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能问题
一、单选题
1. 下列关于“热与能”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
A.?物体在吸热过程中,其温度一定升高??????????????????B.?在搓手取暖过程中,内能转化为机械能C.?水常被用作冷却剂,是因为水的比热容大???????????D.?铁块在煅烧过程中,其内能从零开始增加
2. 如图所示是某轿车发动机的四冲程汽油机的一个工作循环示意图。表示做功冲程的是(??? )
A.???????B.???????C.???????D.?
3. 下列各项都能使下图瓶内铁屑内能增加,其中属于做功的是(? )
A.?不断晃动瓶子???????????????????B.?用酒精灯加热???????????????????C.?用手捂瓶子???????????????????D.?在烈日下照射
4. 将一高温物体与一低温物体接触达到相同温度(两物体与外界没有热量交换)。则有(?? )
A.?高温物体放出的热量一定大于低温物体吸收的热量B.?高温物体放出的热量一定等于低温物体吸收的热量C.?高温物体降低的温度一定大于低温物体升高的温度D.?高温物体降低的温度一定等于低温物体升高的温度
5. 如图,汽油机处于工作过程中的某个冲程,对此冲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压缩冲程,机械能转化为内能?????????????????????????????B.?压缩冲程,内能转化为机械能C.?做功冲程,机械能转化为内能?????????????????????????????D.?做功冲程,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6. 下列事例中,改变物体内能的途径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
A.???????????????B.???????????????C.???????????????D.?
7. 甘肃鸣沙山月牙泉是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被称为天下沙漠第一泉。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月牙泉风景区的植被是一个种群?????????????????????????
B.?湖中的倒影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C.?鸣沙山昼夜温差较大是因为水的比热容较大????????
D.?月牙泉地形的形成是地球内力和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
8. 如图是某网友在四月拍摄的某地雪景:积雪初融后,在某停车场上出现了一个个“雪馒头”,甚为奇特。雪堆正下方是方形地砖,每块方形地砖周围是条形砖。气象专家调研发现:四周条形砖比中间方形地砖具有更好的导热性和渗水性。关于形成“雪馒头”景观的解释肯定不合理的是( ???)
A.?空气温度较低是“雪馒头”得以保留的原因之一??????????
B.?方形地砖导热性差是形成“雪馒头”景观的原因之一C.?太阳辐射导效条形砖上方的雪比方形地砖上方的雪更易熔化??????????
D.?地表热量易通过条形砖及四周缝隙传递,使条形砖上的雪更易熔化
9. 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在一个厚壁玻璃筒里放一块浸有少量乙醚(乙醚极易挥发)的棉花,用力把活塞迅速下压,棉花就会立即燃烧。根据该实验现象得出的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
?
A.?气体比液体更容易被压缩???????????????????????????????????????????????B.?浸有少量乙醚可以降低棉花的着火点C.?活塞迅速下压,乙醚蒸气液化放出热量,使棉花燃烧?????D.?外界对物体做功时,物体的内能会增加
10.关于比热的概念,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1℃所吸收的热量,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B.?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降低1℃所放出的热量,也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C.?某种物质吸收或放出的热量越多,比热也越大,比热与热量有关D.?各种物质都有自己的比热,它是物质的特性之一
11. 水是一种重要的资源,具有一些奇特的性质。如水结成冰后体积会变大,该过程中一定不变的是( ? ? ?)
A.?密度?????????????????????????????????????B.?温度?????????????????????????????????????C.?质量?????????????????????????????????????D.?内能
12.小吴在泡温泉时听了工作人员对温泉来源的介绍后,设想使用地热资源解决冬天的供暖问题,于是设计了如图的方案。关于此方案涉及的科学知识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 ? ? )
A.?水增加的内能主要是地热中的能量转移而来的????B.?管道采用的是导热性能好的材料C.?管壁所处的深度越大,受到水的压强越小???????????D.?管道中的水可循环使用,有利于节约水资源
13. 如图是四冲程内燃机的某一冲程示意图,该冲程是( )
A.?吸气冲程???????????????????????????B.?压缩冲程???????????????????????????C.?做功冲程???????????????????????????D.?排气冲程
14. 已知1克甲液体温度升高`℃需2.1焦的热量,1克乙液体温度升高1℃需4.2焦的热量,1克丙液体温度升高1℃需2.8焦的热量。分别取甲液体60克与乙液体60克,以相同的热源加热,其温度与加热时间的关系图象如图所示。若取90克的丙液体,以相同的热源加热,则其温度与加热时间关系的图象(? ???)
