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电场的力的性质检测题Word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一章 电场的力的性质检测题Word版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21.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教科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19-04-30 14:41:3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电场的力的性质
                    
一、基础与经典
1.静电现象在自然界中普遍存在,我国早在西汉末年已有对静电现象的记载,《春秋纬·考异邮》中有“玳瑁吸”之说,但下列不属于静电现象的是(  )
A.梳过头发的塑料梳子吸起纸屑
B.带电小球移至不带电金属球附近,两者相互吸引
C.小磁针吸引小铁屑
D.从干燥的地毯上走过,手碰到金属把手时有被电击的感觉
答案 C
解析 梳过头发的塑料梳子因与头发摩擦带电,能吸引轻小物体(纸屑),是静电现象;带电小球移至不带电金属球附近,使不带电金属球近端感应出与带电小球异号的电荷而相互吸引,是静电现象;小磁针吸引小铁屑,是磁现象,不是静电现象;从干燥的地毯上走过,人与地毯摩擦产生静电,手碰到金属把手时有被电击的感觉,是放电现象,属于静电现象。因此不属于静电现象的是C选项。
2.如图所示,在真空中某点电荷产生的电场中有a、b两点,a点处场强大小为Ea,方向与连线ab的夹角为60°。b点处场强大小为Eb,方向与连线ab的夹角为30°。则a、b两点的场强大小关系为(  )
A.Eb= B.Ea=
C.Eb=3Ea D.Ea=3Eb
答案 
D
解析 由题意知,场源电荷为负点电荷,且-Q应位于两电场线的交点O处,如图所示,设场源电荷带电量为-Q,Ea=k,Eb=k,而rb=ra,所以有Ea=3Eb,所以D项正确。
3.
如图所示,绝缘水平面上有A、B、C、D四点,依次相距L,若把带电金属小球甲(半径远小于L)放在B点,测得D点处的电场强度大小为E;现将不带电的相同金属小球乙与甲充分接触后,再把两球分置于A、C两点,此时D点处的电场强度大小为(  )
A.E B.E C.E D.E
答案 D
解析 由E=k得,E=k,甲、乙两小球接触后,电荷量平分,有Q1=Q2=,ED=k+k,联立得ED=E,所以D项正确。
4.
如图,一半径为R的圆盘上均匀分布着电荷量为Q的电荷,在垂直于圆盘且过圆心c的轴线上有a、b、d三个点,a和b、b和c、c和d间的距离均为R,在a点处有一电荷量为q(q>0)的固定点电荷。已知b点处的场强为零,则d点处场强的大小为(k为静电力常量)(  )
A.k B.k C.k D.k
答案 B
解析 由b点处场强为零知,圆盘在b点处产生的场强E1与q在b点处产生的场强E2大小相等,方向相反,规定向右为正方向,则:E1=-E2=-k;由对称性,圆盘在d点产生的场强E3=k,点电荷在d点产生的场强E4=k,故d点的合场强Ed=E3+E4=k,B正确,A、C、D错误。
5.
如图所示,三个点电荷q1、q2、q3在同一条直线上,q2和q3的距离为q1和q2距离的两倍,每个点电荷所受静电力的合力为零。由此可以判断,三个点电荷的电荷量之比q1∶q2∶q3为(  )
A.(-9)∶4∶(-36) B.9∶4∶36
C.(-3)∶2∶(-6) D.3∶2∶6
答案 A
解析 由三电荷平衡模型的特点“两同夹异、两大夹小”可知,q1和q3为同号电荷,它们与q2互为异号电荷,设q1和q2距离为r,则q2和q3的距离为2r,对于q1有=,则有=,对q3有=,所以=,考虑到各电荷的电性,A正确。
6.
