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同步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同步学案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17.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1-04-15 14:20: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第11课 民族团结
(总第 课时)
预习目标:
1. 了解和掌握:民族团结的概念;各民族的分布特点;;各民族共同发展的政策;少数民族地区的迅速发展
2. 总结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原因、内容和意义
预习重点:民族区域自治的内容和意义;人民政府实行各民族共同发展的政策
预习过程
一 阅读教材,完成下列表格。
二 局部揣摩
阅读教材回答
1 党和政府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原因是什么?
2 民族区域自治政策实施具有什么重要意义?
三 限时作业
一、单项选择题
  1.中华民族大家庭共有成员( )
  A.55个 B.56个
  C.15个 D.5个
  2.全国目前已建立的省级民族自治区有( )
  A.10个 B.5个
  C.6个 D.8个
  3.建国之初,中共中央决定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实行的政治制度是( )
  A.建立特别行政区,给予少数民族高度自治的权利
  B.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由当地民族当家作主
  C.实行和其他地区一样的管理制度
  D.民族独立和民族平等制度
  4.针对我国各民族长期以来政治、经济、文化发展很不平衡的状况,中共中央实行的政策是( )
  A.民族平等 B.民族团结
  C.民族区域自治 D.民族共同发展
  5.下列少数民族聚居区中,已发展为我国第二橡胶基地的是( )
  A.内蒙古自治区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
  B.云南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
  C.海南省白沙黎族自治县
  D.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五十六个星座,
五十六枝花
五十六组兄弟姐妹是一家,
五十六族语言汇成一句话,
爱我中华。。。。。。。
(1) 这首歌表明我国是一个什么样的国家?
(2) 我国有多少个少数民族?我国人口最多的是哪个民族?
(3)查一查我国少数民族分布最多的省是哪一个?
(4)在我国地区分布最广,与其他少数民杂交的少数民族是哪一个?
(5)列举出我国历史上由少数民族建立的三个政权?
第12课 香港和澳门的回归
总第 课时
预习目标:
1、 了解和掌握“一国两制”的提出和含义,香港、澳门回归祖国的时间及意义。
2、 总结出香港和澳门问题的由来。
预习重点: 香港和澳门回归的历史意义
预习过程:
一 阅读教材,完成下列表格并记住。
二 局部揣摩
请你结合本课所学,介绍一下香港、澳门区旗和区徽的图案含义。
结合近代史内容说明香港澳门回归的历史意义。
合作探究(小组交流,组间交流)
为实现祖国统一大业,邓小平同志提出了什么构想?主要是针对哪些地区提出的?什么是“一国两制”?他的提出有什么重大意义?
三 限时作业
一、单项选择题
1.“一国两制”的提出者是 ( )
A.邓小平 B.李鹏 C.毛泽东 D.江泽民
2.香港、澳门回归祖国的时间分别是( )
A.1999 年、2000 年 B.1997年、1999 年
C.1997年、2000 年 D.1999 年、2002 年
3.香港地区完全被占领及回归祖国的时间分别是在哪一年 ( )
A.1842、1997 B.1860、1997 C.1898、1999 D.1898、1997
4.“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已在下列哪两个地区得以实现 ( )
①澳门 ②深圳 ③香港 ④台湾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5.中国同英国签订了《中英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是在哪一年 ( )
A.1982年 B.1984年 C.1987年 D.1997年
二、材料解析题
阅读下列材料
“你可知‘MACAU’,不是我真姓,我离开你太久了,母亲。但是他们掠去的是我的肉体,你依然……我要回来!……“
——《七子之歌·澳门》
请回答:
⑴这首歌曲的名称是什么?作者是谁?

⑵歌词中的‘MACAU’是指什么地方?“母亲”又是指谁?

⑶是谁掠去了‘MACAU’,她在外漂泊了多久才回到母亲怀抱?她又在什么时候根
据什么回到“母亲”的怀抱?

