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33张PPT。第25课
两极世界的形成
1、雅尔塔体系的确立以美苏为主导的国际关系新体系,由雅尔塔等会议形成特点:两极格局
性质:大国争霸、社与资的对抗一、从盟友到对手(雅尔塔会议内容:①彻底打败法西斯;②处置战败国;③维护战后和平,决定成立联合国)战后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头号强国
政治上:二战的战胜国
军事上:强大的常规军事力量,垄断了核武器
经济上:美国拥有最雄厚的工业实力,丰富的
黄金储备
苏联成为惟一能与美国抗衡的政治军事大国
政治上:国际地位大大提高
军事上:接近美国②双方社会制度和国家利益的矛盾冲突日益加剧2、形成原因:①战后美苏两国势均力敌3、杜鲁门主义——“冷战”开始的标志1946年,丘吉尔发表反共演说
——“冷战”信号
1947年,杜鲁门提出“遏制共产主义”政策
——“冷战”开始标志1947年,美开始实施“马歇尔计划”
三、美苏冷战——两极格局下的对峙马歇尔 “杜鲁门主义”提出后不久,美国国务卿马歇尔提出了援助西欧的“欧洲复兴计划”,即“马歇尔计划”。这是“杜鲁门主义”的一次大规模运用。1949年, 苏联成立经互会
1949年,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建立
1955年,华沙条约组织建立
三、美苏冷战——两极格局下的对峙1947年,美开始实施“马歇尔计划” “冷战”时期的两大军事政治集团1949年美国与西欧等12国签约,成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1955年,苏联和东欧等社会主义国家签订华沙《友好合作互助条约》。 两个条约组织的共同性质是什么?它们对欧洲产生了什么影响?1947年,美开始实施“马歇尔计划”
1949年, 苏联成立经互会
1949年,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建立
1955年,华沙条约组织建立
三、美苏冷战——两极格局下的对峙出现两大集团对峙,两极格局最终形成1949年:德国分裂(1961年修建柏林墙)
三、“冷战”阴影下的国际关系德国的分裂四国分区占领苏美英法柏林柏林墙被隔开的东西柏林一九六一年修筑的柏林墙1950年:美国发动侵朝战争,并派舰队驶
入台湾海峡,干涉中国内政
三、“冷战”阴影下的国际关系1949年:德国分裂(1961年修建柏林墙)1950年9月14日,美国军舰在仁川港湾中国人民志愿军跨过鸭绿江板门店谈判美军司令克拉克在停战协议上签字1949年:德国分裂(1961年修建柏林墙)
1950年:美国发动侵朝战争,并派舰队驶入台湾海峡,干涉中国内政
三、“冷战”阴影下的国际关系1961—1973年:美国发动越南战争 在日内瓦会议上,签订了《关于恢复印度支那和平的日内瓦协议》;法军撤出越南。日内瓦会议会场(1954年)美国发动侵越战争 美国侵略军在越南 1973年,美国同越南北方政府签订停战协定,
美国从越南撤军。1949年:德国分裂(1961年修建柏林墙)
1950年:美国发动侵朝战争,并派舰队驶入台湾海峡,干涉中国内政
1961—1973年:美国发动越南战争
三、“冷战”阴影下的国际关系1962年:发生“古巴导弹危机” 古巴导弹事件美飞机和军舰在监视苏联的货船。载有进攻性导弹的苏联舰艇从古巴返航。 两强相争,带来国际局势的动荡与不安,但两强对峙,实力相当,谁也不敢轻易动手,世界局势相对稳定。“冷战”的影响:再 见丘吉尔在杜鲁门的陪同下前往富尔敦发表演说“铁幕”一词的由来
1946年,英国前首相丘吉尔访问美国,在富尔敦发表演说: “一幅横贯欧洲大陆的铁幕已经降落下来”,为“冷战”的兴起推波助澜。杜鲁门在国会发表“冷战”演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