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课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1课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9-04-29 21:48:1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三单元 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
第11课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从新经济政策、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了解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和主要问题。
1.掌握列宁时期实行的新经济政策和苏联的成立。掌握苏联的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成就以及苏联模式。
2.分析新经济政策的历史背景,认识其实行的必要性和转变的必要性。
3.通过对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过程的了解,结合中国现代史部分中所学习的新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的历程,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
重点:新经济政策、苏联工业化道路。
难点:新经济政策、苏联模式的利弊。
投影图片:1920年苏俄发生的示威游行。
思考:这次示威游行是苏俄政府实施的一项政策引起的,你知道是什么政策吗?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学生回答后教师小结引入新课。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在十月革命胜利后,为战胜国内外敌人而实行的,为最终战胜敌人奠定了基础。可现在怎么会出现这一情况?面对这一情况,列宁领导的苏维埃政府是如何解决的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一内容。
一、新经济政策
1.背景
教师:经历4年世界大战和3年内战的苏维埃俄国,满目疮痍,经济异常困难,社会矛盾加剧。
史料1 我们原本打算直接用无产阶级国家的法令,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生产和分配。现实生活说明我们犯了错误。
——列宁
教师:战时共产主义政策“错”在哪里?
学生:背离了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规律,超越了实际。
史料2 1921年列宁说:“目前已很清楚,我们用冲击的办法,即用简捷、迅速、直接的办法实现社会主义生产和分配的原则的尝试已经失败了。……政治形势向我们表明,在许多经济问题上,必须退到国家资本主义上去,从冲击转到围攻的方法上去。”
教师:阅读教材P47第1、2自然段,列宁是如何解决这次“失败”的?
2.实施
教师:为解决国内的经济困难和政治危机,实现向社会主义的过渡,1921年,俄共(布)十大决定实行新经济政策。
教师:新经济政策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学生:以征收粮食税代替余粮征集制;允许使用雇佣劳动力和出租土地,农民可以自由买卖纳税后的剩余产品,实行自由贸易;允许本国和外国的资本家经营中小企业;实行按劳取酬的工资制。
史料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的对比。
政策内容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新经济政策
农业
余粮收集制(农民除口粮、种子粮以外的一切余粮收归国有)
粮食税(纳税后的余粮归农民支配)
工业
大中小企业全部收归国有
允许本国和外国资本家经营中小企业
商业
取消自由贸易,实行实物配给制(否定商品货币关系)
取消实物配给制,恢复商品买卖(自由贸易)
  教师:结合史料分析,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相比,新经济政策有何特点和实质?
学生讨论交流后,教师进行点拨:
特点:把社会主义与市场、商品货币关系和资本主义直接联系起来。
实质:在国家掌握主要经济命脉的前提下,允许资本主义在一定范围和一定程度上恢复和发展,进而使社会主义成分战胜资本主义成分,最终建设社会主义的经济体制。
3.作用
史料1 新经济政策的实施,使苏联经济得到了恢复。列宁对此感到很欣慰,他说:“在战争结束的时候,俄国就像是一个被打得半死的人……而现在,谢天谢地,他居然能够拄着拐杖走动了!”
史料2
教师: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新经济政策的作用。
学生:新经济政策调动了生产者的积极性,迅速缓解了危机,巩固了工农联盟,促使国民经济稳步发展。
二、苏联的工业化
1.苏联成立
史料 只有在无产阶级专政条件下,才能彻底消灭民族压迫,奠定各族人民合作的基础,为了各苏维埃共和国国民经济的恢复和繁荣并对付资本主义的包围、要求联合成一个联盟国家。
——《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成立宣言》
教师:阅读教材P48第1自然段及史料,苏联的全称是什么?什么时间成立的?苏联为什么成立?
学生:全称: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时间:1922年。成立的原因:苏联的成立是恢复经济,建设社会主义的需要;是加强国防,抵抗外来侵略的需要。
2.苏联的工业化(社会主义工业化)
图片投影:1922年列宁和斯大林在哥尔克村。
教师:1924年1月列宁逝世,苏联进入斯大林时代。
史料1 “我们比先进国家落后了五十年至一百年。我们应当在十年内跑完这段距离。或者我们做到这一点,或者我们被人打倒。”“延缓速度就是落后,落后者是要挨打的。”
史料2 没有重工业,那我们就不会有一切现代化国防武器,那时我们的地位就会和目前中国所处的地位多少相似:中国没有自己的重工业,没有自己的军事工业,现在只要谁高兴,谁就可以蹂躏它。
史料3 虽然新经济政策取得一定的成效,但直到1928年,苏联的工业产值还不到德国的一半,美国的八分之一,全国只有不到三万辆拖拉机,99%的耕种要靠畜力和人力来完成。
学生思考:(1)这些话表明斯大林的什么观点?
(2)优先发展重工业有什么必要性?
