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初二历史教学案
课题:第十三课 红军不怕远征难
课型:新授课 时间:2009年 月8日 执笔:
一、学习目标1、知道党中央和中央红军被迫进行战略转移的原因,过程和历史意义。熟记长征的路线、遵会议及其历史意义。2、学会用发展的观点看待历史问题的能力。3、增强学习英雄精神,报销祖国的责任感中央红军的长征、遵义会议
二、学习重点;
学习难点: 分析红军被迫进行战略转移到红军取得长征胜利在原因上的反差
三、课时安排:1课时
四、学法指导:1、学会比较学习法,知识解析法,从而形成知识网络,构建知识系统。
2、理解记忆、比较记忆、关键词记忆、分点记忆等多种方法相结合。3、各小组同学之间互相帮学。
五、学习过程:
(一)学前准备:导入新课,揭示学习目标:1、简单复习检测旧知识。2、选取重大节日纪念日(五四青年节和“七一”党的生日)为切入点,激发学生学习动机,进入新课学习。
(二)自主学习:阅读课文,根据导学线索初步掌握基础知识。
自学内容 备注
1、长征开始和遵义会议:请同学们认真自读课本第59—60页第一框题,大字部分细读,小字部分快读,十分钟后检测学习效果,比一比,谁能回答以下问题:(1)长征背景:由于 和 等人的指挥错误,红军第 次反“围剿”失利,被迫进行战略转移,长征开始。(2)长征开始: 年 月,党中央和中央红军离开 ,向 进军,红军冲破敌人四道封锁线,渡过 ,但人员伤亡严重,只剩下三万多人。红军采取 的建议,向 前进,渡过 ,夺取贵州北部重镇 。
(3)遵义会议: 时间: ;地点: ;内容: 意义: 2、遵义会议后红军长征的路线:四渡 ,打乱了敌人的追剿计划——渡过 ,跳出敌人的包围圈——强渡 ——飞夺 ——翻过 ——通过 ——进入 。3两次会师: 年 月,党中央和 到达陕甘革命根据地的 与陕北红军会师; 年 月,红军三大主力 、 、在 会师,宣告二万五千里长征胜利结束。4、意义:
(三)合作探究
感悟长征 你认为长征精神是什么?结合自身实际谈谈如何继承和发扬长征精神?乐观向上,积极进取的精神, 不怕牺牲,艰苦奋斗的精神 ,坚韧不拔、战胜任何困难的精神。(3)见证“新长征”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是中国发展中上的“新长征”。请写出洗雪百年国耻和特区经济腾飞的史实各一例。
(四)巩固小结:总结应该识记的基本史实;不理解的内容举手提问
(五)达标检测:
1、1934年,中央红军进行长征的主要原因是:
A.第五次反“围剿”失败B.开辟新的根据地C.北上抗日 D.把革命形势推向全国
2、开始确立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正确领导是在
A.中共一大上 B.遵义会议上 C.中共七大上 D.中共八大上
3、下列党的会议中,第一次独立地解决了党自身的重大实际问题,成为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由幼稚走向成熟的是
A.中共一大 B.中共二大 C.遵义会议 D.中共七大
4、红军三大主力会师;标志着二万五千里长征胜利结束。其会师地点在
A.陕北吴起镇 B.江西瑞金 C.甘肃会宁 D.贵州遵义
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毛泽东《长征》
请回答:(1)红军“远征”的直接原因是什么?
(2)“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是指红军长征途中的什么事?
(3)使红军在长征途中由被动变为主动的主要原因是什么?红军长征之“难”,主要是指什么?
(4)谈谈你对“长征精神”的理解。
(六)课后反思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