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煤炭》 《相见欢》《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同步练习
一、基础知识
1.选出加点字正确的准音。
(1)凿开混沌(dùn dèn)得乌金,藏蓄阳和意最深。
(2)寂寞梧桐(tóng téng)深院锁清秋。
(3)马作的(dí de )卢飞快,弓如霹雳玄惊。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
(1)鼎彝元赖生成力 元:_____________
(2)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锁:_______________
(3)沙场秋点兵 沙场:__________________
3. 对《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这首诗理解不正确的( )。
A、“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显示词人抗金杀敌的愿望极其迫切。
B、“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生动现象的描绘了惊险激烈的战斗场面。
C、“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写战斗获胜,大功告成时意气昂扬的神情。
D、 全词首尾写实,中间写梦境,现实与理想对比,抒发了词人能够为国效力的豪情。
4.根据课文填空。
(1) 《咏煤炭》中托物言志,借以明志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相见欢》中运用比喻生动形象地描写愁思的纷繁和难以解开的滋味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3)辛弃疾《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直接表达报国情怀、建功立业的强烈愿望和人生抱负的句子是:“?????????,?????????。”
二、课外阅读
(一) 相见欢
朱敦儒
金陵城上西楼,倚清秋。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
中原乱①,簪缨②散,几时收?试倩③悲风吹泪过扬州。
【注释】①中原乱:指公元1127年(宋钦宗靖康二年)金人侵占中原的大乱。汴京沦陷,二帝被俘。朱敦儒仓猝南逃金陵。②簪缨:当时官僚贵州的冠饰,这里代指他们本人。③倩:请。
1.用自己的话描述“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的画面,并说说其表达效果。
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二)南乡子 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辛弃疾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试分析“不尽长江滚滚流”一句的表达效果。
辛弃疾不惜以夸张的笔墨渲染孙权不可一世的英姿,有什么用意?
(三)岳忠武王祠①
于谦
匹马南来渡浙河,汴城宫阙远嵯峨。
中兴诸将谁降敌,负国奸臣主议和。
黄叶古祠寒雨积,清山荒冢白云多。
如何一别朱仙镇②,不见将军奏凯歌?
【注】①这首诗作于土木堡之变后,明英宗被俘,几十万精锐全军覆没,鞑靼大军压境,明王朝危在旦夕。很多人劝皇上放弃国都,迁都南京,于谦力排众议,极力要求坚守北京,坚决打击鞑靼大军。②朱仙镇:指岳家军朱仙镇大捷。
1.颈联写到了哪些意象?营造了怎样的意境?
2.咏史怀古诗常常借古讽今,试简析本诗这方面的特点。
参考答案
一、基础知识
1.(1) dùn
(2) tóng
(3) dí
2.(1)元:原本。通“原”。
(2)锁:锁住,笼罩。
(3)沙场:战场。
3. D
4.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
5.剪不断,理还乱,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6.了却君王天下事 赢得生前身后名
二、课外阅读
(一)1.寓情于景。日薄西山,余晖黯淡,大地很快就要被淹没在苍茫的暮色中了。词人用象征手法使人很自然地联想到南宋的国事亦如词人眼前的暮景,也将无可挽回地走向没落、衰亡。表现了作者心情的沉重。
2.表现了作者渴望早日恢复中原,还于旧都的强烈愿望;同时也是对朝廷苟安旦夕,不图恢复的愤慨和抗议。
(二)1.既是诗人眼前所见,又将大江和历史相联系,为下文的抒情奠定基调。从古到今不知有多少国家大事都像长江水一样逝去了,词人胸中此时不尽愁思和感慨,又何尝不似这长流不息的江水呢!
解析:“不尽长江滚滚流”,借用杜甫《登高》诗句:“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 。”千古多少兴亡事,逝者如斯乎?而词人胸中倒来倒去的不尽愁思和感慨,又何尝不似这长流不息的江水呢!