A.?落在Ⅰ区???????????????????????????B.?与乙重叠???????????????????????????C.?与甲重叠???????????????????????????D.?落在Ⅱ区
15. 每年三、四月,福建会出现“回南天”的气候现象,即南海吹来的暖气流与北方南下的冷空气相遇发生物态变化,使当地天气阴晴不定,非常潮湿,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与暖气流相比冷空气中分子的运动速度更大B.?“回南天”气候现象的形成原理与烧开水壶嘴冒出的“白气”形成原理相同C.?“回南天”现象的形成主要是暖湿气流和冷空气碰撞做功导致内能增加D.?与冷空气相比暖湿气流所含有的热量多
16. 下列事例中,改变物体内能的途径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
A.?柴火烧水 ????????????????????????????????????????B.?压缩空气发热 C.?冬天搓手取暖 ?????????????????????????????????D.?钻木取火
17. 热水瓶是每个家庭必备的贮水容器,如图所示,倒出一定量热水后,立即盖上软塞,软木塞常会跳起来。这一现象与内燃机的哪个冲程的能量转化相同( ?)
A.?吸气冲程???????????????????????????B.?压缩冲程???????????????????????????C.?做功冲程???????????????????????????D.?排气冲程
18. 如图所示,在吸滤瓶内装入少量的水,并滴入几滴酒精。塞紧塞子后,用气筒往瓶内打气,当塞子跳出时,看到瓶口有白雾出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瓶口出现的白雾是水蒸气B.往瓶内打气时,瓶内气体内能变小C.瓶塞跳出时,瓶内气体对外做功内能变小D.往瓶内打气的过程,相当于汽油机的做功冲程
19. 甲、乙两图是汽油机一个工作循环中的两个冲程,依此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甲图为做功冲程,是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B.?乙图为做功冲程,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C.?甲图为压缩冲程,是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D.?乙图为压缩冲程,是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20. 如图所示试管中装有水,用带玻璃管的胶塞塞住,在玻璃管口处放一个纸做的小叶轮, 加热试管使水沸腾后,小叶轮转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小叶轮的转动是热传递的结果?????????????????????????????B.?小叶轮的转动是内能转化为机械能C.?小叶轮的转动是机械能转化为内能??????????????????????D.?内燃机中的压缩冲程与此相同
21. 下列关于温度、内能和热量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在物体与外界没有热传递的情况下,一个物体对外做了功,内能可能不变B.物体温度越高,所含热量越多C.物体的机械能越多,其内能就越多D.相同质量的两个物体,升高相同的温度,内能的增量不一定相同
22. 最新型客机波音787的“电子窗帘”(如右图)用的是一种可以通过按钮随意改变透明状态的调光玻璃。透明度的变化是通过两个透明电极和夹在其中间的溶液来实现的,在两个透明电极上加上电压,通过改变电压大小,溶液的光学性质发生变化,调光玻璃的透明状态随之改变。 透明电极被坚固的丙烯酸树脂保护着。该“电子窗帘”没有利用下列哪种物理性质(??? )
A.比热容 B.硬度 C.透光性 D.导电性
23. 下面是小明同学的“科学学习笔记”中的摘录,其中正确的是(? ?)
