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中考(适合浙江)名著复习《儒林外史》练习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19中考(适合浙江)名著复习《儒林外史》练习题(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7.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9-04-30 14:52:3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名著复习《儒林外史》巩固题
1. 《儒林外史》中,杜少卿是一个有较多作者本人影子的人物形象,读完本书后你喜欢杜少卿其人吗?请结合相关情节谈谈为什么?



2.《儒林外史》的人物塑造极具特色,既有人物性格的丰富性,又有人物性格的复杂性,请从下面任选一位,说说这些特点在这个人物身上是如何体现的??????
严监生????? 匡超人?????? 马二先生


3.鲁迅曾评论《儒林外史》“婉而多讽”,是一部“讽刺之书”。请你以书中的严监生为例,结合与他相关的情节,简要说说作品的讽刺意义。


4.《儒林外史》是我国文学史上一部杰出的现实主义长篇讽刺小说,作者以高超的艺术手法塑造了众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表现了深刻的思想内容。请完成下列相关表格里的内容。
人物 外貌 相关故事情节 性格特点
① 头戴一顶旧毡帽,身穿元色绸旧直裰,那右边袖子同后边坐处都破了,脚下一双旧大红绸鞋,黑瘦面皮,花白胡子。 ② ③
杜少卿 头戴方巾,身穿玉色夹纱直裰,脚下珠履,面皮微黄,两眉剑竖,好似画上关夫子眉毛。 ④ ⑤










