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细菌和真菌-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知识讲解

文档属性

名称 第四章 细菌和真菌-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知识讲解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19-04-30 10:25:37

文档简介

第四章 细菌和真菌
第一节 细菌和真菌的分布
01  知识管理
1.观察菌落
菌落定义:一个细菌或真菌繁殖后形成的肉眼可见的集合体。
注  意:一个菌落不能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细菌或真菌形成,因为菌落是由一个细菌或真菌繁殖后形成的肉眼可见的集合体。
细菌与真菌菌落的区别:
大小
形状
颜色
细菌菌落

大多数光滑黏稠或干燥粗糙
白或黄
真菌菌落

绒毛状、絮状或蜘蛛网状
红、褐、绿、黑、黄
2.探究细菌和真菌的分布
培养细菌、真菌的一般方法
四个步骤:①配制培养基;②高温灭菌;③接种;④恒温培养。
分  布:在土壤中、水里、空气中乃至我们的身体上,都可以找到细菌和真菌。
3.细菌和真菌的生存条件
条  件:细菌和真菌的生存需要一定的条件,如水分、适宜的温度、有机物等。
注  意: 炎热的夏天,食物容易腐败,得肠胃炎的人也较多,这是因为炎热的夏季,空气湿度大、温度高,适宜细菌、真菌的繁殖和生长,食物保存不当或时间过长,就会因被细菌、真菌污染而变质。人吃了变质的食品,就容易患肠胃炎。夏天洗净晾干的衣服不会长霉,而脏衣脏鞋就容易长霉是因为洗净晾干的衣服干燥、缺乏营养物质,这种环境不适合细菌、真菌的繁殖,所以不会长霉;反之,脏衣脏鞋给细菌、真菌提供了适宜的生长环境,就容易长霉。
 02  例题解读
【例】 如图所示,培养基上有两处菌斑:A处为黑色且呈绒毛状,B处较小且表面光滑,以下判断错误的是(  )
A.B处可能是细菌或真菌的个体
B.B处可能是某种细菌的菌落
C.A处可能是某种真菌的菌落
D.A处可能是由一种霉菌形成的
【解析】 菌落表面或光滑黏稠,或干燥粗糙的是细菌的菌落,体积较小;体积较大的呈绒毛状、絮状、蜘蛛网状的是真菌的菌落。由图示A处较大且呈绒毛状;B处较小且表面光滑;故B为细菌菌落,A为真菌菌落。
【答案】 A
 03  当堂训练
1.一个细菌或真菌繁殖的后代形成的肉眼可见的集合体被称为(C)
A.真菌 B.细菌
C.菌落 D.菌痕
2.在探究硬币上是否有细菌的实验中,将硬币在细菌培养基表面轻轻一按,这一做法在细菌的培养方法中叫(A)
A.接种 B.种植
C.培养 D.接合
3.细菌在下列哪种环境中最容易出现(B)
A.潮湿的沙土地 B.潮湿的粮食
C.干燥的衣物 D.煮沸的牛肉汁
4.在一个培养皿中有大大小小许多个细菌及真菌的菌落,细菌菌落的特征是(B)
A.面积比较大,呈绒毛状
B.面积比较小,表面光滑黏稠
C.面积比较大,呈蜘蛛网状
D.面积比较小,表面絮状
5.真菌和细菌生活必需的基本条件是(A)
A.水分、适宜的温度、有机物
B.水分、适宜的温度、无机物
C.水分、较高的温度、充足的食物
D.水分、适宜的温度、充足的氧气
6.(乐山中考)如果我们要在实验室培养细菌或真菌,正确的操作步骤是(D)
①接种 ②配制培养基 ③高温灭菌 ④恒温培养
A.③①②④ B.③②①④
C.①②③④ D.②③①④
7.在检测不同环境中的细菌和真菌的探究实验中,一组同学的实验过程如图所示:
(1)在实验培养细菌、真菌菌落的一般步骤中,A配制的培养基含有细菌和真菌生长需要的物质,这一步最常用的配制材料是琼脂,而要等培养基冷却的原因是温度太高可能杀死细菌;
(2)B是接种过程;
(3)完成步骤C需要在适宜的温度下进行。
 04  课后提升
8.腌肉长时间不易腐烂,主要原因是(C)
