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38张PPT。一 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 专题四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之 吴老太爷从乡下乘轮船来到上海,……南京路上,到处是光怪陆离的灯光和高耸的摩天大楼。最让吴老太爷大受刺激的,是一位身穿高开叉旗袍、连肌肤都能看得分明的时髦少妇。那少妇高坐在一辆黄包车上,翘起了赤裸裸的一双白腿,简直好像没有穿裤子。这情形,不禁让吴老太爷全身发抖。终于,吴老太爷大叫一声,昏死过去……
——茅盾《子夜》
请回答:
⑴在材料中,有哪些东西是吴老太爷以前生活中所没有的?
⑵材料中吴老太爷的反应,说明了什么问题?20世纪20年代川话版一 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 历史课程标准:了解近代以来人们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化的史实,探讨影响其变化的因素。衣食住行用婚丧嫁娶等一、住:居室建筑的演进1.北方:四合院
2.变化:
(1)鸦片战争后,在租界等地区,西式住房出现
(2)20世纪30年代前后,京津地区出现完全欧化的新式住宅。
(3)后来,中国的居室建筑融入了西式建筑的特点,中西合璧成为典型的特征。居室建筑的演进
民国初年着装你能说出他们穿的什么服装,着装有什么特点?二、衣:变化中的男女服饰
1.近代男子:
通常:长袍马褂
鸦片战争后:西装传入,民国成立后流行
辛亥革命后:中山装出现并流行几十年时间:2009年10月1日
地点:天安门城楼
人物:国家主席胡锦涛
场合:建国六十周年典礼
……既有革新却又不失
传承意味,可说用意深远。
——台湾“今日新闻”中山装的奥妙:
和平统一
二大理念:严谨治国
以文治国
三民主义:民族、民权、民生
四维:礼、义、廉、耻
五权:立法、行政、司法、
考试、监察……既有革新却又不失传承意味,可以说
用意深远
——台湾“今日新闻” 连续剧《旗袍》,电视中的旗袍怎么和《还珠格格》中的旗袍相差那么大呢?2.近代女子:
20世纪20年代后,人们吸收西方服饰的长处,对旗袍进行了多次改良,成为新潮女性的日常着装。 建国后,人们的服饰又发生了什么变化呢?3.新中国服饰变化
(1)建国到文革:中山装、列宁装、连衣裙
(2)文革到改革开放:军装、干部服
(3)改革开放后:暖-好,时尚、个性 时尚个性不要迷恋哥,哥只是一个传说4.趋势:
拘谨、保守、呆板、等级森严——
美观、适体、方便、平民化唐装和服盛唐文明对日本的影响黄头发?黑头发?西方文明对东方文明的影响四大菜系三、并行于世的中西餐1.传统的四大菜系:川、鲁、粤、淮扬 食品之有专嗜者,食性不同,由於习尚也。兹举其尤,则北人嗜葱蒜,滇、黔、湘、蜀人嗜辛辣品,粤人嗜淡食,苏人嗜糖。
——《清稗类钞》四大菜系特色菜谱2.饮食变化:
(1)变化:19世纪40年代起,西方人大批来华,西餐传入
(2)影响:西菜、西点逐渐成为国人饮食的重要组成 《武林外传》里的男演员沙溢结婚了,这种婚纱照在我国是什么时候出现的呢?四、习俗风尚的变革1.原因: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新中国的成立以及改革开放
2.婚姻:
(1)古代: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2)清末民初:删繁就简,新式婚礼
(3)新中国成立后:婚姻自主,恋爱自由《孟子·滕文公下》:“不待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钻穴隙相窥,踰墙相从,则父母国人皆贱之。”父母国人皆贱之3.丧葬:
(1)19世纪末20世纪初,丧礼趋于简化,并出现西方色彩的新式丧礼,一些城市还建立了殡仪馆与公墓。
(2)新中国成立后:土葬——火葬改革4.其他:民国成立后
剪辫易服、迫令放足、破除神权、反对迷信;官方活动中,采用公历;点头鞠躬代替跪拜作楫,握手成为常见礼仪;妇女走出家庭,步入社会等。 请同学们四人一组,通过近现代中国人
衣食住俗的变化,思考各时期特点及原因:特点:
西方文化传入,中西并存
原因:
外:鸦片战争打开中国大门
内:中国社会性质发生变化等特点:
中西文化并存,并开始交融
原因:
外:西方文化的进一步影响
内:政治:辛亥革命,民国成立;
经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思想:新文化运动影响等 特点:
政治色彩浓厚,服饰色彩单一
原因:
外:政治上一边倒
内:
政治:新中国建立;文化大革命
经济:生产力不发达,生活水平低等 特点:
自由个性,呈现出多元化
原因:
外:
(港台)欧美文化影响
内:
政治: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改革开放
经济:生产力的发展等
变化的总体特点:
传统文化——中西并存——中西并存、交融
变化的总体趋势:
从封闭保守到开放,从封建落后到近代化在这种趋势下,我们应该:
1.坚持传统,抵制西方文化
2.全盘西化,改造民族文化
3.立足民族文化的优良传统,吸收外来文化的先进成果,促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在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下
中西文化的碰撞和交汇的结果
链接高考1.下列生活现象不能反映中西文化的碰撞与
交汇的是( )
A.中山装与旗袍的出现
B.中西大餐
C.新村.花园等新式住宅
D.跪拜作揖礼仪D链接高考2.《申报-自由女子新婚谈》介绍民国时期婚姻习俗的变化时说:“梳一东洋头,披件西式衣……宣读婚约,互换戒指,才一鞠躬,即携手而归,无傧相催跪拜起立之烦。”造成民国时期这一婚俗变化的原因不包括 ( )
A.近代工业文明的发展
B.近代教育使人们的思想观念发生了变化
C.近代西方思想的传入
D.中国封建制度结束,社会取得巨大进步D链接高考3.下列现象不可能出现在民国之后的是
A.张三穿着西服去访友
B.李四在上海吃中西大菜
C.人们对国家元首行三跪九叩大礼
D.王小姐和爱人穿着婚纱走入婚姻的殿堂C链接高考4.“城市少年好事徒,手持快剪伺于途;瞥见
豚尾及锋试,道旁观者拍手呼。”这首打油
诗反映的现象出现的原因是 ( )
①民主革命的观念深入人心;
②受西方文化的影响;
③向封建势力挑战;
④中国人爱追潮流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