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浙江选考生物新设计教学案:第四单元 第2讲 孟德尔定律

文档属性

名称 2019年浙江选考生物新设计教学案:第四单元 第2讲 孟德尔定律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19-05-05 21:37:20

文档简介

课件98张PPT。显性基因显性双亲的中间类型1∶1∶1∶12∶1∶1aabb3∶1显性基因1∶3一对二对显性基因
第四单元 生物的遗传
第2讲孟德尔定律
[知考纲·明考情]
知识内容
必考要求
备考指南
1.孟德尔选用豌豆做遗传实验材料的原因
2.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解释及其验证
3.分离定律的实质
4.显性的相对性
5.分离定律的应用
6.孟德尔遗传实验的过程、结果与科学方法
7.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解释及其验证
8.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
9.自由组合定律的应用
10.活动:模拟孟德尔杂交实验
b
b
b
a
c
c
b
b
c
b
命题特点
选择题、非选择题均有呈现,且命题呈现逐年增加难度的趋势。
考情分析
考试内容主要侧重点如下:选择题中,针对一些分离定律或自由组合定律概念或相关名词考查相对简单;而自由组合定律应用、模拟孟德尔遗传定律等内容考查相对较难。非选择题中,通常会综合遗传的分子基础或变异的内容,这部分内容以送分为主,而难度相对较大的部分则主要还是遗传定律的计算、比例分析及遗传图解的书写等。
备考策略
①对遗传定律中涉及的基本概念、名词做归类和分析解读,如性状、相对性状、人工去雄、分离(或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等。
②熟练掌握Aa×Aa模式杂交后代的表现型、基因型及比例,并能通过一些概率进行亲本基因型的逆推,同时能够对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找出与遗传定律相符的比例,便于快速对题目进行解析。
③具备一定的章节关联能力,如涉及变异类,可能会与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或染色体畸变等内容关联填空;涉及DNA或基因,则可能与DNA的分子结构、遗传信息的传递和表达等内容相关联。
④保持做题的严谨性。推导遗传概率时,需要时刻谨记自己所选个体的比例,并且仔细分析所求概率的范围;书写遗传图解时,一定要注意采分点。