2.作者极力赞颂孙权年少有为、不畏强敌,正是为了反衬(1分)当朝统治者怯懦苟安、昏庸无能。
(三)1.写到了黄叶、古祠、寒雨、清山、荒冢、白云等意象,营造了岳王祠庙冷清荒寒的意境,很好地烘托了岳飞的悲剧命运。
解析:本题第一问考查对典型意象的把握,抓住每一句中的名词加以概括即可;第二问考查意境的理解,解答时可抓住诗句中“黄、寒、清、荒”这些富有感彩的词来揣摩。
2.这首诗作于明王朝危在旦夕之际,很多人力主迁都南京,于谦则力排众议,力主坚守北京。在国家生死存亡的重要关头,不应退缩,而应迎难而上!为此,诗人建议明王朝汲取南宋从汴梁迁都杭州偏安一隅、主战将领备受非议和奸臣阻扰的历史教训,避免再次上演岳飞那样的历史悲剧。全诗借古讽今,强烈地浸透着作者的立场主张。
解析:本题考查对艺术手法的理解。由题目“岳忠武王祠”就应想到南宋时大的背景,然后结合注释再理解,就难鉴赏出借古讽今的内涵。具体答题时要结合句子简要分析,分析时要准确理解蕴含在字里行间的思想感情。解答此类题时易忽视对思想感情的概括,应强化答题的规范性。
语文版9年级下第19课《咏煤炭》
《相见欢》《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教学设计
课题
诗词五首 (第二课时)
单元
6单元
学科
语文
年级
9年级
学习
目标
知识与能力
引导学生创造性地进行阅读和鉴赏
过程与方法
启发学生热爱中国传统文化,提高文化品味和审美情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细读品味,体会诗中所流露出的诗人托物言志、壮志未酬的情怀。
重点
结合诗人的生平、思想侧重理解诗歌“凄切而不衰飒”的抒情特征。?
难点
结合诗人的生平、思想侧重理解诗歌“凄切而不衰飒”的抒情特征。?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咏煤炭》是一首咏物诗,作者在写物中巧妙结合着咏怀,表达了于谦爱国忧民的思想及甘愿为国为民出力献身的高风亮节。诗歌还蕴藉体现了于谦清正廉洁的品行,政绩卓著的才华。通篇寄托深远,而语言质朴明畅,无疑是于谦的力作。
思考、讨论问题。
由叙述直接导入,直奔课题,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讲授新课
(一)学习《咏煤炭》
一、初读感知
于谦(1398——1457)明浙江钱塘(今杭州)人,字廷益。永乐进士。任监察御吏,河南山西巡抚,曾平反冤狱,赈济灾荒。正统十四年(1449)“土木之变”后,从兵部侍郎升任尚书,拥立景帝,反对南迁,调集重兵,在北京城外击退敌军。景泰八年(1457年),英宗发动“夺门之变”,夺回帝位,诬以“谋逆罪”杀之。
2、背景资料:
于谦少年时代,就以“拔剑舞中庭,浩歌振林峦。丈夫意如此,不学腐儒酸。”的诗句抒发过自己的襟怀。之后历任官职,都为百姓办实事,百姓视他为当代的“包公”,称他为“于龙图”。他的清廉刚正也以“清风两袖朝天去,免得闾阎话短长”为证。于谦的一生,诚实地实践了自己的诗作“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他毕生的心力、年华化作了熊熊的炭火,发散着光和热。骨气、灵魂经受烈火的考验,在天地间留下一片清白。于谦的诗,汲取了历史对于自己时代的要求。时代的要求,蕴藏在万千百姓的愿望里。
3.读准字音
混沌(dùn) 爝(jué)火 鼎彝(yí)
4.理解词语
乌金:指煤炭,因黑而有光泽,故名。
爝火:小火,火把。《庄子·逍遥游》:“日月出矣,而爝火不熄。其于光也,不亦难乎?”
浩浩:广大无际貌。
烘炉:大火炉。
鼎彝:原是古代的饮食用具,后专指帝王宗庙祭器,引申为国家、朝廷。这里兼含两义。鼎,炊具;彝,酒器。
元:通“原”,本来。
赖:依靠。
生成力:煤炭燃烧生成的力量。
苍生:老百姓。
5.指导朗读:字正腔圆,节奏准确。
咏 煤 炭 于谦
凿开混沌/得乌金, 藏蓄阳和/意最深。
爝火燃回/春浩浩, 洪炉照破/夜沉沉。
鼎彝元赖/生成力, 铁石犹存/死后心。
但愿苍生/俱饱暖, 不辞辛苦/出山林。
6.用自己的话描述诗歌的情景.
深深的土层凿开了才能挖到煤炭,黑黑的煤炭中储存着极大的热量。小小的煤块能让人感受到春之暖,沉沉的黑夜也竟被那炉中煤照亮。鼎彝这类器具,要依赖煤炭才能熔铸而成,铁石这般坚硬,但依然存有为民造福之心。只希望百姓都能享温饱,所以我不辞辛苦出山林。
二、赏析诗词
1.这首诗是怎样抒发诗人感情的?
