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

文档属性

名称 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1.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1-03-17 13:56: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2张PPT。单元七 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第1课 1861年俄国改革背景
探讨19世纪中叶俄国面临的问题并寻找对策俄国农奴处境:
政治:受压迫 没有人身自由;
经济:受剥削 生活贫困不堪。农奴为农奴主劳作农奴的贫困生活  俄国农奴制是15世纪下半叶—19世纪上半叶,俄国以奴役制为主要形式的地主或国家剥削农民的主要经济和法律制度。
 俄国农奴制下的农民分为地主农民、国有农民(自由农民)和宫廷农民。
地主农民被束缚在地主的土地上,在土地、人身、司法上依附于地主,他们占农奴的绝大部分,受压迫最深,处于社会最底层。
国有农民不直接依附于封建主,人身是自由的,但担负国家繁重的贡税和无偿的劳役。
宫廷农奴专门供给沙皇必需品,从属于宫廷。[农奴制]知识拓展1801-1860年农民暴动频繁政治上: 俄国农奴制激化阶级矛盾,暴动频发沉重打击了沙皇的专制统治19世纪中期俄国与西欧国家经济比较封建农奴制君主立宪制以上材料说明了什么问题?经济上:农奴制成为俄国经济快速发展的严重障碍(改革根本原因)阅读下列材料探究19世纪中期俄工业缓慢发展原因和表现及其可能的对策。问题探究农奴制从哪些方面阻碍了俄国 资本主义的快速发展?自由劳动力---
市场-----
原料-----
资金-----
技术-----缺乏人民购买力低,国内市场狭小,
国际竞争力弱,国际市场也狭小缺乏充足原料来源,且为西欧原料供应地经济水平低,投入工业的资金不充足技术水平低,处于手工工场阶段问题探究 1825年12月(俄历),俄国一些进步的贵族青年军官发动了反对沙皇专制和农奴制起义。起义者因此被称为 “ 十二月党人 ” 。主张废除农奴制,建立共和国。彼得堡十二月党人广场19世纪上半期俄国思想界对农奴制的
态度如何?有何表现?问题思考 赫尔岑
青年时代深受十二月党人的影响,从此投身于推翻农奴制度的革命宣传活动。1847年他被迫流亡西欧,1852年移居伦敦。次年他在伦敦创办“自由俄罗斯印刷所”,开始出版一种革命的杂志《北极星》,表示他决心继承十二月党人的事业。赫尔岑的主要功绩在于唤醒了以车尔尼雪夫斯基为代表的新一代革命民主主义知识分子。
知识分子群体——新思潮的涌动 [新思潮的涌动]
“我憎恨你和你的皇座,专制的暴君和魔王,我带着残忍的高兴看着你的覆灭,你子孙的死亡。”
——普希金 [新思潮的涌动]
19世纪20-70年代,西方的“自由、民主、平等”思想成为俄国思想解放的主题,十二月党人贵族革命家、革命民主主义者、民粹派知识分子充当了这一思想的传播者和实践者。
涅克拉索夫:
《在俄罗斯谁能快乐而自由》思想上:反对沙皇专制和农奴制的新思潮
知识回顾克里米亚战争1、时间:
2、目的:
3、经过:
4、结果:
材料一 早在战争开始之前,朕难以忘怀的先皇便曾向我国所有忠实臣民以及世界各强国庄严地发表过声明,消除对我们东方教友的迫害和保卫他们的权利是他唯一的目的和愿望。……俄罗斯人!你们的劳动及牺牲不是白费的。伟大的事业已经实现了,虽然这是通过另外一种不能预见的道路来实现的,现在朕可以问心无愧地结束流血牺牲,将宝贵的和平归还朕可爱的祖国。——《结束克里米亚战争的宣言(1856年3月19日)》请回答:
(1)就战争目的、结果和影响批驳材料一中亚历山大
二世的观点。(5分)
典型示例 帆船与汽船的较量 “克里米亚战争的特点就是采用原始生产形式的民族对几个拥有现代生产形式民族进行的绝望的搏斗。” ----------恩格斯思考:为什么说克里米亚战争是俄国的一场绝望的搏斗?这场战争的失败暴露了哪些问题?引发了哪些结果?(1)因为社会制度和经济水平的落后使俄国全无获胜的希望。(2)克里米亚战争的失败暴露了俄国经济和军事的落后,落后的根源又在于腐朽的农奴制。(3)战争的失败导致俄国国际地位下降,也加剧了国内的社会危机,农民起义不断。沙皇统治面临严重危机。军事上:落后的农奴制导致克里米亚战败
农奴制经济思想阶级矛盾激化克里米亚战败 新思潮涌动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军事政治根本原因直接原因俄国农奴制改革的背景 改革的“前一天”
——古老和现代文明的碰撞
(背景)改革的“那一天”
——文明冲突的结果
(内容)改革的“后一天”
——近代化漫漫文明路
(影响)专题导航
材料三 2005年,莫斯科人民为沙皇亚历山大二世进行了塑像,并举行了隆重的亚历山大二世的首座塑像揭幕仪式。市长卢日科夫做了重要的讲话…….材料一 “1000年来最伟大的善人,重建和平的战士,秉承上帝意志制定秩序和按照人民意志维护秩序的君主,把4000万农奴变成4000万人的真正的基督徒。”
      ——1861年农奴制改革后来自西方的评价材料二 “这是一个残酷的暴君,是一个十足的欺骗者”,亚历山大二世是欧洲历史上遭到刺杀最多的帝王之一,并最终遇刺身亡。
——《自上而下的改革者沙皇亚历山大二世》? 历史是最公正的裁判 问:你认为他的讲话中会如何评价亚历山大二世呢?
“今年俄罗斯人民有幸经历了本国历史上和文化界的一件大事,经过艺术家们的努力,沙皇亚历山大二世的首座塑像终于在莫斯科落成了。政府竖立他的塑像是为了向这位曾经解放了千百万俄国农奴的勇敢改革者致敬,正是他最终引领俄罗斯抛弃了落后的社会制度。”
——卢日科夫市长材料一 什么力量迫使他们搞改革呢?这就是把俄国拖上资本主义道路的力量。地主农奴主不能阻挠俄国同欧洲商品交易的增长,不能保持住旧的崩溃的经济形态。如克里木(克里米亚)战争显示出农奴制俄国的腐败和无能。解放以前农民的“叛乱”每十年都要高涨一次。这使头号大地主亚历山大二世不得不承认,从上面解放比等待下面推翻要好些。学以致用 材料二:“文明现正以它的力量反对我们,我们已为与文明的这场斗争做什么准备工作了吗?我们不能以我们所有广阔的领土和无数的人口来对付这场斗争。当我们谈论反对拿破仑的光荣战役时,我们忘记了自那时以来,欧洲一直在进步的道路上稳步前进,而我们却一直停步不前。我们不是在走向胜利,而是在走向失败,我们唯一得到的一点安慰是,俄国将通过这一经历学到今后对它的发展有用的一课。” ———D.M华莱士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2)落后的封建农奴制的俄国将与工业高度发达的西欧国家发生冲突。克里米亚战争。(3)只有废除农奴制度,尽快实现资本主义工业化,才是俄国的出路。(1)从材一中归纳指出俄国实行农奴制改革的原因是什么。(不得抄录材料原文)
(2)材料二中“我们与文明的斗争”指的是什么?什么历史事件验证了材料的预测?
(3)材料二中“俄国将通过这一经历学到今后对它的发展有用的一课”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政治目的?(1)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克里米亚战争的失败;农奴的反抗斗争。 再 见谢
谢苏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沈春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