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度公式及其应用问题
一、单选题
1. 2011年5月15日,国际田联110m栏钻石联赛上海站敲响战鼓,冠军争夺在刘翔和奥利弗之间展开。比赛临近结束,选手全力冲刺时,观众看到如图所示的场景,齐声欢呼“刘翔最快”;根据表中所示的比赛成绩,裁判裁定刘翔获胜,观众和裁判判断刘翔快过奥利弗的方法分别是(?? )
A.??观众:相同时间比路程;裁判:相同时间比路程B.?观众:相同时间比路程;裁判:相同路程比时间C.?观众:相同路程比时间;裁判:相同时间比路程D.?观众:相同路程比时间;裁判:相同路程比时间
2. 小金设利用如图装置移动质量为 5kg 的物体 A,小金在绳子自由端以 5N 的拉力使物体 A做匀速直线运动,拉了 10s 共移动了 30m,滑轮组机械效率为 80%。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 )
A.?该装置中用的滑轮一定是轻质滑轮??????????????????????B.?克服摩擦力做功的功率为 36WC.?物体移动速度是 2m/s????????????????????????????????????????D.?这个装置所作有用功为 150J
3. 五一期间,爸爸带着小科驾车去温州游玩。小科记录了某段时间内汽车的行驶速度,并绘制成下图的“速度一时间”坐标图,其中表示匀速直线运动的是(??? )
A.?AB段???????????????????????????????????B.?BC段???????????????????????????????????C.?CD段???????????????????????????????????D.?DE段
4. 某同学乘坐高铁,看到车厢内显示的车速为216千米/时。他估测车厢通过隧道用了10秒,则隧道长度约为( )
A.?60米???????????????????????????B.?600米???????????????????????????C.?2160米???????????????????????????D.?7776米
5. 甲、乙两小车同时同地沿同一直线匀速直线运动,它们的 s﹣t 图象分别如图所示,根据图象分析可知( )
A.?v 甲=0.6 m/s,v 乙=0.4m/s???????????????????????????????B.?经过 6s 两小车 一定相距 6.0mC.?经过 6s 两小车一定相距 4.8m????????????????????????????D.?经过 6s 两小车可能相距 2.4m
6. 陈老师喜爱环绕白云湖行走,通过手机软件测得四十分钟行走6000步,路程约4千米,据此估计一个健康的成年人行走的速度和一步长度,最接近的是(??? )
A.?6千米/时,65厘米????????B.?1.5千米/时,1.2米????????C.?6千米/时,20厘米????????D.?1.5千米/时,0.6米
7. 小明和小华在操场上沿直线跑道跑步,他们通过的路程和时间的图像关系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两人都做匀速直线运动???????????????????????????????????????B.?前2秒内,小明跑得更快C.?8秒内,小明的速度是5米/秒??????????????????????????????D.?8秒内,小明跑的路程更长
8. 甲、乙两物体都做匀速直线运动,它们的速度之比为3∶2,通过的路程之比为1∶2,则所用时间之比为(??? )
A.?3∶1?????????????????????????????????????B.?1∶3?????????????????????????????????????C.?4∶3?????????????????????????????????????D.?3∶4
9. 为了践行“绿色环保”的生活理念,小张、小王、小李从同一地点A沿同一道路同时出发,最终都到到达点B , 小张驾驶电瓶车以30千米/时的速度匀速前进,小王以5米/秒的速度跑步匀速前进,小李以每分钟0.6千米的速度骑自行车匀速前进,则(??? )
A.?小张先到达B地??????????????B.?小王先到达B地??????????????C.?小李先到达B地??????????????D.?三人同时到达B地
10. 质量相同的M、N两件货物在两台吊车钢索的牵引力作用下竖直向上运动,它们运动的s -t图像分别如图甲、乙所示,则(???? )
A.?两件货物都做匀速直线运动????????????????????????????????B.?前6秒货物M的速度小于货物N的速度C.?吊车钢索对货物M的拉力大于货物M的重力????????D.?货物N在整个运动过程中受到一对平衡力作用
11. 小明和小华在操场上沿直线跑道跑步,他们通过的路程和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两人都做匀速直线运动???????????????????????????????????????B.?前2s内,小明跑得更快C.?8s内,小明的速度是5m/s???????????????????????????????????D.?8s内,小明跑的路程更长
12. 一般人正常步行10分钟通过的路程最接近于(??? ) ?
