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版】人民版历史必修二专题四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单元检测题

文档属性

名称 【解析版】人民版历史必修二专题四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单元检测题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8.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民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9-05-02 08:38:4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专题四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单元检测题

一、选择题
1.香港歌星张明敏以歌曲《我的中国心》红遍大江南北,歌中唱道“洋装虽然穿在身,我心依然是中国心”。“洋装”开始传入中国是在
A.鸦片战争后B.洋务运动后
C.民国建立后D.国民革命后
2.鸦片战争以后,西方建筑样式在中国引人注目,一些官员和商人也建起欧式洋房或中西合璧的豪宅。导致这种变化的外部因素是
A.社会政局的更替
B.科学技术的发展
C.西方文化的传入
D.民国政府的推动
3.从1883年8月1日起,英商上海自来水公司杨树浦水厂正式对外供水。然而,当时却有种种谣传,说自来水管上有两龙相斗,还说自来水管接近煤气管,水里有煤毒,以致一些中国市民乃至官员都不敢饮用自来水。但自来水在租界普遍使用后,城乡居民也希望用上自来水。对这一历史现象解释最接近历史本质的是
A.社会生活习俗受西方影响
B.社会陋习已经彻底的革除
C.对科学新知随实践而改变
D.城市居民容易接受新事物
4.1912年9月,上海《申报》载文称:“西装东装,汉装满装,应有尽有,庞杂至不可名状。”对此理解最恰当的是
A.服装种类繁多,追求时尚成主流B.东西文明碰撞,中西服饰难以共存
C.尊孔复古盛行,服饰改革艰难D.社会发生巨变,服饰呈现多样化
5.1902年,天津《大公报》刊登了一则征婚广告,要求女子:一不能缠足,二要通晓中西学术,三要“聘娶仪节悉照文明通例,尽除中国旧有之陋俗”。这则广告反映了
①有名开明人士推崇西式婚礼
②反对缠足的主张已经提出
③女子已普遍获得教育权利
④辛亥革命推动了婚俗变革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6.近代以来,影响中国人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化的因素主要包括
①西方文明的传入
②近代工商业的发展
③中国政府的推动
④新旧事物长期并存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7.下图是民国时期的广州自行车商制成的宣传照片,该照片折射出

A.当时广州的交通工具主要是自行车
B.是当时社会生活质变的有力的证据
C.西方工业品的输入影响民众生活习俗
D.新交通工具丰富广州人民的出行方式
8.晚清出版的《格致汇编》记载:“(上海)租界之内,中外大行家,以及办公事处,皆有此器以通消息,更于各马路间设立此器,以便通报火灾及报捕等要事。”该记载反映出近代上海
A.最早架设有线电报线路B.有线电报得到普遍应用
C.已经建成近代电讯网络D.利用电话进行信息传输
9.《钏影楼回忆录》记载:“上海那个地方是开风气之先的,外国的什么新发明、新事物,都是先传到上海。”下列不属于上海社会生活近现代化的史实是
A.1872年创办轮船招商局
B.1906年建成第一个有轨电车系统
C.1924年有公共汽车运行
D.2003年磁悬浮列车专线投入商业运营
10.1882年,中国电报局建立。郑观应称:“商贾贸易,藉电报以通达市价,则无者常绌,而有者常赢”。史料并载电报公司所产生的利润被投入到更广阔的洋务企业网络中。上述材料表明洋务运动意在
A.“设厂自救” B.“西体中用”
C.突破“器物”限制 D.“求富”以“自强”
11.1926年12月,有戏报鼻祖之称的《罗宾汉》在上海创办,该报内容兼电影、戏曲、演艺之类,后改为专业的戏剧报,每期都有关于戏剧界的掌故、趣闻、轶事和名角的花边新闻,得到广大戏迷和普通百姓的喜爱。该报
A.推动了城市文化多元化的发展
B.是西方列强文化侵略的直接产物
C.是国民政府新生活运动的喉舌
D.说明近代上海传统文化的繁盛
12.辛亥革命前后,由知识分子和商业贤达掌控下的中国报刊大量介绍各国政变史、革命史以启发民智,呼吁改革;用英雄人物事迹鼓舞民众,以报刊策动舆论、影响社会,实现近代知识分子“天下兴亡,匹夫之贱,与有责焉”的抱负。这说明当时的报刊
A.以宣传革命思想和共和理念为宗旨
B.体现出经世致用思想
C.致力于宣传资产阶级文化
D.把批评和监督政府作为职责所在
13.“其一,至少每星期出版一次……其四,必须刊登为一般公众感兴趣的任何事情……其六,必须及时,至少就当时技术发展的水平来讲是相对及时的……最后,它还必须具有持续出版的稳定性。”符合以上条件的中国当代媒体是(  )
A.《参考消息》B.《特别关注》C.《中国丛报》D.《优酷网》
14.中文月刊《遐迩贯珍》在1854年第12号的开篇说:“西方之国,狃卖招贴,商客及货丝等皆借此而白其货物于众,是以尽沾其利,苟中华能效此法,其获益必矣。”其意在说明报纸具有
A.信息速递功能 B.娱乐教化价值
C.政府喉舌功能 D.商业广告价值
15.1884年中法战争爆发,《申报》连续报道前线战况和中法间的交涉并发表评论,引起人们广泛的关注和探讨。在社会上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影响。这反映出当时
A.中法战争的危害前所未有
B.富国强兵成为社会共识
C.新的舆论工具为人们接受
D.时政成为媒介宣传的主流

