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人教版九下化学《第9章 溶液》单元测试卷
一.选择题(共10小题)
1.下列配制20g 10%的氯化钠溶液的各步操作中,错误或不规范的是( )
A.称量氯化钠
B.量水
C.溶解
D.装瓶
2.实验室配制100g质量分数为6%的氢氧化钠溶液,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计算需氢氧化钠6g、水100g
B.将氢氧化钠固体放于纸上称量
C.把氢氧化钠固体放入量筒中溶解
D.将配好的氢氧化钠溶液装瓶并密封保存
3.小明在实验操作技能考试中抽中的题目是“用固体氯化钠配制50g溶质质量分数为6%的氯化钠溶液”。他的有关做法正确的是( )
A.选择的玻璃仪器有烧杯、量筒、玻璃棒、胶头滴管、试剂瓶
B.将氯化钠直接放在托盘天平左盘上称量3.0g
C.用100 mL量筒量取所需水的体积
D.用内壁附有水珠的烧杯配制溶液
4.下列各组混合物,可用结晶法分离的是( )
A.石灰石粉末与水的混合物
B.木炭粉与水的混合物
C.汽油和植物油的混合液
D.食盐和硝酸钾的混合液
5.我国是世界上产盐最早的国家,有着悠久的制盐历史,用现在的观点来看,他们采用的 结晶方法是( )
A.蒸发溶剂
B.同时采用冷却热饱和溶液和蒸发溶剂的方法
C.冷却热饱和溶液
D.加热饱和溶液的方法
6.下列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方法与相应科学原理不对应的是( )
A.用汽油洗涤油污 油污能溶解在汽油中
B.压瘪的乒乓球放在热水中鼓起 温度升高分子间隙变大
C.室内发生火灾 立即打开所有门窗防止窒息
D.自行车的链条涂油 隔绝水和氧气
7.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水可以溶解任何物质
B.过滤能除去水中的不溶性杂质
C.水可以区分硝酸铵和氢氧化钠两种固体
D.肥皂水可以区分软水和硬水
8.把少量下列物质分别放入水中,充分搅拌,可以得到溶液的是( )
A.冰块 B.汽油 C.氯化钠 D.面粉
9.如图所示是利用海水提取粗盐的过程:
根据海水晒盐的原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海水是纯净物
B.在蒸发池中,海水中氯化钠的质量逐渐增加
C.在蒸发池中,海水中水的质量逐渐增加
D.析出晶体后的母液是氯化钠的饱和溶液
10.如图,用恒温蒸发氯化钠溶液模拟海水晒盐的过程,已知图②中的溶液恰好是氯化钠的饱和溶液,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图①和图②中溶液的溶质质量相等
B.图②和图③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C.在此过程中氯化钠的溶解度保持不变
D.在此过程中化钠的密度保持不变
二.填空题(共5小题)
11.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请回答下列问题:
(1)要鉴别某水样是硬水还是软水,加入的试剂是 。
(2)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在其他操作无错误的前提下,用量筒量取水时仰视读数,则配制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会 (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3)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必须推广清洁能源的使用,国家已经在推广乙醇汽油,写出乙醇(C2H5OH)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
12.如图是某硫酸试剂瓶标签上的内容:
(1)小妍需要500g18%的稀硫酸进行实验,则她需从该瓶硫酸中取出 g与适量水混合配制。
(2)配制时,所需的玻璃仪器除烧杯、量筒和胶头滴管外,还需要 (填仪器名称)。
(3)在配制过程中,下列情况会引起硫酸溶液的质量分数偏高的是 (选填字母)。
A.用量筒量取硫酸时仰视刻度线 B.配制好后装瓶过程中有少量液体溅出
C.烧杯洗涤后还有少量水就进行配制 D.浓硫酸敞口放置一段时间后再量取
13.(1)称取31.6g KNO3固体时,发现托盘天平指针偏右,接下来的操作是 。
(2)20℃时,KNO3固体的溶解度为31.6g。将31.6g KNO3加入水中,充分溶解后形成的100g溶液是 (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
(3)当KNO3中混有少量NaCl时,提纯KNO3所采用的方法是 。
14.溶液在生产和科研中具有广泛的用途,与人们的生活密不可分.
(1)衣服上沾有的油污,可用汽油洗去,是因为汽油能 (填“溶解”或“乳化”)油污.
(2)喝了冰镇汽水以后,常常会打嗝.这种现象说明气体的溶解度与 有关(填“温度”或“压强”).
