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60张PPT。《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歌曲导入新课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第14课宋元时期的文化司马光与资治通鉴
宋词
元曲课程标准 说出《资治通鉴》的作者和体例。以宋词为例,了解中国古代的文学成就。知识与能力 了解司马光编写的《资治通鉴》的体例和价值,对比《资治通鉴》和《史记》,识别两种不同的史学体例。了解宋词的特点和宋朝著名的词人;苏轼、李清照 、辛弃疾等,分析他们词的不同风格,了解中国古代的文学成就。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司马光的治学勤奋与严谨,李清照的温婉才情和辛弃疾的忧国忧民的爱国主义情怀,以及关汉卿同情人民疾苦的心怀。重点
司马光的《资治通鉴》,宋代著名词人和对宋词的理解。难点
如何使文化课变得生动可感,有趣而活泼。一、司马光与《资治通鉴》 司马光(1019—1086),北宋时期著名政治家,史学家,散文家。北宋陕州夏县涑水乡(今山西运城安邑镇东北)人,字君实,号迂叟,世称涑水先生。司马光生于宋真宗天禧三年(1019年)十一月,当时,他的父亲司马池正担任光州光山县令,于是便给他取名 “光”。司马光自幼嗜学,尤喜《春秋左氏传》。司马光砸缸看图讲故事1.作者及生活的时代;
2.《资治通鉴》的内容 ;
3.《资治通鉴》的体裁、特点及价值。
《资治通鉴》书影 1.司马光,生活在北宋。
2.这部书按年代顺序,叙述了从战国到五代1300多年的历史,全书294卷。
3.《资治通鉴》是一部编年体的通史巨著,全书取材广泛,叙事明晰,文笔生动,对研究古代历史有重要参考价值。 《资治通鉴》司马光和他的助手刘攽、刘恕、范祖禹、司马康等人历时19年编纂的一部规模空前的编年体通史巨著。在这部书里,编者总结出许多经验教训,供统治者借鉴,书名的意思是:“鉴于往事,资于治道”,即以历史的得失作为鉴诫来加强统治,所以叫《资治通鉴》。
《资治通鉴》全书294卷,约300多万字,另有《考异》、《目录》各三十卷。《资治通鉴》所记历史断限,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403年),下迄后周显德六年(959年),前后共1362年。全书按朝代分为十六纪,即《周纪》五卷、《秦纪》三卷、《汉纪》六十卷、《魏纪》十卷、《晋纪》四十卷、《宋纪》十六卷、《齐纪》十卷、《梁纪》二十二卷、《陈纪》十卷、《隋纪》八卷、《唐纪》八十一卷、《后梁纪》六卷、《后唐纪》八卷、《后晋纪》六卷、《后汉纪》四卷、《后周纪》五卷。
《资治通鉴》的内容以政治、军事和民族关系为主,兼及经济、文化和历史人物评价,目的是通过对事关国家盛衰、民族兴亡的统治阶级政策的描述,以警示后人。 早在宋仁宗嘉祐年间(1056—1063),司马光担任天章阁待制兼侍讲官时,看到凡间屋子都是史书,浩如烟海的史籍,即使一个人穷其一生也是看不过来的。于是他逐渐产生了一个编写一本既系统又简明扼要的通史的想法,使人读了之后能了解几千年历史的兴衰得失。他的想法得了好友——历史学家刘恕的赞同和支持。
宋英宗治平元年(1064年),司马光把自己创作的史书 《历年图》二十五卷呈献给英宗,过了两年又呈上 《通志》八卷本。英宗看后,非常满意,要他继续写下去,并下诏设置书局,供给费用,增补人员,专门进行编写工作。司马光深受鼓舞,召集了当时著名的历史学家,共同讨论书的宗旨、提纲,并分工由刘班撰写两汉部分、刘恕撰写魏晋南北朝部分、范祖禹撰写隋唐五代部分,最后由司马光总成其书,由其子司马康担任校对。
神宗即位后,认为 《通志》比其他的史书更便于阅读,也易于借鉴,就召见司马光,大加赞赏,并赐书名为《资治通鉴》,说它“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还亲自为此书作序。到神宗元丰七年(1084年),此书终于完稿,这部书的修订前后共用了19年时间。 《资治通鉴》诞生的经过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警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资治通鉴》内容摘录司马光故居司马光墓二、宋词和元曲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豪迈奔放李清照《如梦令》清新委婉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豪放悲壮关汉卿《窦娥冤》 苏轼(1037—1101)宋朝人,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谥号文忠,享年66岁。