A.气温低,不利于细菌的生长和繁殖
B.空气中没有飘浮着的细菌
C.盐分多,不利于细菌的生长和繁殖
D.大多细菌是对人类有益的,不会使肉腐烂
9.下列有关菌落的描述正确的是(B)
A.每个菌落由大量不同种细菌组成
B.从菌落的形态、大小和颜色,可以大致区分细菌和真菌,以及它们的种类
C.细菌的菌落常呈绒毛状、絮状或蜘蛛网状
D.一个菌落是由一个细菌细胞形成的
10.在探究细菌和真菌的分布实验中,下列操作不正确的是(D)
A.培养基要经过高温灭菌处理
B.接种后,要迅速盖好培养皿
C.若探究手上的菌类,要将培养皿放在37 ℃下恒温培养
D.不需要设置对照实验
11.(茂名中考)在“检测不同环境中的细菌和真菌”的探究实验中,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D)
A.本实验需要设置对照实验
B.培养用的培养皿和培养基,接种前需高温灭菌处理
C.将硬币放在培养基时轻按一下,相当于接种
D.接种后的培养皿和培养基要再进行高温处理
12.为研究饮水机中细菌的生存条件,有人将同一桶纯净水每隔3天,分别从冷水口和热水口接等量的饮用水,测定细菌数量,结果如下表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C)
测定时间
第1天
第4天
第7天
第10天
冷水口细菌数
34
560
935
1 220
热水口细菌数
15
3
25
46
A.若用饮水机只喝冷水,应尽快将整桶水喝完
B.使用饮水机喝热水比喝冷水更有利于身体健康
C.本实验只能探究时间对饮水机中细菌生存的影响
D.冷水口接的饮用水中细菌数量随时间延长而增多
13.(岳阳中考)小丽和小辉为探究教室和操场中细菌和真菌的分布做了下列实验,请分析回答有关问题:
【提出问题】教室和操场哪里的细菌和真菌多?
【材料用具】每组两套装有牛肉汁培养基的培养皿(已高温灭菌)、标签纸、放大镜、透明胶带、恒温培养箱。
【实验步骤】
①在标签纸上标出组别、实验日期、编号(1号、2号),将标签贴在培养皿底部。
②采集细菌和真菌,在教室、操场打开培养皿,暴露在空气中10分钟,再盖上、封好。
③放入恒温箱中培养24小时。
④观察、记录。
【讨论】
(1)配置牛肉汁培养基的目的主要是为细菌和真菌提供营养物质。对其进行高温灭菌的目的是防杂菌对实验的干扰。
(2)步骤②相当于细菌、真菌培养方法中的接种。
(3)预期实验结果:教室的细菌和真菌更多些。
(4)根据实验结果,为了健康,我们平时在学校应该怎样做?(请写出2条)
①注重个人卫生,勤洗手;
②教室常通风等。
第二节 细菌
01  知识管理
1.细菌的发现
发 现 史:17世纪后叶,荷兰人列文·虎克发现了细菌;19世纪中叶,法国科学家巴斯德证实了细菌不是自然发生的,是由原来已存在的细菌产生的。
2.细菌的形态、结构和生殖
观察细菌:细菌是单细胞生物,个体微小,只有用高倍显微镜或电镜才能观察到细菌的形态。
形  态:由于种类的不同而形态不同,其分为三种,一种是球形的球菌,如金黄色葡萄球菌;一种是杆形的杆菌,如大肠杆菌;一种是弯曲的或螺旋形的螺旋菌,如空肠弯曲菌。
结构图:
结  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荚膜、鞭毛、DNA。
特  点:没有成形的细胞核,只有DNA集中的区域。
营  养:细菌的细胞中没有叶绿体,所以,多数细菌只能利用现成的有机物生活,营养方式为异养。它们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
生  殖:细菌是靠分裂进行生殖的。芽孢是细菌的休眠体,对不良环境具有较强的抵抗力。
注  意:细菌分布广泛的原因有:①细菌的个体微小,极易为各种媒介携带;②分裂生殖,繁殖速度快数量多;③有些细菌在生长发育后期,个体缩小,细胞壁增厚形成芽孢;④芽孢对不良环境有较强的抵抗力;⑤芽孢小而轻,可随处飘散,落在适当的环境中,就能萌发为细菌。
3.细菌与动、植物细胞的区别
 结构
类型
细胞

