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5 页 共 5 页
2019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分课练习第17课(空前严重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含解析
分层训练·进阶冲关
〔难度系数:····〕
A组 基础练
1.〔〕有历史学家把20世纪20年代的美国称为“疯狂的20年代”。其依据应该是当时美国 ( C )
A.两党派斗争激烈
B.经济危机、社会动荡
C.经济社会盲目发展
D.政府强化对经济的干预
2.〔〕(2018·济南高一检测)“这是一场惊天动地的大灾难,一举摧毁了众人的希望:世界的经济与社会,再也不可能重返漫长的19世纪的旧时光。1929—1932年无疑是一道深谷。”材料中的大灾难是指 ( C )
A.国际关系日趋恶化
B.资本主义国家政治危机
C.世界经济危机
D.世界大战
3.〔〕 “美国国内经济的不平衡与国际经济的不平衡一样严重,其根本原因在于工资落后于不断上升的生产率。”该材料显示,造成1929年经济大危机的一个重要原因是 ( B )
A.股票市场的崩溃
B.生产相对过剩
C.美国经济的虚假繁荣
D.“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
4.〔〕1930年,美国通过法案提高进口关税,这一行动引起连锁反应,各国纷纷调高关税。这反映了经济危机爆发后,西方国家 ( B )
A.一致提高关税,共渡难关
B.设置关税壁垒,转嫁危机
C.整顿金融体系,扩大内需
D.实行国家干预,限制出口
5.〔〕(2018·广东学业水平考试)1929年,经济危机爆发后,美国继续推行自由放任政策的时任总统是 ( C )
A.罗斯福 B.林肯
C.胡佛 D.柯立芝
B组 提升练
6.〔〕1928年4、5、6月美国汽车销售付款方式、汽车档次分类比例(单位:%)如下:
消费方式 已成交中高档车 已成交低档车 未成交 小计
信贷 26.3 11.2 23.9 61.4
现金 20.9 6.2 11.5 38.6
累计 47.2 17.4 35.4 100
表中所反映的占主导地位(流行)的消费方式带来的最主要的消极影响是
( B )
A.整个社会享乐风气盛行
B.刺激资本家盲目扩大生产
C.家庭负债增多,影响社会稳定
D.美国经济陷入极度萧条之中
7.〔〕(2018·北京高一检测)“他们过去常说,我在编织一个梦,梦见安宁与繁荣的前途。为什么我得排着长队,为领一份面包苦苦等待?我曾建一条铁路……如今它建成啦,兄弟,你能施舍一角钱吗?”这首歌1932年在美国首唱后广泛流传。这首歌主要反映了 ( C )
A.美国经济的快速发展
B.工业革命推进美国的铁路建设
C.大萧条对民众的打击
D.民众对罗斯福新政的极度失望
8.〔〕(2018·南通高一检测)1929-1933年期间,胡佛内阁财长梅隆指责苏联以低于成本价格在美国市场出售火柴,损害了美国的火柴制造业。农业部长海德也在向报界发表谈话时说:苏联的小麦倾销导致美国农民的贫困。这段材料实质上反映此时 ( C )
A.胡佛反危机措施激化社会矛盾
B.苏联的自由贸易给美国带来灾难
C.美国对经济危机缺乏深层反思
D.美国把国内失业归因于苏联政府
C组 培优练
9.〔〕(2018·南通高一检测)英国历史学家阿诺德·汤因比曾写道:“1931年,世界各地所有的人都在认真地思考并坦率地议论着西方的社会制度也许会失败和不再起作用的可能性。”导致他产生上述言论的主要原因是 ( D )
A.国家对经济的宏观干预加强
B.举国上下期盼着罗斯福新政
C.苏联模式显现社会主义优越
D.经济危机引发社会政治危机
10.〔〕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到1929年,美国政治经济在其他方面也严重脱节。大量美国工业集中在少数人手中,成为官僚主义企业,并能在萧条开始后一个时期内人为地维持高价格,工业利润之高超出常规。联邦税收政策偏袒富人,这种情形也加深了收入分配不均的程度,致使1929年国民收入的26%落到5%的人的手中。这些国内经济的失调现象,至少在证券市场崩溃前两年,就开始损害经济制度的健康。不过使金融机构失常并引起连锁性解体反应的,还是酿成于1929年10月证券市场崩溃的股票价格涨风。
——[美]阿瑟·林克、威廉·卡顿
《1900年以来的美国史》
材料二 在现有条件下,国家必须有计划和有调节地为经济确定目标并且提出方向性的经济政策原则。在这个意义上,国家的主动性就是而且应该是无可辩驳的。但是进而想把企业家弄成官府意志的奴隶和单纯的执行机器,那就必然毁灭一切人格价值并剥夺经济界最宝贵的动力。
——[德]路德维希·艾哈德
(1)材料一中作者从哪些方面揭示了美国经济大萧条的原因?怎样才能解决这些问题?