A.热量总是由内能大的物体传递给内能小的物体B.一块0℃的冰熔化成0℃的水,内能不变C.不停弯折铁丝,铁丝温度升高,是通过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D.物体吸收热量,内能增加,温度不一定升高
24. 2018年4月2日,我国第一个实施空间交会对接的目标飞行器天宫一号再入大气层它在空中翱翔了2377天之后,终于重新投入地球的怀抱,“天宫一号”在穿越大气层时绝大部分器件烧蚀销毁,少量碎片落入位于南太平洋中部区域。“天宫一号穿越大气层时,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以“天宫一号”为参照物,地球是静止的???????????B.?“天宫一号”坠落时受到了地球的吸引C.?“天宫号”坠落时与大气摩擦,内能减小???????????D.?“天宫一号”坠落的过程中,机械能保持不变
25. 一根均匀的铁棒,质量是m,密度为ρ,比热容是c,去掉1/2,则剩余部分的质量、密度、比热容分别为(?? )
A.?m、ρ、c?????????????????B.?1/2m、1/2ρ、1/2c?????????????????C.?1/2m、ρ、2c?????????????????D.?1/2m、ρ、c
26. 下列是汽油机工作过程中四个冲程的示意图,其中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的是(?? )
A.???????B.?C.?????D.?
27. 水的比热容大,这种特性使它在生活和生产中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下列应用中不属于利用这种特性的是( ??)
A.?晚上向秧田里灌水??????????????????????????????????????????????B.?夏天在地上洒水降温C.?汽车发动机用水作为冷却剂????????????????????????????????D.?冬天让热水流过散热器来取暖
28.一网友发现小鸟停在铁栏杆上,误以为小鸟在停驻休息,观察后发现它的双脚被冻结在栏杆上。他慢慢接近,小鸟受惊拍动翅膀;为了避免小鸟双脚受伤,他便一把抓住,试图以手的温度让冰融化。由于效果不佳,他干脆吹气融冰。经过他的不断努力,小鸟获得了自由。根据上述材料,下列分析不合理的是( ??)
A.以手的温度让冰熔化,是通过做功的方式实现B.吹气融冰,是用热传递的方式让冰熔化C.小鸟双脚被冻结在铁栏杆上,与铁是热的良导体有关D.小鸟拍动翅膀,消耗体内有机物,将化学能转化为机械能
29. 某同学在期末复习阶段整理的笔记中,发现下列四句话,其中正确的一句是:(??? )
A.?因为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所以一种物质的密度是不会改变的。B.?当物体从外界吸收的热量大于向外界放出的热量时,它的温度一定升高。C.?进入预定轨道并关闭发动机后的宇宙飞船中,无法用托盘天平测物体质量。D.?宇航员将一块矿石从月球带回地球上,其质量将变大。
30. 关于内能,有以下四个观点,你认为正确的是(?? )
①热机在压缩冲程中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②物体温度越低,内能越小,所以0℃的物体没有内能
③两物体相互接触时,热量总是从内能大的物体转移到内能小的物体
④做功和热传递都能改变物体内能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答案解析部分
一、单选题
1.【答案】 C
【解析】【分析】A、物体吸热或温度升高,内能一定增大;但物体的内能增大,不一定是由物体吸热或温度升高引起的;B、做功与热传递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搓手取暖属于做功改变物体内能;C、水的比热容大,这是其常被用做冷却剂的原因;D、根据内能的定义分析。
【解答】A、晶体在熔化的过程中吸热但温度不变,故A错误;
B、人在搓手取暖的过程中,通过做功使人手内能增加,为机械能转化为内能,故B错误;
C、用水做冷却剂,是因为水的比热容大,在改变相同的温度时,能够有收更多的热量,故C正确;
D、铁块煅烧前,仍然具有内能,故D错误。
故选C
2.【答案】 C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了内燃机的一个工作循环由吸气冲程、压缩冲程、做功冲程、排气冲程四个冲程组成.+考查了内燃机的四个冲程的判断,解决此题需要结合内燃机的四个冲程工作特点进行分析解答。本题应抓住汽油机的一个工作循环由如图所示的四个冲程组成:吸气冲程、压缩冲程、做功冲程、排气冲程。判断冲程名称可用口诀:“先看气门开关情,再看活塞上下行;开下吸气开上排,关上压缩关下功;”进行分析;其中在做功冲程中,是内燃机的内能转化为机械能,在压缩冲程中是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解答】A、进气门开启,气体流入汽缸,是吸气冲程;不符合题意;
B、两气门都关闭,活塞上行,汽缸容积变小,是压缩冲程,不符合题意;
C、两气门都关闭,活塞下行,汽缸容积变大,是做功冲程,符合题意;
D、排气门开启,气体流出汽缸,是排气冲程;不符合题意;
故选C
3.【答案】 A
【解析】【分析】改变物体内能有两种方式:做功和热传递.做功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当对物体做功时,机械能转化为内能,当物体对外做功时,内能转化为机械能.做功实质是能量的转化,热传递实质是内能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或者是从一个物体的高温部分传到低温部分,必须有温差.