A.?6米???????????????????????????????????B.?60米???????????????????????????????????C.?600米???????????????????????????????????D.?6000米
13. 在学校运动会上,小明参加的项目是百米赛跑。起跑后,小明越跑越快,最后以12.5秒的优异成绩获得冠军。关于小明的百米赛跑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小明前50米一定用了6. 25秒???????????????????????????????B.?小明每秒钟通过的路程都是8米C.?小明的平均速度是8米/秒??????????????????????????????????D.?小明的平均速度是8千米/时
14.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物体运动的速度越大,其通过的路程越大???????????B.?物体运动时间越短,速度越大C.?物体运动越快,速度越大????????????????????????????????????D.?物体运动路程越长,速度越大
15. 海洋是生物的大干世界,水中物种繁多。其中游得最快的是旗鱼,速度可达108千米/时。陆地上跑得最快的动物是猎豹,速度是40米/秒,在空气中飞行最快的褐海燕,每分钟能飞行5千米,它们的速度由大到小的排列顺序是(??? ) ?
A.?褐海燕旗鱼猎豹?????????????B.?旗鱼褐海燕猎豹?????????????C.?猎豹褐海燕旗鱼?????????????D.?褐海燕猎豹旗鱼
16. 汽车后刹车灯的光源,若采用发光二极管(LED),则通电后亮起的时间会比采用白炽灯大约快0.5秒,故有助于后车驾驶员提前做出反应,即遇到情况时可提前0.5秒刹车。在限速为110千米/时的高速公路上,行车安全距离约可以减少(??? ) ?
A.?3米?????????????????????????????????????B.?7米?????????????????????????????????????C.?15米?????????????????????????????????????D.?25米
17. 甲、乙两位同学进行百米赛跑,假如把他们的运动近似看做匀速直线运动,他们同时从起跑线起跑,经过一段时间后他们的位置如图所示,下列表示在这段时间内两人运动路程s、速度口与时间的关系图象,正确的是??? (??? )
A.????????????????????????B.????????????????????????C.????????????????????????D.?
18. 某同学在一辆以速度为20米/秒匀速直线行驶的车里观察路边的电线杆,从第一根电线杆从他的眼前经过算起,经1分钟时间共有41根电线杆从他的眼前经过,则每两根电线杆之间的平均距离为???? (??? ) ?
A.?38米??????????????????????????????????B.?30米??????????????????????????????????C.?29.3米??????????????????????????????????D.?28.6米
19. 为了传递信息,我国古代周朝建立了邮驿制度,到宋朝是设金牌、银牌、铜牌三种邮递快慢等级。金牌一昼夜(24小时)行250千米,每到一个驿站换人、换马接力传递。下面所列速度中与金牌的平均速度最接近的是??? (??? ) ?
A.?中学生步行的通常速度???????????????????????????????????????B.?人骑自行车的通常速度C.?高速公路上限制的最高车速????????????????????????????????D.?磁悬浮列车的最高时速
20. 甲、乙同学在同一地点沿平直路面同向步行,他们运动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前4分钟乙同学的速度比甲同学的速度大?????????????B.?甲同学做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是0.5米/秒C.?乙同学第4分钟后仍做匀速直线运动????????????????????D.?甲、乙同学相遇时距起点240米
21. ETC(电子不停车收费系统)已在我国实现联网,大大缩短了车辆通过收费站的时间。假设一辆汽车以10米/秒的速度驶向收费站,若进入人工收费通道,它从距收费窗口20米处开始减速,减速4秒至窗口处恰好停止,再用10秒时间完成交费,然后加速4秒,运动20米速度又达到10米/秒,便匀速行驶。若进入ETC通道,无需减速,一直保持原来速度行驶。两种情况下,从ETC通道比从人工收费通道节省的时间是(? )