(3)有些厂商开发了茶味汽水,既有茶的味道,又有碳酸饮料的口感,用 (填“增大压强”或“减小压强”)的方法让其中溶解更多的二氧化碳来加强口感.
15.食盐在生产和生活中具有广泛的用途,是一种重要的资源,海水中储量很丰富,通过晾晒海水可以得到粗盐和卤水.如图所示为NaCl及卤水主要成分的溶解度曲线图.
(1)海水晒盐的原理是 ;
(2)60℃时,100g水中加入80gKCl,充分搅拌后观察到的现象是 .所形成的溶液是 溶液(填“饱和”或“不饱和”).
(3)90℃时,MgCl2溶液的最大浓度(溶质质量分数)为 (只列计算式,不需要计算结果).
(4)将90℃时,MgCl2、KCl和MgSO4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至30℃时,没有晶体析出的是 (填物质名称).
三.实验探究题(共2小题)
16.如图是某同学为配制10%的食盐溶液操作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称量食盐时,天平平衡时的状态如图⑤所示,游码标尺刚好位于零刻度线处,则配得的溶液质量为 g;需要水的体积为 mL;
(2)配制溶液的步骤为②→ →③(用序号表示)。
(3)下列情况中,会使食盐溶液质量分数低于10%的是 。
A.称取的食盐不纯,有杂质
B.在量取水时,俯视液面读数
C.配制好的溶液转移时,不小心有少量液体溅出
D.配制好的溶液装入刚清洗完还未干燥的试剂瓶保存
17.小科发现很多物质都能在水中溶解,但溶解的速度有快有慢,她想:影响同种物
质溶解速度的因素有哪些呢?小科根据生活经验以冰糖为例,提出了她的一些猜想:A.与水的温度有关B.与冰糖颗粒的大小有关C.与是否搅拌有关
为了验证猜想是否正确,她设计了实验方案(实验中的烧杯完全相同),并进行了探究。 下表是她在探究过程中记录的实验数据。
实验次数 颗粒大小 水的温度 实验现象
① 5 克块状冰糖 100 毫升、10℃的水 缓慢溶解
② 5 克块状冰糖 100 毫升、80℃的水 较快溶解
③ 5 克粉末状冰糖 100 毫升、80℃的水 快速溶解
(1)通过对比实验①和实验②的实验现象,可验证猜想 (填字母)。
(2)通过对比实验②和实验③的实验现象,得到的结论是:当水温等其他条件一定时, 。
(3)为了验证猜想 C,小科设计如下实验:在两个完全相同的烧杯中, ,观察 两杯中冰糖溶解的速度。
四.计算题(共2小题)
18.(1)将10克NaOH固体完全溶解在40毫升水中(水的密度为1g/cm3),所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写出计算过程)。
(2)某同学在配制过程中,量取水时仰视读数(其它操作均正确),其所配氢氧化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将 (填“偏大”或“偏小”)。
19.10度时在100水中放入30硝酸钾固体,充分搅拌后尚有9.1硝酸钾没有溶解,其形成的溶液中含硝酸钾的质量 ,形成硝酸钾溶液的质量为 ,其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五.解答题(共2小题)
20.配制50g质量分数6%的氯化钠溶液,结合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用托盘天平称量 g氯化钠固体;用量筒量取水 mL。
(2)溶解时需要用到的仪器是 和玻璃棒;玻璃棒的作用是 。
(3)下列操作中,会引起溶质的质量分数偏差的是 。
A.称量读数时天平指针偏左
B.量取水时仰视读数
C.装瓶时洒出少量溶液
(4)如果用30%的氯化钠溶液 g可配制50g质量分数6%的氯化钠溶液。
21.化学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
(1)配制农药波尔多液所用硫酸铜的构成粒子是 (填化学符号)
(2)汽油和洗涤剂都能清洗油污但其原理不同,所运用的原理分别是
2019年人教版九下化学《第9章 溶液》单元测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10小题)
1.下列配制20g 10%的氯化钠溶液的各步操作中,错误或不规范的是( )
A.称量氯化钠
B.量水
C.溶解
D.装瓶
【分析】A、根据固体药品的取用方法、托盘天平的使用要遵循“左物右码”的原则进行分析判断。
B、量筒量程选择的依据有两点:一是保证量取一次,二是量程与液体的取用量最接近。