在匀强电场中,将一质量为m、电荷量为q的小球由静止释放,带电小球的运动轨迹为一直线,该直线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θ,如图所示。则匀强电场的场强大小为(  )
A.最大值是 B.最小值为
C.唯一值是 D.以上都不对
答案 B
解析 
依题意,带电小球所受合力方向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θ,根据平行四边形定则可知,当电场力方向与合力方向垂直时,场强最小,如图所示。则sinθ=,所以Emin=,故B正确。又由图可知场强的取值不是唯一而且没有最大值,故A、C、D错误。
7.在如图所示的四种电场中,分别标记有a、b两点。其中a、b两点电场强度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是(  )
A.图甲中与点电荷等距的a、b两点
B.图乙中两等量异号点电荷连线的垂直平分线上与连线等距的a、b两点
C.图丙中两等量同号点电荷连线的垂直平分线上与连线等距的a、b两点
D.图丁中非匀强电场中的a、b两点
答案 C
解析 题图甲中与点电荷等距的a、b两点,电场强度大小相同,方向不相反,A错误;题图乙中,根据电场线的疏密及对称性可判断,a、b两点的电场强度大小相等、方向相同,B错误;题图丙中两等量同号点电荷连线的垂直平分线上与连线等距的a、b两点,电场强度大小相同,方向相反,C正确;题图丁中根据电场线的疏密可判断,b点的电场强度大于a点的电场强度,D错误。
8.水平面上A、B、C三点固定着三个电荷量为Q的正点电荷,将另一质量为m的带正电的小球(可视为点电荷)放置在O点,OABC恰构成一棱长为L的正四面体,如图所示。已知静电力常量为k,重力加速度为g,为使小球能静止在O点,小球所带的电荷量为(  )
A. B.
C. D.
答案 C
解析 对小球进行受力分析,小球受重力和A、B、C处正点电荷施加的库仑力。将A、B、C处正点电荷施加的库仑力正交分解到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设α是A、B、C处正点电荷施加的库仑力方向与竖直方向的夹角,根据竖直方向平衡条件得:在竖直方向3Fcosα=mg,F=。根据几何关系得cosα=,解得q=。故选C。
9.
(多选)如图所示,A、B两球所带电荷量均为2×10-5 C,质量均为0.72 kg,其中A球带正电荷,B球带负电荷,且均可视为点电荷。A球通过绝缘细线吊在天花板上,B球固定在绝缘棒一端,现将B球放在某一位置,能使绝缘细线伸直,A球静止且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30°,则A、B球之间的距离可能为(k=9×109 N·m2/C2)(  )
A.0.5 m B.0.8 m C.1.2 m D.2.5 m
答案 AB
解析 如图,对A受力分析,受重力mg、细线的拉力FT、B对A的吸引力F,由分析知,A受三力平衡时,F的最小值为Fmin=mgsin30°=,解得r=1 m,所以两球的距离d≤1 m,A、B正确。
10.(多选)在真空中的x轴上的原点处和x=6a处分别固定一个点电荷M、N,在x=2a处由静止释放一个正点电荷P,假设点电荷P只受电场力作用沿x轴方向运动,得到点电荷P速度大小与其在x轴上的位置关系如图所示(其中在x=4a处速度最大),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点电荷M、N一定都是同号正电荷
B.点电荷M、N一定为异号电荷
C.点电荷M、N所带电荷量的绝对值之比为4∶1
D.x=4a处的电场强度不一定为零
答案 AC
解析 由题中图象可知,正点电荷P的速度先增大后减小,即点电荷P的动能先增大后减小,说明电场力先做正功后做负功,结合正电荷受到的电场力的方向与场强相同可知,电场强度的方向先沿x轴的正方向,后沿x轴的负方向,根据点电荷的电场线特点和电场的叠加原理可知,点电荷M、N一定都是正电荷,故A项正确,B项错误。由图可知,在x=4a处点电荷P的速度最大,速度的变化率为0,说明在x=4a处电场强度一定为零,则点电荷M与N在x=4a处的电场强度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根据库仑定律可知:=,故QM∶QN=4∶1,故C项正确,D项错误。
11.如图所示,A是带电量为+Q半径为R的球体且电荷均匀分布(电荷均匀分布的绝缘球体在空间产生对称的电场,场强大小只和到球心的距离有关)。B为带电量为+q的带电体(可看做点电荷),已检测到c点的场强为零,d点与c点到球心O的距离都为r,B到c点距离也为r,那么只把带+q的带电体移到e点,则d点场强大小为(  )