【解答】A、不断晃动瓶子,是克服摩擦做功,使其内能增大,故A正确;
B、用酒精灯加热是属于热传递改变物体的内能,故B错误;
C、用手捂瓶子是属于热传递改变物体的内能,故C错误;
D、在烈日下照射是属于热传递改变物体的内能,故D错误;
故选A
4.【答案】 B
【解析】【分析】热量是指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的能量,只有在热传递过程中才能提到热量。
【解答】 解:将一高温物体与一低温物体接触达到相同温度,由于不知它们的初始温度,故无法判定温度的高低,故CD错误;则高温物体放出热量,低温物体吸收热量,放出的热量等于放出的热量,故B正确,A错误。
故选:B
5.【答案】 A
【解析】【分析】由进气 门和排气门的关闭和打开情况、活塞的上行和下行情况来判断是哪个冲程;四个冲程中压缩冲程是机械能转化为内能,做功冲程是内能转化为机械能,排气和吸气冲程没有能的转化。
【解答】解:如图,进气门和排气门都是关闭的,活塞上行,可以判断是压缩冲程,在压缩冲程中机械能转化为内能,故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6.【答案】A
【解析】【分析】改变内能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热传递;二、做功。据此可以判断选项。
【解答】A、是热传递的方式改变内能;B、C、D是做功的方式改变内能,所以A与其他三项不同,选项正确。
故答案为:A
7.【答案】D
【解析】【分析】(1)种群指在一定时间内占据一定空间的同种生物的所有个体;(2)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是:等大、等距、左右相反。原理是光的反射原理;(3)比热容是表示物质热性质的物理量,比热容大的物质具有升温慢,降温也慢的特点,反之则相反。(4)地球表面的地形是内力和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
【解答】A.月牙泉风景区的植被是一个种群,植被中包括不同种类的植物,所以不是一个种群,A错误;
B.湖中的倒影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湖中倒影是光的反射形成的,B错误;
C.鸣沙山昼夜温差较大是因为水的比热容较大,靠近水的地方温度差较小,鸣沙山昼夜温差大主要是因为沙石多比热容小,昼夜温度大,C错误;
D.月牙泉地形的形成是地球内力和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说法正确,D正确。
故答案为:D
8.【答案】C
【解析】【分析】导热性反映了物体传导热量的能力,导热性好的物体在接受热量后温度升高且能将热量传递给与其接触的物体。据此解释题中现象。
【解答】根据专家的调研发现:四周条形砖比中间方形地砖具有更好的导热性和渗水性。可知,在太阳的照射下,条形砖由于导热性好,所以吸收太阳辐射的热量后温度升高,再将热量传递给上方的雪,所以雪熔化的快。而中间方形砖由于导性性差太阳照射下热量吸收少所以雪熔化速度慢。所以C选项正确。
故答案为:C
9.【答案】 D
【解析】【分析】做功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当外界对物体做功时,物体的内能增大;当物体对外界做功时,物体的内能就会减小。
【解答】用力压活塞时,活塞压缩玻璃筒内的空气,对空气做功,空气的内能增加,温度升高,当达到乙醚着火点时,筒内棉花就会燃烧起来。此实验说明了:外界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增加。故选D
10.【答案】 C
【解析】【分析】
比热容是物质本身的一种特性,科学上规定,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或降低)1℃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为该物体的比热容;根据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和定义进行判断。
【解答】
科学上规定,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或降低)1℃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为该物体的比热容;故A、B正确,不符合题意;比热容是物质本身的一种特性,不同物质的比热容一般不同,与物体的温度、质量以及吸收或放出的热量都无关,故D正确,C错误;故选C。