C、根据溶解操作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装瓶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取用固体粉末状药品时,瓶塞要倒放,应用药匙取用;托盘天平的使用要遵循“左物右码”的原则,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B、量筒量程选择的依据有两点:一是保证量取一次,二是量程与液体的取用量最接近,量取18mL水,50mL量筒能保证量取一次,且量程与液体的取用量最接近,误差最小;不能使用100mL的量筒,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C、配制溶液时,溶解操作应在烧杯中进行,用玻璃棒不断搅拌,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D、装瓶时,瓶塞倒放,可用玻璃棒进行引流,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熟悉配制溶质质量分数溶液的实验步骤、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
2.实验室配制100g质量分数为6%的氢氧化钠溶液,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计算需氢氧化钠6g、水100g
B.将氢氧化钠固体放于纸上称量
C.把氢氧化钠固体放入量筒中溶解
D.将配好的氢氧化钠溶液装瓶并密封保存
【分析】A、利用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质的质量分数,溶剂质量=溶液质量﹣溶质质量,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氢氧化钠具有腐蚀性,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溶解操作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氢氧化钠溶液易与空气的二氧化碳反应,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质的质量分数,配制100g质量分数为6%的氢氧化钠溶液,需氢氧化钠的质量=100g×6%=6g;溶剂质量=溶液质量﹣溶质质量,则所需水的质量=100g﹣6g=94g(合94mL),故选项说法错误。
B、氢氧化钠具有腐蚀性,不能将氢氧化钠固体放于纸上称量,应放在烧杯中称量,故选项说法错误。
C、应把氢氧化钠固体放入烧杯中溶解,不能在量筒中溶解,故选项说法错误。
D、氢氧化钠溶液易与空气的二氧化碳反应而变质,将配好的氢氧化钠溶液装瓶并密封保存,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明确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实验步骤(计算、称量、溶解)、注意事项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3.小明在实验操作技能考试中抽中的题目是“用固体氯化钠配制50g溶质质量分数为6%的氯化钠溶液”。他的有关做法正确的是( )
A.选择的玻璃仪器有烧杯、量筒、玻璃棒、胶头滴管、试剂瓶
B.将氯化钠直接放在托盘天平左盘上称量3.0g
C.用100 mL量筒量取所需水的体积
D.用内壁附有水珠的烧杯配制溶液
【分析】A.根据溶液配制需要的仪器来分析;
B.根据溶质的质量=溶液的质量×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和称量药品的注意事项来分析;
C.根据所需水的体积来选择;
D.根据实验过程中的注意事项来分析。
【解答】解:A.溶液配制过程中需要用到天平、量筒、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试剂瓶,其中的玻璃仪器是量筒、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试剂瓶,故A正确;
B.溶质的质量=溶液的质量×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50g×6%=3.0g,应在左右两盘上放上相同大小的纸,不可直接放到托盘上,故B错误;
C.需要水的质量为:50g﹣3.0g=47g,则水的体积为47mL,选择50mL的量筒来量取,故C错误;
D.若烧杯内壁附着有水,则导致配制的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偏小,故D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的溶液的基本步骤、注意事项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4.下列各组混合物,可用结晶法分离的是( )
A.石灰石粉末与水的混合物
B.木炭粉与水的混合物
C.汽油和植物油的混合液
D.食盐和硝酸钾的混合液
【分析】利用两种或多种可溶性固体在同一种溶剂里溶解度的不同,而采用结晶方法加以分离的操作方法.如使硝酸钾与其中所含的氯化钠杂质分离,可以采用结晶的方法.
