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课 中外的交往与冲突[课件][人教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6课 中外的交往与冲突[课件][人教版]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1.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1-04-07 17:34: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4张PPT。第16课中外的交往与冲突授课人:王继云建中历史组我是历史小专家郑和生平-----
西洋:指现在文莱以西的东南亚、印度洋及沿岸一带。文莱阅读教材和下面材料,思考:郑和为何要下西洋? 成祖疑惠帝亡海外,欲踪迹之,且欲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 ——《明史·郑和传》加强同海外各国的联系
宣扬明朝的国威
寻找失踪的建文帝
郑和下西洋的目的:郑和下西洋的条件物质前提:技术条件:主观因素:明朝前期经济发展,国力强盛造船水平的高超;航海技术的掌握;指南针的应用
郑和的个人因素;优秀的船长、水手的通力合作等。刘家港刘家港占
城今加里曼丹岛北部今马来西亚马六甲一带今印度科泽科德榜葛剌今孟加拉国和印度西孟加拉邦一带红
海今沙特阿拉伯的麦加今肯尼亚蒙巴萨郑和下西洋的盛况最大的海船44丈,宽18丈。每次航行船只200多艘。规模到达范围1405—1433年先后7次每次出海2.7—2.8万人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岸。 郑和下西洋的盛况郑和下西洋与欧洲航海家远航比较表 郑和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我国当代明史专家吴晗曾指出,郑和下西洋“其规模之大,人数之多,范围之广,那是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就是明朝以后也没有。这样大规模的航海,在当时的世界历史上也没有过。图说历史 郑和下西洋,促进了中国和亚非各国的经济交流和友好关系。明代罗盘郑和船队编形图大号宝船
长151.8米 宽61.6米-------1、倭寇指什么?
2、明朝中期为什么倭患严重?
3、倭患对我国东南沿海的骚扰造成了什么严重的后果?自主探究:抗倭形势图台州九捷2、经过1、背景 戚继光抗倭为什么能够取得胜利?
4)、戚家军与其他爱国军民配合;3)、戚家军纪律严明,作战英勇;1)、这是一场反侵略的正义战争;2)、戚继光卓越的军事和指挥才能;民族英雄——戚继光“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你认为戚继光有哪些高尚 的品质值得我们学习?
你可知“妈港”不是我的真名姓?
我离开你的襁褓太久了,母亲!
但是他们掳去的是我的肉体,
你依然保管着我内心的灵魂。
三百年来梦寐不忘的生母啊!
请叫儿的乳名,叫我一声“澳门”!
母亲!我要回来,母亲!七子之歌葡萄牙攫取在澳门的居住权(1553年)1999年12月20日中国政府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本课小结明朝前期——国力强盛——郑和七下西洋明中后期——国势衰落冲突交往●戚继光抗倭
●葡萄牙殖民者攫取在我国澳门的居住权当时处于封建社会的中国,在世界范围内已经由强盛逐渐转向衰弱了 。巩固新知1.郑和的舰队最远到达的是( )
?A.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 B.古里和锡兰  
?C.苏门答腊岛和满刺加  D.占城
?2、“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是谁的诗句( )
A、戚继光 B、郑和 C、郑成功 D、岳飞3、1533年骗取在我国广东澳门的居住权是( )
A、荷兰殖民者 B、葡萄牙殖民者
C、英国殖民者 D、西班牙殖民者4、阅读下列材料
“自永乐三年奉使西洋,迄今七次,所历……三十余国,涉沧瞑十万余里,观夫海洋,洪涛接天,巨浪如山,视诸夷城,迥割于烟霞缥缈之间。而我之云帆高张,昼夜星驰,涉彼狂澜,若履通衙……”
请回答:1.上述材料反映的是哪一历史事件?
2.说出该事件的起止时间。
3.这一历史事件有何意义? 巩固新知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