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
鸦 片 战 争
福泉市实验学校:刘勇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通过本节内容的教学,使学生了解或掌握鸦片战争前夕的中国和世界;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的原因及危害;林则徐领导的禁烟运动;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原因和经过;中国军民奋勇抵抗;鸦片战争的结束。通过分析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和直接原因,培养学生运用“透过现象看本质”、“历史发展的必然性通过偶然性表现出来”等观点辩证地观察和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使学生通过学习,积累中国近代不断遭受侵略和不断抗争的史实,逐步感知民族的强与弱、国家的先进与落后同我们的命运息息相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介绍林则徐领导的禁烟运动和鸦片战争中为国捐躯的爱国将领,培养学生崇敬英雄、热爱祖国的高尚情操,唤起他们的历史责任感和献身精神,树立正确的“社会——个人”的社会价值和生存价值观。进一步认识中国人民具有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定决心和光荣传统,并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重点:鸦片战争导致中国近代社会的社会性质发生变化。
教学难点:鸦片战争的影响
教学类型:新授课
教学方法:图示法、多媒体教学法、地图教学法
教学内容及过程:
情景导入:多媒体播放《歌唱祖国》及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上毛泽东
向全世界宣告:“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了”的视频。
然后讲述: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我国百年屈辱历史的结束,中国迎来了民族的解放与国家的独立,我国近代以来反抗外国侵略的历史胜利结束。但这种胜利是来之不易的,是经过几代中国人民百年来不屈不挠斗争而取得的,下面我就具体讲述近代以来中国所遭受到的侵略及中国人民所进行的反侵略斗争。中国百年屈辱历史和中国人民反侵略斗争的开端是从鸦片战争揭开序幕的。
一、林则徐虎门销烟(板书)
1、根本原因:英国为了打开中国市场,倾销工业品,掠夺原料。(板书)
分析当时中国与英国的正常的对外贸易情况,指明英国为什么向中国输入鸦片。
多媒体显示
2、 英国向中国输入鸦片(板书)
然后向学生简单介绍鸦片及其吸食鸦片的危害:
鸦片图:(多媒体显示)
鸦片的植株——罂粟(魔鬼之花)
鸦片烟膏
知识拓展:提问学生世界上有哪些主要出产毒品的地方?
(金三角、金新月、银三角)
教师讲述:鸦片大量走私给中国社会带来严重的危害,劳动人民坚决要求禁烟。他们把罂粟叫做“妖花”,把外国人叫“洋鬼”,称鸦片贩子为“老鼠”。广东是鸦片走私的中心,当地群众的反侵略情绪更高。1817年5月,广东香山县海边的渔民自发组织起来,打死五个在当地兜售鸦片的美国烟贩。1838年12月12日,在广州商馆前的广场上,清朝官员处决中国烟贩,遭到外国鸦片贩子的捣乱,激起中国人民的愤慨,上万群众自发地包围商馆,用石头和瓦块袭击商馆门窗,打击了这些破坏中国禁烟的“洋鬼子”的气焰,显示了劳动人民坚决要求禁烟的决心。
面对严重的鸦片侵略和人民群众强烈的禁烟要求,在清朝统治集团的内部的一些官员纷纷向道光帝上书要求禁烟,比较著名的当数林则徐。
多媒体显示林则徐上书:
“鸦片流毒天下,则为害甚巨,法当从严。若犹泄泄视之,是使数十年后,中原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
——林则徐
林则徐(1785—1850)
1938年12月底,道光帝连续召见林则徐八次,任命林则徐为钦差大臣,赴广州查禁鸦片。
多媒体显示林则徐名言:
“若鸦片一日未绝,本大臣一日不回,誓与此事相始终,断无中止之理!”