细胞

细胞

细胞

其他
结构
植物细胞




有叶绿体
动物细胞




无叶绿体
细菌



没有成形
的细胞核
没有叶绿体、
有鞭毛、荚膜
 02  例题解读
【例1】 (广东中考)如图为巴斯德的鹅颈瓶实验示意图,结论是(  )
A.细菌繁殖需要漫长的时间
B.细菌由营养丰富的肉汤产生
C.细菌由肉汤中原有的细菌产生
D.使肉汤腐败的细菌来自空气
【解析】 巴斯德将瓶中肉汤煮沸,使肉汤中的微生物全被杀死,他将营养液(肉汤)装入带有弯曲细管的瓶中,弯管是开口的,空气可无阻地进入瓶中,而空气中的微生物则被弯曲的颈阻挡而沉积于弯管底部,不能进入瓶中,结果瓶中肉汤未腐败,说明没有微生物进入。此时如将曲颈管打断,使外界空气不经“沉淀处理”而直接进入营养液中,不久营养液中就出现微生物了,可见微生物不是从营养液中自然产生的,而是来自空气中。
【答案】 D
                
【例2】 (成都中考)人体肠道内的共生菌群中含有大肠杆菌,该细菌的生殖方式是(  )
A.营养生殖 B.出芽生殖
C.孢子生殖 D.分裂生殖
【解析】 细菌通过分裂的方式进行繁殖,也就是一个细菌横向分裂成两个细菌。长大以后又能进行分裂。分裂时,细胞首先将它的遗传物质进行复制,然后细胞从中部向内凹陷,形成两个子细胞。大肠杆菌属于细菌,因此,大肠杆菌的生殖方式是分裂生殖。
【答案】 D
 03  当堂训练
1.(昆明中考)被誉为“微生物之父”的是(B)
A.列文·虎克  B.巴斯德
C.达尔文  D.袁隆平
2.图示细菌的三种类型,图中甲、乙、丙依次是(D)
A.球菌、杆菌、螺旋菌
B.球菌、螺旋菌、杆菌
C.螺旋菌、杆菌、球菌
D.杆菌、球菌、螺旋菌
3.(江西中考)下列叙述中属于细菌主要特征的是(D)
A.多细胞组成 B.孢子生殖
C.生活都需要氧气 D.无成形的细胞核
4.芽孢的作用是(C)
A.繁殖后代  B.生殖方式
C.通过休眠度过恶劣环境 D.贮藏养料
5.细菌在细胞结构上区别于植物细胞的特点主要是(C)
①有细胞壁 ②没有叶绿体 ③没有成形的细胞核
④有鞭毛
A.①② B.②④  C.②③ D.③④
6.下列关于细菌的叙述正确的是(C)
A.所有的细菌在生态系统中都是分解者
B.细菌依靠芽孢进行繁殖
C.细菌细胞不同于洋葱细胞的主要结构特点是没有成形的细胞核
D.将食品放在冰箱中可防止腐败变质,原因是低温杀死了细菌等微生物
7.(泸州中考)美国境内发现能抗最强的抗生素——多粘菌素的超级细菌,下列对超级细菌的描述中正确的是(B)
A.超级细菌没有细胞膜
B.超级细菌没有成形的细胞核
C.超级细菌没有细胞壁
D.超级细菌有叶绿体
8.李彬同学为探究如何保鲜肉汤做了以下实验(如下图):将甲、乙装置安装好后分别用酒精灯加热至沸腾,然后都放在室温25 ℃的环境中,若干天后,根据实验结果得出了肉汤的保鲜方法。请回答下列问题。
(1)几天后乙试管的肉汤保持新鲜,原因是微生物不易进入。
(2)李彬实验中的变量是细菌(微生物),甲组实验在整个实验中起到对照作用。
(3)李彬用酒精灯加热的目的是高温灭菌。
(4)实验后,李彬将乙装置的玻璃管取走,并放到冰箱中,若干天后,肉汤还是新鲜的。你能否得出另一结论?能,若能得出,这个结论是什么?低温能抑制微生物的生长、繁殖。
9.(黑龙江中考)如图是细菌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细菌与动植物相比,虽有DNA集中的区域,却没有成形的细胞核(填名称)。
(2)细菌与植物细胞相比,没有叶绿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
(3)图中的细菌能够运动,是因为它具有①(填标号)。
(4)在细菌生长发育的后期,个体缩小,细胞壁增厚,形成的休眠体是芽孢。
(5)细菌是靠分裂方式进行生殖的。
 04  课后提升
10.细菌是一类体积微小、结构简单的单细胞生物,观察细菌的形态常借助于(C)
A.放大镜 B.低倍显微镜
C.高倍显微镜 D.肉眼
11.外科手术器械和罐头食品的消毒,都要以能够杀死什么为标准(D)
A.球菌 B.杆菌
C.螺旋菌 D.芽孢
12.(莱芜中考)据报道,科学家正在打造可适应火星环境的“地狱细菌”,“地狱细菌”一定不具有的结构是(A)
A.成形的细胞核 B.细胞膜
C.细胞壁 D.鞭毛
13.(宜兴中考)下列有关细菌的叙述中,错误的是(D)
A.细菌很小,肉眼观察不到其形态结构
B.细菌包括球形、杆形和螺旋形三种基本形态
C.细菌进行分裂生殖,繁殖速度很快
D.细菌的DNA存在于细胞核中
14.假设小明手上此刻有100个细菌,细菌的繁殖速度按每30分钟繁殖一代计算,在没有洗手的情况下,4小时后他手上的细菌数量是(D)
A.51 200 B.1 600
C.3 200 D.25 600
15.(太原中考)下图是大肠杆菌示意图,分析其细胞结构,联系所学知识判断,下列描述正确的是(C)
A.①是大肠杆菌的运动器官
B.所有的细菌都有结构②
C.⑤不是真正的细胞核,但其内部有遗传物质
D.大肠杆菌通过产生芽孢的方式繁殖后代
16.下列各细胞在基本结构上明显不同于其他三种细胞的是(A)
A.细菌  B.神经细胞 C.肌细胞 D.卵细胞