二、材料解析题
1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汉武帝时期,西汉在修复秦长城的基础上继续向西北大规模修筑长城。“北边自敦煌至辽东万一千五百余里,乘塞列燧,……(匈奴)攻之,而不能害。自敦粕西至盐泽(今新疆罗布泊),往往起亭,……置使者校尉领护,以给使外国者。”“汉两将军大出围单于,所杀虏八九万。……是后,匈奴远遁,而幕南无王庭。”
——摘录自《史记》、《汉书》等
(1)依据材料概括举汉武帝时期向西北地区拓展的重大事件。司马光认为:汉武与秦皇无异矣,然汉武有亡秦之失却无亡秦之祸。结合所学分析“汉武无亡秦之祸”的原因。
材料二 1961年4月26日,詹天佑100周年诞辰,海峡两岸邮政部门分别发行了纪念邮票。大陆邮票画面是詹天佑肖像和八达岭隧道驶出的蒸汽机车;台湾邮票画面是詹天佑与八达岭隧道和詹天佑与1909年时的机车。这说明詹天佑对暇誉中外的长城八达岭隧道的特别贡献,更反映了詹天佑作为中华民族跻身世界工程技术界的杰出代表值得两岸炎黄子孙重接怀念。
——朱祖熹《詹天佑与八达岭隧道》
(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指出詹天佑在八达岭隧道工程上的特别贡献,并简述这一工程完成的历史意义。


17.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 “NCFC”是国内第一个示范网络。1989年8月,中国科学院被国家计委确定为世界银行贷款"NCFC”项目实施单位。当时网络超级计算机的购买遇到了极大的政治障碍。性能差的计算机可以买到,但性能高的受到美国限制,机器安装运行后,美国一些大报纸攻击说该计算机可被中国用于军事目的等。为此,中国进行了许多解释,还接待了美国官员访问。
“NCFC"建设初步完成后,国内没有数据提供查阅,要使网络有用就必须与Internet连接但美国政府不允许中国接入,“NCFC”科技人员努力争取美国网络界的支持,不少美国知名科学家给白宫写信,在很多热心人的帮助下,“NCFC”工程技术人员参加了多次把讨论中国接入Internet作为议题的国际会议,并在会上发言支持中国。中科院、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与美国官员在多个场合沟通长达20多个月,直到1994年美国的卫星专线开通,中国首次实现与Internet直连。
——《“NCFC”(中国国家计算机与网络设施)》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994年中国互联网建设的国内外有利条件。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互联网建设遇到的困难及结局。



