【解答】解:A、石灰石粉末难溶于水,分离石灰石粉末与水的混合物,采用过滤的方法即可,故选项错误。
B、木炭难溶于水,分离木炭粉与水的混合物,采用过滤的方法即可,故选项错误。
C、汽油和植物油均为难溶于水的液体,不能采用结晶法分离,故选项错误。
D、食盐和硝酸钾均溶于水,硝酸钾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大,而氯化钠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小,可以用结晶的方法将它们分离,故选项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结晶法分离的条件(利用两种或多种可溶性固体在同一种溶剂里溶解度的不同)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5.我国是世界上产盐最早的国家,有着悠久的制盐历史,用现在的观点来看,他们采用的 结晶方法是( )
A.蒸发溶剂
B.同时采用冷却热饱和溶液和蒸发溶剂的方法
C.冷却热饱和溶液
D.加热饱和溶液的方法
【分析】根据我国是世界上产盐最早的国家,有着悠久的制盐历史,盐指的是氯化钠,由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不大,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我国是世界上产盐最早的国家,有着悠久的制盐历史,盐指的是氯化钠,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不大,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不大的固体物质一般用蒸发结晶的方法获得晶体。
故选:A。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降温结晶和蒸发结晶的原理并能灵活运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6.下列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方法与相应科学原理不对应的是( )
A.用汽油洗涤油污 油污能溶解在汽油中
B.压瘪的乒乓球放在热水中鼓起 温度升高分子间隙变大
C.室内发生火灾 立即打开所有门窗防止窒息
D.自行车的链条涂油 隔绝水和氧气
【分析】A、根据汽油能溶解油污,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分子的基本性质,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灭火的原理和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D、铁与水、氧气充分接触时容易生锈,使铁制品与氧气和水隔绝可以防止生锈。
【解答】解:A、汽油能溶解油污,可洗涤油污,利用的溶解原理,故选项说法正确。
B、压瘪的乒乓球放在热水中鼓起,是因为温度升高,分子间的间隙变大,故选项说法正确。
C、室内发生火灾,不能立即打开所有门窗,否则空气流通,使氧气更充足,火势更旺,会导致火势迅速蔓延,不利于灭火,故选项说法错误。
D、自行车的链条涂油,能隔绝水和氧气,能防止生锈,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防止铁制品生锈的原理(隔绝氧气和水)与措施、汽油能溶解油污、灭火的原理和方法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7.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水可以溶解任何物质
B.过滤能除去水中的不溶性杂质
C.水可以区分硝酸铵和氢氧化钠两种固体
D.肥皂水可以区分软水和硬水
【分析】A、根据水不能溶解碳酸钙等物质.
B、根据过滤能除去水中的不溶性杂质进行分析.
C、硝酸铵溶于水吸热,氢氧化钠溶于水放热.
D、硬水与肥皂水混合有大量的浮渣产生.
【解答】解:A、水不可以溶解任何物质,例如碳酸钙等,故错;
B、过滤能除去水中的不溶性杂质,故对;
C、硝酸铵溶于水吸热,氢氧化钠溶于水放热,所以可以区分,故对;
D、硬水与肥皂水混合有大量的浮渣产生,与蒸馏水混合有大量的泡沫产生,故使用肥皂水可以鉴别,故对。
故选:A。
【点评】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掌握有关水方面的知识,只有这样才能对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
8.把少量下列物质分别放入水中,充分搅拌,可以得到溶液的是( )
A.冰块 B.汽油 C.氯化钠 D.面粉
【分析】本题考查溶液的概念,在一定条件下溶质分散到溶剂中形成的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解答】解:A、冰块与水混合属于纯净物,不属于溶液,故错;
B、汽油不溶于水,与水混合形成乳浊液,故错;
C、氯化钠易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正确;
D、面粉不溶于水,与水混合形成悬浊液,故错;
故选:C。
【点评】应熟悉溶液是一种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在不改变条件时,溶液的组成和浓度都不会发生变化,要与悬浊液和乳浊液区分。
9.如图所示是利用海水提取粗盐的过程:
根据海水晒盐的原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海水是纯净物
B.在蒸发池中,海水中氯化钠的质量逐渐增加
C.在蒸发池中,海水中水的质量逐渐增加
D.析出晶体后的母液是氯化钠的饱和溶液
【分析】A、根据海水中含水、氯化钠等,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在蒸发池中,溶剂不断减少,有氯化钠析出,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在蒸发池中,溶剂不断减少,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析出晶体后的母液不能继续溶解氯化钠,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海水中含水、氯化钠等,属于混合物,故选项说法错误。
B、在蒸发池中,溶剂不断减少,有氯化钠析出,海水中氯化钠的质量逐渐减少,故选项说法错误。
C、在蒸发池中,溶剂不断减少,故选项说法错误。
D、析出晶体后的母液不能继续溶解氯化钠,是氯化钠的饱和溶液,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理解利用海水提取粗盐的过程、掌握蒸发过程中溶液组成的改变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0.如图,用恒温蒸发氯化钠溶液模拟海水晒盐的过程,已知图②中的溶液恰好是氯化钠的饱和溶液,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图①和图②中溶液的溶质质量相等
B.图②和图③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C.在此过程中氯化钠的溶解度保持不变
D.在此过程中化钠的密度保持不变
【分析】根据①溶液变化为②溶液,没有晶体析出,②③④都是常温下氯化钠的饱和溶液进行解答;