前四句描写煤炭的形象,写尽煤炭一生。后四句有感而发,抒发诗人为国为民,竭尽心力的情怀。全诗以物喻人,托物言志。
2.《咏煤炭》这首诗表面上是咏煤炭,实际上是明志向。试结合诗句,说说诗人的志向。
这首诗是诗人托物言志之作。诗人一生忧国忧民,以兴国为己任。其志向在后四句明确点出,其舍己为公的心志在后两句表现得尤为明显。综合全诗,诗人在诗中表达了这样的志向:铁石虽然坚硬,但依然存有为国为民造福之心,即使历尽千辛万苦,他也痴心不改,不畏艰难,舍身为国为民效力。
教师小结:
这是一首咏物诗,作者以煤炭自喻,托物言志。通过对煤炭品质色泽的高贵及其种种功用的歌颂,表现了作者自己坚忍不拔、鞠躬尽瘁的高贵品质和为国为民的雄心壮志。
诗中物我融合,寄托深远,语言质朴明快。
(二)学习《相见欢》
一、初读感知
1.作者简介:
李煜:南唐第三代国主,也是最后一代国主,在位十五年,对宋称臣,靠纳贡苟安于江南一隅。975年,大宋濒临城下,被迫肉袒而降,南唐灭亡。被押解汴京,封为“违命候”。后称其“李后主”、“南唐后主”。
2.写作背景
975年(开宝八年),宋朝灭南唐,李煜亡家败国,肉袒出降,被囚禁待罪于汴京。宋太祖赵匡胤因李煜曾守城相拒,封其为“违命侯”。李煜后期词作多倾泻失国之痛和去国之思,沉郁哀婉,感人至深。《相见欢》便是后期词作中很有代表性的一篇。
3.解题
相见欢,词牌名,又作“乌夜啼”。这首诗
是他降宋后写的,借以表达他的亡国哀思。
4. 读准字音
煜yù梧桐wū tóng
5.理解词语
锁清秋:深深被秋色所笼罩。清秋,一作深秋。
剪,一作翦。
离愁:指去国之愁。
别是一般:另有一种意味。别是,一作别有。
8.指导朗读:字正腔圆,节奏准确。
相 见 欢
南唐 李煜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
9. 用自己的话描述诗歌的情景。
无言地独自一人上西楼,天上寒月残缺如钩。梧桐遮蔽的寂寞幽深的小院,关锁着无法消散的清冷的秋。
剪又剪不断,理了仍然乱,是紧紧缠绕人的离愁。唉!别是一种滋味压在我的心头。
(二)赏析诗歌
1.整首词分上下两片,各写了什么内容?
上片写景,用寂寞清秋的夜色烘托一个皇帝变为囚徒孤寂愁苦的心态。
下片用一个具体的比喻,化抽象为具体,把离愁比喻成丝缕, 剪不断,理还乱。形容这愁思难以解开,极其形象深刻。这离愁,不是一般的暂离故乡,而是亡国之愁。作者由一个皇帝变成一个囚徒,屈辱的现实生活,迫使他体验到一般人所尝不到的生活滋味。 深刻地反映出作者切身感受的无可解脱的愁。
2.赏析第一句:无言独上西楼
(1)为什么会“无言”?
无话无说 无人可伴 无人相随 无人相对
(2)“独上”写出怎样的步履和神情?
词人愁绪满怀,踽踽独行,步履是那样的滞缓,神情是那样的黯然。
(3)“西楼”是怎样的一座楼呢?
空空无人
3. 第二句:月如钩
(1)明月本是惹人愁思之物,请举例说明。
李白的“举头望明月,低着思故乡”;王安石“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2)明月勾起了诗人什么情绪?请用排比句写出。
新月如钩,勾起了词人多少遐想?多少回忆?多少新愁旧恨?
(3)赏析:第三句: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梧桐”一词在古典诗词中,从来也是一个表现愁情的物象。
例如:温庭筠《更漏子》“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张炎的《清平乐》中的“只有一枝梧叶,不知多少秋声”。表现的都是愁闷的境界;秋天又是个萧条悲凉的季节,秋景所引起的是一种凄切、悲伤的情绪。
处在这样秋色深锁的梧桐深院中,一般人也都会产生凄寒孤寂之感,何况李后主已由君主沦为囚徒,昔日为君主之时,所居之地可用“凤阁龙楼连霄汉,玉树琼枝作烟萝”形容;而现在所居之地却是“寂寞梧桐深院”,陪伴他的也只有“月如钩”,其内心的愁恨该是多么深长呀!
4.赏析“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离愁本是虚的,看不见,摸不着,怎么理解“剪”和“理“呢?
以丝喻愁,新颖别致,前人以“丝”谐音“思”,如李商隐“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无题》)就是大家熟悉的名句。丝长可以剪断,丝乱可以整理,而那千丝万缕的“离愁”却是“剪不断,理还乱”。用“剪”和“理”两字来让大家体会“离愁”的特点,那就是多且乱,繁且杂。
那么,这位昔日的南唐后主心中涌动的怎样的离愁别绪呢?