答:原因:①联邦政府代表垄断资产阶级的利益,推行自由放任的政策,助长了资本运作的无序性。②垄断资本控制国民经济,操纵市场和价格,使市场规则遭到破坏,经济正常运行受阻。③贫富悬殊加大,阶级对立日益尖锐。④狂热的股票投机活动导致股市崩溃、金融体系瓦解。办法:采取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
(2)材料二与材料一是什么关系?作者认为“无可辩驳”的是什么?
答:材料一分析了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材料二提出了解决危机的办法。作者认为“无可辩驳”的是国家干预经济。
第 5 页 共 5 页
2019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分课练习第18课(罗斯福新政)含解析
分层训练·进阶冲关
〔难度系数:····〕
A组 基础练
1.〔〕罗斯福在美国总统竞选的演讲中说:“我的愿望是排除革命……既避免激进的革命,又防止保守的革命。”他就职后为“排除革命”而采取的重大行动是 ( B )
A.推行自由放任政策 B.实施“新政”干预经济
C.建立计划经济体制 D.提倡“新经济”模式
2.〔〕(2018·四川学业水平考试)罗斯福新政期间,美国政府共吸收了275万名失业青年从事造林、筑路等工作。这一举措属于 ( C )
A.复兴工业 B.整顿银行
C.以工代赈 D.调整农业
3.〔〕下图所示情景反映了罗斯福新政的某项措施,该措施是 ( D )
A.整顿财政金融 B.进行社会立法
C.调节农业生产 D.实行以工代赈
4.〔〕(2018·绍兴高一检测) 罗斯福新政使美国成功地渡过了当时的经济危机,其主要手段是 ( B )
A.实施自由放任政策
B.实行国家干预经济
C.确立责任内阁制
D.开展土地改革运动
5.〔〕罗斯福新政对当时的美国经济最深刻的影响是 ( D )
A.减轻了危机对美国经济的破坏
B.遏制了法西斯势力,维护了资产阶级民主制度
C.缓和了社会矛盾,巩固了资本主义统治
D.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发展的新模式
B组 提升练
6.〔〕下列图片中,能反映罗斯福为摆脱经济危机而采取的增加就业、扩大内需的措施有 ( B )
A.①③ B.①②
C.②③④ D.①③④
7.〔〕(2018·济南高一检测)“‘新政大夫’救了如履薄冰的美利坚合众国,在某种意义上,甚至可以认为罗斯福新政标志着‘新’‘旧’两个美国的重大分野。”“新、旧两个美国的重大分野”是指 ( A )
A.进入了政府干预经济的新时代
B.进入自由放任的新时代
C.资本主义国家制度的根本转变
D.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
8.〔〕(2018·太原高一检测)美国PWA(市政工程局)在1933-1939年帮助建造了全国近70%的新校舍,65%的县政府办公楼、市政厅和污水处理工厂,35%的医院和公共卫生设施,10%的道路、桥梁、地铁和类似的工程建筑。这些措施
( D )
A.适应了自由主义经济原则
B.改变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
C.使得美国率先成为福利国家
D.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经济危机
C组 培优练
9.〔〕(2018·安阳高一检测)大型电视专题片《大国崛起》中说:“近五百年来,真正意义上拥有过世界霸权的只有三个国家,即荷兰、英国和美国。这三个国家对市场经济进行了接力棒式的创新和发展。”如果此说法能够成立,美国对市场经济的创新发展主要表现在 ( D )
A.大力推行重商主义经济政策
B.最早确立自由市场经济模式
C.确立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
D.开创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模式
10.〔〕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世纪30年代,美国《名利场》杂志的漫画
材料二 经济不景气的问题绝不能用立法的行动或行政的声明来解决。经济的创伤只能由经济实体的细胞——生产者和消费者——来自我治疗。这两方面的合作可以加速复原的过程并且减少不利的副作用……每一个人都应该设法帮助比他不幸的邻居;每一个企业都应该帮助它的雇员;每一个社区和每一个州都应该负起责任来组织就业和救济活动。
——胡佛的第二个年度国情咨文,
选自《美国总统咨文汇编》(英文版)
材料三 罗斯福认为,拯救国家的希望在于迅速克服经济崩溃的威胁。1933年3月6日,他命令所有银行关闭4天,并禁止支付和出口黄金。3月9日,国家召开特别会议,并在4小时之内通过紧急银行法。财政部根据紧急银行法采取了迅速行动,立即恢复了企业界信心。到4月的第一个星期,货币便有10亿美元以上回流到银行,储藏者已将贵金属送返联邦储备银行,财政部官员则只需发行少量新联邦储备货币。
——[美]阿瑟·林克等《1900年以来的美国史》
(1)根据材料一,造成“山姆大叔”如此窘境的原因是什么?并指出这一因素的实质。
答:原因:1929-1933年的世界经济危机。
实质:生产相对过剩。
(2)有人认为,材料二中的经济思想在现实中遭遇困境,出现了“异化”。对此,你是如何理解的?
答:经济思想:自由主义;遭遇困境:胡佛政府采取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非但没有克服危机,反而使经济形势恶化,社会动荡;异化:罗斯福新政采取国家干预经济的措施。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请从金融措施的角度分析罗斯福新政为什么会取得成效。
答:整顿银行,恢复信用;扩大政府支出,刺激社会需求;实行美元贬值,提高物价。
(4)综上所述,罗斯福新政给我们怎样的启示?