17.下列哪一项不是与细菌分布广泛相适应的特点(D)
A.个体小,容易被各种媒介传播
B.进行分裂生殖,繁殖速度快,产生后代数量多
C.对不良环境有较强的抵抗力
D.形态多样,有球菌、杆菌、螺旋菌之分
18.(齐齐哈尔中考)如图是细菌结构示意图:
(1)请写出下面序号代表的结构名称:④荚膜,⑥鞭毛。
(2)与动植物细胞结构相比,细菌虽有图中①DNA集中的区域,却没有成形的细胞核。
(3)细菌的生殖方式是分裂生殖。
19.(娄底中考)阅读下面的资料,回答问题:
直到19世纪中叶,当时一些著名的科学家认为肉汤里会自然形成细菌,使肉汤变质,但是,法国科学“微生物学之父”巴斯德通过巧妙实验的设计,推翻了这一观点,证明肉汤的腐败是由来自空气中的细菌造成的。
实验如下图:
(1)使肉汤腐败的细菌与真菌相比,细菌在结构上的主要区别是没有成形的细胞核。
(2)使肉汤腐败的细菌在生态系统中的成分属于分解者。
(3)根据巴斯德的实验,你推测家里吃剩的鸡汤变馊的原因是细菌在鸡汤中大量繁殖,在没有冰箱的情况下,让鸡汤保鲜时间更长的办法是高温煮沸后密封。
(4)从巴斯德的研究经历中,你获得了哪些启示?科学知识就在生活中,科学知识能为日常生活服务,对自然现象要善于观察、勤于思考。
第三节 真菌
01  知识管理
1.各种各样的真菌
几种常见的真菌:牛肝菌、香菇、木耳、青霉等。
2.真菌的结构
酵母菌的结构示意图:
酵母菌结构:酵母菌的细胞都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液泡等。
青霉的结构图:
青霉结构:组成青霉的菌丝有两种,在营养物质表面向上生长的叫直立菌丝;深入营养物质内部的叫营养菌丝。青霉的细胞内没有叶绿体,只能靠营养菌丝从营养物质内吸收有机物,因此,其营养方式是异养。
蘑菇的结构图:
蘑菇的结构:蘑菇结构分为地上和地下部分,地上部分由菌柄和菌盖组成;地下部分由菌丝构成。
3.真菌的生殖及特征
生  殖:真菌可以通过产生大量的孢子来繁殖后代。
注  意:①不只是真菌利用孢子来繁殖后代,藻类、苔藓、蕨类植物都是利用孢子来繁殖后代;②细菌的芽孢与真菌的孢子不是一回事。芽孢是一种休眠体,是某些细菌生长到一定阶段在细胞内形成的一种结构,常常用来抵抗外界不良环境。而且它在适宜的条件下也能发育成新个体,一个芽孢只能产生一个营养体。而孢子就是一种繁殖体了。它是专门的生殖细胞,正常情况下不需要两两结合就能单个发育成一个个体。
主要特征:既有单细胞的个体,如酵母菌,也有多细胞的个体,如蘑菇,细胞内有成形的细胞核;能够产生孢子,孢子能够发育成新个体;细胞内没有叶绿体,营养方式为异养。
知识点拨:细菌和真菌的区别
 02  例题解读
【例1】 (衡阳中考)“得了灰指甲,一个传染俩”。灰指甲学名甲癣,是一种由真菌感染而引起的传染性疾病。真菌细胞与细菌相比结构上最主要的区别是具有(  )
A.细胞壁      B.细胞膜
C.遗传物质 D.成形的细胞核
【解析】 细菌细胞的基本结构为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未成形的细胞核;真菌细胞的结构具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所以真菌细胞与细菌相比结构上最主要的区别是具有成形的细胞核。
【答案】 D
【例2】 (泰安中考)夏天,受潮的粮食和皮鞋常常发霉,这些霉菌是由哪种结构发育而来(  )
A.孢子 B.菌丝
C.芽孢 D.子实体
【解析】 真菌不是自然产生的,这些真菌都是由空气中孢子来繁殖后代。
【答案】 A
 03  当堂训练
1.如图为柑橘腐烂长出的真菌,仔细观察该真菌是(C)
A.酵母菌
B.大肠杆菌
C.青霉
D.细菌
2.(绥化中考)下列生物中,属于真菌的是(C)
A.葫芦藓 B.海带
C.蘑菇 D.大肠杆菌
3.某同学发现家里储存的橘子长毛了,而且是青绿色的,该“毛”属于(A)
A.霉菌 B.大肠杆菌
C.乳酸菌 D.金黄色葡萄球菌
4.(聊城中考)酵母菌和香菇都属于真菌。下列描述不符合真菌特征的是(D)
A.有成形的细胞核
B.有单细胞的,也有多细胞的
C.需要现成的有机物维持生活
D.细胞内有叶绿体
5.(广元中考)细菌和真菌的共同特征是(B)
A.都是单细胞 B.都不含叶绿体
C.都有细胞核 D.都是分裂生殖
6.(海南中考)霉菌最容易生长的环境是(C)
A.干燥的皮鞋 B.潮湿的沙地
C.潮湿的粮食堆 D.煮沸后密封的牛肉汁
7.下图是蘑菇形态结构示意图。请根据该图思考有关的问题:
(1)蘑菇都是由菌丝构成的。它的每个细胞都具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按从外到内的顺序)。所以蘑菇属于真核生物。
(2)⑤是从[②]中散落开来的孢子,它的功能是繁殖后代。
(3)④的作用是吸收环境中的营养物质,所以蘑菇的营养方式是异养。
 04  课后提升
8.下列生物中属于真菌的是(C)
①醋酸杆菌 ②青霉 ③链球菌 ④链霉菌
⑤葡萄球菌 ⑥酵母菌 ⑦灵芝 ⑧乳酸杆菌
⑨曲霉 ⑩大肠杆菌
A.①②③④  B.②④⑥⑨
C.②⑥⑦⑨  D.①③⑤⑩
9.细菌产生的芽孢与真菌产生的孢子的区别是(A)
A.芽孢是细菌的休眠体,孢子是真菌的生殖细胞
