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年牢》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万年牢》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规范试验教科书第八册第二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这篇课文讲述了一位父亲真诚地为人、做事、做生意的故事。故事是围绕父亲做糖葫芦这件事,分两部分讲父亲做事的认真和实在的。先讲父亲自身经营做糖葫芦选用最好的材料,讲究制作的工艺、手艺高超和保证产品质量;再讲父亲受雇于老板后因不满老板偷工减料、弄虚作假、欺骗顾客的行为而辞掉工作。父亲的认真、实在、正直的品格影响和教育了下一代,为小朋友树立了如何做人的典范。这篇课文让同学从感人的故事中,感受真诚地为人和做事地道德风范,同时学习叙事清楚有条理的表达方法。
【学情分析】
四年级学生大多数而言,他们的自学能力还不够强,教师有针对性的引导还是必不可少的。因此在本课教学中,我力求充分体现新课程标准的精神,即在学生的学习中注重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方面共同发展,学法具体如下:
1、课前预习法:扫清字、词障碍。学会整理预习中遇到的问题,读准轻声字词及多音字。
2、诵读法:把握内容,体会万年牢的深刻内蕴。
在教学本课的过程中,目的是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觉、准确地把在精读课文中所获取的基础知识、阅读方法、经验等迁移到略读课文的学习中,将知识转化为技能。
【学习目标】:
1、认识8个生字。
2、了解故事内容,体会做人要讲究认真,讲究实在的道理。
3、学习作者叙述清楚、有条理的表达方式。
4、学习独立阅读课文,培养自学能力。
【教学重难点:】
从故事中感受父亲为人、做事的真诚。
学习叙事清楚有条理的表达方法。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课件1)
我们绝大多数同学都吃过冰糖葫芦吧?回忆一个你所吃过的糖葫芦的模样,好吗?(生自由说)在解放前的天津,有一位卖糖葫芦的人,他的糖葫芦做得非常漂亮,味道特棒,在天津很有名气,想知道他是谁吗?他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课文《万年牢》的作者的父亲。看了课题,你最想知道什么?(万年牢是什么意思?万年牢指什么?)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要求读通读顺课文,读准字音。
2、出示多音字:“闷”“削”
指导学生正确辨别读音。(课件2)
3、出示生字词语,检查学生认读生字。(课件3)
(齐读,开火车读,小老师领读)
三、细读课文,感悟理解
1、文章几处写了“万年牢”,每一处都指什么?(课件4)
(学生读课文,小组内讨论这个问题)
2、学生汇报讨论结果
A、第一处“万年牢”
出示句子:(课件5)
我的糖葫芦得均匀,越薄越见功夫,吃一口让人叫好,蘸出的糖葫芦不怕冷不怕热不怕潮,这叫万年牢。
a.为什么叫万年牢?
b.这种糖葫芦,父亲是怎么做出来的?
(父亲做糖葫芦仔细认真)
c.小结:正是因为父亲做糖葫芦认真仔细,所以他的糖葫芦才能经久不衰。
B、第二处“万年牢”
出示句子:(课件6)
公平买卖走正道,顾客点头说声好,回头再来这是宝,做生意讲实在是万年牢。
a.什么叫正道?(凭着良心做买卖)
b.父亲是怎么走正道的?
(抓住关键词语体会父亲生意认真实在)
C、第三处“万年牢”
出示句子:(课件7)
父亲教导我做万年牢,就是要做可靠的人,实实在在的人。无论做什么事都要讲究认真,讲究实在。”
你是怎么理解父亲的这句话的?
(父亲教导我做人要做可靠实在的人。)
4、这三处的“万年牢”之间有什么联系?(课件8)
(产品质量好才赢得顾客,做事讲认真、讲实在才能得到别人的信任和尊重。)
四、深入体验
你是怎么理解父亲的做人的道理的?结合具体的生活事例来说明。(学生说一说)(课件9)
五、布置作业:
1、给文中的这位父亲写几句话。
2、用一个具体的生活事例来说明人品“万年牢”的重要。
3、联系生活实际想想,还有哪些“万年牢”。
六、板书设计:
万年牢(人生)
做糖葫芦 万年牢 可靠
一生受益 万年牢 凭良心做生意 万年牢 认真
做事做人 万年 实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