A.?10秒????????????????????????????????????B.?14秒????????????????????????????????????C.?16秒????????????????????????????????????D.?18秒
22. AB是一条平直公路上的两块路牌,一辆匀速行驶的汽车由右向左经过 B 路牌时,一只小鸟恰自 A 路牌向 B 路牌匀速飞去,小鸟飞到汽车正上方立即折返,以原速率飞回 A,过一段时间后,汽车也行驶到 A。它们的位置与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图中 t2=2t1 , 由图可知(? )
A.?小鸟的速度是汽车速度的两倍?????????????????????????????B.?相遇时小鸟与汽车通过路程之比是3:1C.?小鸟飞行的总路程是汽车的3倍???????????????????????????D.?小鸟和汽车在 0-t2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相等
23. a、b、c三辆汽车从甲地出发沿直线运动到乙地,其中a车以速度v做匀速直线运动到乙地;b车以速度v出发,先做加速运动再做减速运动,到达乙地时速度恰好还是v;c车也以速度v出发,先做减速运动再做加速运动,到达乙地时速度恰好也是v,三辆汽车运动时间分别为ta、tb和tc , 其大小关系正确的是(??? )
A.?ta=tb=tc???????????????????????????B.?tata>tb???????????????????????????D.?tc>ta=tb
24. 甲、乙两物体先后从同地沿同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甲比乙后运动2秒,甲运动6秒时通过的路程为6米,此时甲、乙间的距离为2米,在图所示的三条图线中,乙的图(??? )
A.?一定是图线a????????????????????B.?一定是图线b????????????????????C.?可能是图线b????????????????????D.?可能是图线c
25. 科学中经常用图像来表示物体的运动规律,则图中图线表示同一运动规律的是(???? )
A.?甲丙?????????????????????????????????????B.?甲丁?????????????????????????????????????C.?乙丙?????????????????????????????????????D.?乙丁
26. 有一高度为H的田径运动员正在进行100米的比赛,在终点处,有一站在跑道旁边的摄影记者用照相机给他拍摄冲线运动,摄影记者使用的照相机的光圈(控制进光量的多少)是16,快门(曝光时间)是 秒,得到照片后测得照片中人的高度为h,胸前号码布上模糊部分的宽度是 ,由以上数据可以知道运动员的( )
A.?100米成绩????????????????B.?冲线速度????????????????C.?100米内的平均速度????????????????D.?人离照相机的距离
27. 如图a所示,小车一端固定一条纸带,纸带穿过打点计时器,小车的另一端受到弹簧测力计的拉动,沿水平方向运动。某同学通过打点计时器得到的甲、乙、丙三条纸带如图b所示,并画出了其中甲、乙的s-t图线AO和BO如图c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分析纸带可得,丙纸带的速度>乙纸带的速度>甲纸带的速度???????????B.?三次实验中,弹簧测力计丙的拉力大于甲的拉力大于乙的拉力C.?在用3N拉力拉动乙纸带,则阻力为2N????????????????D.?丙纸带所对应的s-t图像应位于①区域
28. 用图像表示物体的运动规律,图中表示同一运动规律的是( ????)
A.?甲图和丙图???????????????????????B.?甲图和丁图???????????????????????C.?乙图和丙图???????????????????????D.?乙图和丁图
29. 甲和乙是一条直线河流上的两个码头,甲在上游,乙在下游。今有一只在静水中航速为V的轮船从甲码头开往乙码头,到达乙码头后,立即返回甲码头,一个来回经过时间为t,若甲、乙间距离为S,则有(????? ) ??????
A.?t >2S/V????????????????????????B.?t=2S/V????????????????????????C.?t <2S/V????????????????????????D.?以上三种都有可能