1.(2018·浙江4月学考)一对A血型和B血型的夫妇,生了AB血型的孩子。AB血型的这种显性类型属于(  )
A.完全显性        B.不完全显性
C.共显性 D.性状分离
解析:选C 具有相对性状的两个亲本杂交,所得的F1个体同时表现出双亲的性状,即为共显性。
2.(2017·浙江11月学考)豌豆子叶的黄色对绿色为显性,种子的圆粒对皱粒为显性,且两对性状独立遗传。以1株黄色圆粒和1株绿色皱粒豌豆作为亲本,杂交得到F1,其自交得到的F2中黄色圆粒∶黄色皱粒∶绿色圆粒∶绿色皱粒=9∶3∶15∶5,则黄色圆粒的亲本产生的配子种类有(  )
A.1种 B.2种
C.3种 D.4种
解析:选B 比例9∶3∶15∶5,可分解成9∶3∶3∶1加上绿圆∶绿皱(12∶4)所得。故F1的基因型为AaBb和aaBb,且比例为1∶1,因此亲本黄圆、绿皱的基因型分别为AaBB、aabb,黄色圆粒亲本能产生的配子有AB和aB2种。
3.(2016·浙江10月学考)在模拟孟德尔杂交实验中,甲同学分别从图①、②所示烧杯中随机抓取一个小球并记录字母组合;乙同学分别从图①、③所示烧杯中随机抓取一个小球并记录字母组合。将抓取的小球分别放回原烧杯后,重复100次。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甲同学的实验模拟F2产生配子和受精作用
B.乙同学的实验模拟基因自由组合
C.乙同学抓取小球的组合类型中DR约占1/2
D.从①~④中随机各抓取1个小球的组合类型有16种
解析:选B 甲同学是从①、②中随机抓取小球的,相当于Dd和Dd杂交,所以甲同学的实验模拟F1产生配子和受精作用。乙同学是从①、③中随机抓取小球的,相当于基因型为DdRr的个体,在两对基因自由组合情况下,产生配子的过程;若基因自由组合,则基因型为DdRr个体产生的配子有四种,DR占1/4。从①~④中随机各抓取1个小球再组合起来,相当于两对基因自由组合情况下,基因型为DdRr个体自交,其子代将产生9种基因型。
4.(2017·浙江4月学考)豌豆种子的黄色(Y)和绿色(y)、圆粒(R)和皱粒(r)是两对相对性状。下列基因型中属于纯合子的是(  )
A.YyRr B.YYRr
C.YYRR D.YyRR
解析:选C 纯合子中不存在等位基因。
5.(2018·浙江6月学考)果蝇眼色色素的产生必需基因A,基因B使得色素为紫色,基因b使得色素为红色。没有基因A的果蝇不产生色素,眼睛呈白色。其中只有一对等位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若多只白眼雄果蝇和多只纯种红眼雌果蝇随机交配,F1的表现型及比例为紫眼♀∶红眼♀∶红眼=1∶1∶2。回答下列问题:
(1)该果蝇眼色的遗传符合________定律,基因B(b)位于________染色体上。根据显性现象的表现形式,B和b基因之间的关系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亲本白眼雄果蝇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让F1全部的雌、雄果蝇随机交配,F2中红眼雄果蝇占________。
(4)用遗传图解表示对F1中红眼雌果蝇进行测交的过程。
解析:(1)由题干分析可知,基因型为A_B_时表现型为紫色,基因型为A_bb时表现型为红色,基因型为aa__时表现型为白色。白眼雄果蝇和纯种红眼雌果蝇随机交配,F1全部为有色眼,则A位于常染色体上,B(b)位于X染色体上。白眼雄果蝇的基因型为aaXBY、aaXbY,纯种红眼雌果蝇的基因型为AAXbXb。aaXBY和AAXbXb交配,后代的基因型及比例为1/2AaXBXb、1/2AaXbY,表现型及比例为紫眼雌∶红眼雄=1∶1;aaXbY和AAXbXb交配,后代的基因型及比例为1/2AaXbXb、1/2AaXbY,表现型及比例为红眼雌∶红眼雄=1∶1。果蝇眼色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B对b为完全显性。(3)F1中雌果蝇的基因型及比例为1/2AaXBXb、1/2AaXbXb,雄果蝇的基因型为AaXbY。F1中雌、雄果蝇随机交配得到F2,F2中红眼雄果蝇的基因型为A_XbY。首先计算A_的概率,由于雌、雄果蝇均为Aa,随机交配后代中A_的概率为3/4;雌果蝇产生配子的种类及比例为1/4XB、3/4Xb,雄果蝇产生配子的种类及比例为1/2Xb、1/2Y,所以产生XbY的概率为3/4×1/2,故A_XbY的概率为3/4×3/4×1/2=9/32。(4)F1中红眼雌果蝇的基因型为AaXbXb,进行测交的雄性果蝇的基因型为aaXbY,测交后代的基因型为1/4AaXbXb、1/4aaXbXb8、1/4AaXbY、1/4aaXbY,表现型及比例为红眼雌果蝇∶白眼雌果蝇∶红眼雄果蝇∶白眼雄果蝇=1∶1∶1∶1。遗传图解见答案。