A.k B.k C.k D.k
答案 A
解析 A是带电量为+Q半径为R的球体且电荷均匀分布,则A在c点产生的场强:大小为EA,方向水平向右;B为带电量为+q的带电体(可看做点电荷),则B在c点产生的场强:大小为EB=k,方向水平向左,因为c点的场强为零,所以有:EA=EB。把带+q的带电体B移到e点,则有:A在d点产生的场强:大小为EA=EB=k,方向竖直向上;B在d点产生的场强:大小为EB=k,方向水平向左;根据电场的叠加原理,将A、B在d点产生的场强进行矢量叠加即可得d点场强大小为k,所以A正确,B、C、D错误。
二、真题与模拟
12.(2018·全国卷Ⅰ)如图,三个固定的带电小球a、b和c,相互间的距离分别为ab=5 cm,bc=3 cm,ca=4 cm。小球c所受库仑力的合力的方向平行于a、b的连线。设小球a、b所带电荷量的比值的绝对值为k,则(  )
A.a、b的电荷同号,k=
B.a、b的电荷异号,k=
C.a、b的电荷同号,k=
D.a、b的电荷异号,k=
答案 D
解析 
对固定的小球c受到的库仑力分析,要使c球受到的库仑力合力与a、b的连线平行,则竖直方向小球c受到的库仑力合力为零,则a、b的电荷必须异号,如图所示,则有:k·sinα=k·sinβ,故===,D正确。
13.(2016·浙江高考)如图所示,两个不带电的导体A和B,用一对绝缘柱支持使它们彼此接触。把一带正电荷的物体C置于A附近,贴在A、B下部的金属箔都张开,(  )
A.此时A带正电,B带负电
B.此时A电势低,B电势高
C.移去C,贴在A、B下部的金属箔都闭合
D.先把A和B分开,然后移去C,贴在A、B下部的金属箔都闭合
答案 C
解析 将一带正电荷的物体C置于A附近,由于静电感应,此时A带负电,B带正电,则A项错误;由于整个导体处于静电平衡状态,即整个导体为等势体,A、B电势相等,B项错误;移去C,由于A、B中正负电荷中和,则贴在A、B下部的金属箔闭合,C项正确;先把A和B分开,然后移去C,此时A带负电,B带正电,贴在A、B下部的金属箔还是张开的,则D项错误。
14.(2016·浙江高考)(多选)如图所示,把A、B两个相同的导电小球分别用长为0.10 m的绝缘细线悬挂于OA和OB两点。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与A球接触,棒移开后将悬点OB移到OA点固定。两球接触后分开,平衡时距离为0.12 m。已测得每个小球质量是8.0×10-4 kg,带电小球可视为点电荷,重力加速度g=10 m/s2,静电力常量k=9.0×109 N·m2/C2,则(  )
A.两球所带电荷量相等
B.A球所受的静电力为1.0×10-2 N
C.B球所带的电荷量为4×10-8 C
D.A、B两球连线中点处的电场强度为0
答案 ACD
解析 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正电荷,与A球接触后A球也带正电荷,两球接触后分开,B球也带正电荷,且两球所带电荷量相等,A项正确;两球相互排斥,稳定后A球受力情况如图所示,sinθ==0.60,θ=37°,F库=mgtan37°=6.0×10-3 N,B项错误;F库=k,QA=QB=Q,r=0.12 m,联立得Q=4×10-8 C,故C项正确;由等量同种点电荷产生的电场的特点可知,A、B两球连线中点处的场强为0,故D项正确。
15.(2015·山东高考)直角坐标系xOy中,M、N两点位于x轴上,G、H两点坐标如图。M、N两点各固定一负点电荷,一电量为Q的正点电荷置于O点时,G点处的电场强度恰好为零。静电力常量用k表示。若将该正点电荷移到G点,则H点处场强的大小和方向分别为(  )
A.,沿y轴正向 B.,沿y轴负向
C.,沿y轴正向 D.,沿y轴负向
答案 B
解析 正点电荷在O点时,G点场强为0,即两负点电荷在G点的场强大小为E1=,方向沿y轴正方向。由对称性知,两负点电荷在H处的场强大小为E2=E1=,方向沿y轴负方向。当把正点电荷放在G点时,在H处产生的场强的大小为E3=,方向沿y轴正方向。所以H处场强大小E=E2-E3=,方向沿y轴负方向,B正确。
16.
(2018·安徽合肥联考)如图所示,光滑绝缘水平面上固定有金属小球A,用原长为L0的绝缘弹簧将小球A与另一个金属小球B连接(两球可视为质点),让它们带上等量同号电荷,两球静止时弹簧伸长量为x1;若两小球电荷量各漏掉一半,弹簧伸长量变为x2,则有(  )
A.x2=x1 B.x2=x1
C.x2>x1 D.x2<x1
答案 C
解析 设弹簧的劲度系数为k0,对两种情况下的B球受力分析,可得k0x1=,k0x2=,则=,因为(L0+x2)<(L0+x1),所以<4,x2>x1,C正确。
17.
