明找来了量程合适的弹簧测力计一个、长木板两块(一块光滑,另一块粗糙),长方体木块一块(带有挂钩),钩码一盒,实验过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第7题))
A. 测量摩擦力时,要使弹簧测力计拉着木块沿水平长木板做匀速直线运动
B. 对比图甲、乙所示的实验可以得出结论:在保持压力一定时,接触面粗糙程度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
C. 此实验中应用的科学方法是控制变量法
D. 图甲中用不同速度拉着木块做匀速直线运动,摩擦力大小也不同
8.对下列生活现象解释正确的是( )
A. 水坝下宽上窄——液体内部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减小
B. 伞被“吸”变形——流速大的地方压强大
C. 纸片“托”住倒置的满杯水——水有黏性
D. 木块漂浮在水上——漂浮时F浮=G物
(第9题)
9.一圆柱体先后放入密度为ρ1和ρ2的两种液体中,均处于漂浮状态,如图所示。圆柱体在两液体中所受浮力分别是F1和F2,则( )
A. ρ1>ρ2、F1>F2
B. ρ1<ρ2、F1<F2
C. ρ1<ρ2、F1=F2
D. ρ1>ρ2、F1=F2
 (第10题)
10.小明在倒置的漏斗里放一个乒乓球,用手指托住乒乓球(如图),然后从漏斗尖嘴处向上用力吸气,并将手指移开,看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小王看到小明的实验后说,朝漏斗尖嘴处向下持续用力吹气也能达到类似的实验效果,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如图甲,水平地面上的物体,受到方向不变的推力F的作用,其F-t和v-t的图像分别如图乙、丙所示。由图像可知,0~3秒内,推力对物体做功_____焦;t=5秒时,物体受到的摩擦力是_____牛。
,(第11题))
 (第12题)
12.取一只空牙膏袋,一次将它挤瘪,另一次将它撑开,两次都拧紧盖后先后放入同一杯水中,如图所示。两次牙膏袋的质量m甲和m乙的大小关系是m甲_____(填“>”“<”或“=”,下同)m乙;两次排开水的体积 V排甲和V排乙的大小关系是V排甲_____V排乙;两次所受的浮力F甲和F乙的大小关系是F甲_____F乙;两次杯底受到水的压强p甲和p乙的大小关系是p甲_____p乙。
13.小明和小丽两位同学一起做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以杠杆中点为支点,如图甲、乙所示。
,(第13题))
(1)实验过程中应将杠杆调节到水平位置平衡,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消除杠杆自重对实验的影响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杠杆右端低左端高,为使其在水平位置上静止,应将左端的平衡螺母向_____(填“左”或“右”)端调节。
(2)如图甲所示,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记录数据。根据这次实验数据,小明立即分析得出杠杆的平衡条件,这种做法的不足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图乙所示,小丽设计了两种实验方案:①弹簧测力计沿竖直方向拉,其读数为F1;②弹簧测力计倾斜拉,其读数为F2,则方案_____(填“①”或“②”)更方便。在同等条件下,两次弹簧测力计读数F1_____(填“<”“=”或“>”)F2。
(4)杠杆在生活中有很多应用。现欲使如图丙所示的静止跷跷板发生转动,右侧小女孩可采取的做法是__________。
14.探究液体内部压强特点,小华将透明塑料瓶底部剪去,蒙上橡皮膜并扎紧(如图甲所示)。
,(第14题))
(1)将瓶压入水中,橡皮膜向内凹,如图乙所示,说明水对橡皮膜有压强;继续将瓶向下压,橡皮膜向内凹的程度变大,说明液体内部压强与液体的_____有关。
(2)接着将某液体缓慢倒入瓶中,当内外液面相平时,橡皮膜仍向内凹,如图丙所示,说明倒入液体的密度_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水的密度。