答案:(1)自由组合 X B对b为完全显性
(2)aaXBY、aaXbY (3)9/32  (4)遗传图解如图所示
6.(2018·浙江4月学考)某昆虫的红眼与朱红眼、有眼与无眼分别由基因A(a)、B(b)控制,其中有一对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且存在两对隐性基因纯合致死现象。一只红眼雌性个体与一只朱红眼雄性个体交配,F1雌性个体中有红眼和无眼,雄性个体全为红眼。让F1雌雄个体随机交配得F2,F2的表现型及比例如下表。回答下列问题:
红眼
朱红眼
无眼
雌性个体
15/61
5/61
9/61
雄性个性
24/61
8/61
0
(1)有眼对无眼为________性,控制有眼与无眼的B(b)基因位于________染色体上。
(2)若要验证F1红眼雄性个体的基因型,能否用测交方法? ________,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F2红眼雄性个体有________种基因型,让其与F2红眼雌性个体随机交配,产生的F3有________种表现型,F3中无眼雌性个体所占的比例为________。
解析:(1)有眼与有眼杂交后代出现了无眼,说明有眼对无眼为显性,且无眼性状只在雌性中出现,与性别相关,说明是伴性遗传。红眼与朱红眼杂交后代都是红眼,说明红眼对朱红眼为显性,且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2)测交是让F1的红眼雄性与双隐性基因型的雌性杂交,由题意可知,该群体中没有符合要求的对象。(3)由于F1的雌性中出现了无眼,相关基因很可能位于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因此F2中红眼雄性的基因型为:AAXBYB、AaXBYB、AAXbYB、AaXbYB(两对基因分开考虑:AA∶Aa=1∶2;XBYB∶XbYB=1∶3),红眼雌性的基因型为:AAXBXB、AAXBXb、AaXBXB、AaXBXb(两对基因分开考虑:AA∶Aa=1∶2; XBXB∶XBXb=1∶4),所以F3中的致死个体数为:1/3×1/3×3/4×4/5×1/4=1/60;存活个体数为:1-1/60=59/60;无眼雌性为:3/4×4/5×1/4×8/9=2/15;所以F3中无眼雌性个体所占的比例为:2/15÷59/60=8/59。
答案:(1)显 X和Y (2)不能 aaXbXb个体致死
(3)4 5 8/59
7.(2017·浙江11月学考)果蝇的有眼与无眼由一对等位基因(B、b)控制,眼色的红色与白色由另一对等位基因(R、r)控制,两对基因均不位于Y染色体上。1只无眼雌果蝇与1只白眼雄果蝇交配,F1全为红眼,让F1雌雄果蝇随机交配得F2,F2表现型及比例如下表。回答下列问题:
红眼
白眼
无眼
雌蝇
3/8
0
1/8
雄蝇
3/16
3/16
1/8
(1)基因B在果蝇染色体上的位置称为________。
(2)果蝇的有眼与无眼中,显性性状是________。F1雄蝇的基因型是________。
(3)让F2中全部的红眼果蝇随机交配,理论上F3雄果蝇的表现型为________________,其比例是________。
(4)用测交的方法鉴定F2双杂合红眼雌果蝇的基因型,用遗传图解表示。
解析:(1)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称为基因座位。(2)由题干无眼雌果蝇与白眼雄果蝇交配F1全为红眼可知有眼为显性。由表可知有眼∶无眼在雌雄性中比例均为3∶1,可推知F1中亲本均为Bb;又从表知F2中雄蝇有两种眼色,可推知F1中母本眼色基因型应为杂合子。故F1中母本基因型为BbXRXr,父本基因型为BbXRY。(3)F2中雌雄红眼果蝇基因型分别为B_XRX-和B_XRY。可首先看一对等位基因,雌雄性中B_均有两种基因型分别为2/3Bb和1/3BB,杂交后代只会出现两种表现型,有眼∶无眼=8∶1。对于红眼和白眼相对性状,XRX-会有两种基因型分别为1/2XRXR和1/2XRXr,其与XRY交配后,后代雄蝇中红眼∶白眼=3∶1。故两对表现型组合后,可得后代雄蝇表现型及比例为红眼∶白眼∶无眼=6∶2∶1。(4)如答案所示,由于该题配子数量较多,若用常规遗传图解画法,容易引起错乱,建议用棋盘法。
答案:(1)基因座位 (2)有眼 BbXRY
(3)红眼、白眼和无眼 6∶2∶1
(4)P   × 
         
