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八下第三单元《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复习课教学设计
复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除了8、9、10等三课所要求了解和掌握的知识外,还要对邓小平理论有全面的了解和掌握。同时通过对邓小平理论形成过程的分析,培养和提高学生综合分析、归纳、整理能力;再通过对图片的演示和地图的填写,提高学生鉴别、分析、赏识和与地理知识整合的能力以及评价历史人物的唯物主义观。
2.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对深圳城市的变化图片的演示,使学生认识到改革开放伟大决策的正确性,联想到十一届三中全会,进而教师再提问其会议召开的思想基础,使学生想到真理大讨论的深刻的思想大解放,真正认识到十年文化大革命和两个“凡是”方针的“左”倾错误;再通过现代化不同时期的图片及资料的识别、分析,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邓小平理论形成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社会实践相结合的产物和发展。
②坚持现实实例与历史知识统一的原则;演示与分析相结合的原则;教师为主导与学生为主体的原则;个体与集体相结合的原则;采用演绎推理法、讲述法、讨论法等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从“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及十年动乱的左倾思想到拨乱反正和改革开放新气象的转变,使学生真正认识到我党是一个伟大的党,能及时地发现、纠正、改正错误,自然产生爱党、爱国的情感;同时树立拥护共产党的正确领导的理念,树立刻苦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理想,树立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而献身的远大抱负;认识到“时践出真知”论断。
复习重、难点:
1.结合本单元的各课重点,确定本单元的重点为伟大历史转折的承上启下作用和邓小平理论形成及在实践中的指导作用。
2.本单元的难点是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伟大历史转折及邓小平理论在实践中的指导作用。
复习准备工具:
相关的图片、地图、史实资料、幻灯片等等。
复习过程设计:
一、复习导言:请同学们观看“改革开放 79前-83年的深圳大事记”图。
1973年深圳火车站 1974年深圳中学
1975年深圳海关 1982年深圳旧照
改革开放后深圳当时的华侨城 当今的深圳繁华城
请问:
同学们,你们欣赏这些图片后,有什么感想?(只要有深圳改革开放前后发生了翻天地覆的变化相关认识即可)
深圳是我国改革开放的前沿窗口,带动了祖国各地改革开放鲜花遍地芬芳。那么这一切成就的取得应属于谁的伟大贡献和锐意创举 (邓小平)。
你怎样高度评价他?(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总设计师)。
他结合中国的实际,发展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创造出指导我国发展的一整套什么理论?(邓小平理论)。
这一理论的中心内容是什么?(建设由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那么这一理论是怎样形成的呢?又是怎样指导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呢?这就是我们本节课复习本单元的重点。请同学们结合教材8、9、10三课内容,各组讨论后,做一个完整的复习提纲。
二、复习内容和过程
1. 提交各组的邓小平理论形成过程的提纲(整理如下)
一、十一届三中全会(改革开放决策)二、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思想1.中共“十二大”:建设由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2.中共“十三大”: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论断 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党的基本路线 ②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③宏伟目标“分三步走”的战略设想3.邓小平南巡讲话(1992年) ①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 ②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敢于试验 ③回答了我国姓“资”姓“社”问题 ④允许部分人先富起来,带动大家实现共同富裕4.中共“十四大”:以公有制为主体,建立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5.中共“十五大”: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2.(教师给各组提纲表扬式的评价后)请问:邓小平理论最早应从何时开始提出?其标志性事件是什么?
参考答案: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
3.大家都知道邓小平在“文革”期间,可以说是三起三落,全国上下意见不同意,那么十一届三中全会又是怎样统一思想下召开的呢?
参考答案:人们要求对“文革”中的冤假错案进行平反;要求他尽快出来参加中央领导工作;邓小平给党中央和华国锋的信中指出了“必须准确、完整的毛泽东思想来指导我们全党全军和全国人民,把党和社会主义事业,胜利地推向前进。”最早鲜明地反对“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思想理论界展开了全国性的检验真理的标准的大讨论,最终以“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统一了思想。
4.请看这份报纸(投放幻灯片),说一说这次讨论有什么意义呢?
参考答案:
有利于促进全党和全国人民解放思想,端正思想路线,统一思想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也为改革开放的新局面作了思想准备。
5.以下几幅图片记录了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情景。
请回答:
十一届三中全会何时在哪里召开的?主要有哪些内容?为什么说此会具有承上启下作用?