参考答案
1.A
本题主要考察的是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比较简单。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鸦片战争前后“窄袖革履”的西式服饰传入中国,民间效仿之风兴起。长袍马褂与西服革履并行不悖,成为近代社会特有的景观,故A项正确;BCD项都晚于A项。所以答案选A。
2.C
据材料“鸦片战争以后,西方建筑样式在中国传统民居中,引人注目,一些官员和商人也建起欧式洋房或中西合璧的豪宅”,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鸦片战争以后西方文化的传入,引起建筑样式的变化,故C正确。鸦片战争以后仍然是清政府统治,且社会政局的更替属于内因,故A排除。科学技术的发展与西方建筑样式的传播没有直接联系,故B排除。民国政府的推动,属于内因,故D排除。
3.C
英商上海自来水公司杨树浦水厂正式对外供水时,由于缺乏正确的认知,一些中国市民乃至官员都不敢饮用自来水,但是自来水在租界普遍使用后,城乡居民也希望用上自来水,这种变化就是因为自来水在租界普遍使用,故选C;A属于表面现象,不属于历史本质,故排除;B的说法不符合史实,故排除;题干材料的前半部分说明城市居民也不容易接受新事物,故D的说法与题意不符,故排除。
4.D
本题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材料中“西装东装,汉装满装,应有尽有”反映了服饰呈现多样化的特点。故选D项。
5.A
由“聘娶仪节悉照文明通例”可知这是开明人士主张的西式婚礼,①符合;由“不能缠足”可知当时已经提出了反对缠足的主张,②符合;从征婚广告上不能反映出女子受教育权利的情况,③不符合;辛亥革命爆发于1911年,④不符合。故选①②组合,排除BCD,选A。
6.A
本题主要考察的是对知识的识记能力,比较简单。根据所学知识可知,④是中国人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化的表现,排除;①②③是原因。所以答案选A。
7.C
从照片信息反映的女子的着装和女子也可以骑自行车的主题来看,说明西方工业品的输入影响了中国民众的生活习俗。故答案为C项。A项说法绝对,材料信息不能反映,排除;当时社会生活没有发生质变,排除B项;材料信息只反映出骑自行车的出行方式,D项中的“丰富”材料信息不能反映,排除。
8.D
本题主要考察的是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从材料“,皆有此器以通消息,更于各马路间设立此器”可知,这一物品是电话,故AB项排除;材料“以便通报火灾及报捕等要事”反映了电话可以传递信息,故D项正确,C项不正确。所以答案选D。
9.B
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李鸿章于1872年在上海创办轮船招商局,打破了外商对中国航运业的垄断,A项与设问不符,排除。1906年,在天津建成第一个有轨电车系统,B项符合设问,所以选B。1924年,上海开始有公共汽车运行,推动交通事业的发展,C项与设问不符,排除。上海磁悬浮铁路是世界上第一条投入商业化运营的磁悬浮列车示范线,2003年1月4日正式开始商业运营,D项与设问不符,排除。
10.D
根据“电报公司所产生的利润被投入到更广阔的洋务企业网络中”,可知洋务运动通过创办民用企业获利,再把获利所得投入到洋务运动中,故意在通过“求富”以“自强”,故D项正确;不是洋务派的主张;洋务派的主张是“中体西用”;洋务派并不主张突破“器物”,且材料没有涉及。故排除ABC三项。
11.A
根据“该报内容兼电影、戏曲、演艺之类,后改为专业的戏剧报,每期都有关于戏剧界的掌故、趣闻、轶事和名角的花边新闻”,可知该报丰富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使文化多元化,故A项正确;该报没有体现西方文化侵的内容,故B项错误;该报纸不是介绍政府政策内容的,故C项错误;该报不仅仅宣传中国传统的戏曲文化,还有电影和演艺等新内容,故D项错误。
12.B
根据“中国报刊大量介绍各国变政史、革命史以启发民智,呼吁改革;用英雄人物事迹鼓舞民众,以报刊策动舆论”可见近代报刊发挥了制造舆论、唤醒民众的重大作用,与社会现实相联系,体现出经世致用思想,故B正确;ACD材料未体现,故ACD错误。
13.A
材料“至少每星期出版一次”说明该刊物是周刊,“刊登为一般公众感兴趣的任何事情”说明其受众为一般公众,“必须及时”说明其为新闻类,《参考消息》符合以上特点,故A正确;《特别关注》为月刊,故B错误;《中国丛报》是西方传教士在清末中国创办的英文期刊,受众不是一般公众,故C错误;《优酷网》属于互联网媒体网站,不符合题意,故D错误。故选A。
14.D
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材料中的“商客及货丝、货物”等字眼反映的是商业,而非信息速递、娱乐教化、政府喉舌等,所以本题材料是意在说明报纸具有商业广告价值。
15.C
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申报》及时报道了中法战争的相关内容,吸引了人们的关注,反映了报纸作为新的舆论工具为人们逐渐接受,故C项正确。材料涉及报道中法战争的内容,没有体现中法战争的危害程度,故A项错误。材料涉及人们通过《申报》了解中法战争的信息,没有涉及富国强兵成为社会共识,故B项错误。材料只涉及宣传中法战争的内容,无法推断出时政成为媒介宣传的主流,故D项错误。
16.(1)事件:筑长城、伐匈奴、通西域。
原因:休养生息打下基础;独尊儒术,推行仁政,以文化一统维护政治一统。
(2)贡献:人字形路线、直井施工法意义:京张铁路提前全线通车,创造中国铁路史上的奇迹,跻身世界工程技术界
【详解】(1)从材料“向西北大规模修筑长城”“置使者校尉领护,以给使外国者”“汉两将军大出围单于,所杀虏八九万”中可以分析出第一小问的答案。根据所学知识可以从汉初的休养生息政策、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等经济、文化政策来分析出第二小问的答案。
(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詹天佑在八达岭隧道工程上的特别贡献是人字形路线、直井施工法;京张铁路提前全线通车,创造中国铁路史上的奇迹,跻身世界工程技术界。
17.(1)有利条件:国内方面,中国加快了改革开放进程,提出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目标,政府大力推动互联网建设。国际方面,国际互联网已经发展起来,世界银行贷款支持中国发展互联网。
(2)困难:国内互联网设备和数据缺乏,缺乏建设互联网的经验;国际上以美国为首对华进行先进互联网技术和设备封锁。结局:中国科技人员争取美国科技界的支持,通过多种力量使中国得以接入了国际互联网。
【详解】(1)依据材料“1989年8月”并从中国改革开放以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目标提出和政府支持等角度思考国内因素;依据材料“世界银行贷款"NCFC”项目实施单位”以及互联网发展等角度归结国外因素。
(2)第一小问依据材料“国内没有数据提供查阅”归纳出国内互联网设备和数据缺乏,缺乏建设互联网的经验;依据“性能高的受到美国限制,机器安装运行后,美国一些大报纸攻击说该计算机可被中国用于军事目的等”归纳出国际上以美国为首对华进行先进互联网技术和设备封锁答案;第二小问依据材料“与美国官员在多个场合沟通长达20多个月,直到1994年美国的卫星专线开通,中国首次实现与Internet直连”归纳出中国最终接入互联网。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