F
 雌配子
雄配子   
BXR
BXr
bXR
bXr
bXr
BbXRXr红眼雌蝇
BbXrXr
白眼雌蝇
bbXRXr
无眼雌蝇
bbXrXr无眼雌蝇
bY
BbXRY红眼雄蝇
BbXrY
白眼雄蝇
bbXRY
无眼雄蝇
bbXrY
无眼雄蝇
8.(2017·浙江4月学考)果蝇的翻翅与正常翅是一对相对性状,受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且A是纯合致死基因;果蝇的眼色伊红、淡色和乳白色分别由复等位基因e、t和i控制。为探究上述两对性状的遗传规律,用两组果蝇进行了杂交实验,其结果如下表。回答下列问题:
杂交
组合
亲本
子一代


♀翻翅乳白眼
×
翻翅淡色眼
翻翅淡色眼∶正常翅淡色眼=2∶1
翻翅乳白眼∶正常翅乳白眼=2∶1

♀翻翅伊红眼
×
正常翅淡色眼
翻翅伊红眼∶翻翅淡色眼∶正常翅伊红眼∶正常翅淡色眼 =1∶1∶1∶1
翻翅伊红眼∶翻翅淡色眼∶正常翅伊红眼∶正常翅淡色眼
=1∶1∶1∶1
(1)控制眼色的基因e、t和i均由野生型突变而来,这说明基因突变具有____________的特点。
(2)e、t和i之间的显、隐性关系为__________________。若只考虑眼色的遗传,果蝇的基因型有________种。
(3)甲杂交组合中亲本雌果蝇的基因型为________,F1中雄果蝇均为乳白眼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乙杂交组合中亲本雄果蝇产生配子的基因型为________。
(4)已知翻翅伊红眼雌果蝇与翻翅乳白眼雄果蝇杂交,F1中出现了正常翅乳白眼雄果蝇。若再让F1中的翻翅伊红眼雌果蝇与翻翅乳白眼雄果蝇杂交,则F2中正常翅伊红眼雌果蝇的概率为________。
解析:(1)基因突变具有多方向性的特点。(2)由甲组实验可知,翻翅对正常翅为显性,淡色眼对乳白眼为显性,且眼色的遗传是伴X染色体遗传;由乙组实验可知,伊红眼对淡色眼为显性。因此e、t和i之间的显、隐性关系为e对t和i为显性,t对i为显性。若只考虑眼色的遗传,雌果蝇的基因型有XeXe、XtXt、XiXi、XeXt、XeXi和XtXi 6种基因型,雄果蝇有XeY、XtY和XiY 3种基因型。(3)甲组亲本的基因型是AaXiXi和AaXtY,乙组亲本的基因型是AaXeXt和aaXtY,雄果蝇产生配子的基因型为aXt和aY两种。(4)由题意可推知,亲代果蝇的基因型是AaXeXi和AaXiY,因此F1中的翻翅伊红眼雌果蝇和翻翅乳白眼雄果蝇的基因型分别是AaXeXi和AaXiY,它们的子代中正常翅伊红眼雌果蝇(aaXeXi)的概率为1/3×1/4=1/12。
答案:(1)多方向性 (2)e对t和i为显性,t对i为显性 9 (3)AaXiXi X染色体都来自亲代雌果蝇 aXt和aY (4)1/12
9.(2016·浙江10月学考)果蝇的灰身、黑身由等位基因(B、b)控制,等位基因(R、r)会影响雌、雄黑身果蝇的体色深度,两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现有黑身雌果蝇与灰身雄果蝇杂交,F1全为灰身,F1随机交配,F2表现型及数量如下表。请回答下列问题:
果蝇
灰身
黑身
深黑身
雌果蝇(只)
151
49

雄果蝇(只)
148
26
28
(1)果蝇的灰身和黑身是一对相对性状,其中显性性状为________。R、r基因中使黑身果蝇的体色加深的是________。
(2)亲代灰身雄果蝇的基因型为________,F2灰身雌果蝇中杂合子占的比例为________。
(3)F2中灰身雌果蝇与深黑身雄果蝇随机交配,F3中灰身雌果蝇的比例为________。
(4)请用遗传图解表示以F2中杂合的黑身雌果蝇与深黑身雄果蝇为亲本杂交得到子代的过程。