(3)将图甲中装置倒置,然后在瓶口紧密连接一根无色透明软管,并灌注红墨水,如图丁所示。使软管内液面高于橡皮膜,将塑料瓶橡皮膜的一端朝各个方向放置,橡皮膜都向外凸,说明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_____。
(4)使装置保持图丁所示位置不变,在橡皮膜上戳个洞,会有部分液体从洞口流出,最后稳定时,塑料瓶和胶管里的液面_____(填“相平”或“不相平”)。
专题提升3 力学综合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B)
A. 猎豹的速度为1.8千米/分,雨燕的速度为50米/秒,猎豹运动更快
B. 受油机在空中加油时,必须和加油机保持相对静止
C. 箭离开弓弦后,能飞行相当远的距离,是因为箭还受到向前的动力
D. 卫星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是因为卫星受到平衡力的作用
【解析】 猎豹的速度1.8千米/分=30米/秒,小于雨燕的速度,故A错误;空中加油机在空中给飞机加油时,受油机和加油机两者之间的相对位置不变,处于相对静止状态,故B正确;箭离开弓弦后,不再受到向前的动力,但由于惯性能继续飞行相当远的距离,故C错误;圆周运动的运动方向一直变化,处于非平衡状态,受到的是非平衡力作用,故D错误。
2.如图是台球比赛中球杆击球后两球相撞后分离的运动情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
,(第2题))
A. A球在桌面滚动过程中,球杆对A球做功
B. A球遇到B球相撞后两球运动状态改变,说明力是物体运动状态改变的原因
C. A球撞击静止的B球,使B球运动,说明力是物体运动的原因
D. B球在桌面上滚动是由于惯性力的缘故
【解析】 A球在桌面滚动过程中,球杆对A球没有力的作用,所以球杆对A球没有做功,故A错误;A球撞击静止的B球,使B球运动,说明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故C错误;B球在桌面上滚动是由于B球具有惯性,惯性不是力,不能说惯性力,故D错误。
3.某市街边出现的公共自行车,便于出行,深受市民欢迎。下列有关骑行中涉及的科学知识的说法,错误的是(B)
A. 车座制成弧面,是为了增大与人体接触面积,减小压强
B. 车闸属于费力杠杆,可以省距离
C. 骑行时,看到树木后退是以自行车为参照物
D. 轮胎表面的花纹是为了增大摩擦
【解析】 车闸的动力臂大于阻力臂,是省力杠杆,费距离。
(第4题)
4.如图所示,A,B,C三个石块叠在一起处于静止状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D)
A. 石块B所受力不平衡
B. 石块B受到石块A的重力和压力的作用
C. 石块B受到的重力和石块C对石块B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D. 石块B对石块C的压力和石块C对石块B的支持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解析】 B石块处于静止状态,受力平衡,故A错误;石块B受到石块A对它的压力作用,压力大小等于石块A的重力,故B错误;石块C对石块B的支持力大小等于石块A和B的总重力,故C错误。
5.某运动员做蹦极运动,如图甲,从高处O点开始下落,A点是弹性绳的自由长度,在B点运动员所受的弹力恰好等于重力,C点是第一次下落到达的最低点,运动员所受弹性绳弹力F的大小随时间t变化的情况如图乙(蹦极过程视为竖直方向的运动)。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
(第5题)
A. 从A点到B点过程中运动员加速下落
B. 从B点到C点过程中运动员的重力势能增大
C. t0时刻运动员的动能最大
D. 运动员的重力大小等于F0
【解析】 B点弹力等于重力,A点到B点过程中,重力大于弹力,运动员做加速运动,A正确;从B点到C点过程中,h变小,物体的重力势能变小,B错误;由图乙可知,t0时刻,绳的弹力最大,运动员到达最低点,此时动能为0,C错误;由图乙可知,最后绳的弹性势能几乎不变,说明此时运动员已经静止下来,此时拉力(弹力)与重力平衡,弹力小于F0,即重力小于F0,D错误。