11.【答案】 C
【解析】【分析】A.密度是物质本身的一种特性,与物质的状态、温度有关;? ? ? ? ? ? B.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 ? ? ? ? ? C.质量是物体的一种属性,物体一定质量就一定,其大小与物体的形状、温度、状态、位置等因素无关.? ? ? ? ? ? D.水结冰时,放出热量,温度不变,内能减少。
【解答】A.水结冰后状态发生改变,所以密度发生变化,不符合题意? ? ? ? ? ? B.D.水结冰时,放出热量,内能减少,温度保持不变,但结成冰后温度可能较低,此两选项均不符合题意? ? ? ? ?? C.水结冰后,由于水分子之间的间距增大,导致了水结冰后体积增大,虽然水的体积和状态发生了变化,但由于质量是物体的一种属性,物体不变其质量就不变,符合题意。
12.【答案】 C
【解析】【分析】
(1)做功和热传递都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做功是能量转化的过程,热传递是能量转移的过程。(2)物质性质决定用途,用途能反映物质性质,金属的导热性最好。(3)液体的压强与深度有关,深度越大,压强越大。(4)我国是个水资源缺乏的国家,要节约用水。
【解答】
A、水增加的内能主要是地热中的能量通过热传递转移而来的,该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B、由图可见地热直接对管道加热,因此管道采用的是导热性能好的材料,该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C、管壁所处的深度越大,受到水的压强越大,该选项说法不正确,符合题意。D、管道中的水可循环使用,有利于节约水资源,该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C。
13.【答案】 C
【解析】【分析】根据气门的关闭情况,再根据曲轴的转动方向判断活塞的运行方向,就可以确定是哪一个冲程。
【解答】解:由图可知,两气门都关闭,活塞下行,汽缸容积变大,同时火花塞发出电火花,所以是做功冲程。
故答案为:C
14.【答案】 B
【解析】【分析】由题意根据c=可求三液体的比热容之比;用相同的热源加热相同的时间,吸收的热量相同,根据Q吸=cm△t可求出甲丙和乙丙温度升高值之比,据此判断。
【解答】由题意可知,1g甲乙丙三种液体,每升高1℃,吸收的热量为2.1J、4.2J、2.8J,则三液体的比热容之比为:c甲:c乙:c丙=2.1J:4.2J:2.8J=3:6:4;用相同的热源加热相同的时间,吸收的热量相同,由Q吸=cm△t可知,===×=2:1;===×=1:1;可见:△t乙=△t丙<△t甲 , 所以丙液体的温度与加热时间的关系图象和乙重叠。 故答案为:B。
15.【答案】 B
【解析】【分析】(1)温度越高,分子做规则运动的程度越剧烈; (2)物质由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液化,液化向外放热。 (3)热量是一个过程量,只能说“吸收”或“放出”,不能说“含有”。 【解答】A.与暖气流相比,冷空气中分子的运动速度小,故A错误; B.“回南天”气候现象其实就是暖湿气流中的水蒸气遇到冷空气时放热液化成水的过程,故B正确; C.“回南天”现象的形成主要是暖湿气流和冷空气碰撞发生热传递导致内能减少的过程,故C错误; D.与冷空气相比暖湿气流所含有的内能多,而不是热量多,故D错误。 故选B。
16.【答案】 A
【解析】【分析】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式:热传递和做功;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的本质是能量的转移,做功改变物体内能的本质是能量的转换,据此判断。 【解答】柴火烧水,是将火焰的内能转移到水中,利用的热传递的方式改变内能;;压缩空气发热、冬天搓手取暖、钻木取火都是利用做功方式改变内能,故A符合题意。 故选A。
17.【答案】 C
【解析】【分析】首先分析软木塞跳起这个过程中的能量转化,然后回忆内燃机四个冲程中的两次能量转化,据此判断即可。 【解答】倒出一定量热水后,立即盖上软塞,软木塞常会跳起来,这是水蒸气的内能转化为软木塞的机械能的过程。内燃机的做功冲程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压缩冲程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因此这一现象与内燃机的做功冲程能量转化相同。 故选C。