解析:统计F2性状分离得,灰身∶黑身∶深黑身=299∶75∶28≈12∶3∶1(看作9∶3∶3∶1的变式);若分雌雄统计F2性状分离,可知F2雌雄性状分离比不同,又因两对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说明有一对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等位基因(R、r)只影响黑身的深度。综上,灰身基因型应为B_XR_、B_XrXr(XrY),黑身基因型应为bbXR_,深黑身基因型应为bbXrXr(XrY)。(1)由于亲本黑身与灰身杂交,F1全为灰身,所以灰身是显性。根据上述分析,r基因使黑身果蝇体色加深。(2)由于F1全为灰身,没有性状分离,亲代必为纯合子,故亲代黑身雌果蝇的基因型是bbXRXR,亲代灰身雄果蝇的基因型是BBXrY。F1为BbXRXr和BbXRY,则在F2中BB∶Bb∶bb=1∶2∶1,XRXR∶XRXr∶XRY∶XrY=1∶1∶1∶1。F2灰身雌果蝇(B_XR_)中杂合子占的比例为1-1/3×1/2=5/6。(3)F2中灰身雌果蝇(1/3BB,2/3Bb;1/2XRXR,1/2XRXr)与深黑身雄果蝇(bbXrY)随机交配,F3中灰身雌果蝇的基因型是BbXRXr或BbXrXr,不难发现只要B基因存在就是灰身,不需要考虑R(r)基因,精子中1/2可能是bXr,而卵子中含B的概率是2/3,所以F3中灰身雌果蝇占的比例为1/2×2/3=1/3。(4)用遗传图解表示F2中杂合的黑身雌果蝇(bbXRXr)与深黑身雄果蝇(bbXrY)为亲本杂交时,遗传图解书写要注意亲代和子代的基因型和表现型不能缺少,配子也要写清楚,符号要规范,子代表现型比例不要忘记。遗传图解具体见答案。
答案:(1)灰身 r (2)BBXrY 5/6 (3)1/3
(4)如图所示
一、孟德尔分离定律
1.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
(1)实验材料
①豌豆是一种严格的自花授粉植物,而且是闭花授粉。
②豌豆成熟后豆粒都留在豆荚中,便于观察和计数。
③豌豆具有多个稳定的、可区分的性状。
(2)单因子杂交实验
特点:F1只表现出紫花。F2出现紫花和白花,且分离比为 3∶1。
2.对分离现象的解释
(1)提出假设
①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基因)控制的。
②体细胞中的基因成对存在。
③在形成配子即生殖细胞时,成对的基因彼此分离,分别进入到不同的配子中。
④F1的体细胞内有两个不同的基因,各自独立、互不混杂。
⑤F1产生的两种不同类型的配子数目相等,比例为1∶1。
⑥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
(2)图解如下
F2中基因型及比例为1CC∶2Cc∶1cc,表现型及比例为3紫花∶1白花。
3.分离假设的验证
(1)测交(方法)
①目的:验证对分离现象的解释。
②选材:F1与隐性纯合子。
③预测分析:Cc×cc→1Cc∶1cc,表明解释正确。
④实验过程及结果:F1×白花→85株紫花、81株白花,其比值接近1∶1。
⑤结论:实验结果与预测相符,证明了孟德尔遗传因子分离的假设是正确的。
(2)图解如下
4.分离定律的实质、发生时间和适用范围
(1)实质: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如图所示)
(2)时间: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
(3)适用范围
①真核(填“原核”或“真核”)生物有性(填“无性”或“有性”)生殖的细胞核(填“细胞核”或“细胞质”)遗传。
②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
[技法点拨] 
遗传定律的基本解题技巧
方法
示例
用分离比直接计算
如豌豆的茎高:Dd×Dd→1DD∶2Dd∶1dd,则杂合高茎豌豆杂交后代表现高茎的概率是3/4,后代表现矮茎的概率是1/4
用配子的概率计算
①计算流程:先确定亲本产生几种配子→计算出每种配子的概率→再用相关的两种配子的概率相乘。
②实例:如白化病遗传,Aa×Aa→1AA∶2Aa∶1aa,父方产生a配子的概率是1/2,母方产生a配子的概率是1/2,生一个白化病(aa)孩子的概率为1/2×1/2=1/4
5.显性的相对性
分类
举例
图解过程
现象分析
完全
显性
豌豆
花色
P 紫花×白花
CC  cc
   ↓
F1 紫花
   Cc
一对等位基因中,只要有一个显性基因,它所控制的性状表现为显性
不完全
显性
金鱼草
花色
P 红花×白花
CC  cc
   ↓
F1 粉红花
   Cc
一对相对性状的两个亲本杂交,所得F1表现为双亲的中间类型
共显性
人的ABO
血型
P A型×B型
IAIA  IBIB
   ↓
F1 AB型
   IAIB
IA与IB不存在显隐性关系,两者互不遮盖,各自发挥作用