6.小明经常与同学进行爬杆比赛,如图甲,在某次比赛中,小明向上爬的速度—时间图像如图乙,但他所受摩擦力—时间图像漏画了一部分(如图丙),若将其补充完整,应是下列选项中的(C)
,(第6题))
【解析】 由图乙可知,0~t1时间内,人加速向上运动,所以f1>G;t1~t2时间内,人做匀速直线运动,所以人受到的重力和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即f2=G;t2~t3时间内,人减速向上运动,f3<G,故C正确。
7.在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小明找来了量程合适的弹簧测力计一个、长木板两块(一块光滑,另一块粗糙),长方体木块一块(带有挂钩),钩码一盒,实验过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D)
,(第7题))
A. 测量摩擦力时,要使弹簧测力计拉着木块沿水平长木板做匀速直线运动
B. 对比图甲、乙所示的实验可以得出结论:在保持压力一定时,接触面粗糙程度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
C. 此实验中应用的科学方法是控制变量法
D. 图甲中用不同速度拉着木块做匀速直线运动,摩擦力大小也不同
【解析】 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只与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与运动速度无关,故D错误。
8.对下列生活现象解释正确的是(D)
A. 水坝下宽上窄——液体内部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减小
B. 伞被“吸”变形——流速大的地方压强大
C. 纸片“托”住倒置的满杯水——水有黏性
D. 木块漂浮在水上——漂浮时F浮=G物
【解析】 拦河大坝做成上窄下宽是因为液体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故A错误;伞上方的空气流速大、压强小,伞下方的空气流速小、压强大,所以伞面受到一个向上的压强差,被向上“吸”,故B错误;纸片之所以能“托”住水杯,是因为大气对纸片有向上的压强,故C错误。
(第9题)
9.一圆柱体先后放入密度为ρ1和ρ2的两种液体中,均处于漂浮状态,如图所示。圆柱体在两液体中所受浮力分别是F1和F2,则(D)
A. ρ1>ρ2、F1>F2
B. ρ1<ρ2、F1<F2
C. ρ1<ρ2、F1=F2
D. ρ1>ρ2、F1=F2
【解析】 由图可知,圆柱体在甲、乙两种液体中都处于漂浮状态,物体漂浮时,受到的浮力和自身的重力相等,故F1=F2,且V排甲<V排乙,根据F浮=ρ液gV排可知,ρ1>ρ2 。
 (第10题)
10.小明在倒置的漏斗里放一个乒乓球,用手指托住乒乓球(如图),然后从漏斗尖嘴处向上用力吸气,并将手指移开,看到的现象是乒乓球停留在原位置不下落,原因是吸气减小了乒乓球上方的气体压强,球上、下表面存在压强差,乒乓球受到一个向上压力差大于等于重力,因此不下落;小王看到小明的实验后说,朝漏斗尖嘴处向下持续用力吹气也能达到类似的实验效果,原因是吹气增大乒乓球上方的空气流速,减小了球上方的压强,球上、下表面存在压强差,乒乓球受到一个向上压力差大于等于重力,因此不下落。
11.如图甲,水平地面上的物体,受到方向不变的推力F的作用,其F-t和v-t的图像分别如图乙、丙所示。由图像可知,0~3秒内,推力对物体做功0焦;t=5秒时,物体受到的摩擦力是6牛。
,(第11题))
【解析】 由图丙可知,0~3秒内物体的速度大小为0,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有力无距离,所以推力对物体做功为0焦。由图丙可知,9~12秒,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受力平衡,f=F=6牛;3~6秒内,物体做加速运动,受力不平衡,推力大于摩擦力,但由于物体对地面的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没有改变,所以摩擦力仍为6牛。
 (第12题)