(2019·湖南湘东六校联考)某区域的电场线分布如图所示,其中间一根电场线是直线,一带负电的粒子从直线上的O点仅在电场力作用下沿直线运动到A点。取O点为坐标原点,沿直线向右为x轴正方向。从O到A的运动过程中,下列粒子运动速度v和加速度a随时间t的变化图线、运动轨迹上电势φ和粒子的动能Ek随位置x的变化图线可能正确的是(  )
答案 A
解析 带负电的粒子从直线上的O点仅在电场力作用下运动到A点,需要克服电场力做功,动能减小,速度减小,D错误;根据电场线的疏密来判断电场强度的大小关系,可知从O到A,电场强度先减小后增大,方向不变,则负电荷受到的电场力先减小后增大,加速度先减小后增大,但加速度最小时不为零,B错误;根据v-t图象的斜率表示加速度可知A正确;根据电势随位置的变化图线的斜率表示电场强度可知,C错误。
18.(2018·江苏南京市程桥高中模拟)一半径为R的半球面均匀带有正电荷Q,电荷Q在球心O处产生的场强大小E0=k,方向如图所示。把半球面分为表面积相等的上、下两部分,如图甲所示,上、下两部分电荷在球心O处产生电场的场强大小分别为E1、E2;把半球面分为表面积相等的左、右两部分,如图乙所示,左、右两部分电荷在球心O处产生电场的场强大小分别为E3、E4,则(  )
A.E1>k B.E2=k
C.E3答案 A
解析 根据点电荷电场强度公式E=k,且电荷只分布在球的表面,对于题图甲,虽表面积和各点到球心的距离相同,但半球面上部分各处电荷在O点场强夹角相对较小,则根据电场的叠加原理,上、下两部分电荷在球心O处产生电场的场强大小关系为E1>E2;因电荷Q在球心O处产生的场强大小E0=k,则E1>k,E2k,故C、D错误。
19.(2018·河北衡水中学检测)(多选)如图所示,M、N为两个等大的均匀带电圆环,其圆心分别为A、C,带电量分别为+Q、-Q,将它们平行放置,A、C连线垂直于圆环平面,B为AC的中点,现有质量为m、带电量为+q的微粒(重力不计)从左方沿A、C连线方向射入,到A点时速度vA=1 m/s,到B点时速度vB= m/s,则(  )
A.微粒从B到C做加速运动,且vC=3 m/s
B.微粒从A到C先做减速运动,后做加速运动
C.微粒在整个运动过程中的最终速度为 m/s
D.微粒最终可能返回至B点,其速度大小为 m/s
答案 AC
解析 由对称性知,微粒从A到B电场力做的功和微粒从B到C电场力做的功相等,依据动能定理可得:qUAB=mv-mv,qUBC=mv-mv,解得vC=3 m/s,A项正确;在到达A点之前,微粒做减速运动,而从A到C微粒一直做加速运动,故B项错误;过B作垂直AC的线,此线为等势线,电势为零,微粒过C点后,会向无穷远处运动,而无穷远处电势为零,依据能量守恒定律可以得到微粒最终的速度应该与到B点时的速度相同,故C项正确,D项错误。
20.(2018·广东省实验中学模拟)(多选)如图所示,两等量异号点电荷相距为2a,M与两点电荷共线,N位于两点电荷连线的垂直平分线上,两点电荷连线中点到M和N的距离都为L,且L?a,则两点电荷在M点的合电场强度和N点的合电场强度(  )
A.大小之比为2∶1,方向相反
B.大小之比为1∶1,方向相反
C.大小均与a成正比,方向相反
D.大小均与L的平方成反比,方向相互垂直
答案 AC
解析 
如图所示,两点电荷在M点产生的合电场强度为E1=
k-k=4k,两点电荷在N点产生的合电场强度为E2=2k·=2k,所以E1∶E2=2∶1;又N点处场强方向由+q指向-q,在M点的场强方向由-q指向+q,所以E1与E2的方向相反,故A、C正确。
一、基础与经典
21.如图所示,两个相同的带电小球A和B,用长度为L的轻质绝缘细杆相连,A和B质量均为m,电荷量均为+q,现将AB由竖直位置从静止开始释放,释放时B离虚线的高度为H,虚线所在水平面的下方有电场强度大小为E、方向竖直向上的匀强电场,且E=(重力加速度为g)。
(1)求B球刚进入电场时的速度v的大小;
(2)求A从释放到刚好进入电场所经过的时间T的大小;