相对性状的显隐性判断方法
(1)根据概念判断显隐性
具有相对性状的纯合亲本杂交→子一代表现出来的性状为显性性状,未表现出来的性状为隐性性状。
(2)根据子代表现型判断显隐性
(3)设计杂交实验判断显隐性
(4)根据遗传系谱图进行判断


系谱图中“无中生有为隐性”,即双亲都没有患病而后代表现出的患病性状为隐性性状,如图甲所示,由此可以判断白化病为隐性性状;“有中生无为显性”,即双亲都患病而后代出现不患病的子代,该性状为显性性状,如图乙所示,由此可以判断多指是显性性状


    
二、孟德尔自由组合定律
1.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
(1)杂交过程图示
(2)实验结果及分析
①F1的种子为黄色圆形,说明黄色相对于绿色为显性,圆形相对于皱形为显性。
②F2中出现四种表现型,分离比为9∶3∶3∶1,其中黄圆和绿皱与亲本的表现型相同,黄皱和绿圆是不同于亲本表现型的新组合。
2.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
(1)提出假说
①两对相对性状(黄与绿,圆与皱)由两对遗传因子(Y与y,R与r)控制。
②两对相对性状都符合分离定律的比值,即3∶1(黄∶绿=3∶1,圆∶皱=3∶1)。
③F1(YyRr)产生配子时等位基因分离,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④F1产生雌、雄配子各4种,YR∶Yr∶yR∶yr=1∶1∶1∶1。
⑤受精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
⑥F2的表现型有4种,其中有两种亲本类型(黄圆和绿皱)、两种新组合类型(黄皱和绿圆)。黄圆∶黄皱∶绿圆∶绿皱=9∶3∶3∶1。
⑦F2的基因型:16种组合方式,9种基因型。
(2)图形分析
3.对自由组合现象解释的验证
(1)目的:验证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
(2)选材:F1与双隐性纯合亲本(绿色皱形)。
(3)实验过程及结果
(4)结论:实验结果与预测相符,证明了孟德尔基因自由组合的假设是正确的。
4.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
(1)实质: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2)时期: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
(3)范围
①有性生殖的生物;
②减数分裂过程中;
③细胞核(填“核”或“质”)基因;
④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解决自由组合定律问题的两种方法
(1)利用分离定律解决自由组合定律
问题举例
计算方法
AaBbCc×AabbCc,求其杂交后代可能的表现型种类数
可分解为三个分离定律:Aa×Aa→后代有2种表现型(3A_∶1aa),Bb×bb→后代有2种表现型(1Bb∶1bb),Cc×Cc→后代有2种表现型(3C_∶1cc),所以,AaBbCc×AabbCc的后代中有2×2×2=8种表现型
AaBbCc×AabbCc,后代中表现型A_bbcc出现的概率计算
 Aa×Aa Bb×bb Cc×Cc
↓ ↓  ↓
 3/4(A_)×1/2(bb)×1/4(cc)=3/32
AaBbCc×AabbCc,求子代中不同于亲本的表现型、基因型
不同于亲本的表现型=1-亲本的表现型=1-(A_B_C_+A_bbC_),不同于亲本的基因型=1-亲本的基因型=1-(AaBbCc+AabbCc)
AaBbCc,产生
的配子种类数
AaBbCc 
↓ ↓ ↓
2×2×2=8种
规律:某一基因型的个体所产生配子种类数等于2n种(n为等位基因对数,如AaBBCc中等位基因只有 2对,BB不是等位基因)
AaBbCc×AaBbCC,配子间结合方式种类数
先求AaBbCc、AaBbCC各自产生的配子种类数:AaBbCc→8种配子,AaBbCC→4种配子,再求两亲本配子间的结合方式。由于两性配子间的结合是随机的,因而AaBbCc与AaBbCC配子间有8×4=32 种结合方式