他的离愁,不是一般的男女离别之愁,而是失掉故国的深愁长恨。
这离愁,饱含的是对“三千里山河”,“雕栏玉砌”的怀念;
这离愁,饱含的是对国破家亡的悔恨;
这离愁,饱含的是对昔日春光融融,莺歌燕舞的追忆;
这离愁,饱含的是对自己命运的无奈与彷徨……
5.赏析“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
“一番”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说“别是一番滋味”?换成“亡国之痛在心头”好不好?
别是一番滋味
(1)思念故国之“苦”
(2)深锁清秋之“愁”
(3)寄人篱下之“悲”
(4)灭家亡国之“痛”
不好。他没人可以说。他也不能说,他不敢说。他无话可说。
如果可以让他说,他会说什么?
欲哭无泪,欲言又止,大悲无言,当你某一种情绪到达极点时,你会发觉语言是多么的苍白无力,无语也许是最好的表达。他是亡国之君,即使有满腹愁苦,也只能“无言独上西楼”,眼望残月如钩、梧桐清秋,将心头的哀愁、悲伤、痛苦、悔恨强压在心底。这种无言的哀伤更胜过痛哭流涕之悲。这种难以说破、又无法说破的情感正说明了作者愁情之深。
课堂小结:这首诗是李煜降宋之后写的,诗中抒发了幽囚生活的愁苦滋味,表达了他的亡国哀思。“剪不断,理还乱” 现在形容人内心的烦乱,或形容某些事难以处理解决。
(三)学习《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
一、初读感知
1.作者简介:
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南宋爱国词人,豪放派代表词人,与苏轼齐名,世称“苏辛”。主要作品有《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等。作品集有《稼轩长短句》。
2.写作背景
辛弃疾21岁时,就在家乡历城(今山东济南)参加了抗金起义。起义失败后,他回到南京,当过许多地方的长官。他安定民生,训练军队,极力主张收复中原,却遭到排斥打击。后来,他长期不得任用,闲居近二十年。这首词,抒写了他梦寐以求、终生不变的抗敌救国的理想,抒写了壮志难酬的悲愤之情。该词是作者为新军将军所作,介绍了当年本人征战时的情景。
3.解题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破阵子”,词牌名.
“陈同甫”名亮, 南宋婺州人,是辛弃疾的好朋友。
“赋”写作。
“壮词”豪壮的言语。
4. 读准字音
Huī zhì dí pī lì
分麾下炙 的卢 霹 雳
5.理解词语
醉里:醉酒之中。
挑灯:拨动灯火,点灯。
者即使在醉酒之际也不忘抗敌。
八百里:指牛。
麾:军旗。
麾下:指部下。
炙:烤肉。
五十弦:本指瑟,泛指乐器。
沙场:战场
点兵:检阅军队。
马作的卢飞快:战马像的卢马那样跑得飞快;作,像…一样;的卢,马名。一种额部有白色斑点性烈的快马。相传刘备曾乘的卢马从襄阳城西的檀溪水中一跃三丈,脱离险境。
作:像,如。
霹雳:特别响的雷声,比喻拉弓时弓弦响如惊雷。
了却:了结,完成。
天下事:此指恢复中原之事。.
赢得:博得。
身后:死后。
可怜:可惜。
8.指导朗读:字正腔圆,节奏准确。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 宋 ]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8. 用自己的话描述诗歌的情景。
夜里酒醉后挑亮油灯观看宝剑,醉中入梦,梦醒犹觉连营号角声声在耳。想起在军营里与部下分食牛肉,听乐器奏出塞外的歌曲。在秋天的战场上检阅军队,准备战斗。战场上骑着飞快的的卢马,霹雳作响的雕弓。他要为朝廷完成统一大业,赢得生前的功勋,身后的美名。可是自己已经年近半百,还有机会实现自己的理想吗?
(二)赏析诗歌
1.“醉里挑灯看剑”是一种怎样的心境?这种愿望在词中表现在哪些句子上?这些词句写了哪些内容?这些情景可用哪个字概括?
〔明确〕 “醉”表达了词人此时内心的愁闷,以酒浇愁而醉,在醉眼蒙眬中,他仔细端详心爱的宝剑;“剑”,是一种兵器,可见他杀敌报国、驰骋疆场的愿望是多么强烈。 梦回吹角连营……赢得生前身后名。
壮
①军营生活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这几句,从分食牛肉、翻奏战歌、检阅军队具体描绘渲染了军中的战斗生活气息,表现了官兵们昂扬的斗志。)
②战斗场面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生动地描绘了惊险激烈的战斗场面,进一步刻画了冲锋陷阵、杀敌报国的抗战英雄形象。使读者对爱国将士们冲锋陷阵,一往无前的英勇气概,历历如在目前。)
③雄心壮志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完成大业、赢取功名,这里洋溢着作者的爱国热情和雄心壮志。)
2.结句五个字“可怜白发生”可以看出词人的感情基调发生了怎样的改变?