(3)简述A进入电场之后的2时间里,AB的运动情况(包括速度、加速度的变化情况)。
答案 (1) (2)+ (3)见解析
解析 (1)AB整体做自由落体运动,由动能定理得2mgH=×2mv2,解得v=。
(2)AB做自由落体运动,H=gt,解得t1=。
B进入电场后AB整体受到向上的电场力大小等于总重力,受力平衡做匀速直线运动,vt2=L,解得
t2=。
所以,运动的总时间T=t1+t2=+。
(3)A进入电场之后,对A、B整体有2Eq-2mg=2ma1,a1=g,方向向上,整体速度减为零时t3==,则在0~ 时间内,整体向下做加速度大小为g的匀减速直线运动,速度从v=变为0。由对称性可知,在~2时间内,整体向上做加速度大小为g的匀加速直线运动,速度从0增加到。
二、真题与模拟
22.(2017·北京高考)如图所示,长l=1 m的轻质细绳上端固定,下端连接一个可视为质点的带电小球,小球静止在水平向右的匀强电场中,绳与竖直方向的夹角θ=37°。已知小球所带电荷量q=1.0×10-6 C,匀强电场的场强E=3.0×103 N/C,取重力加速度g=10 m/s2,sin37°=0.6,cos37°=0.8。求:
(1)小球所受电场力F的大小;
(2)小球的质量m;
(3)将电场撤去,小球回到最低点时速度v的大小。
答案 (1)3.0×10-3 N (2)4.0×10-4 kg
(3)2.0 m/s
解析 (1)F=qE=3.0×10-3 N。
(2)对小球进行受力分析可知,=tan37°,得m=4.0×10-4 kg。
(3)撤去电场后,只有重力对小球做功,由动能定理得,
mgl(1-cos37°)=mv2,
得v==2.0 m/s。
23.(2018·湖南张家界模拟)如图所示,真空中有三个点电荷A、B、C。A和B所带电荷量均为+Q,C所带电荷量为-Q,质量为m,A、B连线水平,长度为L,C围绕A、B连线的中点O在竖直面内做匀速圆周运动,O、C之间的距离为,不计重力,静电力常量为k,求:
(1)C做圆周运动的向心力;
(2)C运动的角速度大小。
答案 (1),方向指向O (2)
解析 
(1)以C为研究对象,受力分析如图所示,A、B对它的作用力分别为F1、F2,
根据几何关系,A、C之间的距离r==L
根据库仑定律
F1=F2=k=
F1、F2的合力F即为C做圆周运动的向心力,由图可知,F=F1=,向心力方向指向O。
(2)根据圆周运动规律和牛顿第二定律
可知F==mω2
得ω= 。
24.(2018·云南师大附中月考)如图所示,在竖直平面内有一质量m=0.6 kg、电荷量q=+3×10-3 C的带电小球,用一根长L=0.2 m且不可伸长的绝缘轻细线系在一方向水平向右、分布的区域足够大的匀强电场中的O点。已知A、O、C三点等高,且OA=OC=L,若将带电小球从A点无初速度释放,小球到达最低点B时速度恰好为零,g取10 m/s2。
(1)求匀强电场的电场强度E的大小;
(2)求小球从A点由静止释放运动到B点的过程中速度最大时细线的拉力大小;
(3)若将带电小球从C点无初速度释放,求小球到达A点时的速度大小。
答案 (1)2×103 N/C (2)(18-12) N (3)2 m/s
解析 (1)小球到达最低点B时速度为零,则由动能定理0=mgL-EqL,E=2×103 N/C。
(2)小球到达最低点B时速度为零,当沿轨迹上某一点切线方向的合力为零时,小球的速度有最大值,由动能定理有mv2-0=mgLsin45°-Eq(L-Lcos45°),m=F-2mgcos45°,F=(18-12) N。
(3)小球从C点运动到B点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有a=g,x=L,vB==2 m/s,到达B点后细线绷直,有机械能的损失,v切=vBsin45°=2 m/s,小球由B→A过程中,由动能定理有mv-mv=-mgL+EqL,vA=v切=2 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