【解答】解:A、根据①溶液变化为②溶液,没有晶体析出,所以图①和图②中溶液的溶质质量相等;A说法正确。
B、②③④都是恒温下氯化钠的饱和溶液,所以图②和图③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B说法正确。
C、用恒温蒸发氯化钠溶液模拟海水晒盐的过程,所以在此过程中氯化钠的溶解度保持不变;C说法正确。
D、由图①到图②中溶液的溶质质量没变,但溶液的质量变化了,所以氯化钠溶液的密度也变化了;D说法不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涉及海水晒盐的原理、溶解度曲线应用等理论内容,要通过该题认真总结。
二.填空题(共5小题)
11.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请回答下列问题:
(1)要鉴别某水样是硬水还是软水,加入的试剂是 肥皂水 。
(2)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在其他操作无错误的前提下,用量筒量取水时仰视读数,则配制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会 偏小 (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3)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必须推广清洁能源的使用,国家已经在推广乙醇汽油,写出乙醇(C2H5OH)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C2H5OH+3O22CO2+3H2O 。
【分析】(1)根据硬水和软水的区别在于所含的钙镁离子的多少,进行分析解答。
(2)用量筒量取水时,仰视液面,读数比实际液体体积小,进行分析解答。
(3)乙醇(C2H5OH)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1)若要检验水样是硬水还是软水,可加入肥皂水进行检验,若产生泡沫较多,则是软水,若产生泡沫较少,则是硬水。
(2)用量筒量取水时,仰视液面,读数比实际液体体积小,会造成实际量取的水的体积偏大,则使溶质质量分数偏小。
(3)乙醇(C2H5OH)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2H5OH+3O22CO2+3H2O。
故答案为:
(1)肥皂水;
(2)偏小;
(3)C2H5OH+3O22CO2+3H2O。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判断错误操作对溶质与溶剂的影响、了解硬水与软水的检验方法等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12.如图是某硫酸试剂瓶标签上的内容:
(1)小妍需要500g18%的稀硫酸进行实验,则她需从该瓶硫酸中取出 100 g与适量水混合配制。
(2)配制时,所需的玻璃仪器除烧杯、量筒和胶头滴管外,还需要 玻璃棒 (填仪器名称)。
(3)在配制过程中,下列情况会引起硫酸溶液的质量分数偏高的是 A (选填字母)。
A.用量筒量取硫酸时仰视刻度线 B.配制好后装瓶过程中有少量液体溅出
C.烧杯洗涤后还有少量水就进行配制 D.浓硫酸敞口放置一段时间后再量取
【分析】(1)根据溶液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进行分析解答。
(2)利用浓溶液配制稀溶液,采用的加水稀释的方法,其操作步骤是计算、量取、溶解,进行分析解答。
(3)溶质质量分数变大,则可能是溶质质量偏大或溶剂质量偏小,可以分析出可能造成这两个方面错误的原因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解:(1)设要该瓶硫酸的质量为x,根据溶液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
则500g×18%=x×90% x=100g。
(2)用浓硫酸配制稀硫酸,其操作步骤是计算、量取、溶解,量筒、胶头滴管用于量取浓硫酸和水,烧杯、玻璃棒用于进行溶解操作。
(3)A.用量筒量取硫酸时仰视刻度线,读数比实际液体体积小,会造成实际量取的浓硫酸的体积偏大,则使溶质质量分数偏大。
B.配制好后装瓶过程中有少量液体溅出,溶液具有均一性,溶质质量分数不变。
C.烧杯洗涤后还有少量水就进行配制,会造成实际量取的水的体积偏大,则使溶质质量分数偏小。
D.浓硫酸敞口放置一段时间后再量取,浓硫酸具有吸水性,所取的浓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偏小,则使溶质质量分数偏小。
故答案为:
(1)100;
(2)玻璃棒;
(3)A。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明确用浓溶液配制稀溶液配制稀溶液的基本步骤、溶液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3.(1)称取31.6g KNO3固体时,发现托盘天平指针偏右,接下来的操作是 继续向左盘添加KNO3固体,直至天平平衡 。
(2)20℃时,KNO3固体的溶解度为31.6g。将31.6g KNO3加入水中,充分溶解后形成的100g溶液是 饱和 (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
(3)当KNO3中混有少量NaCl时,提纯KNO3所采用的方法是 降温结晶 。
【分析】(1)使用托盘天平称量药品时应遵循“左物右码”,称量指定质量的药品,此时先调好砝码和游码,再向左盘增减药品至天平平衡;指针偏右,说明药品质量小于砝码质量,据此进行分析解答。
(2)根据20℃时KNO3固体的溶解度为31.6g,其涵义是20℃时,100g水中最多溶解31.6g硝酸钾,溶液达到饱和状态,进行分析解答。
(3)根据硝酸钾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较大,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不大,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1)用托盘天平称量一定量药品,步骤应该是:先调好砝码和游码,再向左盘增减药品至天平平衡,然后向左边托盘添加药品;称量过程中发现指针偏右,说明药品的质量小于砝码的质量,故应进行的操作是继续向左盘添加KNO3固体,直至天平平衡。
(2)20℃时KNO3固体的溶解度为31.6g,其涵义是20℃时,100g水中最多溶解31.6g硝酸钾,溶液达到饱和状态,将31.6g KNO3加入水中,充分溶解后形成的100g溶液,水的质量小于100g,硝酸钾有剩余,是饱和溶液。
(3)根据硝酸钾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较大,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不大,当KNO3中混有少量NaCl时,提纯KNO3所采用的方法是降温结晶。
故答案为:
(1)继续向左盘添加KNO3固体,直至天平平衡;
(2)饱和;
(3)降温结晶。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结晶的原理与方法、溶解度的含义、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4.溶液在生产和科研中具有广泛的用途,与人们的生活密不可分.