B.芽孢是细菌的生殖细胞,孢子是真菌的休眠体
C.一个芽孢只能产生一个细菌,一个孢子能产生大量的真菌
D.一个芽孢能产生大量细菌,一个孢子只能生成一个真菌
10.吹打发霉物体,常有粉末飞扬,这些粉末主要是(A)
A.霉菌的孢子 B.霉菌的菌丝
C.霉菌的种子 D.霉菌的细胞核
11.走进潮湿的地下室往往会闻到一股霉味,这霉味是(D)
A.地下室过潮,是潮湿的气味
B.霉菌大量繁殖,有机物腐烂的气味
C.霉菌大量繁殖,菌丝发出的气味
D.霉菌大量繁殖,孢子到处散落,孢子进入鼻腔所致
12.在一个装片盒子里,有一张细菌和一张酵母菌永久装片的标签脱落了,你可以依据什么把它们区分开来,重新贴上标签(D)
A.细胞质的有无
B.细胞壁的有无
C.遗传物质的有无
D.是否有成形的细胞核
13.如图是某种可食用的蘑菇,以下叙述不正确的是(C)
A.图中①是菌盖,②是菌褶,③是菌柄
B.④是蘑菇的地下部分,叫做营养菌丝
C.⑤是由②菌褶中散落开来的孢子,它与繁殖无关,只与营养有关
D.蘑菇的身体都是由菌丝构成的,它的每个细胞都具有细胞壁、细胞核、细胞膜
14.(云南中考)下列关于细菌和真菌的叙述,正确的是(B)
A.细菌和真菌都有成形的细胞核
B.细菌的基本形态有球形、杆形和螺旋形
C.酵母菌属于细菌,可以通过出芽生殖的方式繁殖后代
D.蘑菇的细胞内含有叶绿体
15.(南充中考)细菌、真菌、动物和植物四类生物的细胞结构中共有的结构是(A)
①细胞壁 ②细胞膜 ③细胞质 ④细胞核
⑤DNA ⑥液泡 ⑦叶绿体 ⑧线粒体
A.②③⑤ B.①②⑥
C.③④⑦ D.②④⑧
16. 一粒“尘埃”悄悄地落在一只蟋蟀的背上,细长而闪亮的丝线从“尘埃”中伸出来,开始进入蟋蟀湿润的身体。在它们生长时,这些丝线还释放一些化合物,慢慢地溶解蟋蟀体内的组织。这些丝线还进一步深入蟋蟀的体内。数日后,这只蟋蟀就成为一只塞满致命丝线的空壳。然后这些丝线开始向这只死蟋蟀体外延伸。它们长出柄,并且在顶端生有结状物。一旦一个结状物裂开,就会有数千粒尘埃般的微粒散发出来,风将带着它们再次去“犯罪”。
(1)文中所说的“尘埃”指的是孢子;“丝线”指的是菌丝。
(2)这种神秘的“尘埃”以及它内部长出的“丝线”,与蟋蟀是什么关系?
寄生。
(3)文中所说:“风将带着它们再次去‘犯罪’”,含义是什么?
孢子随风飘散到适宜的地方,可以重新去感染其他蟋蟀(生物)。
(4)你认为使蟋蟀致死的是哪种生物?
真菌。
17.(聊城中考)如图是某学生做“观察酵母菌和霉菌”实验时绘制的显微镜下观察到的酵母菌(甲)和青霉菌(乙)形态结构简图,请你根据所做过的实验和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回答下列问题:
(1)做“观察酵母菌”实验时,肉眼观察到的酵母菌培养液呈黄色。显微镜下观察酵母菌细胞内部形态结构时,需要对临时装片上的实验材料进行染色,实验用的染色剂是碘液,酵母菌细胞中被染上颜色的结构和物质分别是[1]细胞核和[4]淀粉粒。
(2)做“观察青霉菌”实验时,实验用橘皮上的青霉菌呈青绿色。用放大镜进一步观察可以发现,青霉菌的颜色实际是图乙中[5]孢子的颜色。
(3)甲图所示的酵母菌正在进行出芽繁殖,而青霉菌的繁殖是靠孢子进行的。
第四节 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01  知识管理
1.细菌、真菌作为分解者参与物质循环
角  色:大多数细菌和真菌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
作  用:细菌和真菌把动植物遗体分解成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在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过程中起着分解者的作用。
物质循环:被细菌、真菌分解的物质又被植物重新吸收和利用,进而制造有机物。
2.细菌、真菌引起动植物和人患病
引起动植物和人患病:细菌和真菌中有一些种类是寄生生活,他们从活的动植物体和人体内吸收营养物质,导致动植物和人体患不同疾病。
举  例:①细菌中链球菌寄生在人体内可以使人患扁桃体炎、猩红热、丹毒等多种疾病;②一些真菌寄生在人的体表或体内,引起人患手癣和足癣等疾病;③真菌还可以引起植物患病,如棉花枯萎病、水稻稻瘟病、小麦叶锈病、玉米瘤黑粉病等。
3.与动植物共生
共  生:有些细菌和真菌与动物或植物共同生活在一起,它们相互依赖,彼此有利的现象。
举  例:真菌与藻类共生形成地衣;根瘤菌与大豆共生形成根瘤;肠道内大肠杆菌与动物(包括人)共生。
注  意:动物、植物、微生物以及三者中任意两者之间都存在“共生”。如海葵和小丑鱼。不只是微生物和动植物之间存在共生关系。
 02  例题解读
【例1】 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主要是(  )
A.可以引起动植物和人类患病
B.可以和动植物共生
C.作为分解者参与生物圈的物质循环
D.以上作用均有