12.取一只空牙膏袋,一次将它挤瘪,另一次将它撑开,两次都拧紧盖后先后放入同一杯水中,如图所示。两次牙膏袋的质量m甲和m乙的大小关系是m甲=(填“>”“<”或“=”,下同)m乙;两次排开水的体积 V排甲和V排乙的大小关系是V排甲<V排乙;两次所受的浮力F甲和F乙的大小关系是F甲<F乙;两次杯底受到水的压强p甲和p乙的大小关系是p甲<p乙。
【解析】 牙膏袋的形状发生变化,但质量不变,所以m甲=m乙。甲下沉,F浮<G,乙漂浮,F浮=G,所以F甲<F乙,由F浮=ρ水gV排得V排甲<V排乙,则h甲<h乙,故p甲<p乙。
13.小明和小丽两位同学一起做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以杠杆中点为支点,如图甲、乙所示。
,(第13题))
(1)实验过程中应将杠杆调节到水平位置平衡,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消除杠杆自重对实验的影响和便于测量力臂;若杠杆右端低左端高,为使其在水平位置上静止,应将左端的平衡螺母向左(填“左”或“右”)端调节。
(2)如图甲所示,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记录数据。根据这次实验数据,小明立即分析得出杠杆的平衡条件,这种做法的不足是:仅凭一次实验的数据得出的结论具有偶然性。
(3)如图乙所示,小丽设计了两种实验方案:①弹簧测力计沿竖直方向拉,其读数为F1;②弹簧测力计倾斜拉,其读数为F2,则方案①(填“①”或“②”)更方便。在同等条件下,两次弹簧测力计读数F1<(填“<”“=”或“>”)F2。
(4)杠杆在生活中有很多应用。现欲使如图丙所示的静止跷跷板发生转动,右侧小女孩可采取的做法是向右移动。
【解析】 (1)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时,力臂在杠杆上,便于测量力臂,同时消除了杠杆自重对杠杆平衡的影响;在调节杠杆平衡时,杠杆右端低左端高,应将杠杆的平衡螺母向左端调节。
(2)仅凭一次实验的结果总结得出实验结论是不合理的,一次实验具有偶然性,要多进行几次实验,避免偶然性。
(3)方案①能从杠杆上直接读力臂,因此更方便;因为方案①的动力臂大于方案②的动力臂,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在阻力和阻力臂都相同的情况下,动力臂越大的越省力。
(4)要使跷跷板转动,可采取的做法有:男孩不动,女孩向右移动;女孩不动,男孩向右移动;女孩不动,男孩蹬地等。
14.探究液体内部压强特点,小华将透明塑料瓶底部剪去,蒙上橡皮膜并扎紧(如图甲所示)。
,(第14题))
(1)将瓶压入水中,橡皮膜向内凹,如图乙所示,说明水对橡皮膜有压强;继续将瓶向下压,橡皮膜向内凹的程度变大,说明液体内部压强与液体的深度有关。
(2)接着将某液体缓慢倒入瓶中,当内外液面相平时,橡皮膜仍向内凹,如图丙所示,说明倒入液体的密度小于(填“大于”“等于”或“小于”)水的密度。
(3)将图甲中装置倒置,然后在瓶口紧密连接一根无色透明软管,并灌注红墨水,如图丁所示。使软管内液面高于橡皮膜,将塑料瓶橡皮膜的一端朝各个方向放置,橡皮膜都向外凸,说明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4)使装置保持图丁所示位置不变,在橡皮膜上戳个洞,会有部分液体从洞口流出,最后稳定时,塑料瓶和胶管里的液面相平(填“相平”或“不相平”)。
【解析】 (1)将瓶向下压,深度越深,压强越大,橡皮膜向内凹的程度越大,说明液体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2)深度相同时,液体的密度越大,压强越大;当塑料瓶内外液面相平时,橡皮膜向内凹,说明倒入液体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
(3)液体压强的大小是通过橡皮膜的凹陷程度表现出来的,所以将塑料瓶橡皮膜的一端朝各个方向放置,橡皮膜都向外凸,说明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4)使装置保持图丁所示位置不变,在橡皮膜上戳个洞,这样两边的气压相等,最后液面相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