?2?利用逆推法解决自由组合定律,一般会通过数据、表格或柱状图,提示每一对相对性状在子代中的比例,解题时可逐对性状逆推亲代的基因组成,并组合还原亲代的基因型;或者给出某一表现型个体在所有子代中的比值?如显性个体占F2的比例为81/256?,则可根据分离定律——在完全显性条件下,显性后代占3/4这一特点,依据乘法原理,逆推该性状受几对等位基因控制。如由于81/256=?3/4?4,可判断该性状受4对等位基因控制。
5.性状分离比9∶3∶3∶1的变式及应用(以F1AaBb为例)
F1自交后代表现型比例
原因分析
各表现型基因组成
F1测交表现型分离比
9∶3∶3∶1
正常完全显性
9A_B_∶3A_bb∶3aaB_∶aabb
1∶1∶1∶1
12∶3∶1
双显性和一种单显性表现为同一种性状,其余正常表现
12(9A_B_+3A_bb)∶3aaB_∶1aabb或12(9A_B_+3aaB_)∶3A_bb∶1aabb
2∶1∶1
9∶6∶1
单显性表现为同一种性状,其余正常表现
9A_B_∶6(3A_bb+3aaB_)∶1aabb
2∶1∶1
9∶3∶4
存在aa(或bb)时表现为隐性性状,其余正常表现
9A_B_∶3A_bb∶4(3aaB_+1aabb) 或9A_B_∶3aaB_∶4(3A_bb+1aabb)
2∶1∶1
13∶3
双显性、双隐性和一种单显性表现为一种性状,另一种单显性表现为另一种性状
13(9A_B_+3A_bb+1aabb)∶3aaB_或13(9A_B_+3aaB_+1aabb)∶3A_bb
3∶1
15∶1
有显性基因就表现为同一种性状,其余表现另一种性状
15(9A_B_+3A_bb+3aaB_)∶1aabb
3∶1
9∶7
当双显性基因同时出现时为一种表现型,其余的基因型为另一种表现型
9A_B_∶7(3A_bb+3aaB_+1aabb)
1∶3
6∶2∶3∶1
一对等位基因显性纯合致死
6AaB_∶2Aabb∶3aaB_∶1aabb或6A_Bb∶2aaBb∶3A_bb∶1aabb
1∶1∶1∶1
4∶2∶2∶1
二对等位基因显性纯合致死
4AaBb∶2Aabb∶2aaBb∶1aabb
1∶1∶1∶1
1∶4∶6∶4∶1
A与B的作用效果相同,但显性基因越多,其效果越强
1(AABB)∶4(AaBB+AABb)∶6(AaBb+AAbb+aaBB)∶4(Aabb+aaBb)∶1(aabb)
1∶2∶1
[技法点拨] 
出现特定分离比“9∶3∶3∶1”的条件和解题步骤
条件
①所研究的每一对相对性状只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而且等位基因要完全显性。
②不同类型的雌、雄配子都发育良好,且受精的机会均等。
③所有后代都应处于比较一致的环境中,而且存活率相同。
④供实验的群体要足够大,个体数量要足够多
解题
步骤
①看F2的表现型比例,若表现型比例之和是16,不管以什么样的比例呈现,都符合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②将异常分离比与正常分离比9∶3∶3∶1进行对比,分析合并性状的类型。如比例为9∶3∶4,则为9∶3∶(3∶1),即4为两种性状的合并结果。若分离比为9∶6∶1,则为9∶(3∶3)∶1,若分离比为15∶1,则为(9∶3∶3)∶1
活动——模拟孟德尔杂交实验
1.实验原理
(1)分离定律:通过一对相对性状杂交的模拟实验,认识等位基因在形成配子时要相互分离,认识受精作用时雌雄配子是随机结合的。
(2)自由组合定律:通过两对相对性状杂交的模拟实验,认识非等位基因在形成配子时要自由组合,认识受精作用时雌雄配子是随机结合的。
2.实验步骤
(1)一对相对性状的模拟杂交实验
①模拟实验操作
a.在标有“雄1”、“雌1”的每个信封内装入“黄Y”和“绿y”的卡片各10张;
B.从标有“雄1”的信封中随机取出1张卡片,从标有“雌1”的信封中随机取出1张卡片;
c.将分别从“雄1”、“雌1”信封内随机取出的2张卡片组合在一起;
D.记录后将卡片放回原信封内;
e.重复上述过程10次以上。
②模拟实验记录
次数
“雄1”中取出的基因
“雌1”中取出的基因
子代的
基因组合
子代的
颜色判断
1
2
3

