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八下历史第12课民族大团结 课件(34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部编版八下历史第12课民族大团结 课件(34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9-05-01 08:30:2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34张PPT。第12课 民族大团结第四单元 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学习目标1、了解民族大团结的概念,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原因、内容、概况和意义;
2、国家实行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的措施,西部大开发。考纲要求: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主要史实。根据图片上人物的穿着,你能判断出他们分别属于哪个民族吗?你知道我国的民族政策是什么吗?怎样才能促进各民族共同发展、共同繁荣?探究:我国为何实行民族区域自治?1、追寻历史结论:我国自古就是统一多民族国家2、历史文化名人纳兰性德,清词三大家之一老舍,满族仓央嘉措,门巴族结论:各民族共同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明3、御外嘉靖四十年(1561年),倭寇大举侵犯台州,戚家军大破倭寇于浙江临海,九战九捷。
1939年日寇扫荡华北,马本斋领导的回民支队在河间、青县、沧县地区转战,并在各大清真寺帮助“回民抗战建国会”组织伊斯兰小队,开展敌后游击战争。结论:各族人民同舟共济,共御外辱,共同缔造了勇于斗争的民族精神。①中国历史上长期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符合中国国情和历史传统。②各民族长期的经济文化联系,形成了各民族相互依存、不可分离的民族关系。③近代以来,各民族在共御外敌、争取民族独立解放的革命斗争中,建立了休戚与共的亲密关系,在根本利益上一致。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原因我国的民族构成和民族分布的特点分布特点:大杂居、小聚居根据我国民族问题的历史特点和现实情况,中国共产党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确立为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民族区域自治的含义是什么?史料1 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应实行民族的区域自治,按民族聚居的人口多少和区域大小,分别建立各种民族自治机关。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史料2 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部分。
——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阅读材料结合课文内容,谈谈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经历的过程?(1)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将实行民族区域自治作为一项基本政治制度确定下来。
(2)1954年《纲要》的主要内容被载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民族区域自治成为我国一项基本国策。
(3)198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颁布实施。民族区域自治的实施: 1947年建立第一个省级少数民族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目前,全国已建立了内蒙古、新疆、广西、宁夏、西藏5个民族自治区,30个民族自治州,100多个民族自治县(旗)。70%以上的少数民族人民生活在民族自治地方。新疆维吾尔族
自治区
1955年10月1日宁夏回族自治区
1959年10月25日
内蒙古自治区
1947年5月1日
西藏自治区
1965年9月9日
广西壮族自治区
1958年3月5日自治区域分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旗)三级。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政策有何意义?
(1)体现了国家充分尊重和保障少数民族管理本民族内部事务权利的精神。
(2)对维护民族团结、巩固祖国统一和促进少数民族地区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3)为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奠定了基础。高山族 满族布依族 朝鲜族苗族 壮族瑶族 侗族彝族 维吾尔族回族 藏族一、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1、原因:
2、含义:
3、确立:
4、实施:
5、意义:1949年;1954年;1984年三级机构有助于祖国统一、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地区发展P60P60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实行什么民族政策?其原因是什么?政策: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的政策。
原因:新中国成立前,由于历史和地理的原因,我国各民族发展很不平衡,很多少数民族的生产力水平十分落后。材料一:新中国成立时,少数民族有四种落后的社会经济形态,封建地主经济占统治地位的有三十多个民族,当时有3 000多万人口;处于封建农奴制的约400万人口;处于奴隶制的,当时有100万人口;保留原始公社生产方式残余的,当时有60万人口。经过民主改革,各民族都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阅读课文和下列材料,归纳党和政府为了实现共同繁荣,采取了哪些措施?材料二:民族自治地方经济发展概况
材料三:近年来,国家斥巨资对西藏拉萨的哲蚌寺、色拉寺、甘丹寺,青海的塔尔寺和新疆的克孜尔千佛洞进行了修缮。1989年至1994年,国家投入5 500万元,1 000千克黄金,对布达拉宫进行一期维修。2001年开始,又拨专款3.3亿元,对布达拉宫进行二期维修。材料四:西部大开发涉及的省、市、自治区:重庆、四川、云南、贵州、陕西、宁夏、甘肃、青海、内蒙古、广西等1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面积685万平方千米,占全国71.4%。见下图。措施:
①民主改革和社会主义改造;
②加强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建设;
③国家重视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与发展;
④实行西部大开发战略。新藏公路川藏公路新藏公路青藏公路基础设施建设请大家谈谈西部大开发战略有什么影响? 贵州打造“西电东送”王牌电站——洪家渡水电站。电站总装机容量60万千瓦,是我国首批“西电东送”的标志性工程。 2006年青藏铁路全线通车(吉祥的天路)二、共同繁荣发展1、原因:长期以来,各民族政治、经济、文化发展很不平衡。
2、具体措施:
民主改革和社会主义改造;
加强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建设;
重视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与发展;
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2.下列哪一项政治制度的实行体现了中华民族大家庭的团结和兴盛( )
A.政治协商制度 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C.“一国两制” 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C1.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主要目的是( ) A.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
B.保障少数民族的利益 C.真正实现我国境内各民族平等
D.保证改革开放的顺利进行D练一练3.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我国先后成立了5个少数民族自治区,其中成立最早的是( )A.内蒙古 B.宁夏和广西
C.西藏 D.新疆A4.我国有多少个民族,其中少数民族有多少个( )
A.55;54 B.56;55?
C.55;56 D.54;55B5. 我国各民族分布的特点是( )
A、各民族分隔独立 B、以城市为中心
C、分布在山区
D、以汉族为主体大杂居、小聚居D6.下列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A.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
B.在所有少数民族居住的地方实行
C.实施的前提是国家的统一领导
D.有利于保障少数民族的政治权利B7.少数民族人口较多的西部地区出现大开发、大发展的新气象的是( )
A.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 B.新中国成立后
C.土地改革后 D.西部大开发战略提出后D8.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央人民政府引导少数民族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方式是( )
A.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B.进行三大改革
C.实行赎买政策
D.进行民主改革和社会主义改造D9.为了带动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缩小东西部地区之间的贫富差距,扩大内需,党中央实行( )
A.可持续发展战略 B.西部大开发战略C.放宽政策 D.搞活经济政策B10.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重大意义在于( )
A、体现各民族的共同心愿
B、受到各民族的热烈欢迎
C、有利于祖国统一,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地区发展
D、体现了各民族一律平等C11.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前提是( )
A、区域内的人口和面积
B、当地民族当家作主
C、走社会主义道路
D、坚持国家的统一领导D12.我国的民族自治地方分为哪三级( )
①自治区 ②自治州
③自治县(旗) ④自治镇(乡)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 ①③④A13.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地方应是( )
A.有少数民族生活的地方
B.提出自治申请的地方
C.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任一地方
D.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 D14.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有利于( )
①促进民族团结 ②缩小东西差距
③各民族共同发展 ④政府依法行政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②④A15.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央人民政府为促进少数民族地区发展实行( )
A.各民族共同发展的政策
B.民族团结政策
C.民族平等政策
D.民族聚居政策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