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漳州市漳浦民族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理科)

文档属性

名称 福建省漳州市漳浦民族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理科)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民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9-05-03 09:14:4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17-2018学年福建省漳州市漳浦民族中学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理科)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6页。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注意事项:
1. 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
息条形码粘贴区。
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
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 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做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
5. 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第Ⅰ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3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据史书记载,“评进之则箭下,入土也深;退之则箭上,入土也浅……江东之田器尽
于是”。这一农具指的是:
2.史学研究者对某种工具描述道:“以水力传动机械,使皮制的鼓风囊连续开合,将空
气送入冶铁炉,铸造农具,用力少而见效多。”该工具的使用:
A.促进了灌溉技术的发展?????????B.大大提高了农作物产量
C.有利于冶炼技术的提高?????????D.抑制了铁制农具的推广
3.隋唐时期,陆路与海上“丝绸之路”基本畅通,唐朝设市舶司主管对外港口贸易,宋
代对招商有成效的官吏实行提高级别待遇的政策,泉州、广州接此执行。可见,唐宋
时期海外贸易的活跃是:
A.政府政策推动的结果????????B.造船业发达的产物
C.重农政策松动的表现????????D.丝织业兴盛的体现
4.明朝洪武十二年规定:“农家许着绸纱绢布,商贾之家,止许着绢布。如农民之家,
但有一人为商贾者,亦不许穿细纱。”这反映了当时:
A.推行重农抑商政策???????? B.提高了商人的政治地位
C.农民的生活水平已相对富足???? D.棉纱纺织技术的进步
5. “哥伦布的功绩恰恰在于他打开了世界市场,而世界市场的建立则大大推进了世界
历史发展的进程。”材料认为哥伦布的功绩在于:
A.加速西欧资本主义的原始积累????B.推动了不同文明的交流与碰撞
C.客观上有利于整体世界的形成????D.加速了西班牙向资本主义转型
6.英国议会1651年颁布《航海条例》规定“凡外国商品输入英国,或英国商品输出到
外国,只许用英国船装载或用输入国或输出国的船只装运,否则一律禁止输入英国。”
该条例:
A.促发英西战争??? B.导致英法七年战争
C.遭到荷兰反对并引发冲突??????D.标志着英国成为海上霸主
7.有学者对英国某一时期居民收入做统计时指出,如果把1760年的指数定为130,1800
年为160, 1841年为265。这一时期居民收入大幅提升的主要原因是:
A.新航路的开辟???????????B.工业革命的开展
C.君主立宪制确立??????????D.第二次工业革命兴起
8.与第一次工业革命相比,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突出特点是:
A.主要发生在轻工业领域???????B.科学研究与生产紧密结合
C.重大发明来自传统工匠???????D.英国的工业发展一枝独秀
9.从甲午战争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出现了第一次高潮。以
下民族企业的创办时间不属于这一阶段的是:
A.苏经缫丝厂????????????B.南海继昌隆缫丝厂
C.无锡保兴面粉厂??????????D.南通大生纱厂
10.鸦片战争以后,福州官员奏称:洋棉、洋布“其质既美,其价复廉,民间之买洋布
洋棉者,十室而九”。因此,“江浙之棉布不复畅销”。这一现象说明了:
A.传统的自然经济逐渐解体????? B.中国传统经济形态的抵抗
C.中国的资本主义萌芽诞生????? D.创办洋务企业已初见成效
11.中共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在中共历史上有类似表述的会议是:
A.中共七大????? B.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C.中共八大????????? D.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12. 1980年与1975年相比,我国粮食播种面积减少6884万亩,总产量却增加674亿
斤;棉花播种面积减少53万亩,总产量增加652万担。农作物产量增加主要原因是:
A.农民获得了土地的所用权??????? B.农业生产技术有了革命性的改变
C.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展开??????? D.国家取消对农副产品的统销政策
13. 1990年,我国政府决定进一步开放长江沿岸城市,作为开放龙头的是:
A.上海浦东 B.江西九江 C.湖北武汉 D.四川宜宾
14. 1910年,清政府颁布准许臣民自由剪发的法令;辛亥革命后,民国政府发出《剪
辫通令》,结辫陋习革除。这些举措:
A.丰富了近代中国文化的内涵??????B.促进了中国民族独立运动
C.有利于清政府挽救统治危机??????D.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15.1898年,维新人士所创办的《湘报》中写道:“人死如同灯灭样,那里眼珠还有亮,电学书你去看几篇,方知此话是谣言。”这反映出近代报刊:
A.具有启迪民智、彰显理性的作用????????B.成为宣传西学的主要载体
C.促进了文学革命的深人发展??????????D.提高民众认知,崇尚改良
16.三十年代大危机爆发后,美国国会通过了“霍莱——斯姆特法令”,对890种商品提
高进口税率,各种进口商品的税率平均提高约40%。由此导致的连锁反应是1931年6
月到1932年4月,76个国家提高了关税率。这一现象:
A.说明经济全球化已经形成???????????B.自由主义政策已经过时
C.加剧了国际关系紧张局势???????????D.减轻了经济危机的危害
17.罗斯福新政期间,政府一方面成立联邦紧急救济署,给老人、残疾人提供社会救济,另一方面制订了一个大规模的公共工程计划来吸收无职业者。这些措施的意图是:
A.调节工业生产?? B.稳定金融秩序??
C.减少耕种面积???? D.维护社会稳定
18. 1918年,苏俄进入艰难困苦的国内战争时期,苏维埃政权控制的地区仅占全国面积的1/4,失去了粮食和煤炭的主要产地。针对这种困难情况,苏俄采取的措施是:
A.征收固定的粮食税??????????B.实行余粮收集制
C.扩大集体农庄规模??????????D.大规模开垦荒地
19.《美国自由的故事》中这样写道:“对自由的倾心和执着构成了美利坚民族主义的精髓。罗斯福将他自己的自由定义——普通人拥有更大的安全感。”下列措施中,最能让“普通人拥有更大的安全感”的是:
A.恢复银行信用??? ?B.推行社会福利?????
C.规范生产经营???? D.调整农业政策
20. 1921年,苏俄政府调整了经济政策,“允许局部地恢复资本主义,尤其是在农业和贸易方面”,这一经济政策是: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新经济政策
C.农业集体化政策???????????D.社会主义工业化政策.
21.有学者提出:“从一定意义上说,赫鲁晓夫既是斯大林模式的掘墓人,但最终还是扮演了守墓人的角色。”他在此着重强调了赫鲁晓夫改革:
A.—定程度上冲破了传统的束缚?????B.只是对斯大林体制的小修小补
C.主张国家用经济方法管理经济???????D.后期趋于保守使改革陷于停滞
22.下列属于战后资本主义国家新变化的是:
A.实施计划经济体制??????????B.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得到发展
C.纷纷提高关税壁垒????????????D.开始奉行国家干预经济政策
23.二战结束前后,美国取得了制定国际金融运作规则的主导权,曾任美国财政部长的福勒不无得意地宣称:“各个行星围绕着太阳转,各围货币围绕着美元转。”上述材料反映了:
A.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金融体系建立
B.美元随时可以调整与其他成员国货币的汇率
C.支持英镑继续作为最主要的国际结算货币
D.以美国为中心的国际贸易体系的形成
24.20世纪60~70年代,法国、联邦德国和意大利北部原本落后的农村迅速实现了机械化,数百万农民成了相对富裕的农场主。这一变化的原因是:
A.马歇尔计划开始发挥作用?????? B.欧洲经济一体化的推动
C.西欧社会福利制度的确立???????? D.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瓦解
25.西方学者弗里德曼认为,全球化包括不可阻挡的市场一体化,民族国家发展和科技进步达到前所未有的程度,同时全球化也会使某些国家遭到不公正对待并远远落在后面,从而在这些国家出现强烈的反作用。由此可知,该学者:
A.指出了全球化带来的利弊?????????? B.批评现存的反全球化思潮
C.强调了全球化的消极作用???????????D.提出了应对全球化的策略
第Ⅱ卷
二、材料题(本题共1大题,合计25分。)
26.(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下面是与1929~1933年经济危机有关的两幅图:
材料二 美国胡佛总统在大萧条期间的言论:“政府的唯一职能是创造便于私营企业有力发展的条件。……市场机制是一只‘看不见的手’,能够自动调节经济活动;政府的干预只能造成低效率和浪费……政府扮演好经济‘守夜人’的角色就可以了。”
材料三
请回答:
(1)请结合材料一中两幅图,说明两幅图反映了当时的什么社会现象。(12分)
(2)材料二反映了胡佛政府采取了什么经济政策对付经济危机?结合材料三说明胡佛政策的后果。(8分)
(3)根据材料,分析胡佛对政府职责的看法。(5分)
2017—2018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考试高一年级历史试卷(理科)答案

一、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C
C
A
A
C
C
B
B
B
A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C
C
A
D
A
C
D
B
B
B
21
22
23
24
25
B
B
A
B
A
二、材料题(本题共1大题,合计25分。)
26.
请回答:
(1)请结合材料一中两幅图,说明两幅图反映了当时的什么社会现象。(12分)
股市崩溃,许多人因破产而廉价出售汽车(4分);失业人员太多,使失业工人降低了求职要求,就业工人的
工资收入(要求)也大大减少(4分);危机中受害最深的是广大人民群众。(4分)
(2)材料二反映了胡佛政府采取了什么经济政策对付经济危机?结合材料三说明胡佛政策的后果。(8分)
胡佛政府坚持自由放任政策,反对政府干预经济(4分)。后果:危机越来越严重,许多人生活贫困,无家可归,住在用破烂搭成的“胡佛村”里,经济危机给普通劳动者造成深重灾难。 (4分)
(3)根据材料,分析胡佛对政府职责的看法。(5分)
胡佛认为“政府的唯一职能是创造便于私营企业有力发展的条件”,采取的是自由放任的政策。(5分)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