② ③
④ ⑤
5.【材料一】
在看似子虚乌有的情节和夸张变形的描写中曲折地揭示现实矛盾,这是讽刺作品常见的一种手法,例如斯威夫特的《格列佛游记》,写的是主人公在“大人国”“小人国”乃至“慧骃国”看似荒诞不经的漫游,讽刺的却是人间真实的世相。另一种常见的手法,则是抓住平常生活中传神的细节,以冷峻的白描直书其事。例如“范进中举”一回,写胡屠户一巴掌治好了范进的疯病,众人一同回家,“屠户见女婿衣裳后襟滚皱了许多,一路低着头替他扯了几十回”。这一细节,作者写来不动声色,却活画出科举制度下一人飞黄腾达之后乡人亲友诚惶诚恐、毕恭毕敬、逢迎唯恐不及的画面。不同的讽刺笔法,令作品具有多姿多彩的艺术风格,同时也透露出作者对于讽刺对象的感情、立场和观点,值得在阅读时细加品味。 (九下《儒林外史》名著导读,有删改)
【材料二】
《儒林外史》讽刺手法多种多样。小说运用对比,凸显讽刺效果。文中写范进中举之前,家里人常常挨饿,借贷无门;中举喜报一到,众邻居一反常态,热情相待。连张乡绅也立即成了“年谊世好”,又送银子又赠屋。这种对比的手法,显现了更加尖锐的讽刺效果。
当然,作者并非批评讽刺一切,而是针对具体问题,具体对待。像范进中举前的落魄,作者实际上是有同情心理的,待中举后,变得虚伪恶劣的时候,作者的态度就变成了嘲讽,前后变化将讽刺艺术表现得淋漓尽致。
作者还善用白描刻画人物。书中第三回写范进进考场,对他的外形描写,虽然只是简单几笔,却勾勒出范进落魄的可怜相,将讽刺意味融入精彩的描写中,让其自然流露。
(选自萨仁图雅《浅论〈儒林外史〉的讽刺艺术》,《唐山文学》2018年第10期)
【材料三】
①话说周进在省城要看贡院。不想才到天字号,就撞死在地下。众人多慌了,取了水来,三四个客人一齐扶著,灌了下去。喉咙里咯咯的响了一声,吐出一口稠涎来。众人道:“好了。”扶著立了起来。周进看着号板,又是一头撞将去,这回不死了,放声大哭起来。众人劝着不住。金有余道:“你看,这不是疯了么?好好到贡院来耍,你家又不死了人,为甚么这号淘痛哭是的?”周进也不听见,只管伏著号板哭个不住。一号哭过,又哭到二号、三号,满地打滚,哭了又哭,哭的众人心里都凄惨起来。金有余见不是事,同行主人一左一右架著他的膀子。他那里肯起来,哭了一阵,又是一阵,直哭到口里吐出鲜血来。众人七手八脚将他扛抬了出来,在贡院前一个茶棚子里坐下,劝他吃了一碗茶,犹自索鼻涕,弹眼泪,伤心不止。
②内中一个客人道:“周客人有甚心事,为甚到了这里这等大哭起来?却是哭得利害。”金有余道:“列位老客有所不知,我这舍舅,本来原不是生意人。因他苦读了几十年的书,秀才也不曾做得一个,今日看这贡院,就不觉伤心起来。”自因这一句话道著周进的真心事,于是不顾众人,又放声大哭起来。又一个客人道:“论这事,只该怪我们金老客,周相公既是斯文人,为甚么带他出来做这样的事?”金有余道:“也只为赤贫之士,又无馆做,没奈何上了这一条路。”又一个客人道:“看令舅这个光景,毕竟胸中才学是好的,因没有人识得他,所以受屈到此田地。”金有余道:“他才学是有的,怎奈时运不济!”
③那客人道:“监生也可以进场。周相公既有才学,何不捐他一个监进场?中了,也不枉了今日这一番心事。”金有余道:“我也是这般想,只是那里有这一注银子?”此时周进哭的住了。那客人道:“这也不难,现放著我这几个弟兄在此,每人拿出几十两银子借与周相公纳监进场;若中了做官,那在我们这几两银子?就是周相公不还,我们走江湖的人那里不破掉了几两银子?何况这是好事,你众位意下如何?”众人一齐道“君子成人之美”,又道:“见义不为,是为无勇。俺们有甚么不肯,只不知周相公可肯俯就?”周进道:“若得如此,便是重生父母,我周进变驴变马也要报效!”爬到地下就磕了几个头,众人还下礼去。金有余也称谢了众人,又吃了几碗茶。周进再不哭了,同众人说说笑笑回到行里。
④到了八月初八日进头场,见了自己哭的所在,不觉喜出望外。自古道:人逢喜事精神爽,那七篇文字,做的花团锦簇一般。直到放榜那日,巍然中了,到京会试,又中了进士,殿试三甲,授了部属。荏苒三年,升了御史,钦点广东学道。这周学道虽也请了几个看文章的相公,却自己心里想道:“我在这里面吃苦久了,如今自己当权,须要把卷子都要细细看过,不可听著幕客,屈了真才。”?(选自[清]吴敬梓《儒林外史》)
(1)梳理前两则材料中提到的讽刺手法异同,并任选其中 一 种 手 法分析材料三第一节中的周进形象。
相同:__________________? 不同:__________________?
周进形象:
(2)材料二中划线句“ 当然,作者并非批评讽刺一切,而是针对具体问题,具体对待。”,请结合材料三再举一例加以证明。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3)《论语》“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的思想影响中国古代社会几千年,相应的,把人分为四等的“士农工商”标准盛行。生意人,由于他们骨子里极为“重利”而被认为是“小人”,请结合材料一、三具体内容谈谈你对“生意人”形象的理解。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答案和解析
1.【答案】【示例】喜欢:因为他淡泊功名、傲视权贵;慷慨仗义、乐善好施;尊重妇女,讲求地位平等;敢于挑战封建权威和封建礼俗。不喜欢:他不善识人。正因为他慷慨仗义。但凡有人求于他,他都倾囊相助,这样也给很多卑劣小人以可乘之机。不会持家,把祖宗留下的财产随意挥霍,最后背井离乡,靠卖文墨为生。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名著常识的积累能力。学生在学习中要注意积累的广泛性,既要注意表面的知识,如作者、背景、写作特色、涉及人物及故事情节等,又要知道一些细节,并且及时做笔记,做到积少成多,常读常新,逐步深化印象。做题时才能信手拈来,得心应手。本题涉及到名著《儒林外史》,根据自己的识记积累解答即可。本题不设统一答案。如喜欢:因为他淡泊功名、傲视权贵;慷慨仗义、乐善好施;尊重妇女,讲求地位平等;敢于挑战封建权威和封建礼俗。不喜欢:他不善识人。正因为他慷慨仗义。但凡有人求于他,他都倾囊相助,这样也给很多卑劣小人以可乘之机。不会持家,把祖宗留下的财产随意挥霍,最后背井离乡,靠卖文墨为生。
2.【答案】严监生:对他人大方,对自己却什么吝啬,临死前连一根灯草也舍不得。
匡超人:年轻时,他善良、孝顺、知书识礼,在儒生堆里混迹之后,却善恶不分,助纣为虐,还自私无情,令人慨叹。
?马二先生:他深受科举制度毒害,一生追求功名却求而不得。但他也是一个为人仗义,帮助朋友,不计私利的令人尊敬的人。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阅读名著的能力。要完整地阅读名著,了解名著主要内容,把握名著脉络,熟悉重要故事情节;能根据相关故事情节,分析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理解其形象;能分析环境描写对刻画人物,突出主题的作用;同时还要积累相关的文学常识。《儒林外史》的人物塑造极具特色,既有人物性格的丰富性,又有人物性格的复杂性。严监生:对他人大方,对自己却什么吝啬,临死前连一根灯草也舍不得。匡超人:年轻时,他善良、孝顺、知书识礼,在儒生堆里混迹之后,却善恶不分,助纣为虐,还自私无情,令人慨叹。马二先生:他深受科举制度毒害,一生追求功名却求而不得。但他也是一个为人仗义,帮助朋友,不计私利的令人尊敬的人。
3.【答案】?严监生是个典型的悭吝鬼,他花费的银子,实在都出于不得已,有两个细节可以使读者体悟到严监生性格深处的苛刻贪吝:其一,当王氏死后,赵氏提起要送与两位舅爷赶考盘程银子时,严监生听而不言,“桌子底下一个猫就扒在他腿上,严监生一靴头子踢开了”。这个猝然之间的暗暗发狠的动作,正是他此刻怜惜银子、憎恶两个舅爷的心理流露.其二,严监生临终之际,伸着两个指头就是不肯断气,大侄子、二侄子以及奶妈等人都上前猜度解劝,但都没有说中,最后还是赵氏走上前道:“爷,只有我能知道你的心事。你是为那灯盏里点的是两茎灯草,不放心,恐费了油。”直到赵氏挑掉一根灯草,他方才点点头,咽了气。这些细节对那些悭吝乡绅的揭露讽刺可谓入木三分,同时也为严监生的性格塑造添上了极传神的一笔。
【解析】
???此题考查学生对名著知识的掌握能力。名著知识关键在平时的积累,注意掌握作者、生活时代、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尤其注意掌握具体的情节内容。此题考查《儒林外史》的相关内容,为记忆类知识,并不难。
4.【答案】【解答】
①周进
②坐馆薛家集;贡院撞号板等
③忠厚老实,备受歧视,醉心功名,迂腐可怜等
④大醉宴高朋,夫妇携手游山等
⑤扶危济困,豪爽侠义,尊重女性,自然洒脱等
【解析】
?【解答】
①周进。②坐馆薛家集;贡院撞号板等。③忠厚老实,备受歧视,醉心功名,迂腐可怜等。
④大醉宴高朋,夫妇携手游山等。⑤扶危济困,豪爽侠义,尊重女性,自然洒脱等。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学名著的阅读与识记能力。解答文学名著题,必须建立在阅读原著的基础之上,不仅要“博闻强记”,还要有自己的独到见解。对于“课标”推荐的中外文学名著,要熟记其名称、作者、主要人物形象、精彩的故事情节、艺术特色等,并反复阅读书中的精彩片段,以形成自己的阅读体验。本题考查的是对《儒林外史》的识记内容。
5.【答案】
【小题1】(1)相同:白描
(2)不同:对比:细节描写;夸张修辞:夸张变形的描写、奇特的想象
(3)周进形象:“撞死在地下、满地打滚、吐出鲜血”,运用夸张手法,活画出周进被封建科举制度毒害至深的丑态。 【小题2】像周进中举前在贡院里的号哭,作者实际上是有同情心理的(不顾读书人形象的“满地打滚”,作者是有嘲讽意味的)。当了广东学道后,“我吃苦久了,要把卷子细细看过”(感同身受,对范进的同情)作者的态度是赞赏的。? 【小题3】?材料一:胡屠户作为一个小生意人,他确实是唯利是图的“小人”;材料三:这一群“客人”,他们同情周进的遭遇,认为他有才学但时运不济,于是他们慷慨解囊,不求回报,体现了“生意人”的仁义大度,光明磊落。