10
(2)两对相对性状的模拟杂交实验
①模拟实验操作
a.在标有“雄1”、“雌1”的每个信封内装入“黄Y”和“绿y”的卡片各10张,在标有“雄2”、“雌2”的每个信封内装入“圆R”和“皱r”的卡片各10张;
B.从标有“雄1”、“雄2”、“雌1”、“雌2”的袋中随机取出一张卡片,雄1和雄2中取出卡片组成雄配子,雌1和雌2中取出的卡片组成雌配子;
c.将这4张卡片组合在一起;
D.记录后将卡片放回原信封内;
e.重复上述过程10次以上。
②模拟实验记录
次数
“雄1”、“雄2”中取出的基因
“雌1”、“雌2”中取出的基因
子代的
基因组合
子代的颜色、形状判断
1
2
3

10
1.(2018·嘉兴3月学考模拟)关于孟德尔对自由组合现象解释的验证,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测交这种交配类型属于杂交
B.进行测交实验验证时F1为母本
C.测交子代的性状分离比与基因型比例相同
D.测交子代表现型的种类可反映F1产生的配子种类
解析:选B 测交属于杂交,是待测个体与隐性纯合子杂交,A正确;进行测交验证时,不需要考虑F1的亲本性别,B错误;测交可以检测待测个体产生的配子类型及比例,且测交后代表现型之比与基因型比例相同,C、D正确。
2.(2018·绍兴3月学考模拟)下列关于“模拟孟德尔杂交实验”活动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装入“黄Y”和“绿y”卡片各10张的“雄1”大信封代表基因型为Yy的亲本雄性个体
B.从“雄1”信封内随机取出1张卡片表示F1雄性个体产生的配子
C.从“雌1”、“雄1”信封内各随机取出1张卡片组合,表示F1个体产生的配子基因型
D.分别从“雌1”、“雌2”、“雄1”、“雄2”信封内随机取出的4张卡片,组合类型有4种
解析:选B 装入“黄Y”和“绿y”卡片各10张的“雄1”大信封代表基因型为Yy的F1雄性个体,A错误;从“雄1”信封内随机取出1张卡片表示F1雄性个体产生的配子,B正确;从“雄1”和“雌1”信封内各随机取出1张卡片组合,表示雌雄配子的受精作用,C错误;分别从4个信封内取出的4张卡片,组合类型有9种,D错误。
3.(2018·湖州、衢州、丽水质检)豌豆的高茎(D)对矮茎(d)为显性,现有一批基因型为DD和Dd的种子,自然种植后,所得子代表现型及比例为高茎∶矮茎=5∶1。假定各种子的繁殖能力相同,则该批种子中基因型为DD与Dd的比例为(  )
A.1∶1          B.1∶2
C.1∶3 D.1∶4
解析:选B 豌豆是严格的自花传粉、闭花授粉植物,自然条件下豌豆是自交,故令该批种子中DD∶Dd=x∶y,DD的比例为x/(x+y),自交后代表现型全部都是高茎,高茎比例为x/(x+y)。Dd的比例为y /(x+y),自交后代中有3/4高茎,高茎的比例为y /(x+y)×3/4;有1/4矮茎,矮茎比例为y /(x+y)×1/4,故∶=5∶1,解得2x=y,故该批种子中DD∶Dd=1∶2。
4.(2018·台州中学第一次统练)在孟德尔的一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中,F1全部开紫花,F2的性状分离比大致为3∶1。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必须有足量的子二代个体
B.F1中白花性状没有表现出来
C.各个体产生的配子数量相等
D.各种配子的活力和各基因型个体的环境适应能力相同
解析:选C 有足量的子二代个体,才会体现出3∶1的性状分离比,A正确。F1中全部开紫花,无白花性状,B正确。雄配子数量多于雌配子,C错误。各种配子的活力和各个体的环境适应能力相同,D正确。
5.(2018·金华一中段考)基因型为AAbbcc与aaBBCC的小麦进行杂交,这三对等位基因独立遗传,则F1形成的配子种类和F2的基因型种类分别是(  )
A.8种和27种 B.4种和9种
C.9种和27种 D.8种和64种
解析:选A 根据题意可知,基因型为AAbbcc与aaBBCC 的小麦进行杂交,F1的基因型为AaBbCc,它产生的配子类型为2×2×2=8种;F2为AaBbCc自交的结果,每对等位基因进行分析,Aa进行自交产生的后代基因型为AA、Aa、aa三种,Bb进行自交产生的后代基因型为BB、Bb、bb三种,Cc进行自交产生的后代基因型为CC、Cc、cc三种,因此F2的基因型种类数=3×3×3=27种。
6.(2018·宁波3月学考模拟)果蝇的细眼与粗眼由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红眼与白眼由另一对等位基因(B、b)控制,两对基因均不位于Y染色体上。一只粗眼红眼雌果蝇与一只细眼白眼雄果蝇交配,F1出现一只无眼雌果蝇,其余F1雌雄果蝇均为细眼红眼,让F1细眼红眼雌雄果蝇随机交配得F2,F2的表现型及比例如下表。请回答下列问题:
果蝇
细眼红眼
细眼白眼
粗眼红眼
粗眼白眼
雌蝇
3/8
0
1/8
0
雄蝇
3/16
3/16
1/16
1/16
(1)基因B(b)位于________染色体上。F1雄蝇基因型为________。
(2)为分析控制F1无眼性状的无眼基因的遗传特点,将该无眼雌果蝇与F1细眼红眼雄果蝇杂交,其子代性状分离比如下表。
子代
雌性∶雄性
细眼∶粗眼
红眼∶白眼
1/2有眼
1∶1
3∶1
3∶1
1/2无眼
1∶1


①从实验结果推测,果蝇无眼基因________(填“位于”或“不位于”)A(a)和B(b)所在的染色体上,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以子代________果蝇为亲本进行杂交,根据后代果蝇表现型及比例,可判断无眼性状的显隐性。
③若无眼性状为隐性性状,则子代中有眼细眼红眼雌蝇与有眼粗眼白眼雄蝇交配的后代中有眼细眼白眼雄蝇占________。
解析:(1)分析表中F2的性状分离比,雌蝇中,细眼∶粗眼=3∶1,全为红眼,雄蝇中,细眼∶粗眼=3∶1,红眼∶白眼=1∶1,可知,控制细眼和粗眼性状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且在此性状上,F1基因型均为Aa;控制红眼和白眼性状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且F1雌蝇的基因型为XBXb,雄蝇基因型为XBY。综上所述可以确定F1雌雄果蝇的基因型分别为AaXBXb和AaXBY。(2)①分析F1细眼红眼雄蝇与无眼雌蝇交配的数据表,发现有眼与无眼性状与细眼、粗眼性状或红眼、白眼性状均存在独立遗传关系,说明控制该性状的基因与A(a)和B(b)不在同一染色体上。②以子代的无眼雌雄果蝇为亲本进行杂交,根据子代果蝇的表现型及比例,可判断无眼果蝇的显隐性。③若无眼为隐性性状,设由等位基因D、d控制,则无眼雌果蝇的基因型为AaddXBXb,F1细眼红眼雄果蝇基因型为AaDdXBY,两者杂交子代中有眼细眼红眼雌蝇(A_DdXBX-)与有眼粗眼白眼雄蝇(aaDdXbY)交配,子代中有眼细眼白眼雄果蝇(A_DdXbY)的概率=2/3×3/4×1/2×1/4=1/16。
答案:(1)X AaXBY (2)①不位于 无眼、有眼基因与其他各对基因间的遗传均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②无眼雌雄(或有眼雌雄)  ③1/16
同课章节目录