30. 甲、乙两物体从同一地点同时向相同方向做直线运动,其s﹣t图象如图所示,由图象可知( )
A.?两物体在0~10s内都做匀速运动,且v甲<v乙B.?两物体在15~20s内都做匀速运动,且v甲<v乙C.?两物体在15s末相遇,且0~15s内通过的路程相等D.?两物体在20s末相遇,且0~20s内通过的路程相等
答案解析部分
一、单选题
1.【答案】 B
【解析】【分析】 比较物体运动速度的方法:相同时间比路程,路程越长,速度越大;相同路程比时间,时间越短,速度越大。
【解答】由图知,观众看到刘翔跑在前面,因为两人是同时起跑,用的时间是相同的,刘翔通过的距离长,故观众认为刘翔跑得快;刘翔在的路程内,用的时间比奥利弗最短,裁判判断刘翔跑得快,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2.【答案】 B
【解析】【分析】当物体处于静止或处于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时,物体平衡状态,受到的合外力为零;s和h的关系:s=nh,其中s为自由端绳上升的距离,h为物体上升的高度,n为连接动滑轮绳子的段数;根据=求出W有用 , 再根据f=求出摩擦力;根据v物= , 求出物体移动的速度;根据P=fv物 , 求出摩擦力f做的功率;
【解答】A、该装置中用的滑轮不一定是轻质滑轮;故A错误; B、由于物体处于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所以物体A处于平衡状态,根据W有用=fh可知,f= , 再根据P=fv物=12N3=36W;故B正确; C、物体移动速度v物= , 故C错误; D、根据= , 求出W有用=W总=80%5N30m100%=120J,所以有用功为120J;故D错误; 故答案为:B。
3.【答案】 B
【解析】【分析】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速度的大小和方向始终保持不变,在速度—时间图像中是一条不为零的水平直线。在路程—时间图像中是一条路程随时间增大而增大的直线。据此可进行判定。
【解答】根据题中的速度—时间图像可知,AB段表示速度逐渐增加,BC段表示速度保持不变,CD段表示速度逐渐减小,DE段表示速度逐渐增加,所以BC段表示的是速度保持不变的匀速直线运动,B选项正确。
故答案为:B
4.【答案】B
【解析】【分析】已知速度和时间,根据速度公式V=S/t计算。
【解答】高铁速度V=216Km/h=60m/s,车厢通过时间t=10s,根据V=S/t可得S=Vt=60m/s×10s=600m,故B选项正确。故答案为:B
5.【答案】 D
【解析】【分析】(1)在s-t图像中,横轴表示时间,纵轴表示路程,从图像上任取一个点找到对应的时间和路程,根据公式计算速度即可; (2)在同一直线上,两个小车要么做追及运动,要么做相对运动,根据这两种情况计算6s后两车的距离即可。
【解答】A.通过图像可知,甲6s内前进3.6m,那么它的速度:;乙在12s内前进2.4m,那么它的速度: , 故A错误; 当甲、乙两车做追及运动时,经过6s两车相距:;当两车做相对运动时,经过6s两车相距:;因此运动的种类不确定,两车之间的距离就不确定,故B、C错误,而D正确。 故选D。
6.【答案】 A
【解析】【分析】已知步行时间和路程,利用速度公式求出步行速度;已知步行路程和步数可求出一步的长度。
【解答】步行时间t=40分钟=时,通过的路程s=4km,行走的速度:v===6 千米/时;一步的长度为≈66.7厘米/步,最接近于65厘米。 故选:A。
7.【答案】 C
【解析】【分析】匀速直线运动的s-t图象是一条过原点的直线;变速直线运动的s-t图象是一条曲线;判断前2s内谁跑得快,要比较他们的路程;由图象可知8s内小明通过的路程,利用速度公式可求出速度;由图象查出他们8秒内的路程,可知他们的路程关系。
【解答】A、由图象可知,小明的s-t图象是一条过原点的直线,表明小明做匀速直线运动;而小华的s-t图象是一条曲线,表明小华做变速直线运动,故A错误; B、前2秒内,小华通过的路程比小明大,小华跑得更快,故B错误; C、8秒内,小明通过的路程s=40米,小明的速度是v===5米/秒,故C正确; D、8秒内,两人通过的路程都为40米,故D错误。 故答案为:C。 ?
8.【答案】 B
【解析】【分析】已知甲、乙两物体的速度与路程之比,由速度变形公式t=可求出所用时间之比。
【解答】由v=可得,甲乙所用时间之比为:==×=×=1:3。 故选:B。
9.【答案】 C