【解析】 大多数细菌、真菌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如果没有分解者,动植物的遗体就会堆积如山,动植物就会丧失生存空间。在自然界的物质循环中,细菌、真菌把动植物的遗体、遗物分解成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这些物质又能被植物吸收和利用,进而制造有机物。可见,细菌和真菌对于自然界中二氧化碳等物质的循环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细菌、真菌等微生物作为分解者促进了自然界中的物质循环。故选C。
【答案】 C
【例2】 “豆粮间作,瓜类和豆类轮作”的种植方式能够提高作物产量,主要原因是该方式 (  )
A.通过增加种植密度,抑制杂草生长
B.能够利用植物固氮,提高土壤肥效
C.通过调整害虫的食物链,减少病虫害
D.通过增加单位土地的有效光合面积,提高光能利用率
【解析】 根瘤菌生活在豆科植物的根部,它为植物固定空气中的氮气,转变为植物能够吸收的含氮物质,被植物利用;而根瘤菌生活所需要的有机物来源于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储存的有机物。因此,“豆粮间作,瓜类和豆类轮作”的种植方式能够提高作物产量,主要原因是豆类的根部有根瘤菌,能够利用植物固氮,提高土壤肥效。故选B。
【答案】 B
 03  当堂训练
1.(绥化中考)下列疾病中,不是由真菌感染引起的是(D)
A.小麦叶锈病 B.水稻稻瘟病
C.足癣 D.扁桃体炎
2.(曲靖模拟)倘若自然界的细菌、真菌等突然消失,则将会出现(D)
A.动植物大量繁殖
B.人类没有传染病
C.植物没有病虫害
D.动植物的遗体残骸堆积如山
3.(贺州中考)链球菌可使患多种疾病,下列哪种疾病不是因为它引起的(A)
A.手足癣 B.丹毒
C.猩红热 D.扁桃体炎
4.(玉林中考)沼气池里能把人粪尿、禽畜类尿和农作物秸秆分解并产生沼气的微生物是(D)
A.乳酸菌 B.枯草杆菌
C.酵母菌 D.甲烷菌
5.(兰州中考)日常生活中,人们常常利用冰箱的冷藏室对食物进行保鲜,这是因为(D)
A.低温能让微生物休眠
B.低温环境中无任何细菌
C.低温能杀死细菌
D.低温能抑制细菌繁殖
6.下列各组中两种生物间关系不属于共生的是(D)
A.地衣中的真菌与藻类
B.豆科植物与根瘤菌
C.人与肠道中的某些细菌
D.人与足趾上致足癣的真菌
7.“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在“落红”转化为“春泥”的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的是(B)
A.植物根部的吸收作用
B.细菌、真菌的分解作用
C.花瓣本身的呼吸作用
D.细菌、真菌的合成作用
8.某生物科技小组的同学将同时死去的10条小金鱼分成甲、乙两组,甲组的5条小金鱼灭菌后放在无菌的塑料袋内保存起来,乙组的5条小金鱼被深埋在一棵大树的根部。数十天后,发现乙组的5条小金鱼全腐烂了。请根据该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本实验说明了细菌对动物尸体具有分解作用。请你写出对实验的改进方案再添加对照组丙组,将另外同时死去的5条小鱼无菌处理后深埋在大树根部,三组同时观察。
(2)本实验中的实验组是乙组,对照组是甲组。
(3)该实验中甲、乙两组为什么要选用同时死去的5条小金鱼?
根据对照实验的要求,除有无细菌这个条件不同外,其他条件都应相同。
9.细菌和真菌在生物圈的物质循环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如下图甲所示。这一原理被用于解决水污染问题。城市居民生活污水以有机物为主,直接流入江河湖泊会使水质发黑发臭,污水处理厂将污水排入曝气池中,利用“活性污泥”(活性污泥是多种微生物聚合而成的泥絮状团块,其中最重要的是细菌)净化污水。下图乙所示为某城市污水处理厂一角。请结合有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中②和③分别代表二氧化碳和氧气。
(2)污水处理厂中利用的“活性污泥”和图甲中的①的作用原理是一致的,即都能够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
(3)污水处理厂在进行污水处理时,需要向曝气池中持续不断地通入空气的目的是为腐生微生物提供氧气彻底分解有机物,达到净化的目的;为保证活性污泥中微生物的生长繁殖,曝气池还应保证合适的温度等条件。
 04  课后提升
10.下列对共生现象叙述错误的是(D)
A.有些细菌和真菌与动物或植物共同生活在一起
B.彼此依赖、彼此有利
C.一般情况下,一旦分开,两者都要受到很大影响
D.一方对另一方有害,如蛔虫对人的健康有威胁
11.细菌和真菌对于自然界中碳循环起着重要的作用,下列的描述不正确的是(C)
A.细菌和真菌在碳循环中起分解有机物的作用
B.细菌和真菌把动植物遗体分解成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供植物吸收利用