【解析】
1.此题考查名著中表现手法的理解能力。讽刺是一种文学手法,用于暴露对象的缺点和可笑之处,常采用夸张或反讽等方式,从而产生幽默的效果。用讥刺和嘲讽笔法描写敌对的落后的事物,有时用夸张的手法加以暴露,以达到贬低的效果。当然也可以用拙劣模仿、作戏、毗邻、并置、并列、对比、类似、类推等也经常用于讽刺手法种。解答本题时,应先通读材料,理清文意;然后细读相关语段,提取相关信息;最后筛选并整合其相关信息有针对性地概括作答即可。两则材料中提到的讽刺手法:相同:白描;不同:对比:细节描写;夸张修辞:夸张变形的描写、奇特的想象。分析周进形象:“撞死在地下、满地打滚、吐出鲜血”,运用夸张手法,活画出周进被封建科举制度毒害至深的丑态。
2.本题考查学生对名著故事情节的把握能力。解答此题要依据名著内容,熟练掌握名著中的重要故事情节,还要在平时与同学交流时,多关注名著中易记错的故事情节,只要认真、仔细识记,就不会出错。长期坚持下去,对名著情节的辨析能力一定会提高。“?当然,作者并非批评讽刺一切,而是针对具体问题,具体对待。”如:?像周进中举前在贡院里的号哭,作者实际上是有同情心理的(不顾读书人形象的“满地打滚”,作者是有嘲讽意味的)。当了广东学道后,“我吃苦久了,要把卷子细细看过”(感同身受,对范进的同情)作者的态度是赞赏的。
3.本题考查学生对名著故事情节的把握能力。解答此题要依据名著内容,熟练掌握名著中的重要故事情节,还要在平时与同学交流时,多关注名著中易记错的故事情节,只要认真、仔细识记,就不会出错。长期坚持下去,对名著情节的辨析能力一定会提高。?材料一:胡屠户作为一个小生意人,他确实是唯利是图的“小人”;材料三:这一群“客人”,他们同情周进的遭遇,认为他有才学但时运不济,于是他们慷慨解囊,不求回报,体现了“生意人”的仁义大度,光明磊落。

第2页,共2页
第1页,共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