答:加强金融监管;重视宏观调控。
第 5 页 共 5 页
2019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分课练习第19课(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含解析
分层训练·进阶冲关
〔难度系数:····〕
A组 基础练
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初期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普遍奉行的经济理念是( D )
A.计划经济 B.自由放任
C.重商主义 D.国家干预
2.〔〕(2018·济南高一检测) 1931年在美国处于“过剩危机”时,经济学家凯恩斯提出运用财政和信贷的手段来实现对国民经济的调节,实行“赤字财政”以扩大开支调节市场。这一主张的实质是 ( A )
A.发展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B.采取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
C.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D.减少国家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3.〔〕20世纪70年代,欧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进入“滞胀”状态。对“滞胀”的含义理解准确的是 ( C )
A.生产停滞与生产发展迅速交替
B.经济发展滞缓,社会革命一触即发
C.经济发展滞缓,与通货膨胀并存
D.发生经济危机,范围广,持续时间长
4.〔〕(2018·北京高一检测)20世纪80年代,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说,社会有一个梯子和一张安全网,梯子用来供人们自己努力改善生活,安全网则用来防止人们跌入深渊。文中的“安全网”应理解为 ( A )
A.完善的社会保障 B.强大的国防
C.劳动安全保护法 D.发达的农业
5.〔〕20世纪90年代在美国出现的新经济具备以下哪几个方面的特点
( D )
①以现代信息技术等高科技为物质基础 ②以信息产业为主导 ③主要动力是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 ④低污染、低消耗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 D.①②③④
B组 提升练
6.〔〕(2018·安阳高一检测)经历了20世纪70年代整整十年在“滞胀”泥潭中的痛苦挣扎,到1981年里根上台时,美国经济已陷入衰退。但与此同时,“国家已经做好准备,把经济政策彻底地向右转”。此处的美国经济政策“向右转”是指 ( A )
A.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B.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C.加大社会福利资金投入 D.增加国有经济的比重
7.〔〕(2018·南通高一检测)20世纪中期以来,欧美等发达国家劳动者的心理动因发生改变,他们不愿意去经历市场的风险,申请社会救济的人越来越多,越来越多的人以健康为借口而不去上班。这说明欧美等发达国家的福利政策
( C )
A.加重政府财政负担
B.增加工人就业机会
C.导致公民懒惰行为
D.突破市场经济束缚
8.〔〕下面为美国1970年、1979年就业人口结构表。对此理解错误的
是 ( C )
1970年 1979年
农业人口 5% 3%
制造业人口 30% 13%
服务信息业人口 15% 72%
A.第三产业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蓬勃发展
B.第三产业就业人数超过了第一、第二产业
C.是“新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
D.改变了传统的社会产业结构
C组 培优练
9.〔〕(2018·南通高一检测)如图是近代以来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主流经济理论影响力演变曲线图,据此判断正确的是 ( C )
A.甲理论是持续时间最长且始终占主导地位的经济理论
B.乙理论是工业革命以来崇尚的自由放任政策
C.甲理论80年代复苏的原因是经济滞胀的出现
D.乙理论70年代后退出历史舞台,不再发挥任何作用
10.〔〕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联邦德国)经济部长艾哈德实施“社会市场经济”,包含以下几个方面:(1)保护自由竞争。……(2)国家的干预主要是采取符合市场规律的手段,通过货币、信贷、财政、税收和外贸政策进行总体调节。……(3)建立社会保障体系,以维护社会稳定,实现公平。1950年,联邦德国经济进入高速发展时期。
——《现代文明的发展与选择》
材料二 日本政府为经济开发提供了各种计划和情报等服务。1956年日本政府制定《经济自立五年计划》,从此进入了实现国民经济现代化的高速发展时期。1960年继岸信内阁之后的池田内阁,提出《国民收入倍增计划》,在十年后的1970年,国民生产总值和国民收入都增加一倍。
——王斯德、钱洪《世界当代史》
材料三 在信息技术部门的带领下,美国自1991年4月份以来,经济增长幅度达到了4%,而失业率却从6%降到了4%,通胀率也在不断下降。如果食品和能源不计在内的话,美国1999年的消费品通胀率只有1.9%,增幅为34年来的最小值。这种经济现象被人们表述为“新经济”。
——叶蔚、袁清文《网络金融概论》
(1)根据材料一,概括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联邦德国“社会市场经济”政策的特点。
答:特点:将市场经济、国家干预、社会保障三者结合起来。
(2)比较材料一、二,概括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联邦德国经济政策的相同点和各自的侧重点。
答:相同点:都加强了国家对经济的干预(或采取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侧重点:①日本政府侧重对经济的计划指导;②德国侧重市场调节。
(3)根据材料三,指出美国出现“新经济”的历史条件。
答:条件:①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尤其是20世纪60年代以来电子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②20世纪80年代美国政府的经济政策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滞胀”危机,促进了经济的恢复、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