——林则徐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林则徐
提问学生:林则徐的这两段话表明了林则徐怎样的思想感情?(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林则徐到广州后,巩固海防、缉拿烟贩、收缴鸦片。从3月18日到5月21日,共收缴鸦片20283箱,共2376000多斤。从6月3日至25日,林则徐率领地方官吏,在虎门海滩将缴获的鸦片全部当众销毁。纠正学生的错误认识:6.26国际禁毒日不是为了纪念虎门销烟(联合国于1987年6月在奥地利维也纳召开了关于麻醉品滥用和非法贩运问题的部长级会议。会议提出了“爱生命、不吸毒”的口号,并建议将每年的6月26日定为国际禁毒日,以引起世界各国对毒品问题的重视,共同抵御毒品的危害。)
3、虎门销烟——鸦片战争的直接原因 1839年6月3日 (板书)
播放虎门销烟视频,让学生了解虎门销烟的过程。
教师小结:虎门销烟,是中国禁烟运动的重大胜利,打击了外国侵略者的气焰,表明了中国人民维护民族尊严的决心,揭开了中国人民反侵略斗争的序幕,林则徐是我国的民族英雄。
教师讲述:林则徐虎门销烟的消息传到英国,当时的英国刚刚经过1837——1838年的经济危机,到1840年又面临新的经济危机,英国资产阶级狂热地盼望在战争中掠夺财富,开辟新市场,以转嫁危机。他们叫嚷:中国的禁烟给了我们一个战争的机会,这对英国是很有利的,因为这终于可以使我们乘战胜之余威,提出我们的条件,强迫中国接受。这种机会也许不会再来,是不能轻易放过的。1840年6月,英国以“保护通商”为借口,出兵封锁珠江口,进行武装挑衅,鸦片战争爆发。
2、 英国发动鸦片战争(板书)
1、时间:1840年6月 (板书)
教师提问:如果没有林则徐的虎门销烟,英国会不会发动战争?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须讲明:即使没有林则徐的禁烟活动,英国也会找另一个借口来发动战争。1839年9月时英国的头号鸦片贩子查顿回国后随带历年在中国刺探所得的地图、表册等情报资料会见英国的外交大臣帕麦斯顿,并提出了一个从舰艇只数,陆军人数到侵略步骤的具体作战方案。6月底由乔治·懿律率领由英国军舰48艘(其中兵船16艘、汽船4艘、运输船28艘),载炮540门和4000士兵组成的东方远征军,正式发动鸦片战争。马克思愤怒谴责:这场战争是英国资产阶级旨在维护鸦片贸易而发动和进行的战争。深刻揭示了英国发动这场战争的侵略性和肮脏性。
2、战争过程(板书)
教师结合鸦片战争形势图进行具体讲述。同时播放电影《鸦片战争》的视频片段。
教师:在战争中,腐朽的清政府一味地妥协投降,林则徐被革职查办,但是我们中国人民从战争一开始就与清朝统治者走着截然不同的道路,在东南沿海、沿江凡英国侵略者足迹所到之处,各地人民纷纷自发地做出了不屈不挠的英勇斗争,广州三元里人民的抗英斗争史当时中国人民反侵略斗争的一面光辉旗帜,它向全世界揭示:人民是反侵略的主力,中华民族是不可征服的。
3、 广州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板书)
教师同时讲明:在战争中还涌现了许多的抗英英雄人物,如关天培、葛云飞、陈化成等。
由于清政府的投降政策,1842年8月29日中国与英国在南京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
3、 中英《南京条约》 1842年8月(板书)
《南京条约》签订的场景
教师对条约的内容逐条讲述:
1、 内容:(板书)
(1)中国割香港岛给英国;
(2)中国赔款2100万元;
(3)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
(4)英商进出口货物所要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补充:10月8日又在虎门签订了《虎门条约》作为《南京条约》的附件,英国又取得了领事裁判权和片面最惠国待遇。
美国和法国虽然没有直接参加战争,但他们是英国的主要帮凶,继英国在中国取得许多权益后,这两个国家也强迫中国先后签订了中美《望厦条约》和中法《黄埔条约》。其他的西方国家如葡萄牙、比利时、挪威等,也先后前来要求订约,清政府本着“一视同仁”的原则,一概允准,中国的大门开始向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开放。《南京条约》的签订给我国带来了重要的影响。
2、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标志着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课堂小结:鸦片战争是帝国主义与中国的封建主义相结合,把中国变成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过程的开端,鸦片战争使中国在政治上开始丧失独立自主的地位,经济上开始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并成为它的附庸,也是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它揭开了中国人民反侵略斗争的序幕。
布置作业:
1、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是( )
A、《马关条约》 B、《尼布楚条约》
C、《南京条约》 D、《北京条约》
2、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材料二:“若鸦片一日未绝,本大臣一日不回,誓与此事相始终,断无中止之理。”
请回答:(1)想一想,材料一中的话,是谁说的?(2分)
(2)材料二中“此事”指的是什么事?(2分)表明了他怎样的思想?(2分)
3、简答:中英《南京条约》签订的时间和内容是什么?
中国(出超)
英国(入超)
茶叶、丝绸、瓷器
呢绒、棉花、棉布
第 1 页 共 8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