南宋高宗朝乾通6年,赠太师,追谥号“文正”。眉州眉山(即今四川眉山)人,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散文家、诗人、词人。他与他的父亲苏洵(1009—1066)、弟弟苏辙(1039—1112) 皆以文学名世,世称“三苏”; “三苏”为唐宋八大家【唐宋八大家是唐宋时期八大散文代表作家的合称,即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 (分为唐二家和宋六家)】中的三位,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乐府 》等。豪放派词人的代表。 苏轼的《寒食贴》是中国古代书法的极品,他在中国书法史上是仅次于晋代书圣王羲之所作的《阑亭序》,为后代书法家所推崇。 苏轼《渡海帖 》 四川眉山三苏祠是苏洵、苏轼、苏辙父子三人的故居 位于河南郏县茨芭乡苏坟村东南的三苏坟 苏堤是北宋元祐五年(1090年),苏轼任杭州知州时,疏浚西湖,利用浚挖的淤泥构筑并历经后世演变而形成的,杭州人民为纪念苏东坡治理西湖的功绩,把它命名为“苏堤”。南宋以来,苏堤春晓一直居“西湖十景”之首。 东坡肘子是苏东坡制作的传统名菜 东坡肉 苏轼在第二次回杭州做官的任上,西湖已被葑草湮没了大半。他上任后,发动数万民工除葑田,疏湖港,把挖起来的泥堆筑了长堤,并建桥以畅通湖水,使西湖秀容重现,又可蓄水灌田。这条堆筑的长堤,改善了环境,既为群众带来水利之益,又增添了西湖景色。
当时,老百姓赞颂苏东坡为地方办了这件好事,听说他喜欢吃红烧肉,到了春节,都不约而同地给他送猪肉,来表示自己的心意。苏东坡收到那么多的猪肉,觉得应该同数万疏浚西湖的民工共享才对,就叫家人把肉切成方块,用他的烹调方法烧制,连酒一起,按照民工花名册分送到每家每户。他的家人在烧制时,把“连酒一起送”领会成“连酒一起烧”,结果烧制出来的红烧肉,更加香酥味美,食者盛赞苏东坡送来的肉烧法别致,可口好吃。众口赞扬,趣闻传开,当时向苏东坡求师就教的人中,除了来学书法的、学写文章的外,也有人来学烧“东坡肉”。后来每到农历除夕夜,民间家家户户都制作东坡肉。 东坡肉的来历 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苏轼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题西林壁 北宋 苏轼春江晚景
竹外桃花三两枝,
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
正是河豚欲上时。 苏轼 李清照 (1084—约1155) 号易安居士,南宋杰出女文学家,山东济南人,婉约词派代表人物。生于北宋元丰七年山东章丘,逝于临安,享年71岁。历史上与济南历城人辛弃疾并称“济南二安”。其父李格非,北宋齐州历城县人,齐鲁著名学者、散文家。丈夫赵明诚是吏部侍郎赵挺之的儿子,金石考据家。李清照早年生活优裕,工书能文,通晓音律。婚后与赵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整理,编写了《金石录》。北宋灭亡丈夫病逝后,过着颠沛流离、凄凉愁苦的生活。李清照在中国文学史上享有崇高声誉,“文有李清照,武有秦良玉。” 她的诗文感时咏史,与词风迥异。她还擅长书画,兼通音律。现存诗文及词为后人所辑,有《漱玉词》等。主张“词,当别具一家也”。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名字被用作外太空环形山名的女性。 声 声 慢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守著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李清照 一代词宗李清照故里——章丘市明水百脉泉畔 李清照纪念堂 如梦令
宋 李清照
常记溪亭日暮,
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
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
惊起一滩鸥鹭。夏日绝句(诗) 李清照
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如梦令》——李清照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
