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第11课:伟大的历史转折

文档属性

名称 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第11课:伟大的历史转折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1.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1-03-23 15:25: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5张PPT。欣赏歌曲春天的故事歌中“一位老人”是谁?
“在中国南海边画了个圈”指什么?
忆一忆:第11课伟大的历史转折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要内容,知道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主要内容,以深圳为例了解经济特区的情况。 2、能力目标: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通过观看影像资料获取信息;观看《沿海地区对外开放示意图》,了解沿海经济特区的地理范围,形成读图学史的习惯。 3、情感目标:通过学习十一届三中全会及改革开放的有关内容,充分认识到中国共产党有领导中国人民取得社会主义事业伟大胜利的决心和能力,形成历史认同感和爱党爱国的意识,树立为祖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贡献的人生理想。 再不实行改革,我们的现代化事业和社会主义事业就会被葬送。开辟新道路的宣言书情景剧场 假设我们就有关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举行一个“中外记者招待会”,请每个小组派出一名“中央政治局常委”解答“中外记者”的提问,“中外记者”由全体同学担任。 确立指导思想:
做出战略决策
形成领导集体十一届三中全会内容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改革开放以邓小平为核心知识总结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党决定开展土地革命,开辟农村革命根据地。开辟农村根据地,以农村包围城市。在革命即将取得全国胜利的前夕,在1949年的七届二中全会上。工作重心由乡村转移到城市。粉碎“四人帮”后,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上。以经济建设为工作重心。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三次工作重心的转移中国人民在前进道路上经历了哪三次历史性的巨变? 第一次是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封
建统治,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第二次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结束了我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历史。第三次是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我国
开始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要善于抓住时代机遇孙中山向美国学习,效仿欧美“走美国人的路”
毛泽东从“走俄国人的路”到“走自己的路”
邓小平提出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改革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前提下,改革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一系列环节,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改革含义:实质: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变革不变质,改革不改向” 二:改革:从农村到城市前提 改革的内容根本目的材料分析1、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最早进行尝试的地点?
2、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开始实施的时间和普遍实施的时间。
3、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基础。
4、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施的历史意义。想一想上面表格中有关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的统计数字说明了什么?(说明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后农民生产积极性空前提高,农业生产迅速发展)思考:建国后农村生产关系的四次变化?土改后农民个体所有制三大改造后为集体所有制人民公社制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海南多层次
有重点
点面结合浦东经 济 特 区对外开放特点三.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1.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四大特区:深圳、珠海、汕头、厦门海南、上海浦东开发区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 地2.开放格局点线面厦门深圳珠海海南汕头思考:对外开放成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对发展社会主义经济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那么,当今的对外开放与近代中国的“开放”有哪些区别呢?背景不同:
目的不同:
结果不同:当今的开放是党和政府为了发展本国经济;近代的开放是列强为了满足其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当今的开放增强了我国的综合国力,提高了国际地位;近代的开放使中华民族陷入苦难的深渊。当今的开放是在我国主权独立、国力增强的情况下主动进行的;近代的开放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状态的被动开放。从小岗到深圳,
从生死文书到杀出一条血路,
给我们以什么样的启示?历史的回音不怕风险,敢闯敢干不争论,发展是硬道理大胆创新,锐意改革十一届三中全会经济体制改革农村:实行家庭联
产承包责任制城市:经济体制改
革(国有企业)对外开放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开放区内地推动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小结课堂练习妙语连珠课堂练习活动建议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