答案提示:(1)快速发展重工业,加强国防。
(2)苏联成立后,国内外环境严峻,外有帝国主义国家的敌视,内部经济虽有所恢复,但仍远远落后于资本主义国家。优先发展重工业特别是军事工业,有助于苏联迅速建立强大的国防,巩固政权。
那么,在当时的情况下,为从落后的农业国迅速变成先进的工业国,斯大林采取了什么措施?
学生阅读教材后回答
苏联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于1928年,任务是奠定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主要力量和资金集中用于重工业。第二个五年计划开始于1933年,任务是完成国民经济的技术改造。(1938年起实施第三个五年计划,因二战爆发而被打断)在两个五年计划期间,苏联不断创造新的奇迹,使苏联取得巨大成就。
史料4 在两个五年计划期间,苏联共建成6 000多个大型工矿企业,建立起飞机、汽车、拖拉机、化工、电力等工业部门,形成了比较完备的工业体系。苏联由农业国变成世界一流的工业强国。1937年,工业总产值超过德、英、法,跃居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
史料5
教师小结:苏联取得了重大成就,其工业总产值迅速跃居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苏联人民用十几年的时间走完了资本主义国家用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时间走完的道路,苏联工业化的速度创造了世界奇迹。
教师:如何评价苏联的社会主义工业化?
学生阅读教材后回答
苏联的工业化是在高度集中的指令性计划下完成的。一方面使苏联在短时期内,集中全国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实现了工业化;另一方面,这种排斥市场和商品经济的发展模式被固定下来,致使苏联经济体制日益僵化。
三、农业集体化
【概念辨析】苏联农业集体化是通过合作社把个体的小农经济改造成为社会主义集体经济的过程。
教师:阅读教材P49第2、3自然段,说出农业集体化实行的背景和时间及措施。
学生:背景:苏联发生了严重的粮食收购危机。斯大林决心用行政手段加快农业集体化进程,解决粮食问题。
时间:20世纪30年代初,开始大规模的农业集体化运动。
措施:在农业集体化过程中,苏联开展消灭富农运动。同时,政府也从多方面支持集体农庄的建设,为集体农庄提供机械服务,监督集体农庄执行国家的生产计划。
史料1 据统计,1940年与1913年相比,苏联重工业增长14.5倍,轻工业只增长3.9倍,农业总产值仅增长41%。在苏联农村中,从1929年7月到1930年7月,牛减少了32%,马减少了13%,猪减少了33%,羊减少了26%。
史料2 实现农业集体化后,苏联政府采取提高工业品价格的办法,要农民为工业化提供资金……据统计,从农民手中拿走的粮食,约占其收获量的40%,而粮食收购价远低于生产成本。……“一五”计划期间,通过这些办法从农民手中得到的资金,在工业化资金中约占1/3。
教师:如何评价农业集体化运动?
学生:农业集体化为工业化的实现提供了条件,但存在着严重问题和错误。违背了农民自愿加入的意愿,与当时农村生产力水平低下的状况不相适应,国家从农民手中拿走的东西太多,使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受到极大的损害,农业生产长期停滞不前,导致整个国民经济发展不平衡。
四、苏联模式
史料 所谓苏联模式,即指苏联在长期的社会主义实践中形成的制度、体制以及建设社会主义的方针、政策。这个模式形成于斯大林时期,并不断得到强化和固化。
教师:苏联模式形成标志是什么?
学生:1936年,苏联公布了新宪法,宣告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铲除了人剥削人的现象。新宪法也标志着斯大林创建的政治经济体制的形成,这一体制被称为“苏联模式”。
教师:苏联模式的主要特征是什么?其在经济、政治上的具体表现有哪些?
学生交流后教师点拨:
主要特征: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和高度集权的政治体制。
具体表现:经济上,以行政手段管理经济,实行高度集中的部门管理,排斥市场调节。计划完全是指令性的,各级机关必须执行。政治上,权力高度集中,忽视民主制度建设。
教师:如何正确评价苏联模式?
学生交流,教师归纳总结:
积极作用:使苏联实现了工业化,国家综合实力迅速增强。
严重弊端:(1)经济上,忽视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要求,否定市场机制的作用,造成经济效益低下;计划经济制度过于死板,妨碍地方和企业积极性的发挥。(2)政治上,权力过于集中,民主法制被忽视,权力越来越集中到个人手里,形成个人高度集权。
教师总结:斯大林模式在一定的历史阶段发挥过积极作用,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苏联模式的一系列弊端日益暴露出来。从长远来看,它严重束缚了苏联社会主义的发展,成为苏联解体的最根本原因。
十月革命胜利后,布尔什维克党和列宁领导苏俄人民开始了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1922年,苏联成立。从1928年开始,苏联开始进行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和农业集体化。为了用法律的形式将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的成就肯定下来,1936年苏联颁布了新宪法。宪法的颁布,宣告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苏联的建立,也标志着苏联模式的形成。这一体制曾发挥过积极作用,但也存在严重的弊端。
第11课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