(1)衣服上沾有的油污,可用汽油洗去,是因为汽油能 溶解 (填“溶解”或“乳化”)油污.
(2)喝了冰镇汽水以后,常常会打嗝.这种现象说明气体的溶解度与 温度 有关(填“温度”或“压强”).
(3)有些厂商开发了茶味汽水,既有茶的味道,又有碳酸饮料的口感,用 增大压强 (填“增大压强”或“减小压强”)的方法让其中溶解更多的二氧化碳来加强口感.
【分析】(1)根据汽油洗去油污的原理分析,
(2)根据影响气体溶解度的因素进行分析,
(3)利用气体的溶解度压强的增大而增大,结合事实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1)汽油是一种常见的溶剂,可以将油污溶解,故答案为:溶解;
(2)影响气体溶解度的因素有压强和温度,冰镇汽水在没喝之前温度较低,进入人体后温度升高,才会打嗝,故答案为:温度;
(3)由于气体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随着压强的增大而增大,故有利于气体溶解的条件是低温和高压.故答案为:增大压强.
【点评】本题考查了溶解的现象和影响气体溶解度的因素,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
15.食盐在生产和生活中具有广泛的用途,是一种重要的资源,海水中储量很丰富,通过晾晒海水可以得到粗盐和卤水.如图所示为NaCl及卤水主要成分的溶解度曲线图.
(1)海水晒盐的原理是 利用阳光和风蒸发水分,使海水中的水分蒸发掉,使氯化钠结晶出来 ;
(2)60℃时,100g水中加入80gKCl,充分搅拌后观察到的现象是 有部分KCl未溶解 .所形成的溶液是 饱和 溶液(填“饱和”或“不饱和”).
(3)90℃时,MgCl2溶液的最大浓度(溶质质量分数)为 (只列计算式,不需要计算结果).
(4)将90℃时,MgCl2、KCl和MgSO4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至30℃时,没有晶体析出的是 MgSO4 (填物质名称).
【分析】(1)食盐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不大,利用海水晒盐,是利用了蒸发结晶的原理,据此进行分析解答.
(2)根据在60℃时KCl的溶解度分析判断回答;
(3)根据在90℃时,MgCl2溶液溶解度计算;
(4)根据MgCl2、KCl和MgSO4三种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情况分析回答.
【解答】解:(1)食盐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小,从食盐溶液中获得食盐主要利用阳光和风蒸发水分,使海水中的水分蒸发掉,使氯化钠结晶出来.
(2)由KCl的溶解度曲线可知,在60℃时,KCl的溶解度是35.5g,100g水中加入80gKCl,充分搅拌后观察到的现象是有部分KCl未溶解,所形成的溶液是饱和溶液.
(3)由MgCl2的溶解度曲线可知,在90℃时,MgCl2溶液的溶解度是70g,在90℃时,MgCl2饱和溶液的浓度最大,为:;
(4)将90℃时,MgCl2、KCl和MgSO4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至30℃时,由于MgSO430℃时溶解度大于90℃时的溶解度,没有晶体析出.
故答案为:(1)利用阳光和风蒸发水分,使海水中的水分蒸发掉,使氯化钠结晶出来.(2)有部分KCl未溶解,饱和溶液;(3);(4)MgSO4.
【点评】解答本题关键是要知道海水晒盐的原理,溶解度曲线的意义以及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判断及转化等知识.