18.【答案】 C
【解析】【分析】(1)水蒸气是无色、无味、透明的气体; (2)外界对物体做功,物体内能增加;物体对外界做功,物体内能减少; (3)内燃机的做功冲程,将内能转换为机械能;压缩冲程,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解答】A.瓶内的白雾不是水蒸气,而是水蒸气液化而成的小水珠,故A错误; B.往瓶内打气时,空气被压缩做功,瓶内气体的内能增加,故B错误; C.瓶塞跳出时,瓶内气体的内能转化为塞子的机械能,所以内能减少,故C正确; D.往瓶内打气的过程,是机械能转化为内能的过程,与汽油机的压缩冲程相似,故D错误。 故选C。
19.【答案】 D
【解析】【分析】(1)根据气门的关闭和活塞的运动方向判断冲程的名字; (2)做功冲程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压缩冲程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解答】甲图中两个气门全部关闭,活塞向下运动,所以是做功冲程,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乙图中两个气门全部关闭,活塞向上运动,所以是压缩冲程,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故选D。
20.【答案】 B
【解析】【分析】(1)内燃机的做功冲程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压缩冲程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2)高温的水蒸气具有较大的内能,小叶轮转动具有动能,据此判断能量转化。
【解答】如图所示试管中装有水,用带玻璃管的胶塞塞住,在玻璃管口处放一个纸做的小叶轮, 加热试管使水沸腾后,小叶轮转动,这个过程是水蒸气的内能转化为小叶轮的机械能的过程,这与内燃机的做功冲程相同,故B正确。 故选B。
21.【答案】 D
【解析】【分析】(1)物体对外界做功,内能减少;外界对物体做功,内能增大; (2)热量是热传递过程中转移能量的多少,只能说“吸收”或“放出”; (3)机械能与内能是完全不同的两种能量; (4)已知质量,升高温度根据公式判断吸热的多少。 【解答】A.在物体与外界没有热传递的情况下,一个物体对外做了功,它的内能一定减少,故A错误; B.物体温度越高,它所含的内能一定越多,故B错误; C.物体的机械能越多,其内能不一定越多,二者没有任何联系,故C错误; D.根据可知, 相同质量的两个物体,升高相同的温度, 比热容小的吸收热量少,那么内能的增量就少,因此内能增量不一定相同,故D正确。 ???????故选D。
22.【答案】 A
【解析】【分析】认真阅读题干部分的文字描述,从中找出利用的物理性质,然后进行选择。 【解答】根据“ 最新型客机波音787的“电子窗帘”(如右图)用的是一种可以通过按钮随意改变透明状态的调光玻璃 ”可知,“电子窗帘”利用了透光性;根据“ 在两个透明电极上加上电压,通过改变电压大小,溶液的光学性质发生变化”可知,“电子窗帘”利用了导电性;根据“ ?透明电极被坚固的丙烯酸树脂保护着 ”可知,“电子窗帘”利用了硬度,故B、C、D正确不合题意,A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A。
23.【答案】 D
【解析】【分析】(1)热量总是从高温物体转移到低温物体,或者从物体的高温部分转移到低温部分; (2)物质在熔化时需要不断吸热; (3)做功改变物体内能的本质是能量的转化,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的本质是能量转移; (4)晶体熔化时吸收热量温度不变。 【解答】A. 热量总是由温度高的物体传递给温度低的物体,故A错误; B. 一块0℃的冰熔化成0℃的水, 不断吸热,内能增大,故B错误; C. 不停弯折铁丝,铁丝温度升高,是通过做功的方式改变物体内能?,故C错误; D. 物体吸收热量,内能增加,温度不一定升高,例如冰熔化时吸热温度不变,故D正确。 故选D。
24.【答案】 B
【解析】【分析】(1)如果物体相对参照物位置发生变化,它就是运动的;否则,它就是静止的; (2)地面附近的物体都会受到地球的引力; (3)摩擦生热是机械能转化为内能的过程; (4)如果机械能与其他能量相互转化,那么机械能肯定发生变化。