参考答案:1978年12月、北京。内容①思想上,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否定了“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②政治上,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做出把全党工作的重点和全国人民的注意力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③组织上,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集体领导。作用:①这次会议在我国因“左”倾思想指引,给我国造成严重破坏的关键时刻召开的,挽救了党、国家、民主与法制、和全国人民,为党在指导思想上的拨乱反正指明了方向;②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党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③使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了一个新时期。所以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6.以此会为契机,我国开始走上了对内改革,对外开放的正确道路,向繁荣昌盛的新时期迈进!请同学们观看下列图片后,回答问题:
①我国首先在哪个领域实行了什么改革?有怎样的作用?
②在其推动下又在哪个领域进行了改革?中心是什么?主要采取了什么措施?有何作用?
③请结合你的家乡改革前后变化,试举几例,谈谈你的感想?
(答案略,授课时已经讲过。教师给予各组答案进行简单的评价即可。)
7.在对内改革的浪潮推动下,对外开放也开始加快了步伐。请看下列图片后回答。我国是怎样拉开对外开放序幕的呢?随着开放步伐的加快,又形成了怎样的格局呢?(答案略)
深圳 珠海
汕头 厦门
海南
8.请在右图中填上五大经济特区、十四大开放城市和经济开放区的名称及省份(略)
9.结合你的生活实际和社会调查的结果,谈谈改革开放后在衣、食、住、行、用等方面又怎样的变化?(答案略)
10.各组讨论一下,为什么说邓小平是我国社会主义相待化建设和改革开放总设计师?
参考答案: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到十二大、十三大、南巡讲话、十四大,邓小平提出的关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的主要观点进行考虑。
三、复习小结:
建设由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一、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年,12月,北京)
二、改革开放:对内改革,对外开放。
三、建设由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1.中共十二大
2.中共十三大
3.南巡讲话、中共十四大
4.邓小平理论指导地位的确立
5.改革开放总设计师
四、巩固提高:
1.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伟大转折。这里的“转折”指的是( )
A.党的工作重心由以阶级斗争为纲转到经济建设上来
B.经济改革的内容由农村改革转到城市改革上来
C.经济改革的目标由建立计划经济转到建立市场经济
D.国家对外政策由奉行闭关锁国转到对外开放
2.“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保证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这首歌谣赞颂的是()
A.进行国有企业改革,实行按劳分配 B.建立经济特区,实行对外开放
C.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实行全行业公私合营
3.邓小平强调“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不能像小脚女人一样”“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这下讲话应该是在 ( )
A.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上 B.1978年的中央会议上
C.1992年的南巡讲话上 D.1997年的中共十五大上
4.填空: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改革先农村开始,在农村实行 。首先是在 ,其作用是 , 。从1985年起,改革也在城市全面展开,重点是 的改革。
5.阅读下列材料后,请回答:
材料一:“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一九九二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 ──《春天的故事》
材料二:“……,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做主站起来;我们唱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扶起来;继往开来的领路人,带领我们走进新时代,高举旗帜开创未来,……”
──《走进新时代》
请回答:
⑴材料一中的“老人”是谁?怎样评价他?
⑵材料一中“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这里的“春天”寓意是什么?“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崛起座座城”又指的是什么?这个“圈”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什么政策?这个决策是我党在哪一年召开的哪次会议中做出的决议?
⑶材料一中“一九九二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又指的是什么事件?有何重要意义?
⑷材料二是建国以来党的三代领导集体丰功伟绩的真实写照。歌曲中“当家做主站起来”、“改革开放富起来”、“继往开来的领路人”描绘的分别是哪三位领导人?
⑸歌曲中提到的“旗帜”是指什么?
五、布置课后作业:各组讨论:
1.邓小平理论在中国的现代化建设的今天,是怎样起到指导作用的?试举几例说明。
2.邓小平理论对你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是否有指导作用?你有什么打算?
六、复习结束:
同学们下课后要认真复习,下节课我们对本单元进行测评。最后,让我们再来体会一下《走进新时代》!请历史科代表起头,我们共同高唱!
参考答案:
1.A 2.C 3.C
4.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安徽凤阳小岗村;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推动了农业生产的发展;国有企业。
5. ⑴邓小平、改革开放总设计师 ⑵中国进入改革开放新时代;经济特区;对外开放;1978年12月十一届三中全会 ⑶邓小平南巡讲话;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推动改革开放深入开展。⑷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 ⑸邓小平理论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