C.如果没有细菌和真菌,就能避免动植物和人患病
D.如果没有分解者,动植物的遗体就会堆积如山,活的动植物就会丧失生存空间
12.下列各组生物中,营寄生生活的是(B)
A.生长在木桩上的蘑菇和木耳
B.能引起人体扁桃体炎、猩红热等疾病的链球菌
C.能使水果腐烂的枯草杆菌
D.能分解动植物遗体的细菌和真菌
13.(苏州中考)将鱼的内脏埋入土中,过一段时间后翻开土壤发现鱼内脏不见了。下列解释最合理的是(C)
A.被土壤吸收了
B.被植物直接吸收了
C.被环境中的分解者分解了
D.通过内脏自身的呼吸作用消耗掉了
14.(宿迁中考)以下关于细菌和真菌的描述,正确的是(D)
A.都是单细胞生物
B.通过与动植物共生而使其患病
C.必须生活在有氧的环境中
D.主要作为分解者参与物质循环
15.如图表示a、b两种生物之间的关系,下列哪组生物间的关系不符合图示曲线(D)
A.地衣中的真菌和藻类
B.豆科植物与根瘤菌
C.草食动物与其肠内的纤维素分解菌
D.猫头鹰与田鼠
16.(南充中考)如图为某生态系统中腐生细菌和腐生真菌在物质循环中的作用示意图,请分析后回答:
(1)腐生细菌和腐生真菌在生态系统中将生物遗体分解成a二氧化碳和b无机盐,这些物质又能被植物吸收和利用,进而制造有机物。由此可见,腐生细菌和腐生真菌属于生态系统的分解者。
(2)写出该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草→兔。
17.(盐城中考)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们为了探究某种细菌的分解作用,先将甲、乙两组落叶分别进行灭菌处理,再将甲组放在无菌条件下培养,乙组接种该细菌后放在无菌条件下培养,请你帮助他们一起分析此探究实验:
(1)实验前,必须先将同一种(填“同一种”或“不同种”)树的落叶分成等量的甲、乙两组,实验过程中滴加蒸馏水,使树叶保持湿润。
(2)该实验的实验变量是细菌。
(3)经过一段时间后,乙组的树叶会出现腐烂现象,说明该细菌对落叶有分解作用。
(4)如果将灭菌处理后的甲、乙两组都放在自然条件下培养:不能(填“能”或“不能”)得到预期的结果,原因是自然界还有其他细菌、真菌,变量不唯一。
第五节 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
 01  知识管理
1.细菌、真菌与食品的制作
(1)发酵现象
实验操作:在一杯温开水中加入一大勺糖和一小包酵母,进行搅拌。将这个杯子中的液体倒入透明玻璃瓶或矿泉水瓶内,再往瓶内加一些温开水。将一个小气球套在瓶口上,将瓶子放在教室内的窗台上,观察瓶中的情况。
实验现象:瓶中液体有气泡冒出,气球逐渐变大。
原  理:酵母菌把葡萄糖转化成酒精并产生二氧化碳。
(2)细菌、真菌与食品制作
曲  霉:可以把淀粉分解为葡萄糖。
乳酸菌:能够把葡萄糖转化为乳酸,可用来制作酸奶、泡菜。
酵母菌:把葡萄糖转化为二氧化碳和酒精,制作馒头或面包时要用到。
注  意:酵母菌在有氧的条件下将葡萄糖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如在制作面包、馒头时就是应用此原理;酵母菌在无氧的条件下将葡萄糖分解为二氧化碳和酒精,如酿酒。酵母菌并不是在任何情况下都能将葡萄糖转化为酒精。
醋酸菌:把葡萄糖转化为醋酸,可用来制醋。
霉  菌:可用来制酱。
2.细菌、真菌与食品的保存
食品的腐败原因:由细菌和真菌引起。它们从食品中获得有机物,并在食品中生长和繁殖,导致食品的腐烂。
防止食品腐败原理:是把食品中的细菌和真菌杀死或者抑制它们的生长和繁殖。
常见食品的保存方法:
3.细菌、真菌与疾病防治
致病性:细菌和真菌可以引起多种疾病。
抗生素:是指有些真菌可以产生杀死或抑制某些致病细菌的物质。
转基因药物:科学家利用现代技术手段,把其他生物的某种基因转入一些细菌内部,使这些细菌能够生产药物。
4.细菌与清洁能源和环境保护
清洁能源:在没有氧的环境中,甲烷菌可以利用有机物分解产生的氢和二氧化碳结合生成甲烷,甲烷是一种清洁能源。
环境保护:在有氧的条件下,有一些细菌能够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使污水得到净化。
 02  例题解读
【例1】 (日照中考)下列各项中,属于人类对真菌的利用的是(  )
①制酸奶 ②酿酒 ③制醋 ④生产青霉素
⑤做面食
A.①②④        B.②④⑤
C.①③④ D.②③⑤
【解析】 做馒头或面包等面食时,经常要用到酵母菌;酿酒时要用到酒曲,主要成分是酵母菌;制醋要用醋酸菌,醋酸菌属于细菌,发酵能产生醋酸;制青霉素要用到青霉,青霉属于真菌。
【答案】 B
【例2】 (赤峰中考)将蘑菇晒干保存,其保存原理是(  )
A.高温灭菌,抑制菌类生长
B.隔绝空气,抑制菌类生长
C.高温消毒,防止与菌类接触
D.除去水分,防止细菌真菌生长
【解析】 蘑菇是利用人工方法脱水,减少蘑菇内的水分,从而抑制细菌真菌的生长繁殖来延长保质期的。
【答案】 D
 03  当堂训练
1.(福建中考)下列属于发酵食品的是(A)
A.酸奶 B.豆浆
C.米饭 D.薯条
2.(成都中考)家庭制作甜米酒时,常常需要向煮熟的糯米中加入(A)
