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31张PPT。 2010年甄子丹主演的《锦衣卫》在短短的五天之内,票房过亿,成为当年国产电影排行榜的领头羊。“锦衣卫”是什么官职?它又是是何时产生的?让我们走进第14课:明朝的统治;了解具体内容。明朝的统治第14课 《凤阳花鼓》
说凤阳,道凤阳,
凤阳是个好地方,
自从有了朱皇帝,
十年倒有九年荒。安徽民谣(1328~1398) 朱元璋出身贫苦,17岁时父母双亡,他被迫到佛寺里当了和尚,到处化
缘维生。后来他参加
了反元起义,由于英
勇善战和足智多谋,
被推为领袖。他采取
“高筑墙,广积粮,缓
称王”的策略,逐步
发展壮大,最终统一
全国。直接原因: 1351年,黄河下游地区爆发农民起义。刘福通、徐寿辉、郭子兴
(朱元璋) 一、明朝的建立元朝灭亡的原因:根本原因: 元朝末年,政治十分腐败,各级官吏竭力收刮民财,导致社会动荡,民不聊生。 1368年,朱元璋称帝,建立明朝,定都应天府,他就是明太祖。随后,明军攻占元大都,结束了元朝对全国的统治。明朝的建立 像朱元璋这样参加过农民起义的开国皇帝还有谁?汉高祖刘邦
汉光武帝刘秀动 脑 筋:后梁朱温wǎ làdá dá二、朱元璋强化皇权的措施 朱元璋立下这条“祖训”的目的何在? 以后子孙做皇帝时,“并不许立丞相。臣下敢有奏请设立者,文武群臣即时劾奏,处以重刑”。
——《明太祖实录》强化皇权。 丞相上朝仪式的变化坐站跪
为监视官民,朱元璋设立了锦衣卫。明成祖又成立了东厂。这两个机构合称“厂卫”。朱元璋:张爱卿,听说你昨晚宴请贵宾,都请了那些人呢?
张生:谢皇上关心,臣昨天和几个朋友聚了聚,有王学士,李尚书,还有张侍郎。
朱元璋:都吃了哪些好菜啊?
张生:禀皇上,有糖醋鲤鱼、宫保鸡丁、四喜丸子、京酱肉丝、还有拔丝地瓜。
朱元璋:很好,你没有欺骗朕,是朕的忠臣,由你们辅佐朕,我很放心。来人,把这张图给张大人看看。
侍卫:是。
张生:好险,还好实话实说了。 怎么像家里装了监控一般……历史剧场目的:
特点:由皇帝直接指挥,不受法律的约束。“时京官每旦入朝,必与妻子诀别,
及暮无事则相庆,以为又活一日。”
—《稗史汇编》安然朝中坐,
却知天下事。监视官民1.锦衣卫(明太祖)
2.东厂 (明成祖)
3.西厂 (明宪宗)皇帝布政司按察司都司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锦衣卫东 厂皇权高度集中,君主专制大为加强地方中央 三、科举考试的变化 雏 形隋文帝
分科考试隋炀帝
设进士科唐太宗
武则天
唐玄宗明清
八股取士僵化完善正式形成拓展归纳科举制殿试、武举科举的曲折发展史
洪武三年(1370),诏令“特设科举”,这 标志着明朝科举考试正式开始启动。
洪武六年(1373)罢科举,恢复举荐。
洪武十五年(1382)朱元璋恢复科举考试,成为明朝主要取士制度。
洪武十七年(1384)科举制度定式形成1243“四书”“五经”材料一:“八股原是愚笨的产物”。材料二:新民主主义革命家、思想家:鲁迅明末清初思想家:顾炎武八股文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材有甚于咸阳之郊……问题:1、请问,“焚书”是哪位皇帝的什么政策?2 “焚书”与“八股”有什么相同或相似点?(举其中一点回答)(秦始皇,“焚书坑儒”)1.培养皇帝忠实奴仆,束缚了知识分子的思想。
八股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材有甚于咸阳之郊……
——顾炎武2.阻碍了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八股取士的影响:3.使考试更加规范化,增大了考试标准的客观性,对以后的考试制度也有借鉴意义。
手工业:引进原产南美洲的新品种作物商业:商贸城市:北京、南京商品经济活跃棉纺织业:从南方推向北方;棉纺织业基地、苏州丝织业中心制瓷业:景德镇的青花瓷出现商帮:晋商、徽商 四、经济的发展农业:甘薯,最初传入欧洲和东南亚(哥伦布)。明万历年间传入我国。马铃薯,明万历年间传入我国。欧洲直到18世纪末还将其当作观赏植物。花生,15、16世纪传入我国。其实我国种植花生的历史已有四百年的历史。向日葵,大约在17世纪传入我国。南美洲“特产”玉米,最初传入欧洲(哥伦布)。16世纪传入我国。明代松江府的棉布棉织业明代北方货郎收贩棉花图青花瓷素胚勾勒出青花笔锋浓转淡
……
釉色渲染仕女图韵味被私藏
……
色白花青的锦鲤跃然於碗底这些城市都繁荣唐朝的商业大都市:
宋朝的商业大都市:
明清的商业大都市:长安
开封、杭州
北京、南京
晋商豪宅乔家大院徽商的房舍明朝的统治明朝的建立朱元璋
强化皇权经济的发展全面改革官制中央
地方设锦衣卫改革科举制度废丞相和中书省,六部直接向皇帝负责使皇权高度集中,君主专制大为加强取消行中书省,设三司;设五军都督府分散行省的权力,巩固皇权表现:考“四书”“五经”,写八股文
影响:钳制了人们的思想农业
手工业
商业时间
人物
都城作业: 先阅读下列史料,再回答问题:
罢丞相不设,析中书省之政归六部,以尚书任天下事,侍郎贰(副)之。而殿阁大学士只备顾问,帝方自操威柄,学士鲜(少)所参决。……外设都、布、按三司,分隶兵刑钱谷,其考核则听于府部。
(1)这是哪一朝代官制的变化?文中的“帝”指谁?
(2)材料中的“六部”指哪六部?
(3)材料中所说的机构变化有什么作用?《明朝那些事儿新编》。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