【解析】【分析】分别求出每个人的速度,由速度公式的变形公式t=可知路程相同时,时间与速度成反比。
【解答】小张、小王、小李的速度分别为v小张=30km/h,v小王=5m/s=5×3.6km/h=18km/h,v小李=0.6km/min==36km/h,由速度公式v=可知,t= , 由于从同一地点A同时出发,最终都到到达点B,即他们的路程s相同,因为小李的速度最大,则小李的运动时间最短,小李最先到达B地,故C正确。 故答案为:C。
10.【答案】 B
【解析】【分析】(1)沿着直线快慢不变的运动是匀速直线运动,根据图像分析二者的速度变化即可; (2)从图像中找到6秒时M、N对应的路程,然后根据公式v= 分别计算出速度进行比较即可; (3)根据左图确定M的运动状态,然后判断是否受到平衡力即可; (4)根据右图确定N的运动状态,然后判断是否受到平衡力。 【解答】甲中路程和时间成正比,说明货物M做匀速直线运动;乙中路程和时间的比值变小,说明货物N不做匀速直线运动,A不符合题意;前6秒内,sM=0.4米,sN=0.6米,根据v= 可知,货物M运动的速度小于货物N运动的速度,B符合题意;货物M做匀速直线运动,受到的重力和钢索对它的拉力是一对平衡力,大小相等,C不符合题意;货物N不做匀速直线运动,所以所受重力和钢索对它的拉力不是一对平衡力,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11.【答案】C
【解析】【分析】由s~t图线可得到运动的路程,运动的速度,运动的类型,可以判断选项。
【解答】A.两人都做匀速直线运动,根据图线小明做匀速直线,小华做变速运动,A错误;
B.前2s内,小明跑得更快,前2s小华的路程大所以小华速度快,B错误;
C.8s内,小明的速度是5m/s,8s内小明运动的路程为40m,由公式 ?得 =5m/s,C正确;
D.8s内,小明跑的路程更长,从图线中可知8s内两人都路了40m,D错误。
故答案为:C
12.【答案】 C
【解析】【分析】一般人的正常步行速度为1~1.5米/秒,根据s=vt可以估计出10分钟通过的距离。
【解答】由路程计算公式s=vt,根据人步行的大致速度,和时间10分钟为600秒可知,10分钟通过的路程最接近于1米/秒×600秒=600米,C选项正确。故选C
13.【答案】 C
【解析】【分析】(1)匀速直线运动是指物体在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相同;(2)变速直线运动是指物体在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不同;(3)平均速度=总路程/总时间;(4)速度单位之间存在关系,可相互进行换算,1米/秒=3.6千米/时。
【解答】A、小明前50米一定用了6. 25秒,小明越跑越快,所以小明前50米所用时间多于6.25秒,A错误;B、小明每秒钟通过的路程都是8米,小明做的是变速直线运动,每秒钟通过的路程是不同的,B错误;C、小明的平均速度是8米/秒,平均速度=总路程/总时间=100米/12.5秒=8米/秒,C正确;D、小明的平均速度是8千米/时,8米/秒=8×3.6千米/时=28.8千米/时,D错误。故选C
14.【答案】 C
【解析】【分析】物体运动的速度、路程、时间三者间关系可用公式s=vt表示。由公式可得到三个量之间的关系,据此可判断选项。
【解答】A、物体运动的速度越大,其通过的路程越大?? ,路程是速度和时间的乘积,运动速度大如果时间比较短,通过路程可以很小,A错误;B、物体运动时间越短,速度越大,物体运动时间是路程除以速度,如果路程很大,速度虽然大,时间仍可能很长,B错误;C、物体运动越快,速度越大,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物体运动越快,速度越大说法正确,C正确;D、物体运动路程越长,速度越大,运动路程是速度与时间的乘积,只要时间够长,速度即使小些路程也可以很大,D错误。故选C
15.【答案】 D
【解析】【分析】(1)速度的国际单位是米/秒,常用单位是千米/时,单位之间存在一定的换算关系,1米/秒=3.6千米/时,单位间可以相互转换;(2)先将题中运动物体的速度都算出来并统一单位,再进行排序,速度计算公式v=s/t。
【解答】由题意可知,旗鱼的速度是108千米/时。猎豹的速度是40米/秒,40×3.6千米/时=144千米/时。褐海燕的速度v=5千米/(1/60)时=300千米/时。所以速度由大到小的排列顺序是:褐海燕>猎豹>旗鱼,D选项正确。故选D
16.【答案】 C
【解析】【分析】提前刹车意思是驾驶员的反应时间加快,驾驶员可以较快完成刹车缩短杀车后的距离。可缩短的距离是以110千米/时行驶0.5秒的距离,用公式s=vt可求出距离。