〔明确〕 这一切,只是梦中的回想,现实中,仍然是壮志难酬,无奈空有报国志,又怎能抵挡得了岁月蹉跎,白发丛生!何等悲愤!何等苍凉!结句感情从刚才的豪壮中陡然跌落,表达了词人壮志难酬、报国无门的悲愤心情。
3.本文凭什么可以称得上是“壮词”?
〔明确〕 从题材看写军营生活;从情感看表达了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从语言看豪放、壮丽。
4.《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渴望建功立业,壮志未酬的抑郁、愤慨。
5.小结:全词从想象着笔,描绘了理想中的抗金队伍和战斗场景。全词在感情基调上是雄壮高昂的,而结句又是悲凉低沉的。前后形成了一个鲜明的对比。这种抑扬法赋予了本词特有的艺术魅力,有力地表现了词人满怀壮志而志不得伸的苦痛。
学生自主学习、探究。
感悟、思考、表达。
合作探究,披文入情。
思考并回答问题。
活动探究。
理解、探究。
思考,回答问题活动探究
让学生了解作者、掌握字词。
鉴赏诗词内容,理解诗意。
理解主旨,掌握诗歌的写作特色。
让学生了解作者、掌握字词。
鉴赏诗词内容,理解诗意。
理解诗歌的写作特色,激发学生更加热爱民族文化!
课堂练习
1.《咏煤炭》中寄寓诗人为国为民甘愿无私奉献情怀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破阵子》一词里显示词人壮志未酬的悲愤之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相见欢》上阕写作者眼中之景,一个 ________字将凄清、愁闷之情展露无遗;下阕______二字点明了全词的主旨。
4.《相见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巩固学习目标,加深理解。
课堂小结
古代诗歌是我国文学上的一朵奇葩。本课所选的五篇词都是脍炙人口的名家名篇,这些词不但有优美的意境和语言,而且蕴含了作者丰富的情感和人生的哲理。通过对本课的学习,学生能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源远流长,培养一种积极进取、乐观向上的精神和追求。
总结全文,整体掌握。
布置作业
1.完成同步练习。
2.背诵并默写三首词。
帮助理解课文,巩固课文。
板书设计
《咏煤炭》(咏物诗)
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托物言志)
《虞美人》(李煜)
实写:春花秋月、小楼、东风、明月??????????????----自然永恒----景?
虚写:往事、故国?、雕栏玉砌、朱颜、一江春水???----人生无常----情? ?
作者的满腔愁绪:往事之叹、亡国之痛、故国之思。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
辛弃疾
沙场秋点兵——豪迈场面(志士热情)
↓
可怜白发生——冷酷现实(朝廷冷漠
突出课文重点,引导学生有条理地掌握课文内容。
课件51张PPT。诗词五首(第二课时)语文版 九年级下新知导入 《咏煤炭》是一首咏物诗,作者在写物中巧妙结合着咏怀,表达了于谦爱国忧民的思想及甘愿为国为民出力献身的高风亮节。诗歌还蕴藉体现了于谦清正廉洁的品行,政绩卓著的才华。通篇寄托深远,而语言质朴明畅,无疑是于谦的力作。
于谦(1398——1457)明浙江钱塘(今杭州)人,字廷益。永乐进士。任监察御吏,河南山西巡抚,曾平反冤狱,赈济灾荒。正统十四年(1449)“土木之变”后,从兵部侍郎升任尚书,拥立景帝,反对南迁,调集重兵,在北京城外击退敌军。景泰八年(1457年),英宗发动“夺门之变”,夺回帝位,诬以“谋逆罪”杀之。
走近作者 于谦少年时代,就以“拔剑舞中庭,浩歌振林峦。丈夫意如此,不学腐儒酸。”的诗句抒发过自己的襟怀。之后历任官职,都为百姓办实事,百姓视他为当代的“包公”,称他为“于龙图”。他的清廉刚正也以“清风两袖朝天去,免得闾阎话短长”为证。于谦的一生,诚实地实践了自己的诗作“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他毕生的心力、年华化作了熊熊的炭火,发散着光和热。骨气、灵魂经受烈火的考验,在天地间留下一片清白。于谦的诗,汲取了历史对于自己时代的要求。时代的要求,蕴藏在万千百姓的愿望里。写作背景指导朗读 咏 煤 炭 于谦
凿开混沌/得乌金, 藏蓄阳和/意最深。
爝火燃回/春浩浩, 洪炉照破/夜沉沉。
鼎彝元赖/生成力, 铁石犹存/死后心。
但愿苍生/俱饱暖, 不辞辛苦/出山林。
朗读要求:字正腔圆,节奏准确读准字音基础知识混沌 爝 火 鼎彝 dùn jué yí 理解词语 指煤炭,因黑而有光泽,故名。
小火,火把。《庄子·逍遥游》:“日月出矣,而爝火不熄。其于光也,不亦难乎?”
