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师大内部资料】高中历史必修ⅰ精美可编辑课件 (第20课新中国的民主建设)(ppt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湖南师大内部资料】高中历史必修ⅰ精美可编辑课件 (第20课新中国的民主建设)(ppt课件)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734.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1-03-26 16:06: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18张PPT。第20课 新中国的民主建设一、 政治协商制度的形成1、新政协召开的背景
2、新政协召开1949年9月21日--30日 北平
662人
讨论成立新中国的问题
①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共同纲领》
具有临时宪法性质
②大会选举了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
③决定了国都、国旗、国歌、纪年法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概况时间地点:
出席代表:
中心议题:
主要内容:
政协性质: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意义:为新中国的成立做好了组织准备工作开国大典新中国的名称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团结各民主阶级和国内各民族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国名性质基本方针政策根据当时的国情,规定了政权机关、军事、经济、文化教育、民族、外交等各个方面的方针政策。(临时宪法)制定《共同纲领》主席副主席毛泽东朱 德刘少奇宋庆龄李济深张 澜高 岗(民主人士) (民主人士)(民主人士)选举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国旗五星红旗代国歌国都纪年方法《义勇军进行曲》北平改名北京,定都北京公元纪年确定国旗、国歌、国都、纪年方法红色代表革命
黄色代表和平一、 政治协商制度的形成1、新政协召开的背景
2、新政协召开3、政治协商制度的形成1954年政协成为统一战线组织继续存在思考:
1949年的政治协商会议起了什么作用?
1954年以后政协职能发生了什么改变?
什么是多党合作政治协商的政治制度?
八个民主党派:民革、民进、民盟、民建、农工、致公、九三学社、台盟 共产党领导、多党派合作,共产党执政、多党派参政,这就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显著特征。 思考:
为什么说1956年多党合作政治协商的政治制度发展到一个新阶段?
1956年民主党派性质已发生了重大变化。中国共产党提出实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组成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为祖国繁荣富强和统一大业做出贡献。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建立1、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
时间:1954年
地点:北京毛泽东周恩来在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建立1、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2、大会的主要内容①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②大会选举产生了国家领导人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这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根本原则。思考题:
请说说“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原则的思想来源?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怎样体现这一原则的?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建立1、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2、大会的主要内容3、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的意义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一根两基”三、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问题:
新中国对少数民族实施怎样的民族政策?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全国有哪几个自治区?
我省有哪几个自治的州县?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有何重要意义?再 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