【解答】A.以“天宫一号”为参照物,地球离它的距离越来越近,因此地球是运动的,故A错误; B.“天宫一号”坠落时速度越来越快,其实就是受到地球引力的影响,故B正确; C.“天宫一号”与大气摩擦,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因此它温度升高,内能增大,故C错误; D.|“天宫一号”坠落的过程中,机械能会转化为内能,因此机械能会减小,故D错误。 故选B。
25.【答案】 D
【解析】【分析】质量与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有关;密度和比热容是物体的一种特性,与质量无关。
【解答】一根均匀的铁棒,去掉1/2,所含物质减少1/2,即剩余部分的质量变为1/2m,密度和比热容是物质的特性,与质量无关,都不变。 故答案为:D。
26.【答案】 C
【解析】【分析】汽油机的工作过程中有两个冲程有能量转化:压缩冲程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做功冲程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据此解答。
【解答】在内燃机的工作过程中,做功冲程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在压缩冲程末做功冲程开始时,汽油机汽缸顶端的火花塞会打火,因此做功冲程是C。 故答案为:C。
27.【答案】 B
【解析】【分析】相同质量的水和其它物质比较,吸收或放出相同的热量,水的温度升高或降低的少;升高或降低相同的温度,水吸收或放出的热量多。蒸发要吸热,有降温制冷的作用。 【解答】A、晚上向秧田里灌水,是利用水的比热容较大,夜晚放出相同的热量时,水的温度降低的少,不会冻坏秧苗,故A不符合题意; B、夏天在地上洒水降温,是利用水蒸发时吸热能降低周围空气的温度,故B符合题意; C、汽车发动机用水作为冷却剂,是水的比热容大的应用,升高相同的温度时,质量相同的水吸收的热量多,故C不符合题意; D、冬天让热水流过散热器来取暖,是水的比热容大的应用,降低相同的温度,水出的热量多,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28.【答案】 A
【解析】【分析】改变内能的方式有做功和热传递;金属的导热性良好,容易把人体的热量导出,所以感觉更冷一些;动物活动时,消耗化学能,机械能增加。 【解答】A、手和冰之间发生热传递,使冰熔化,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改变物体的内能,故A说法错误; B、吹气融冰,是用热传递的方式改变冰的内能,故B说法正确; C、小鸟双脚被冻结在铁栏杆上,是因为铁是热的良导体,故C说法正确; D、小鸟拍动翅膀,消耗体内有机物,将化学能转化为机械能,故D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A。
29.【答案】 C
【解析】【分析】(1)密度是物质的一种性质,不受质量和体积的影响,只受物质种类、状态的影响; (2)物体吸收热量后可能温度升高,也可能状态发生变化; (3)宇宙飞船在太空中时,上面的所有物体都会处于失重状态; (4)质量是物质的一种属性,不随形状,状态,温度和位置的变化而变化。 【解答】A.物质的密度受到物质种类和状态的影响,例如水变冰时密度变小,故A错误; B.冰到达熔点开始熔化后,虽然不断吸热,但温度不变,故B错误; C.物体处在太空中时都会处于失重状态,而托盘天平是利用物体重力对托盘产生的压力来工作的,因此不能使用它测量质量,故C正确; D.质量不随位置的变化而变化,故D错误。 故选C。
30.【答案】 C
【解析】【分析】(1)做功冲程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压缩冲程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2)一切物体都有内能; (3)热量的传递方向:从高温物体到低温物体,或者从物体的高温部分到低温部分; (4)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式:做功和热传递。 【解答】①热机在压缩冲程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故①正确; ②0℃的物体也有内能,故②错误; ③两个物体相互接触,热量总是从温度高的物体转移到温度低的物体,故③错误; ④做功和热传递都能改变物体内能,故④正确。 故选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