广大无际貌。
大火炉。
原是古代的饮食用具,后专指帝王宗庙祭器,引申为国家、朝廷。这里兼含两义。鼎,炊具;彝,酒器。
通“原”,本来。
依靠。
煤炭燃烧生成的力量。
老百姓。乌金:
爝火:
浩浩:
烘炉:
鼎彝:
元:
赖:
生成力:
苍生: 理解诗意用自己的话描述诗歌的情景。 深深的土层凿开了才能挖到煤炭,黑黑的煤炭中储存着极大的热量。小小的煤块能让人感受到春之暖,沉沉的黑夜也竟被那炉中煤照亮。鼎彝这类器具,要依赖煤炭才能熔铸而成,铁石这般坚硬,但依然存有为民造福之心。只希望百姓都能享温饱,所以我不辞辛苦出山林。赏析诗词这首诗是怎样抒发诗人感情的? 前四句描写煤炭的形象,写尽煤炭一生。后四句有感而发,抒发诗人为国为民,竭尽心力的情怀。全诗以物喻人,托物言志。赏析诗词 《咏煤炭》这首诗表面上是咏煤炭,实际上是明志向。试结合诗句,说说诗人的志向。 这首诗是诗人托物言志之作。诗人一生忧国忧民,以兴国为己任。其志向在后四句明确点出,其舍己为公的心志在后两句表现得尤为明显。综合全诗,诗人在诗中表达了这样的志向:铁石虽然坚硬,但依然存有为国为民造福之心,即使历尽千辛万苦,他也痴心不改,不畏艰难,舍身为国为民效力。课堂总结 这是一首咏物诗,作者以煤炭自喻,托物言志。通过对煤炭品质色泽的高贵及其种种功用的歌颂,表现了作者自己坚忍不拔、鞠躬尽瘁的高贵品质和为国为民的雄心壮志。
诗中物我融合,寄托深远,语言质朴明快。
李煜:南唐第三代国主,也是最后一代国主,在位十五年,对宋称臣,靠纳贡苟安于江南一隅。975年,大宋濒临城下,被迫肉袒而降,南唐灭亡。被押解汴京,封为“违命候”。后称其“李后主”、“南唐后主”。走近作者(二)学习《相见欢》 975年(开宝八年),宋朝灭南唐,李煜亡家败国,肉袒出降,被囚禁待罪于汴京。宋太祖赵匡胤因李煜曾守城相拒,封其为“违命侯”。李煜后期词作多倾泻失国之痛和去国之思,沉郁哀婉,感人至深。《相见欢》便是后期词作中很有代表性的一篇。
写作背景解 题 相见欢,词牌名,又作“乌夜啼”。这首诗是他降宋后写的,借以表达他的亡国哀思。指导朗读朗读要求:字正腔圆,节奏准确。 相 见 欢
南唐 李煜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
读准字音基础知识煜 梧 桐 yù wū tóng理解词语 深深被秋色所笼罩。清秋,一作深秋。剪,一作翦。
指去国之愁。
另有一种意味。别是,一作别有。锁清秋:
离愁:
别是一般: 理解诗意用自己的话描述诗歌的情景。 无言地独自一人上西楼,天上寒月残缺如钩。梧桐遮蔽的寂寞幽深的小院,关锁着无法消散的清冷的秋。
剪又剪不断,理了仍然乱,是紧紧缠绕人的离愁。唉!别是一种滋味压在我的心头。赏析诗词 上片写景,用寂寞清秋的夜色烘托一个皇帝变为囚徒孤寂愁苦的心态。 下片用一个具体的比喻,化抽象为具体,把离愁比喻成丝缕, 剪不断,理还乱。形容这愁思难以解开,极其形象深刻。这离愁,不是一般的暂离故乡,而是亡国之愁。作者由一个皇帝变成一个囚徒,屈辱的现实生活,迫使他体验到一般人所尝不到的生活滋味。 深刻地反映出作者切身感受的无可解脱的愁。整首词分上下两片,各写了什么内容?赏析诗词 赏析第一句:无言独上西楼
为什么会“无言”?无话无说 无人可伴 无人相随 无人相对赏析诗词“独上”写出怎样的步履和神情? 词人愁绪满怀,踽踽独行,步履是那样的滞缓,神情是那样的黯然。“西楼”是怎样的一座楼呢?