【解答】由题意可知,驾驶员可提前0.5秒刹车,可节省的距离为s=vt=110千米/时×0.5秒≈15米,C选项正确。故选C
17.【答案】 B
【解析】【分析】根据v=s/t可知,当运动时间相同时,速度越大运动的路程越大。
【解答】由图可知,甲、乙两同学在相同时间内,甲通过的路程小于乙的路程,B选项的s-t图线与图中情况相符,B选项正确。故选B
18.【答案】 B
【解析】【分析】先算出1分钟车行驶的距离,再根据有41根电线杆从他眼前经过可知车行驶的距离被电线杆分成了(41-1)段,据此可算出两根电线杆之间的平均距离。
【解答】1分钟车行驶的距离为s=vt=20米/秒×60秒=1200米,每两根电线杆之间的距离为1200米/(41-1)=30米,B选项正确。故选B
19.【答案】 B
【解析】【分析】先根据金牌一昼夜的路程和时间计算出金牌的平均速度,与选项中物体的速度比较,可选出最接近的。
【解答】金牌的速度为v=s/t=250千米/24小时≈10.4千米/时=2.9米/秒,中学生步行的速度大约1米/秒,A错误;人骑自行车的通常速度10-15千米/时,B正确;高速公路上的最高限速120千米/时,C错误;磁悬浮列车的最高时速603千米/时,D错误。B选项正确。故选B
20.【答案】C
【解析】【分析】s-t图线表示路程随时间的变化关系,线上的每一个点对应着通过的路程和时间。由图中可以读出相关的数据判断选项。
【解答】A、前4分钟乙同学的速度比甲同学的速度大,前4分钟乙同学通过路程240米,甲同学通过路程120米。相同时间路程大的速度大,所以乙同学速度大,说法正确,A错误;B、甲同学做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是0.5米/秒,由甲图线可知,相同时间甲通过路程相同,所以甲做匀速直线运动,甲在10分钟时间内通过了300米,所以甲的速度v=s/t=300米/600秒=0.5米/秒,说法正确,B错误;C、乙同学第4分钟后仍做匀速直线运动,在乙图线中,4分钟后,随时间变化乙的路程不变,所以4分钟后乙保持静止,说法错误,C正确;D、甲、乙同学相遇时距起点240米,由图可知,甲、乙同学在240米处相遇,说法正确,D错误。故选C
21.【答案】 B
【解析】【分析】解决本题的关键理清汽车在两种通道下的运动规律,结合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公式和时间公式进行求解,难度不大。正常通道时间由题干可知,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时间公式求出通过ETC的时间,相减即可求得节省的时间。
【解答】进入人工收费通道所需要的时间t1=4s+10s+4s=18s,通过的路程s=20m+20m=40m
通过ETC窗口所需的时间,因此节约时间t=t1-t2=18s-4s=14s
故选:B
22.【答案】 B
【解析】【分析】能否通过画过程草图,找出两个物体的位移关系、时间关系和速度关系是解决相遇问题的突破口.这一点一定要慢慢领会和使用。本题初看感觉很难,主要原因同学们似乎很难找到解题的突破口,但只要仔细一考虑便不难发现,小鸟飞向B的时间和飞回的时间相同均为,故有,而对于汽车来说有x2=v2t2 , 再根据t2=2t1 , 便可轻松解决本题。
【解答】设AB之间的距离为L,小鸟的速率是v1 , 汽车的速率是v2 , 小鸟从出发到与汽车相遇的时间与汽车返回的时间相同,故它们相向运动的时间为,则在小鸟和汽车相向运动的过程中有:,即:(v1+v2)=L;
对于汽车来说有:v2t2=L
联立以上两式可得:v1=3V2
故A错误,B正确;
汽车通过的总路程为:x2=v2t2
小鸟飞行的总路程为:x1=v1t1=3v2×=,故C错误。
小鸟回到出发点,故小鸟的位移为0,故D错误。
故选B
23.【答案】 C
【解析】【分析】该题考查速度公式及其应用,关键是根据题意得出a、b、c三辆汽车从甲地出发沿直线运动到乙地的过程中平均速度的大小。因为b先加速后减速,所以它在整个运动过程中的速度都比a大,所以相对时间内它通过的路程肯定比匀速运动的a大;而c因先减速后加速,它在整个运动过程中都以比a小的速度在运动,所以在相等时间内它通过的路程比a小,据此利用比较三辆汽车运动时间的大小。
【解答】a车以速度v做匀速直线运动到乙地;由于b先加速后减速,达到乙地时速度恰好还是v;所以它在整个运动过程中的平均速度都比a大,经过相同的路程,它的时间肯定比匀速运动的a小;而c因先减速后加速,达到乙地时速度恰好还是v;它在整个运动过程中的平均速度都比a小,所以在相等的路程内它的时间比a大。由此可知,三辆汽车运动时间的大小关系为:tc>ta>tb。