三.实验探究题(共2小题)
16.如图是某同学为配制10%的食盐溶液操作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称量食盐时,天平平衡时的状态如图⑤所示,游码标尺刚好位于零刻度线处,则配得的溶液质量为 15 g;需要水的体积为 135 mL;
(2)配制溶液的步骤为②→ ⑤→①→④ →③(用序号表示)。
(3)下列情况中,会使食盐溶液质量分数低于10%的是 AD 。
A.称取的食盐不纯,有杂质
B.在量取水时,俯视液面读数
C.配制好的溶液转移时,不小心有少量液体溅出
D.配制好的溶液装入刚清洗完还未干燥的试剂瓶保存
【分析】(1)根据药品的质量=砝码的质量+游码的质量;
(2)根据已有的知识进行分析,配制溶液的步骤是计算、称量、量取、溶解;玻璃棒的作用是搅拌加速溶解;可以据此解答该题;
(3)结合溶质的质量分数来分析可以使溶质的质量分数偏小的因素;
【解答】解:
(1)称量食盐时,天平平衡时的状态如图⑤所示,游码标尺刚好位于零刻度线处,则配得的溶液质量为:10g+5g=15g;需要水的质量为:﹣15g=135g;合135mL;
(2)称量食盐的质量首先打开广口瓶塞,倒放在桌面上,将取得的食盐放在天平的左盘,然后将称得的食盐放到烧杯中,再将量取的水倒入烧杯中,用玻璃棒搅拌使之溶解,故正确的顺序为②⑤①④③;
(3)能够引起溶液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偏小的原因可能是溶质少了,也可能是溶剂多了,分析题给的选项可以知道:
A、食盐中含有杂质,会使氯化钠的质量偏小,故使溶质的质量分数偏小;
B、取水时俯视读数,会导致测量水的体积偏小,故会使溶质的质量分数偏大;
C、溶液从烧杯倒入瓶中时洒出,根据溶液具有均一性,对溶质的质量分数无影响;
D、配制好的溶液装入刚清洗完还未干燥的试剂瓶保存,故使溶质的质量分数偏小;
答案:
(1)15;135;
(2)⑤→①→④;
(3)AD。
【点评】本题考查了溶液的配制,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结合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质质量分数的关系考虑。
17.小科发现很多物质都能在水中溶解,但溶解的速度有快有慢,她想:影响同种物
质溶解速度的因素有哪些呢?小科根据生活经验以冰糖为例,提出了她的一些猜想:A.与水的温度有关B.与冰糖颗粒的大小有关C.与是否搅拌有关
为了验证猜想是否正确,她设计了实验方案(实验中的烧杯完全相同),并进行了探究。 下表是她在探究过程中记录的实验数据。
实验次数 颗粒大小 水的温度 实验现象
① 5 克块状冰糖 100 毫升、10℃的水 缓慢溶解
② 5 克块状冰糖 100 毫升、80℃的水 较快溶解
③ 5 克粉末状冰糖 100 毫升、80℃的水 快速溶解
(1)通过对比实验①和实验②的实验现象,可验证猜想 A (填字母)。
(2)通过对比实验②和实验③的实验现象,得到的结论是:当水温等其他条件一定时, 粉末状冰糖溶解快 。
(3)为了验证猜想 C,小科设计如下实验:在两个完全相同的烧杯中, 分别加入100mL相同温度的水,再同时向烧杯中各加入一药匙块状冰糖(颗粒大小相同);用玻璃棒搅拌其中一个烧杯内的水 ,观察 两杯中冰糖溶解的速度。
【分析】利用从生活中的经验可知影响冰糖溶解快慢的因素有:冰糖颗粒的大小、水的温度、是否搅拌、冰糖的多少、水的多少;然后改变冰糖颗粒的大小来探究颗粒大小对物质溶解性的影响。
【解答】解:(1)通过对比实验①和实验②的实验现象,温度高的溶解快,所以可验证猜想 与水的温度有关;故填:A;
(2)通过对比实验②和实验③的实验现象,得到的结论是:当水温等其他条件一定时,粉末状冰糖溶解快,所以与冰糖颗粒的大小有关;故填:粉末状冰糖溶解快;
(3)为了验证猜想 C,小科设计如下实验:在两个完全相同的烧杯中,分别加入100mL相同温度的水,再同时向烧杯中各加入一药匙块状冰糖(颗粒大小相同);用玻璃棒搅拌其中一个烧杯内的水,观察 两杯中冰糖溶解的速度。故填:分别加入100mL相同温度的水,再同时向烧杯中各加入一药匙块状冰糖(颗粒大小相同);用玻璃棒搅拌其中一个烧杯内的水。
【点评】本题考查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学生应明确常见的影响因素,并能从不同角度来分析问题,需要注意实验中改变的量和保持不变的量。
四.计算题(共2小题)
18.(1)将10克NaOH固体完全溶解在40毫升水中(水的密度为1g/cm3),所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20% (写出计算过程)。
(2)某同学在配制过程中,量取水时仰视读数(其它操作均正确),其所配氢氧化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将 偏小 (填“偏大”或“偏小”)。
【分析】(1)据溶质的质量分数=×100%分析解答;
(2)根据量取水时仰视读数,读数比实际液体体积小,会造成实际量取的水的体积偏大解答。
【解答】解:(1)将10克NaOH固体完全溶解在40毫升水中,水的质量是40cm3×1g/cm3=40g,所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0%=20%。
(2)某同学在配制过程中,量取水时仰视读数,则所取的水的体积偏大,其所配氢氧化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将偏小;
答案:
(1)20%;
(2)偏小;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溶质质量分数的有关计算、影响溶质质量分数不准确的因素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9.10度时在100水中放入30硝酸钾固体,充分搅拌后尚有9.1硝酸钾没有溶解,其形成的溶液中含硝酸钾的质量 20.9g ,形成硝酸钾溶液的质量为 120.9g ,其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分析】根据题意知,已经溶解的硝酸钾的质量是30﹣9.1(g),然后再根据溶质的质量分数的计算公式:溶质的质量分数=×100%来解答即可.