空空无人赏析诗词 第二句:月如钩
明月本是惹人愁思之物,请举例说明。 李白“举头望明月,低着思故乡”;王安石“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明月勾起了诗人什么情绪?请用排比句写出。
新月如钩,勾起了词人多少遐想?多少回忆?多少新愁旧恨?赏析诗词赏析:第三句: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梧桐”一词在古典诗词中,从来也是一个表现愁情的物象。
例如:温庭筠《更漏子》“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张炎的《清平乐》中的“只有一枝梧叶,不知多少秋声”。表现的都是愁闷的境界;秋天又是个萧条悲凉的季节,秋景所引起的是一种凄切、悲伤的情绪。
处在这样秋色深锁的梧桐深院中,一般人也都会产生凄寒孤寂之感,何况李后主已由君主沦为囚徒,昔日为君主之时,所居之地可用“凤阁龙楼连霄汉,玉树琼枝作烟萝”形容;而现在所居之地却是“寂寞梧桐深院”,陪伴他的也只有“月如钩”,其内心的愁恨该是多么深长呀!赏析诗词赏析诗词赏析“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离愁本是虚的,看不见,摸不着,怎么理解“剪”和“理“呢? 以丝喻愁,新颖别致,前人以“丝”谐音“思”,如李商隐“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无题》)就是大家熟悉的名句。丝长可以剪断,丝乱可以整理,而那千丝万缕的“离愁”却是“剪不断,理还乱”。用“剪”和“理”两字来让大家体会“离愁”的特点,那就是多且乱,繁且杂。赏析诗词那么,这位昔日的南唐后主心中涌动的怎样的离愁别绪呢?他的离愁,不是一般的男女离别之愁,而是失掉故国的深愁长恨。这离愁,饱含的是对“三千里山河”,“雕栏玉砌”的怀念;这离愁,饱含的是对国破家亡的悔恨;这离愁,饱含的是对昔日春光融融,莺歌燕舞的追忆;这离愁,饱含的是对自己命运的无奈与彷徨…… 赏析诗词 赏析“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
“一番”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说“别是一番滋味”?换成“亡国之痛在心头”好不好? 别是一番滋味
(1)思念故国之“苦”
(2)深锁清秋之“愁”
(3)寄人篱下之“悲”
(4)灭家亡国之“痛” 不好。他没人可以说。他也不能说,他不敢说。他无话可说。赏析诗词如果可以让他说,他会说什么? 欲哭无泪,欲言又止,大悲无言,当你某一种情绪到达极点时,你会发觉语言是多么的苍白无力,无语也许是最好的表达。他是亡国之君,即使有满腹愁苦,也只能“无言独上西楼”,眼望残月如钩、梧桐清秋,将心头的哀愁、悲伤、痛苦、悔恨强压在心底。这种无言的哀伤更胜过痛哭流涕之悲。这种难以说破、又无法说破的情感正说明了作者愁情之深。课文小结 这首诗是李煜降宋之后写的,诗中抒发了幽囚生活的愁苦滋味,表达了他的亡国哀思。“剪不断,理还乱” 现在形容人内心的烦乱,或形容某些事难以处理解决。 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南宋爱国词人,豪放派代表词人,与苏轼齐名,世称“苏辛”。主要作品有《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等。作品集有《稼轩长短句》。走近作者学习《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 辛弃疾21岁时,就在家乡历城(今山东济南)参加了抗金起义。起义失败后,他回到南京,当过许多地方的长官。他安定民生,训练军队,极力主张收复中原,却遭到排斥打击。后来,他长期不得任用,闲居近二十年。这首词,抒写了他梦寐以求、终生不变的抗敌救国的理想,抒写了壮志难酬的悲愤之情。该词是作者为新军将军所作,介绍了当年本人征战时的情景。写作背景解 题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词牌名写陈同甫,名亮,南宋婺州人,辛弃疾的好朋友。豪壮的言语读准字音基础知识分麾 下炙 的卢 霹 雳 huī zhì dí pī lì 理解词语 战马像的卢马那样跑得飞快;作,像…一样;的卢,马名。一种额部有白色斑点性烈的快马。相传刘备曾乘的卢马从襄阳城西的檀溪水中一跃三丈,脱离险境。
像,如。
特别响的雷声,比喻拉弓时弓弦响如惊雷。
了结,完成。
此指恢复中原之事。
博得。
死后。
可惜。马作的卢飞快:
作:
霹雳:
了却:
天下事:
赢得:
身后:
可怜: 理解词语 醉酒之中。
拨动灯火,点灯。
指牛。
军旗。
指部下。
烤肉。
本指瑟,泛指乐器。
演奏。
以边塞作为题材的雄壮悲凉的军歌。
战场
检阅军队。醉里:
挑灯:
八百里:
麾:
麾下:
炙:
五十弦:
翻:
塞外声:
沙场:
点兵: 指导朗读 朗读要求:字正腔圆,节奏准确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 宋 ]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理解诗意用自己的话描述诗歌的情景。 夜里酒醉后挑亮油灯观看宝剑,醉中入梦,梦醒犹觉连营号角声声在耳。想起在军营里与部下分食牛肉,听乐器奏出塞外的歌曲。在秋天的战场上检阅军队,准备战斗。战场上骑着飞快的的卢马,霹雳作响的雕弓。他要为朝廷完成统一大业,赢得生前的功勋,身后的美名。可是自己已经年近半百,还有机会实现自己的理想吗? 赏析诗词 “醉里挑灯看剑”是一种怎样的心境?这种愿望在词中表现在哪些句子上?这些词句写了哪些内容?这些情景可用哪个字概括? “醉”表达了词人此时内心的愁闷,以酒浇愁而醉,在醉眼蒙眬中,他仔细端详心爱的宝剑;“剑”,是一种兵器,可见他杀敌报国、驰骋疆场的愿望是多么强烈。 梦回吹角连营……赢得生前身后名。壮雄壮的军营生活
壮烈的战斗场面
豪壮的雄心壮志赏析诗词 ①军营生活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这几句,从分食牛肉、翻奏战歌、检阅军队具体描绘渲染了军中的战斗生活气息,表现了官兵们昂扬的斗志。) ②战斗场面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生动地描绘了惊险激烈的战斗场面,进一步刻画了冲锋陷阵、杀敌报国的抗战英雄形象。使读者对爱国将士们冲锋陷阵,一往无前的英勇气概,历历如在目前。)赏析诗词 ③雄心壮志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完成大业、赢取功名,这里洋溢着作者的爱国热情和雄心壮志。)赏析诗词结句五个字“可怜白发生”可以看出词人的感情基调发生了怎样的改变? 这一切,只是梦中的回想,现实中,仍然是壮志难酬,无奈空有报国志,又怎能抵挡得了岁月蹉跎,白发丛生!何等悲愤!何等苍凉!结句感情从刚才的豪壮中陡然跌落,表达了词人壮志难酬、报国无门的悲愤心情。赏析诗词 本文凭什么可以称得上是“壮词”?
从题材看写军营生活;从情感看表达了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从语言看豪放、壮丽。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渴望建功立业,壮志未酬的抑郁、愤慨。 赏析诗词 小 结 全词从想象着笔,描绘了理想中的抗金队伍和战斗场景。全词在感情基调上是雄壮高昂的,而结句又是悲凉低沉的。前后形成了一个鲜明的对比。这种抑扬法赋予了本词特有的艺术魅力,有力地表现了词人满怀壮志而志不得伸的苦痛。课堂练习1.《咏煤炭》中寄寓诗人为国为民甘愿无私奉献情怀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破阵子》一词里显示词人壮志未酬的悲愤之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了却君王天下事
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 课堂练习3.《相见欢》上阕写作者眼中之景,一个________字将凄清、愁闷之情展露无遗;下阕______二字点明了全词的主旨。
4.《相见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锁
离愁表达的思想感情:亡国之痛,流离之苦。 课堂总结 古代诗歌是我国文学上的一朵奇葩。本课所选的五篇词都是脍炙人口的名家名篇,这些词不但有优美的意境和语言,而且蕴含了作者丰富的情感和人生的哲理。
通过对本课的学习,学生能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源远流长,培养一种积极进取、乐观向上的精神和追求。板书设计 《咏煤炭》(咏物诗)
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托物言志)
《虞美人》(李煜)
实写:春花秋月、小楼、东风、明月??????????????----自然永恒----景?
虚写:往事、故国?、雕栏玉砌、朱颜、一江春水???----人生无常----情? ?
作者的满腔愁绪:往事之叹、亡国之痛、故国之思。
板书设计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
辛弃疾
沙场秋点兵——豪迈场面(志士热情)
↓
可怜白发生——冷酷现实(朝廷冷漠)作业布置 1.完成同步练习。
2.背诵并默写三首词 。谢谢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