⑷“母亲”是按什么方针让她回来的?这一方针是由谁提出来的?最初是为解决什么问题提出来的?
课外延伸
寻找历史的足迹:你知道《七子之歌》吗?七子指什么?
1、香港问题的由来: 2、澳门问题的由来: 3、台湾问题的由来
第13课 海峡两岸的交往
(总第 课时)
预习目标:
1、 简述党和政府在不同时期的对台政策,了解“汪辜会谈”、“九二共识”的内容。
2、理解“一国两制”的含义、原因、重大意义。
3、运用史实说明台湾自古就是中国的领土,认识到祖国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预习重点:党和政府确立的和平统一祖国的大政方针
预习任务:
(一)整体感知:改革开放后,党确立了怎样的对台基本方针推进了祖国统一大业,缓和了海峡两岸的关系?海峡两岸日益密切的交往包括哪些领域?
(二)局部揣摩:
1、阅读读材第65、66页,回答下列问题:
(1)、结合学过的知识,再查阅资料,说明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
(2)、找出党和政府在不同时段的对台政策?台湾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并填写下列表格:
时间 政策、方针、主张
新中国成立后
20世纪50年代中期
改革开放以后
1992年、1993年
1995年
2003年3月
2、 阅读教材第66页和67页第一段,回答下列问题:
(1)、说出两岸是怎样一步步交往的。海峡两岸经济、文化交流迅速发展的基础是什么
(2)、两岸授权交往的团体有哪些?
(3)你知道两岸达成的“九二共识”吗?说出这一共识的内容。
(4)找出什么是“汪辜会谈”,会谈有什么意义。
(三)限时作业
一、选择题
  1.20世纪90年代初期,海协会和海基会达成的重要共识是(  )
  ①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
  ②加强两岸经济交流,互补互利
  ③推进和平统一祖国大业
  ④海峡两岸直接实现通邮、通航、通商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④
  2.在“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基础上形成的对台基本方针是(  )
  A.武力统一、派驻军队
  B.和平武力并举统一、一国两制
  C.武力统一、一国两制
  D.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3.成为新时期推进祖国和平进程指导思想的对台八项主张的提出者是(  )
  A.邓小平 B.朱容基 C.江泽民 D.温家宝
4 在一国两制的构想中,对台湾的政策不同于港澳地区的是( )
A设立特别行政区 B 社会经济制度长期不变
C享有高度的自治权利 D 可以保留自己的军队
  二、材料解析题
  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和平解决台湾问题,可以采取独特的模式,社会制度不变,台湾人民的生活水平不降低,外国资本不动,台湾可以拥有自己的武装力量。它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一个省,一个区,还保持它原有的制度、生活方式……
  ——邓小平
  请回答:
  (1)上述谈话体现了什么构想?
  (2)这一构想适用于哪些地区?结果如何?
  
1. 我国56个民族形成了 关系。
2. 形成了 格局。
1、背景
2、政策 :在少数民族居住的地区,应实行 。
民族区域自治
3、意义:对 、 、 、 具有重大意义,成为 。
1、政策措施:实行各民族 的政策;中央提出了 战略。
各民族共
同发展
民族团结
西藏废除了 制度,成为我国的重要牧区。
内蒙古自治区的 ,成为国家商品粮基地。
西双版纳 ,是我国第二大橡胶基地。``
2、民族发展成就
1.背景:解决香港、澳门和 问题,实现 ,是整个中华民族的强烈愿望。
2.提出: 提出了“ ”的伟大构想。
3.内容: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大陆实行 ,台湾、香港和澳门实行 。
4.意义:为实现 指明了前景。
香港和澳门的回归
“一国两制”
的构想
港澳回归
香港回归
澳门回归
意义
1.中英两国于 年签署联合声明。
2. 年12月20日,中国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正式成立 。
1.中.葡两国于 年签署联合声明。
2. 年7月1日,中国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正式成立 。.
1.为中国人民
2.标志我国在 迈出了重要一步步。不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