故选C
24.【答案】 C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了速度的计算和s-t图象的认识和理解,要从图象中获取有用信息,正确理解甲、乙间的距离为2米是计算出乙速度的关键。由甲运动时间可得到乙的运动时间,由甲、乙6s后相距2m,得到乙通过的距离,由此计算出乙的速度.根据图象得到a、b、c的速度判断即可。
【解答】由题,甲比乙后运动2秒,甲运动6s,所以乙运动时间t=8s,此时甲、乙间的距离为2m,所以乙运动的路程可能是
s=s甲+2m=6m+2m=8m,也可能是s′=s甲-2m=6m-2m=4m,
由 ,
乙的速度可能是 , 也可能是;
由图线a,当s=8m时,t=8s,所以图线a表示的速度va;
由图线b,当s=6m时,t=12s,所以图线b表示的速度vb;
由图线c,当s=4m时,t=12s,所以图线c表示的速度vc=≈1.33m/s
由此可知,a、b都有可能是乙的s-t的图线,所以ABD错误,C正确。
故选C
25.【答案】C
【解析】【分析】图甲、乙是s—t图线,乙、丙是v—t图线,四幅图都可以反映出速度的变化情况【解答】甲图反映随时间t的变化路程s保持不变,所以甲图物体处于静止状态;乙图随时间t的变化路程有规律的增加,路程与时间成正比关系,表明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丙图随时间t变化速度v始终保持不变,表明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丁图随时间t的变化速度v逐渐增加,速度v与时间t成正比关系,表明物体做匀加速运动。所以乙和丙都做匀速直线运动,C选项正确。故选C
26.【答案】 B
【解析】【分析】从摄影记者照片中的像的移动距离可以计算得到运动员在曝我时间中运动的距离,再曝光时间可以计算出拍摄时运动员的速度。
【解答】A.100米成绩,摄影记者拍摄的照片只是冲线时刻的运动情况,无法知道100米所用的时间,A错误;
B.冲线速度,因为摄影记者拍摄的照片是冲线时的,所以可以从照片上得到当时运动员移动的距离为:s= ,时间t= 秒,冲线速度v= = = ,B正确;
C.100米内的平均速度,无法知道100米所用时间所以100米平均速度得不到,C错误;
D.人离照相机的距离,所用相机镜头的焦距不知道得不到人离相机的距离,D错误。
故选B
27.【答案】 D
【解析】【分析】打点计时器打出的两个点之间的时间间隔是相同的,所以可从打出纸条上点之间的间隔距离判断物体的运动情况。
【解答】从甲、乙、丙纸条上可知,丙的点与点距离>甲的点与点距离>乙的点与点距离,由于相领两点间的时间间隔相同,且每条纸带上点的间隔是等距的,所以可以判断出甲、乙、丙都做匀速直线运动,且丙的速度>甲的速度>乙的速度,所以A选项错误;由于三次都做匀速运动所以拉力与摩擦力相同,C错误;而摩擦力只与压力与接触面粗糙程度有关,所以三次运动中摩擦力相等,拉力与相等,B错误;丙图是s-t图像从斜度可判断出速度的大小,因为丙的速度最大所以图像应位于①区域,D正确。
故答案为:D
28.【答案】C
【解析】【分析】路程-时间图线和速度-时间图线都可以判断物体的运动情况,根据图线可以判断选项。
【解答】甲图线表示物体随时间路程都是0说明处于静止;乙图线表示物体随时间增加路程均匀增加,所以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丙图表示时间变化物体的速度不变,所以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丁图表示时间变化物体的速度增加,物体做变速运动。所以乙和丙都是匀速直线运动,表示同一规律,C选项正确。
故答案为:C
29.【答案】A
【解析】【分析】顺水行驶时船速加流速,逆水行驶时船速减去流速,甲乙码头间的路程为s
【解答】设水的流速为a,则从甲到乙顺水航行时,用时t1= ?从乙到甲逆水航行时,用时t2= 所以t=t1+t2= = ?因为 ? ?即t> ,A选项正确。
故答案为:A
30.【答案】 C
【解析】【分析】根据s—t图像能反映出物体随时间变化的运动情况。根据图线信息可以判断选项。
【解答】A、由甲乙图线可知,在0~10s内都做匀速运动,且相同时间甲的路程比乙的大,所以V甲>V乙 , A错误;B、在15~20s内,甲处于静止状态,乙匀速运动,B错误;C、两物体在15s末相遇,且0~15s内通过的路程都为100米,C正确;D、由C选项知,D错误。故选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