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李清照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字幼安,别号稼轩居士,历城(今山东济南)人。 与苏轼齐名,并称苏辛。有人这样赞美过他:稼轩者,人中之杰,词中之龙。刘辰翁《辛稼轩词序》说:“词至东坡,倾荡磊落,如诗,如文,如天地奇观。”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他的词热情洋溢,慷慨悲壮。笔力雄厚,艺术风格多样,以豪放为主。其主要著作有《稼轩长短句》。 辛弃疾故居辛弃疾塑像辛弃疾纪念堂 位于江西铅山县的辛弃疾墓 辛弃疾和陈亮瓢泉共酌,鹅湖同游,成为文坛佳话 郁孤台下清江水,
中间多少行人泪。
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青山遮不住,毕竟冬流去,
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辛弃疾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连营。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辛弃疾 米芾(1051—1108)是北宋著名大书画家 《清和帖 》 黄庭坚(1045—1105),“苏门四学士”之一,北宋文学家、书法家 黄庭坚行书赠张大同书 蔡襄(1012-1067),北宋书法家 蔡襄《自书诗卷》 关汉卿是我国戏剧史上最早也是最伟大的戏剧作家。代表作品《窦娥冤》。关汉卿三、元曲 关汉卿大约生于金代末年(约1229—1241),大都人(今北京)。卒于元成宗大德初年(约1300年前后),元代杂剧作家,与马致远、郑光祖、白朴并称为“元曲四大家”。号已斋叟(一作一斋)。贾仲明《录鬼簿》吊词称他为“驱梨园领袖,总编修师首,捻杂剧班头”,可见他在元代剧坛上的地位。关汉卿曾写有《南吕一枝花》赠给女演员珠帘秀,说明他与演员关系密切。他曾毫无惭色地自称:“我是个普天下的郎君领袖,盖世界浪子班头。”在《南吕一枝花·不伏老》结尾一段,更狂傲倔强地表示:“我是个蒸不烂、煮不熟、捶不匾、炒不爆、响珰珰一粒铜豌豆”。据各种文献资料记载,关汉卿编有杂剧67部,现存18部。个别作品是否出自关汉卿手笔,学术界尚有分歧。其中《窦娥冤》、《救风尘》、《望江亭》、《拜月亭》、《鲁斋郎》、《单刀会》、《调风月》等,是他的代表作。位于河北安国市伍仁村的关汉卿墓及其故居遗址 关汉卿戏剧创作700年》纪念邮票 关汉卿银币 楚州贫儒窦天章因无钱进京赶考,无奈之下将幼女窦娥卖给蔡婆家为童养媳。窦娥婚后丈夫去世,婆媳相依为命。蔡婆外出讨债时遇到流氓张驴儿父子,被其胁迫。张驴儿企图霸占窦娥,见她不从便想毒死蔡婆以要挟窦娥,不料误毙其父。张驴儿诬告窦娥杀人,官府严刑逼讯婆媳二人,窦娥为救蔡婆承认杀人,被判斩刑。窦娥在临刑之时指天为誓,死后将血溅白绫、六月降雪、大旱三年,以明己冤,后来果然都应验。三年后窦天章任廉访使至楚州,见窦娥鬼魂出现,于是重审此案,为窦娥申冤。《窦娥冤》全名《感天动地窦娥冤》。 《窦娥冤》剧情简介关汉卿的《窦娥冤》 现代出版的中英文对照版《关汉卿杂剧选》《单刀会》剧照《关汉卿传奇》
电视剧《窦娥冤》插图 讲述《窦娥冤》的故事梗概。 什么是元曲、元杂剧和散曲?它们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元曲,是盛行于元代的戏曲艺术,为散曲和杂剧的通称。相对于明传奇(南曲),后世又将元曲称为北曲。元曲与宋词及唐诗有着相同的文学地位。 元杂剧一般由故事情节、曲词、宾白、科介等几部分组成。科介是演出提示,规定表演动作和舞台效果,宾白就是说白,曲词是歌唱部分。
元杂剧剧本一般由四折组成,一套乐曲伴唱一折,所以“折”是音乐的单元,也是剧情的大段落。在四折之外,还可以有楔子。楔子相当于序幕。剧本的结尾一般有两句或四句对子,叫“题目正名”,来总结内容,最后一句常用作剧本名称,比如《窦娥冤》:
题目:秉鑑持衡廉访法
正名:感天动地窦娥冤 散曲是可配乐演唱的歌曲形式。元散曲的歌唱有多种形式,像表演唱、舞蹈伴唱、乐器伴唱等。元散曲主要有小令和套数(又叫散套、套曲)两种形式。元曲在元代兴盛的原因
1.艺术原因:各种戏曲艺术的积累和发展。 元杂剧是在金院本和诸宫调的直接影响之下,融合了各种表演艺术形式而成的一种完整的戏剧艺术。并在唐宋以来话本、词曲、讲唱文学的基础上创造的成熟的文学剧本。
2.政治原因:元政府的文化政策。 汉族的知识分子在当时倍受歧视。“门第卑微”“职位不振”促使一部分人从事戏曲活动。 3.经济原因:城市的畸形发展。 元曲演出壁画 赵孟睿?1254—1322),宋太祖十一世孙,我国元代最著名的书法家和画家赵孟睢肚俺啾诟场? 赵孟睢度寺硗肌房翁眯〗崴卧?逼诘奈幕???