【解答】解:已经溶解的硝酸钾的质量为:30g﹣9.1g=20.9g;
溶液的质量为:100g+20.9g=120.9g;
所以,硝酸钾溶液的质量分数=100%=17.3%.
故答案是:20.9g;120.9g;17.3%.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弄清楚硝酸钾溶液中的溶质是已经溶解了的硝酸钾的质量.
五.解答题(共2小题)
20.配制50g质量分数6%的氯化钠溶液,结合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用托盘天平称量 3 g氯化钠固体;用量筒量取水 47 mL。
(2)溶解时需要用到的仪器是 烧杯 和玻璃棒;玻璃棒的作用是 搅拌,加快氯化钠的溶解速率 。
(3)下列操作中,会引起溶质的质量分数偏差的是 AB 。
A.称量读数时天平指针偏左
B.量取水时仰视读数
C.装瓶时洒出少量溶液
(4)如果用30%的氯化钠溶液 10 g可配制50g质量分数6%的氯化钠溶液。
【分析】(1)利用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质的质量分数,进行分析解答。
(2)根据溶解操作所需的仪器,进行分析解答。
(3)溶质质量分数变小,则可能是溶质质量偏小或溶剂质量偏大,可以分析出可能造成这两个方面错误的原因进行分析解答。
(4)根据溶液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结合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质的质量分数,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1)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质的质量分数,配制50g质量分数为6%的氯化钠溶液,需氯化钠的质量=50g×6%=3g。水的质量为50g﹣3g=47g,合47mL。
(2)溶解过程中需要用到的仪器是烧杯和玻璃棒。玻璃棒的作用是搅拌,加快氯化钠的溶解速率;
(3)A.称量读数时天平指针偏左,会造成实际所取的溶质的质量偏大,则使溶质质量分数偏大,故错误。
B.量取水时仰视读数,读数比实际液体体积小,会造成实际量取的水的体积偏大,则使溶质质量分数偏小,故错误。
C.溶于具有均一性,装瓶时洒出少量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不变,故正确。
(4)设用30%的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为x,根据溶液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
则50g×6%=x×30% x=10g。
故答案为:
(1)3;47;
(2)烧杯; 搅拌,加快氯化钠的溶解速率;
(3)AB;
(4)10。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明确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实验步骤(计算、称量、溶解)、注意事项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21.化学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
(1)配制农药波尔多液所用硫酸铜的构成粒子是 Cu2+、SO42﹣ (填化学符号)
(2)汽油和洗涤剂都能清洗油污但其原理不同,所运用的原理分别是 汽油溶解油污,洗涤剂具有乳化作用
【分析】(1)根据硫酸铜是由铜离子和硫酸根离子构成的进行分析;
(2)根据洗涤剂具有乳化作用,而汽油能溶解油污进行解答。
【解答】解:(1)硫酸铜是由铜离子和硫酸根离子构成的,离子符号分别为:Cu2+、SO42﹣;
(2)洗涤剂具有乳化作用,而汽油能溶解油污,所以汽油和洗涤剂都能清洗油污。
故答案为:(1)Cu2+、SO42﹣;(2)汽油溶解油污,洗涤剂具有乳化作用。
【点评】此题考查物质的构成以及性质,属于基础知识的考查,难度较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