A.酵母菌 B.乳酸菌
C.蓝细菌 D.醋酸菌
3.(张家界中考)在制作泡菜、米酒的过程中,利用到的主要微生物分别是(B)
A.乳酸菌、毛霉 B.乳酸菌、酵母菌
C.乳酸菌、醋酸菌 D.酵母菌、曲霉
4.(淄博中考)许多细菌和真菌对人类是有益的,下列属于合理利用细菌的是(D)
A.养殖蘑菇 B.制作面包
C.提取青霉素 D.制作酸奶
5.(泉州中考)夏天吃剩的肉汤更容易腐败变质,原因是(A)
A.温度较高,细菌繁殖快
B.空气充足,细菌繁殖快
C.水分充沛,细菌繁殖快
D.营养丰富,细菌繁殖快
6.(遵义中考)为延长食品的保存时间,人们研究了许多贮藏方法。从健康角度考虑,你认为不宜采用的是(D)
A.冷藏冷冻 B.脱水处理
C.真空包装 D.添加防腐剂
7.馒头和面包松软多孔是因为(D)
A.曲霉分解淀粉生成二氧化碳
B.曲霉分解葡萄糖生成二氧化碳
C.酵母菌分解淀粉生成二氧化碳
D.酵母菌分解葡萄糖产生了二氧化碳
8.在一玻璃瓶加入适量淀粉、水和少量酵母菌,调成稀糊状,瓶口和连有导管的橡皮塞用凡士林封住,导管另一端通入盛有澄清石灰水的试管中,如图所示,放在温暖的地方一段时间,据现象回答问题:
(1)试管中的澄清石灰水会变浑浊,原因是酵母菌分解淀粉产生葡萄糖,再分解葡萄糖产生二氧化碳和酒精,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2)打开玻璃瓶会嗅到酒味,原因是酵母菌分解淀粉产生葡萄糖,再分解葡萄糖产生二氧化碳和酒精,取出一些糊状物,滴一滴碘液,不变蓝色的原因是淀粉被酵母菌分解掉了。
(3)本实验说明酵母菌具有发酵作用。
(4)若将此装置放在冰箱中,会出现上述现象吗?不会,为什么?因为温度不适宜,低温抑制了酵母菌的生长和繁殖。
9.在学习细菌、真菌与食品保存时,莉莉带来了牛奶的包装袋。在包装袋上有如下部分内容:
请根据以上信息回答:
(1)牛奶所应用的保鲜方法是巴氏消毒法。
(2)其存放条件是2~6__℃。
(3)为什么在不同季节保质期不同?微生物的生长、繁殖活动需要适宜的温度,不同季节温度不同,微生物的活动状态不同,故牛奶的保质期不同。
(4)你知道这种保鲜方法是哪位科学家提出的吗?巴斯德。
(5)食品保存的原理是抑制细菌、真菌的生长和繁殖或将其杀死。
 04  课后提升
10.(东营中考)酸奶风味独特、营养丰富,其制作过程中必需的微生物及处理方法是(C)
A.酵母菌,密封 B.酵母菌,开盖
C.乳酸菌,密封 D.乳酸菌,开盖
11.(桐城中考)发酵食品的制作离不开细菌和真菌。下列食品与其发酵所利用的微生物对应错误的是(A)
A.泡菜——醋酸菌  B.酸奶——乳酸菌
C.酱——多种霉菌  D.米酒——酵母菌
12.做泡菜时要用特殊的坛子,坛口必须加水密封。密封坛口的目的是(D)
A.隔绝空气,抑制乳酸菌的发酵
B.造成缺氧环境,抑制酵母菌的发酵
C.利于醋酸菌在缺氧环境下进行呼吸作用
D.造成缺氧环境,利于乳酸菌发酵
13.(白银中考)下列各种食品保存方法中,不恰当的是(C)
A.用盐渍的方法保存肉类
B.用低温冷藏的方法保存蔬菜
C.用高温灭菌的方法保存水果
D.用风干的方法保存鱼类
14.以下能正确反映酵母菌发酵时,产酒量随温度变化的曲线是(C)
15.(贺州中考)咸鱼长时间存放也不会腐烂变质的主要原因是(B)
A.破坏了需氧环境
B.盐分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
C.外面有一层蜡纸包裹着
D.咸鱼不含有机物,不利于微生物的生长
16.(湘潭中考)酸奶是利用乳酸菌发酵制成的,乳酸菌需要生活在无氧的环境中。小华同学准备自制酸奶,他将新鲜牛奶加入适量蔗糖煮沸后装入消毒的大口玻璃瓶中,再将适量酸奶倒入其中。你认为最可能成功制成酸奶的操作是(C)
A.煮沸后立即倒入酸奶并密封
B.煮沸后立即倒入酸奶不密封
C.煮沸冷却后再倒入酸奶并密封
D.煮沸后冷却再倒入酸奶不密封
17.(潍坊中考)下列对生活中的生物技术的叙述,正确的是(B)
A.白酒和葡萄酒制作过程都要经过霉菌的糖化和酵母菌的发酵等阶段
B.制作白酒和葡萄酒等用到的“菌”和香菇一样都是营腐生生活
C.在果蔬贮藏场所适当降低氧气浓度的主要目的是抑制微生物的生长与繁殖
D.制作酸奶过程的实质是乳酸菌在适宜条件下将奶中的蛋白质转化成乳酸
18.(武汉中考)在五个相同的瓶子中分别装入等量的下表所示的相应物质,并搅拌均匀,在瓶口处套上一个挤瘪的气球。把五个瓶子同时放在一个不通风的环境中,放置一段时间。
瓶子
物质
温度
现象

水+白砂糖+酵母菌
22~30 ℃
有气泡产生,气球胀大了

水+白砂糖
22~30 ℃
没有气泡产生,气球是瘪的

水+酵母菌
22~30 ℃
没有气泡产生,气球是瘪的

水+白砂糖+酵母菌
0 ℃
没有气泡产生,气球是瘪的

水+白砂糖+酵母菌
100 ℃
没有气泡产生,气球是瘪的
(1)瓶子①有气泡产生的原因是酵母菌分解白砂糖产生二氧化碳气体。
(2)在上述实验中,①和②作为一组对照实验,探究的是酵母菌的作用。
(3)如果探究白砂糖是酵母菌所需的营养物质,可以选择哪两支试管为一组对照实验?①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