成就政治:汉与各少数民族政权的对峙与冲突
经济:商品经济的发展,城市的繁荣,市民的增多
民族关系:各民族间的冲突与友好交流
对外关系:海外贸易的频繁,中外的文化交流史学:司马光与《资治通鉴》
文学:苏轼打开宋词的新局面
李清照的词,委婉含蓄,清新淡雅
辛弃疾的词,慷慨激昂,豪迈悲凉。
戏剧:关汉卿与《窦娥冤》1.《史记》和《资治通鉴》记载重合的历史时期是( )
A.从黄帝到汉武帝
B.从战国到五代
C.从战国到汉武帝
D.从汉武帝到宋神宗
2.某校初一年级的同学正在编排历史剧《唐太宗》,下列书籍可供他们参考的是( )
A.《史记》 B.《汉书》
C.《资治通鉴》 D.《三国志》基础巩固课堂练习BC 3.请仔细品味下面三首南宋时期的诗词,谈谈这三首诗词的共同主题。由此,你发现文学作品与社会有什么关系? 能力拓展辛弃疾《菩萨蛮·书西江造口壁》 郁孤台下清江水,
中间多少行人泪。
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陆游《示儿》 死去元知万事空, 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 家祭无忘告乃翁。 岳飞《满江红》靖康耻,犹未雪;
臣子恨,何时灭。
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
壮志饥餐胡虏肉,
笑谈渴饮匈奴血。
待从头,收拾旧山河,
朝天阙。 主题:忧国忧民
关系:文学作品是社会政治经济的反映,它来源于社会生活,高于生活。再见!一、单项选择
1.《史记》和《资治通鉴》记载相重合的历史时期是 ( )
A.从黄帝到汉武帝时 B.从战国到五代时
C.从战国到汉武帝时 D.从汉武帝到宋神宗时
2.《资治通鉴》是我国第一部 ( )
A.纪传体通史 B.编年体通史
C.纪传体断代史 D.编年体断代史
3.下列关于司马光的叙述不正确的有 ( )
A.他是北宋著名的史学家 B.他对宋词的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C.他曾做过北宋的宰相 D.主持编写了《资治通鉴》
4.宋朝文学的主要成就是 ( )
A.诗 B.词 C.散文 D.戏剧
5.戏剧得到空前发展的朝代是 ( )
A.北宋 B. 南宋 C.唐朝 D.元朝
6.下列不属于宋代文学家的是 ( )
A.苏轼 B.李清照 C.辛弃疾 D.白居易
7.宋朝杰出的女词人是 ( )
A.苏轼 B.陆游 C.辛弃疾 D.李清照
8.以下对元杂剧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元杂剧是比较成熟的戏剧形式
B.元杂剧把音乐、歌舞、念白熔为一炉
C.元杂剧中的一种歌词称为元曲
D.关汉卿是元杂剧的剧作家
二、材料分析
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司马光特别注意有关国家兴衰的大事,着重记载的是“善可为法,恶可为戒”的事例,为的是“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使君主借鉴其中的经验教训。
⑴着重记载“善可为法,恶可为戒”事例的史学著作是什么?
⑵这部史书编写的体例是什么?
⑶你能从历史上找到一两件值得我们今天借鉴的事吗?
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念奴娇·赤壁怀古》
⑴这首词是谁的代表作?
⑵词中的“三国”是哪三国?“周郎”指谁?
⑶作者对词的发展做出了怎样的贡献?
⑷与作者词的风格相一致的另一位词人是谁?其代表作品是什么?
答案:1.C 2.B 3.B 4.B 5.D 6.D 7.D 8. C
9.⑴《资治通鉴》。⑵编年体。⑶略。(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10.⑴苏轼。⑵魏、蜀、吴。周瑜。⑶他扩展了词的内容,着重表达豪迈奔放的思想感情,描绘雄浑壮观的景物,给词注入了强劲的生命力,对后世影响很大。⑷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课件29张PPT。苏小妹 苏轼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时居住的地方苏轼·赤壁赋(局部)苏轼苏东坡纪念馆“东坡肉”徐州苏公别徐图 为了纪念苏轼修于徐州云龙湖畔的苏公塔宋代方孔金银钱司马光三苏祠欧阳修——书法欧阳修婉约派的代表人物李清照李清照画像后人书写的李清照词关汉卿东坡题扇图《资治通鉴》书影《西厢记》插图《西厢记》插图《欧阳文忠公集》《窦娥冤》书影《窦娥冤》是关汉卿最著名的代表作之一《窦娥冤》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元戏曲演出壁画位于四川眉山的三苏祠司马光墓园王安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